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中的「永」字應該這樣寫?這八種筆法,你掌握了幾種?

2020-12-23 習墨去墨姐

哈嘍,墨姐又和大家見面啦!

在練習楷書的過程中,遇到一個筆畫,看不出來這個筆畫好不好,不知道怎麼衡量它。

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對於初學者來講,學習楷書最重要的是單字的結構與筆畫。

有的時候我們通過讀帖,就可以看出同一個字不同的處理方式。

即便是微妙的差別,通過結字的基本規律,也能辨別個八九不離十。

但是說到筆畫,有些墨友就會有這樣的疑問:

◇ 好的筆畫是什麼樣子的呢?

◇ 怎麼樣能寫出好的筆畫呢?

◇ 如何辨別一個筆畫形態是否是正確的呢?

存在這樣的困惑很正常。因為這關乎到用筆的問題,掌握好用筆,是學書法過程中很關鍵的一部分。

用筆就是說利用柔軟而又富有彈性的筆毫,創造出筆力強勁,順逆相交的書寫線條。

墨姐今天就從楷書的練字秘法——「永字八法」,來和大家講講用筆的知識。

「永字八法」作為中國傳統的用筆法則,被我們中國古代書法家用來當作練習楷書的運筆技法,能體現出練習者對基本筆畫和基本結構的掌握。

永」字是有五筆組成的,即點、橫折鉤、橫撇、短撇和捺。

但從書法角度把「永」字分為八畫,即點、橫、豎、鉤、提、長撇、短撇和捺。

這是因為八畫中包括著八種不同的筆法,概括了書法規則中的大部分筆法。並按照各自不同的筆勢概括為:

「側」「勒」「弩」「趯」(tì)「策」「掠」「啄」「磔」( zhé)八個名稱。

永字八法的地位

相傳,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用幾年的時間,專門寫"永"字。他認為,這個字具備楷書的八法,寫好"永"字,所有的字都能寫好。

後來,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又將這"永字八法"傳給虞世南,再後來,經過很多書法家一直傳了下來。

永字八法還有一個十分有意思的傳說。

相傳王羲之曾路過天台山的時候被那裡的風景吸引,便在山頂住下,一邊欣賞自然奇觀一邊勤奮地練習書法。

但是他不滿意自己的水平,後來在睡夢中夢到一個白須老人,向他傳授了一個筆法的訣竅,寫在了他的手心上。

之後王羲之思考了一整夜,終於知道在手心裡的「永」字可以體現出基本筆畫的結構和筆畫的訣竅。

此後,王羲之更加潛心地練習書法,日後終於揮筆寫下了書法珍寶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這雖然只是個傳說,也從一方面證實了永字八法確實是學習楷書必不可少的環節。

永字八法的重要性

中國的漢字成千上萬,但構成楷書的基本筆畫也只有幾種。

每筆各具特色,同時筆畫之間又能做到互相呼應,承上啟下。了解了這幾種基本筆畫就為學習楷書甚至是其他書體打下一個有利的基礎。

最重要的是當我們完成一幅楷書作品的時候,就可以自己判斷出哪一筆形態是正確的,並清楚地知道這筆怎麼表現出來的,在下次的創作或者臨帖中就可以運用起來啦。

墨姐現在就來為墨友們具體說說如何練習」永字八法「來提高我們的楷書水平吧!

墨姐會為大家一一解釋每個筆畫的名稱和寫法,大家要仔細閱讀哦!

