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積澱之茶湯滋味

2020-12-11 吃茶去吃茶去

對GB/T 14487-2017中的七個茶葉感官審評術語及解釋的一點想法:

1.滑,smooth

茶湯入口和吞咽後順滑,無粗糙感

應該說滑和澀更為對立,設想茶湯和舌面,咽部之間有摩擦力,越順滑摩擦力越小,越滯澀摩擦力越大。粗糙感更容易和細膩的口感形成對比,粗糙是滯澀的原因之一,細膩則是順滑的原因之一。

2.回甘,sweet after taste

茶湯飲後,舌根和喉部有甜感,並有滋潤的感覺

常聽賣茶者說,不回甘不是好茶,但常有人,茶湯一入口便說有回甘,每每此時,都忍不住請教一下對方所理解的回甘是什麼。回甘有時候來得快,有時候來得很慢,如果同時喝好幾個不同的茶,究竟是哪個回甘了,還容易張冠李戴。不可否認的是,體會到回甘的時候,心情會有些雀躍。

3.濃厚,heavy and thick

入口濃,收斂性強,回味有黏稠感

4.醇厚,mellow and thick

入口爽適,回味有黏稠感

5.濃醇,heavy and mellow

入口濃,有收斂性,回味爽適

風味輪理論認為,濃,醇是濃度,厚,滑是觸覺;這三組滋味從詞義來說,前一字表達入口的滋味,後一個字表達回味的滋味,這是三個有頭有尾的滋味體驗。回味的黏稠感,爽適感,看起來和滋味濃度關係很大。想起有些糯香型的中小葉種早春綠茶,滋味醇厚,回味有黏稠感,此種黏稠感,和本身茶的香氣偏糯香很有關係;此外就是一些回味強烈的生普,回味似乎比較黏稠,但這種黏稠,像是和水悶味關係密切;毫香顯著的茶,回味有黏稠感。回味爽適的體驗,可能多來自清香型烏龍茶。

6.粗味,coarse

粗糙滯鈍,帶木質味

劃重點,木質味,對此解釋深以為然也。

此外,雲南大葉種茶樹鮮葉不拘老嫩,都極易表現出木質味,這似乎和低緯度高海拔的生長環境很有關係。

7.辛味,pungent taste

普洱茶原料多為夏暑雨水茶,因渥堆不足或無後熟陳化而產生的辛辣味

夏暑雨水茶多用於製作熟茶和用於生茶拼配以提味,辛味在普洱商品茶中較少喝到,但在紅茶中多有體驗,不一定是夏茶,深山區或低海拔區,春茶末期的成熟原料製作的紅茶中有體會到辛味。一些綠茶和烏龍茶,白茶也有喝到過。辛味和茶樹鮮葉的成熟度有一定關係。

