金匱名醫驗案精選---小青龍加石膏湯
【方藥】麻黃 芍藥 桂枝 細辛 甘草 乾薑各三兩(各9克)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各6克) 石膏二兩(6克)
【用法】上九味,以水一鬥,先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強人服一升,贏者減之,日三服,小兒服四合(現代用法:水煎兩次,溫服)。
【原文】
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龍加石膏湯主之。(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十四)
【解說】
本證為寒飲挾熱,飲甚於熱:其臨床表現往往是咳喘並重,伴有煩躁、脈浮之證,並可見口渴、舌紅、舌苔水滑等候。以其飲甚於熱,故以小青龍加石膏湯治之。本方用小青龍湯散寒化飲,加小量石膏輕清其鬱熱。寒溫並進,水熱俱捐,為散寒化飲清熱之良方。
【運用】
一、咳喘
劉渡舟醫案:孫某某,女,46歲。時值炎夏,夜開空調,當風取涼,因患咳嗽氣喘甚劇。西醫用進口抗肺炎之藥,不見效果。又延中醫治療亦不能止。馬君請劉老會診:脈浮弦,按之則大,舌質紅絳,苔則水滑。患者咳逆倚息,兩眉緊鎖,顯有心煩之象。
辨為風寒束肺,鬱熱在裡,為外寒內飲,並有化熱之漸。為疏:麻黃4克,桂枝6克,乾薑6克,細辛3克,五味子6克,白芍6克,炙甘草4克,半夏12克,生石膏20克。僅服2劑,則喘止人安,能伏枕而眠。(《劉渡舟臨證驗案精選》1996:20~21)
按語:劉老認為,本方俱有寒熱兼顧之能,燥而不傷之優。凡小青龍湯證的寒飲內留,日久鬱而化熱而見煩躁或其它熱象,如脈滑、口渴,或舌紅、苔水者,用之即效。
二、小兒咳喘(腺病毒肺炎)
蒲輔周醫案:馮某某,女,6歲。1961年3月14日會診。腺病毒肺炎住院三周,發熱咳嗽氣喘,發憋,面青白,下痢,肺部羅音較多。舌淡苔灰黑,脈滑數,屬內飲兼外感,治宜宣肺。麻黃1.5克,乾薑1克,五味子(打)10枚,法半夏3克,桂枝3克,生石膏6克,炙甘草1.5克,杏仁10枚,白芍1.5克,大棗2枚。以水300毫升,煎三次,溫服。
3月16日複診:身微熱,面紅潤,咽間有痰,胃口好些,大便次數已減少,舌淡苔灰黑已減,脈滑微數。治以調和脾胃,理肺化痰。處方:法半夏3克,橘紅2.4克,炙甘草1.5克,紫菀2.4克,五味子(打)10枚,細辛0.9克,蘇子(炒)3克,前胡1.5克,生薑2片,大棗2枚。3月17日三診:熱退,喘憋減,精神轉佳,食納好,脈緩,舌淡苔減,繼服前方而愈。(《蒲輔周醫療經驗》1976年版)
按語:發熱、咳喘、下痢,屬外寒內飲,雖不煩躁,但脈來滑數,亦主飲鬱化熱,宜用小青龍加石膏治之。本案「下痢」一證,為水飲下趨於腸所致,為小青龍湯證之或然症,《傷寒論》小青龍湯證中即載有「或利」一症,當治水飲為先,飲去則痢自止。
三、哮喘危候
熊魁梧醫案:徐某某,男,52歲,工人,1987年4月13日初診。素有咳喘宿疾20餘載,反覆發作,弱不經風。一周前因感冒咳喘發作住某院急診觀察室,因青、鏈黴素及磺胺藥過敏,曾用慶大黴素、氨茶鹼、激素等治療效果不顯而輾轉來診。頃診:面色青灰,氣短喘促,張口抬肩(隨身攜帶氧氣急救包),動則自汗不已,咳嗽吐白色泡沫痰,心煩,尿少,腳腫,舌質黯淡,苔薄白,脈浮細數。
急投小青龍加石膏湯。藥用炙麻黃9克,桂枝9克,白芍12克,乾薑3克,細辛5克,法半夏9克,五味子9克,炙甘草6克,生石膏15克,黨參18克,2劑。
藥訖氣急喘促稍平,自覺大便暢快,每日2~3次,出汗減少。惟感咳則胸悶胸痛,口微幹,苔根膩罩黃,脈沉細滑。此乃肺腎兩虛,餘飲未清,衝氣上逆。投桂枝茯苓五味子甘草湯加味,藥用茯苓18克,桂枝9克,五味子9克,炙甘草6克,乾薑6克,細辛5克,法夏9克,黨參15克,胡桃肉15克,另黑錫丹3支,常規服。藥後胸悶胸痛漸除,惟仍感氣短,改以平喘固本湯增易,調理旬餘而安。(國醫論壇1988;<3>:20)
按語:本例患者平素肺腎兩虛,用本方暫治其標,藥後飲邪雖減,但氣液已傷,下焦陽氣被辛散浮動,腎氣被動則衝氣上逆,故胸悶胸痛,改投苓桂五味甘草湯以平衝氣,因患者餘邪未清,故加姜、辛、夏以溫化水飲,黨參、胡桃肉益腎平衝,驅邪外出。由於辨證準確,絲絲入扣,故能藥進病退,效如桴鼓。
【補述】
小青龍加石膏湯與上條越婢加半夏湯均治肺脹,皆是外有表邪,內有水飲犯肺,其證皆見咳喘、脈浮。但二者不同,應加以區別。病因上,彼為外感風熱,此為外感風寒;病機上,彼為熱甚於飲,此為飲甚於熱;證狀上,彼為喘重於咳,目如脫狀,此為咳喘並重,內有煩躁;病情上,彼其勢較急,此其勢較緩;治療上,彼方重用麻黃、石膏以宣肺清熱,發越水氣;此方麻黃、桂枝並用,重在發散風寒以官肺氣。臨當詳鑑。
推薦:閱素靈老師的脈學課程
▲點擊連結了解詳情
推薦閱讀: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栝蔞桂枝湯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麻黃加術湯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防己黃芪湯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栝蔞牡蠣散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苦參湯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雄黃燻方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赤小豆當歸散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升麻鱉甲湯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鱉甲煎丸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蜀漆散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侯氏黑散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風引湯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防己地黃湯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頭風摩散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桂枝芍藥知母湯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烏頭湯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黃芪桂枝五物湯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桂枝龍骨牡蠣湯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天雄散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黃芪建中湯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腎氣丸(45個醫案詳解運用)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薯蕷丸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 ---酸棗仁湯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大黃蟄蟲丸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射幹麻黃湯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皂莢丸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厚樸麻黃湯、澤漆湯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麥門冬湯
金匱名醫驗案精選---越婢加半夏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