1 點——八法稱「側」。

顧名思義,就是在寫點畫的時候需要將毛筆筆鋒側過來。

即用手腕向右提著筆,然後輕輕用勁,筆鋒稍停,接著頓筆出鋒就可以啦。

點是一個字的點睛之筆。千萬不能寫成平躺的點,要根據字的結構找準點的形勢,才會讓這個點畫更有生機。

2 橫——八法稱「勒」。

不知道大家看到這個字,會不會想到騎馬的時候要勒住韁繩,駕馭馬奔跑的快慢啊。

所以說呀,首先我們在寫橫畫的時候不能很快的一筆帶過,要有緊有松,使筆鋒和紙之間產生一種摩擦

第二點就是勒緊韁繩的時候,繩子是一個拉緊的狀態,不平不直。

所以我們要這樣寫橫畫:起收筆需要勒住筆鋒,整個橫畫的形態呈一個扁擔形態,這樣的橫畫會更加有力。

3 豎——八法稱「弩」。

弩可直可彎,在書寫時筆鋒要像用力拉弓射箭的時候繃緊,所以要寫直,但是又要像弓箭一樣略彎卻又可以支撐整體。

所以說寫豎畫的時候切記握筆不要與筆桿垂直,用筆需要有力。

4 鉤——八法稱「趯」(tì)。

這個字是跳躍的意思,我們在跳躍的時候需要腿部發力,然後一下子站起來一躍而起。

這就告訴我們出鉤的時候要蓄力,將力由豎轉向鉤處,需提筆但不能脫離宣紙,鉤要飽滿。

5 提——八法稱「策」。

「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想必大家都被這首《當》洗過腦吧。

這個「策」說的就是騎馬的時候手發力揮動馬鞭,將力送至馬的身上,使馬兒奔跑起來。

這和寫提畫是一樣的,提畫起筆時發力,收筆順勢帶出,要注意不要在起筆的時候重按,收筆的時候輕撇,要把筆毫送到位。

一般提畫會在字的左邊,與右邊的筆畫相呼應,所以角度也是很重要的,勢要略上揚

6 長撇——八法稱「掠」。

這個意思就是梳長發的時候,梳子要一直送到頭髮末端,又或者你可以想像一下燕子輕輕地穿過屋頂,很快又很輕盈。

所以在寫長撇的時候筆鋒要快速送至撇的末尾,不要輕易甩出去,腰部的位置可以稍微彎一些,這樣寫撇就不會顯得「輕浮」啦。

7 短撇——八法稱「啄」。

這就是說小雞啄食的時候速度是非常快的。

所以我們在寫短撇的時候整個過程要迅速,行筆的時候鋪開毛筆,提筆向左漸細送出就可以啦。

8 捺——八法稱「磔」(zhé)。

雖然有點血腥,但這個字的意思就是用刀刃割裂牲畜的意思。

又或者我們可以想像寫捺的時候像在畫曲折的水波。

所以在寫捺畫的時候行筆勻速,線條慢慢加粗,行筆到出鋒的時候稍停筆像右平出慢慢提筆出鋒,一波三折。

聽墨姐解釋了「永字八法」,是不是明白了為什麼稱點為側,橫為勒……

其實「永字八法」就是為了讓我們通過形象的比喻快速懂得如何能將筆畫寫得生動有勢,也可以辨別出什麼樣的筆畫是書家追求的。

這就是一個學習用筆的模板,讓我們這些初學者學習楷書的時候可以少走彎路。

當然,我們在練習楷書的時候也不能只練習」永字八法「,可以把它當成每日的基礎課程來臨習,之後還是要結合楷書碑帖鑽研字的結構和整篇章法布局。

如果說一個人永字寫的好,那麼他寫其他的不一定寫的好。

因為書法不僅僅是在練習「永」字,甚至寫作品或者欣賞作品的時候,我們首先看到的是作品的章法安排和結構。

如果章法舒服,欣賞者才會仔細觀察用筆。反過來,他字寫的很好,永字八法或許對他的難度就不會太高啦。

好啦~墨姐就說到這裡啦

墨姐認為啊,不管我們是練習「永字八法」還是其他的,都不能半途而廢,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初學者最怕的就是無法堅持下來。堅持每日臨習,才會可能看到進步,一點一點的增強自己的信心。

練習書法就是在一條寂靜的道路上獨自慢慢前行,說不定有一天走著走著,就能碰到屬於你的「白須老人」,告訴你書法的訣竅,走進開滿鮮花的花園啦!

