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湯的厚薄、澀滑、回甘生津是什麼回事?

2020-12-17 鬥記說茶

茶湯的濃與淡

指茶湯入口時的強度,一般跟茶水比、衝泡時間及衝泡時的溫度有關係,增加投茶量、提高衝泡時水溫即延長茶葉浸泡時間都可以讓茶湯味道變濃。但這個改變只是原有味道的疊加,而不是層次的豐富。濃與淡是相對的。

茶湯的厚與薄

茶湯厚是指滋味豐富,多種不同的味道和諧配合在一起,給人飽滿厚實的感覺。往往茶湯內含物質越豐富,飽滿度越高。厚與薄是相對的,說茶湯 「薄 」、「寡」,是指茶湯滋味單一。薄是由茶的品質決定的;淡,是由衝泡所決定的。薄的茶,可以衝泡得很濃,也可以衝泡得很淡。

茶湯的澀與滑

澀味是舌頭表面的上皮細胞在多酚類物質的作用下起皺收縮,它是一種觸覺。滑指的是茶湯質感的優質表現。

黏稠度

黏稠指的是濃厚而帶黏性,普洱茶的黏稠度是指其水溶性物質豐富與否,也就是胺基酸、果糖、果膠質等成分豐富與否,主要通過茶湯入口的表現來體現,黏稠度高的茶湯有類似米湯一樣黏稠 的感覺。

茶湯的醇與純

「醇」是滋味濃度術語,是介於濃和淡之間的一種適中、刺激性不強的濃度。好的生普的「醇」,往往體現了茶葉在一定時期的轉化後,內質不斷融合而變得醇和的特質。「純」是香氣術語, 指不雜,純粹。是一種滋味飽滿,且無雜味的形容,醇正的感覺。

回甘

回甘產生的原因在於:「茶葉中含有茶多酚,它可以跟蛋白質結合,在口腔內質形成一層不透水的膜,導致口腔局部肌肉收縮引起口腔的澀感,從而使我們覺得剛喝下去的茶會有苦澀感。如果茶多酚含量比較合適,形成只有一兩層單分子或者雙分子層的膜,這種膜厚薄適中,剛開始口腔有澀味,稍後膜破裂後口腔局部肌肉開始恢復,收斂性轉化,就呈現回甘生津的感覺。」