相關焦點

  • 懂茶| 茶湯滋味形成,四大內含物質知多少
    ,四大內含物質知多少書茶生活小茶墅茶,木生之而香於木。——從一杯茶湯,追溯到一片樹葉;從一片樹葉,探究其內質結構。自中國人飲茶以來,在時空流轉中的變與不變;茶湯的每一次呈現,看似獨一無二,非如是不可,實則有其內在邏輯機理與中和平衡。茶的滋味是一種多味的協調綜合體。
  • 舌頭是如何感知茶湯滋味的?
    舌頭不同部位是如何感知茶湯滋味的?味覺感受器是滿布舌面上的味蕾,味蕾接觸到茶湯後,立即將受到刺激的興奮波經過傳入神經傳導到中樞神經,經大腦綜合分析後,於是有不同的味覺。舌頭的不同部位均可感受不同的味道,不同位置對於不同味道的閾值略有不同,且差異不大。
  • 科普 | 茶湯內能嘗到的滋味都來源於哪些物質?
    我們的舌頭能嘗到百般滋味,比如我們喝茶時,會嘗到茶湯中的鮮、甜、苦、澀,那茶湯內究竟有哪些物質,會讓我們嘗到這麼多不同的味道呢?【鮮】——胺基酸茶湯內鮮爽的滋味,更或者說是一種口感。它主要與胺基酸有關,茶葉中的胺基酸種類有很多,其中含量最高的,就是茶氨酸,它是茶葉中特有的一種胺基酸。
  • 舌頭不同部位是如何感知茶湯滋味的?
    舌頭不同部位是如何感知茶湯滋味的? 味覺感受器是滿布舌面上的味蕾,味蕾接觸到茶湯後,立即將受到刺激的興奮波經過傳入神經傳導到中樞神經,經大腦綜合分析後,於是有不同的味覺。舌頭的不同部位均可感受不同的味道,不同位置對於不同味道的閾值略有不同,且差異不大。
  • 原來出湯速度的快慢,對茶的滋味影響這麼大!
    茶文化在中國有著數千年的積澱,其中茶藝也同樣是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才形成了現今這般完整的體系。在衝泡茶葉的過程中,除了要注意洗具、溫杯、澤水、選器,還要具體到衝泡時的每一個環節上,對醒茶、投茶量、乃至出湯時的速度都有著百般講究。
  • 老北京文化:豆汁和茶湯的由來
    由此可見豆汁和北京的淵源之深,作為早已家喻戶曉的「中華名小吃」和國際友人身臨北京「必嘗」的幾樣名吃之一,別看豆汁其貌不揚,卻一直是眾人尤其是老北京人的香餑餑,愛新覺羅·恆蘭還門教寫了一本有關豆汁的書,書名叫《豆計幾與御膳房》、人們為什麼這麼喜歡豆?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汁極富蛋白質、維生素C、粗纖維和糖,並有祛暑、清熱溫陽、健脾、開胃、去毒、除燥等功效。北京城裡從哪年開始有了賣兒的呢?
  • 無論水仙還是肉桂,巖茶的苦澀味重,就是有滋味,就是茶湯醇厚?
    然後他和我們提,外面好多人誤會巖茶要一開泡,香氣滋味就要炸裂才是好茶。用沸水泡茶,剛一出湯,揭蓋就是高揚沖天的茶香。香氣特別濃鬱,霸道,張揚。喝一口茶湯,特別的有刺激感,有滋味。湯感豐沛,湯水淳滑,滋味細膩,茶香落水明顯。而在喝茶的過程中,聞不到過分衝人的香氣。在正常的泡茶方法下,更不會泡出濃重、苦澀滋味重的茶湯。很多喝不懂巖茶的新手,很容易有這樣的誤會。
  • 普洱生茶茶湯會呈現出渾濁之色是什麼原因?
    喝茶不僅僅是一個品鑑茶湯滋味的過程,也是一個評鑑湯色的過程。普洱生茶的湯色色澤一般通透澄澈,給品飲者以純淨之感。普洱生茶茶湯渾濁的內因1."這種現象是正常的渾濁,並不會影響茶湯的品飲口感和品飲滋味。2.殺青不恰當造成普洱生茶的茶湯渾濁普洱生茶的製作原料是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在製作曬青毛茶的過程中,殺青時沒有控制好殺青的火候,使得鍋溫過高,導致沒來得及翻的茶葉或較嫩的茶葉出現糊點。
  • 茉莉花茶,茶型勻整,墨綠鮮嫩,茶湯透亮,滋味鮮爽,餘香淡淡
    茉莉花茶,茶型勻整,墨綠鮮嫩,茶湯透亮,滋味鮮爽,餘香淡淡夏末初秋,喝花茶的季節,在中國的花茶裡,它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又有一雅名叫做茉莉香片。茉莉花與茶的完美結合,利用茶善吸味的特點,將芬芳鮮美的茉莉花和新茶進行混合窨制而成,花吐香,茶吸香,兩兩相遇,就成就了香氣清高芬芳,滋味濃醇鮮爽的茉莉花茶。
  • 茶事 |「邂逅」一次茶湯會
    待備好茶會所需物品,我們一路前行,目之所及皆是秋意,正應了蘇軾詩中描繪的景象。伴一曲《斜陽獨倚西樓》,席主緩步入坐,三十度磬折之禮,有禮有節,同是吃茶客,無關高低貴賤。禮成湯沸,揭蓋、提壺、注水、溫杯、燙盞,滌盡凡塵。投茶入壺,嗅得到屬於千家寨古樹的野花香韻,提壺注水時蒸騰而上的氣息恍如漫步古茶林,沉醉不知歸路。茶湯傾於公道杯,聞其聲厚重渾圓,我想它是飽滿的、醇厚的,品啜小口頓覺全身暢快,再觀五位茶客亦然,歡喜自在。