相關焦點

  • 書法家啟功:「永字八法」中少了三種最重要的筆法!
    「永字八法」備受推崇,它的八個點畫都有特定寫法要求,被尊稱為「法」!田蘊章說:「任何一個字都不可能概括所有的筆法,不可能——象「永」字這麼簡單幾個的點畫,就能包括這麼多的法則在裡面,已經是很難找到再能和它類比的字了。」
  • 練好「永字八法」,就能將字寫好嗎?
    《法書苑》中說:「王逸少工書十五年偏攻『永』字八法,以其八法之勢,能通一切」。照這個說法,王羲之練「永字八法」一共花了十五年時間。這是真的嗎?一 「拘於一字,何異守株」其實這只是一個傳說而已。如果只是用十五年時間苦練一個「永」字,王羲之肯定成不了書聖。
  • 「永」字八法的解析
    學習「永」 字的八法之前,我們首先要將它的基礎筆畫弄清楚。「永」 字筆畫應該是五筆,即:點,橫折鉤,橫撇,短撇,捺。在書法上,古人把這五筆分成八種筆法:點,橫,豎,鉤,挑,長撇,短撇,捺。「永」 字八法是指楷書的八法,那麼我們就以歐楷的筆法要領和要求來做一個簡單的分折。
  • 詳解「永」字八法,學會了就掌握了中國書法筆畫的根基
    轉自今日頭條:寫好中國字 ,版權歸原作者。
  • 筆法固然重要,缺少了結構不成書法!學會這6種結字法寫出精品
    如人之兩目、兩耳、兩臂,均屬均齊之形狀,此種形狀多具莊嚴偉大之觀。故宗廟朝堂及一切政治、宗教之建築及儀式,均喜取用此式。(四)平衡左右之形狀不相等而分量相等,如天枰之兩端之物雖不同,而能維持其平均狀態也。在書法中此種字體極多,而結構又極難,學者當特別注意。
  • 永字八法裡,蹲鋒?臥筆?那些斷章取義、望文生義的解釋都是坑
    民國以前,書法是實用的技能。到今天別說軟筆,硬筆也快要用不到了。今天的書法自然也不會以使用為目的。這也可能是當今小楷能寫好的人少的一個原因。「大凡筆法,點畫八體,備於'永'字」。譯:差不多的筆法,點畫中有八體,全部在「永」字裡。
  • 從永字八法有奧秘?為什麼要「提的筆起」?
    我最早接觸到永字八法時,覺得是好事者所為,沒有什麼真實的內涵,不過給各種筆畫起了一些難記而古怪的名稱而已。後來漸漸地看重了永字八法,感到它裡面有些道道。 現在我要說的,與怎樣理解和評價永字八法無關,也不從頭到尾詳解說永字八法。
  • 鼎鼎大名的「永字八法」,能否完整概括楷書八種基本筆畫的寫法?
    古人練習書法,非常重視「永字八法」。永字八法,是中國書法用筆法則,它以「永」字八筆順序為例,闡述楷書筆勢的方法。因為它是書寫楷書的基本法則,後人又有將八法引為書法的代稱。「永字八法」涉及到八個點畫的寫法:點為「側」(側鋒峻落,鋪毫行筆,勢足收鋒);橫為「勒」(逆鋒落紙,緩去急回,忌順鋒平過);豎為「努」(須直中見曲,太直則木僵無力);鉤為「趯」(tì,駐鋒提筆,力聚筆尖);提(仰橫,挑)為「策」(起筆同直畫,得力在畫末);長撇為「掠」(起筆同直畫,出鋒稍肥,力要送到);短撇為「啄」(落筆左出,快而峻利);捺為「磔」(zhé,逆鋒輕落
  • 千古不易的筆法規律,到底是什麼?
    從各時代書家對用筆法的闡述,歸納起來大致有三類: 1、 簡單的點畫筆法 點畫筆法,初學者入門,首先就要碰到,所以對於點畫筆法的介紹較為常見,如目前各類楷書帖中對於點、豎、撇等點畫用筆方法的圖解解說;又如永字八法,就是介紹楷書永字的八個點畫側、勒、努、趯、策、
  • 初學書法必須掌據的筆法!
    所謂筆法,寫字作畫用筆的方法,即中國畫特有的用線方法。中國書畫主要都以線條表現,所用工具都是尖鋒毛筆,要使書畫的線條點畫富有變化,必先講究執筆,在運筆時掌握輕重、快慢、偏正、曲直等方法,稱為「筆法」。唐張懷瓘道《玉堂禁經·用筆祛》云:大凡筆法,點畫八體,備於「永」字。故元趙孟頫於《蘭亭跋》中云:「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
  • 書法筆法論
    在閱讀前人筆跡時,這也是引起人們最先注意觀察的一個視點。在通常書法教學中,也是一個主要的方面。因此應該說,這方面人們敘述較多而沒有太多歧見。發力應該是指手指握筆書寫的用力方法或特點。一般看來,運筆好像可以把發力包含在內。但是這樣一來,運筆的內容範圍過於寬泛,行筆與發力放在一起反而不得要領。細緻一點,就會覺得它們二者有不同的內容範圍。