喉韻

品茶時茶湯帶給喉嚨的感受,是一種喉部的撐脹感和享受感。通常感受到的有喉部回甘、返香、清涼感、清潤等正面愉悅的感受。

相關焦點

  • 感覺茶湯苦澀並且化不開是怎麼回事?
    好的普洱茶苦澀過後回甘生津,讓人喝起來感覺很是舒服,但是有的普洱茶喝完口感發澀,舌頭髮苦,感覺茶湯沒有劃開,這是怎麼回事?一、普洱茶葉發苦的因素1.茶葉自身眾所周知,茶葉中含有茶鹼、茶多酚、單寧物質。茶鹼是苦的,雖具有苦味也是構成茶湯滋味的重要成分,飲用給人帶來苦的感覺。茶單寧成份比一般茶葉來得多的,極具有苦澀感性。這是因為茶單寧的收斂性過強,濃烈的澀對味蕾刺激性很強,長留舌面讓人反感,經常澀伴隨著苦讓人難受。2.生長環境有的地區,例如西雙版納好幾個村子,採摘製作的茶葉又苦又澀。為什麼呢?
  • 舌頭是如何感知茶湯滋味的?
    舌頭不同部位是如何感知茶湯滋味的?味覺感受器是滿布舌面上的味蕾,味蕾接觸到茶湯後,立即將受到刺激的興奮波經過傳入神經傳導到中樞神經,經大腦綜合分析後,於是有不同的味覺。舌頭的不同部位均可感受不同的味道,不同位置對於不同味道的閾值略有不同,且差異不大。
  • 舌頭不同部位是如何感知茶湯滋味的?
    舌頭不同部位是如何感知茶湯滋味的? 味覺感受器是滿布舌面上的味蕾,味蕾接觸到茶湯後,立即將受到刺激的興奮波經過傳入神經傳導到中樞神經,經大腦綜合分析後,於是有不同的味覺。舌頭的不同部位均可感受不同的味道,不同位置對於不同味道的閾值略有不同,且差異不大。
  • 茶葉榜丨杉林溪烏龍(藥香已現,茶湯甜爽,綜評9.2分,茶語評9.2分)
    香氣入湯,茶湯甜滑順爽,甘潤飽滿,雖然沒有強烈的回甘與生津,但喝完滿口甘涼,齒頰間留淡淡藥香。茶湯入口甜滑順爽,茶湯清涼。第2泡:沸水衝泡10s湯色橙黃明亮。蜜甜香濃鬱,焦糖香氣顯,有隱隱的藥香。茶湯甜滑,較為飽滿,齒頰留有淡淡的藥香,微有澀感,但很快化開,回甘生津平緩。第3泡:沸水衝泡15s琥珀般的湯色油潤透亮,愈發迷人。蜜糖香氣愈發的濃鬱,藥香顯。茶湯爽滑,入口飽滿,有緩慢的回甘生津,飲後口內留香、有甘涼。
  • 一文說透茶葉澀感與回甘
    一、基本概念人們常說「不苦不澀不是茶」,可見苦味與澀感是茶葉的基本屬性,好茶需要具備苦澀感易化,回甘好的特點。茶葉中呈苦味的物質主要是咖啡鹼,澀感物質主要是多酚類、花青素等。苦味是一種味覺,而澀感是一種感覺,舌頭上並沒有感知「澀」的味蕾。澀感是口腔黏膜的蛋白質被凝固時,所引起的收斂感覺,澀味也不是基本味覺,而是刺激口腔神經末梢造成的結果。回甘是由苦澀味與甜味共同作用形成的特定滋味,是一種入口時清甜微苦澀,在口腔內回味較長,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甜味逐漸超過苦澀味,最終以甜味結束的一種味道。
  • 茶中喝出酸味是怎麼回事?
    喝茶時,我們經常會用回甘生津、醇厚苦澀等詞來形容茶的滋味,但除了這些之外,茶還有一種味道,那就是酸味。那麼品茶的時候,什麼酸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茶品中的酸,其實可細分為正面的酸與負面的酸。茶葉中正面的酸味可以看做是茶葉中活性物質在味道方面的呈現之一。而負面的酸,往往是因為製程或倉儲的失敗所致。
  • 人們常說「不苦不澀不是茶」,這是什麼意思呢?
    可能大家都不知道,茶最初被接受時,首先就是茶的苦澀,以前茶的苦澀對於許多的新茶友們來說,那真的是需要皺著眉頭往下咽,總感覺是遭了什麼罪似的。可是喝過之後,方才能體會得到茶的甘甜。這難道不是更像人生百態中的,人這一生,都是苦著苦著,慢慢好起來的嗎?
  • 茶湯有澀味,是因為還沒有褪火?火說,茶湯澀這口鍋,我可不背
    然而,火說,茶湯澀這口鍋,我不背!!《2》茶湯中有澀味,跟什麼有關係?跟茶多酚有主要關係,跟茶葉當中的其它呈澀味的物質,有次要關係。那麼,如果按照某些茶藝師的邏輯,認為茶湯澀是因為茶中含有茶多酚的話,那是不是意味著,所有茶葉衝泡後都會呈現出澀味來呢?現實是,只有一部分茶葉會泡出澀澀的茶湯來,大多數茶葉泡出來的茶湯,還是香清甘活,鮮香淳爽的。
  • 新手泡紅茶,如何讓茶湯順滑,避免苦澀?
    不過,想要衝泡一杯口感美味的紅茶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所以,紅茶不注意一些細節,茶湯則會又苦又澀。新手泡紅茶,如何讓茶湯順滑,避免苦澀?一、投茶量的把控有人喜歡喝濃茶,尤其是老茶客,,而紅茶多比較細嫩,如果沒有準確量的把控,這一把茶葉很容易抓多,造成投茶量過多,而過多會增加茶湯的苦澀度(一般比例為1:50)。
  • 顆粒感、砂粒感,茶湯裡究竟還有哪些古怪?
    接下去再喝茶,其實已經沒有什麼感覺了。那些澀味刺激之下,由於應激反應而生成的厚厚的舌面褶皺,讓舌苔變得「厚」起來,變得不敏感,對茶湯裡的滋味的感受力,漸漸下降。再好的茶湯喝到嘴裡,除了澀,還是澀。這時候已經不再適合喝茶了,如果強要再喝,需要一杯蘇打水,洗刷乾淨舌面,再來喝。
  • 別搞錯了,天津衛的茶湯與老北京的麵茶根本不是一回事
    我對龍嘴大銅壺沏出來的茶湯最感興趣。龍嘴大銅壺是天津民俗文化之一,不僅是用來衝「茶湯」的器皿,更是民俗工藝品。在天津古文化街的小吃攤中,奇特的龍嘴大銅壺衝「茶湯」的情景十分引人注目。在這個茶湯小吃攤,供應多種茶湯,主料有巧克力、油茶麵、杏仁面、蓮子面、秫米麵、糜子面、黑糯米等,調料有紅糖、白糖、青絲、紅絲、芝麻、核桃仁、什錦果脯、葡萄乾、京糕條、松子仁。
  • 文化積澱之茶湯滋味
    對GB/T 14487-2017中的七個茶葉感官審評術語及解釋的一點想法:1.滑,smooth茶湯入口和吞咽後順滑,無粗糙感>應該說滑和澀更為對立,設想茶湯和舌面,咽部之間有摩擦力,越順滑摩擦力越小,越滯澀摩擦力越大。
  • 白毫銀針為什麼會澀?內行人說出了實情,這3點是關鍵原因
    湯稠水滑,茶湯清新,香氣馥鬱,回甘清甜。茶湯入口,絲毫讓你感覺不到明顯的苦與澀。嘗到的是鮮爽無比,清甜甘潤,茶湯細軟的風味。具體到白茶,比如太姥山高山產出來的白毫銀針,不會有苦澀底。新茶時,湯水淳和,鮮爽清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