  • 泡茶時,茶湯應該瀝乾還是留一點?
    前段時間,茶友「望海潮」向懂茶帝說出了一個疑惑:「以前聽說,泡茶的時候,要把茶湯全部倒乾淨後再衝下一泡,可是最近又有人教我,每泡都要留一些茶湯,這樣可以保證滋味的穩定。到底該留一些,還是倒幹呢?好糾結。」真是個好問題!懂茶帝的茶友段位就是不一樣,很多人都開始關注泡茶的一些細節了。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 好茶之道:印度大吉嶺的滋味傳奇
    那是在一百五六十年前,我們祖先曾經痴迷過的滋味。大吉嶺的茶園以此為豪,號稱「大多數茶樹是來自中國的原種」。它們好比中國滋味的活化石,卻至今仍然鮮活地產出嫩葉。這種夏茶有著亮紅色的金屬光澤,帶著花香和果香味,滋味濃鬱飽滿、溫潤而有力量。近年來大吉嶺的春茶也像夏茶一樣受到追捧,為了滿足市場的新需求,大吉嶺春茶的發酵程度逐漸變輕。製作者們試圖讓茶湯搭載更多春天的氣息,口味更加清淡鮮嫩。在中國人的滋味系統裡,大吉嶺春茶似乎處於白茶和紅茶之間,白茶滋味將過,紅茶味道未滿。
  • 老北市深挖近400年歷史積澱 「文化+」凝人心聚人氣
    原標題:深挖近400年歷史積澱 「文化+」凝人心聚人氣文盛園裡,劉敬賢遼菜博物館。文奉園裡,老物件展。歷史文化是老北市的靈魂,只有文化具備凝聚人氣、凝結人心的力量。探尋「老北市火了」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與老北市近400年文化積澱密不可分,而隱於老北市各處的博物館、文物展、非遺展、藝術展等等,成為老北市歷史與文化的有形載體,傳承老北市文化內核的同時,更成為瀋陽市的全新文化地標。
  • 【茶友推薦】泡茶時,茶湯要不要出盡?
    茶湯要不要出盡?是每個茶友開始喝茶時必有的疑問,出盡,後面滋味淡,不出盡,餘茶容易悶泡。不出盡就涉及一個概念:留根,其指每次倒出茶湯時都留一部分茶根(也叫湯底)在衝泡茶器中,然後注水衝泡下一道。這種方法適合所有茶嗎?又應該怎樣用合適呢?
  • 在一盞茶湯裡,找尋生活的真味
    萬片茶、千把壺,設一獨坐之境,能體悟到所有想要品味的味道。儘管茶本無心,那隻因了吃茶人不同的心境而有了不同的茶心和滋味,或苦澀、或甜蜜、或淡泊、或熱烈……於吃茶當下這一刻,體會自身的千百滋味,享受慢下來的生活。
  • 茶湯的厚薄、澀滑、回甘生津是什麼回事?
    茶湯的濃與淡指茶湯入口時的強度,一般跟茶水比、衝泡時間及衝泡時的溫度有關係,增加投茶量、提高衝泡時水溫即延長茶葉浸泡時間都可以讓茶湯味道變濃。但這個改變只是原有味道的疊加,而不是層次的豐富。濃與淡是相對的。
  • 文化:學習英語翻譯應該兼顧中英兩國文化的積澱和聯繫實際場景
    在中國文化裡是講不通的,當然也並非這句英文的英國文化的真正含義。至於「永遠」這個詞翻譯得是否恰當,有待商榷,不為本文重點。這句話能夠被選擇,並且放大到黑板上。說明這句話在英文中很重要,能夠發人深省,是一句格言。凡是格言或成語,都是文化的積澱,都是多重歷史故事含義的凝聚,字面翻譯大都行不通。例如中文的成語「圍魏救趙」,外國人很難在字面上理解和翻譯的。
  • 紅茶的茶湯一定是濃紅色嗎?紅茶品質與湯色的關係
    許多人認為,紅茶的茶湯就應該是紅豔的。紅湯是好紅茶的必然特徵嗎?如同綠茶清湯綠葉的標準,在審評標準中,紅茶的特點之一為紅湯紅葉。但是在有些紅茶中,茶湯的顏色則呈現金黃色,其中最著名的代表就是中國高端紅茶的引領者——金駿眉。說起金駿眉,相信愛茶之人自不會陌生。2005年,金駿眉誕生於福建武夷山,開創了中國的高端紅茶。對中國紅茶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茶湯顏色可以初步判斷普洱茶的年份和品質
    1-3年新茶:茶性較涼,刺激性較強;體現在茶湯的顏色上,茶湯的顏色通常是淺黃、黃綠色。這個階段的生茶,內含物總量豐富、多酚類含量較高、葉綠素佔比較大,因而茶湯的色澤更接近於採摘之時的鮮葉顏色。這類茶品,隨著生茶不斷陳化,茶湯綠豔消失,逐漸演變為杏黃明亮的湯色。3-8年的生茶:經過三年的存放以後,普洱生茶開始進入穩定的陳化階段。
  • 泡茶時,茶湯中的「雜質」到底是什麼?
    在平時使用茶具進行衝泡茶葉時,茶湯中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雜質」,也正是如此,許多的人都有使用「茶濾」的習慣,所謂的茶濾就是在茶葉衝泡後出湯,然後倒向公道杯時使用的一種茶具,很密,然後經過茶濾後倒出相較「純淨」的茶湯,之後再向客人斟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