  • 永字八法的創始人是誰?田蘊章:啟功說錯了!這3個人都不是
    永字八法,對於學書法的人來說,再熟悉不過了。誰是永字八法的創始人?啟功的觀點是,永字八法是古人對王羲之的盲目崇拜。依據是,永字並沒有包括所有的書法筆畫。古人崇尚永字,只是因為它是蘭亭序中的第一個字。如果第一個字不是永字,比如癸字,可能就不是永字八法了,可能變成癸字九法了。所以,啟動認為古人為了崇拜王羲之,拿永字說事。
  • 想寫好字,只看這一篇就夠了!
    (二)手指發力技巧:手指發力技巧直接決定筆畫的粗細長短、角度和弧度,進而表現出一個字姿態和神韻。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控筆能力」。三、筆畫歸類對比各種寫法:傳統筆畫分類按「永字八法」分成:點(側)、橫(勒)、豎(弩)、撇(掠或啄)、捺(碟)、折、挑(策)、鉤(趯);我根據青少年掌握筆畫的易難過程,可將筆畫可以分為四大類直畫、斜畫、弧畫和組合筆畫。
  • 永字八法,八個基本筆畫書寫要領詳解
    大家都知道,楷書是一筆一畫寫出來的,筆畫間無連帶關係,行書就不一樣,筆畫間有很多連帶,牽絲關係。可以比喻為楷書是步行,那麼行書最起碼也是小跑,草書呢就是快跑。你得先學會走才可以開始跑吧。練字也是一樣的道理,把楷書練好即使不去臨摹行書字帖,自己也是可以寫出一手漂亮的行書的。楷書是根基,先把字體寫端正才能寫出飄逸。故此,我們練字時先應該從楷體練習起。
  • 「永字八法」解讀
    「永」字共有八畫,畫畫不同,代表中國書法中筆畫的大體,分別是「側」、「勒」、「努」、「趯」、「策」、「掠」、「啄」、「磔」
  • 書法作品氣脈不通,試試這種筆法!在蘭亭序中,王羲之多次使用
    書法的氣脈相通是指,點畫呼應,仿佛有一股「氣」一直貫穿其中,這樣的書法作品才會有生命,才是活的。 王羲之有一種筆法,對氣脈不通的書法作品有很大的幫助。 王羲之的這種筆法叫「押筆」,在蘭亭序中,王羲之多次使用。 王羲之在《筆勢論十二章》中,這樣描述「押筆」,押筆者入,從腹中起。王羲之的這種筆法不是簡單地把筆畫頭尾相連,而是「從筆畫的腹中起」。如下圖:
  • 書法的筆法——運筆
    書法的筆法——運筆張維民筆法就是使用毛筆的方法和技巧,古人亦稱用筆或運筆,即用筆毫在紙上運行。毛筆在紙上究竟應該處於怎麼樣的狀態來書寫比較理想?這是書法技法的關鍵,也是筆畫寫得好壞的最基本的法則規律。筆法是我國書法理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 蔡邕、王羲之、歐陽詢書法的共性,就是借勢,這是成就書法的訣竅
    好的書法作品一定要有力,這是我們普遍認同的觀點。入木三分、力透紙背、遒勁有力這些詞好像都在說筆畫的力度。蔡邕也說過,「力在字中,下筆用力」這樣的話。衛夫人也有類似的說法,「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
  • 鋼筆書法入門教程——寫一手漂亮的鋼筆字
    四級:有基本功,正確使用鋼筆、行筆較穩,八種筆畫起止分明,字字工整,筆畫長短適度,結體合理,遍篇整齊乾淨,給人以舒適感。三級:正確使用田字格,正確使用鋼筆,行筆較穩,八種筆畫中有六種以上筆畫書寫正確,起止分明、整齊、乾淨,遍篇一致。
  • 讀懂這11個字的寫法,舉一反三悟筆法
    五個橫劃發筆形態、角度、輕重都各有不同,變化極為豐富,避免了雷同,體現出作者對筆法的高超運用。總結:遇到多個橫畫的情況,一定要想到王羲之這個「書」的處理方式,這是專業書家必須掌握的。必修經典筆法二另外,寶蓋頭下面的王字邊也處理得極為生動,特別是中間的圓轉,一般人都會寫成一個圓圈,但米芾不會這樣簡單處理,他在轉圈時故意加進了折筆,使空白出現了三角形態,打破了畫圓圈的一般寫法,製造了具有張力的白空,一下子使整個字生動起來。總結:橫畫提按的變化,是書家基本功,畫圈的線條變化,也是專業書家必須掌握牢記的。必修經典筆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