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孩子對搖搖車欲罷不能,面對他無限的需求,家長該如何抉擇?

2020-12-17 好媽媽郝女士

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引言:

不知道家長們,遇沒遇到過這樣一個煩人的問題:孩子每次出去玩的時候都會賴著玩搖搖車,不給他玩,他就耍小性子。

可是讓他玩,他每看到一個搖搖車都必須要上去。雖然玩一次搖搖車的錢也不貴,但是每次都這樣縱容孩子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真的是好的嗎?

而且很多時候不一定只是搖搖車,可以是搖搖車,也可以是玩具,還能是手機,電視,電腦等一切外在或內在的媒介。東西可以一直變化,但孩子的需求卻不會變化,甚至有增無減。

很多的家長在應對孩子非常痴迷於遊戲,痴迷玩搖搖車的時候所採取的態度可能會是讓孩子和玩到吐。

因為他們認為一樣東西,只要孩子頻繁地玩,給他過度地玩,他們膩了之後自然也就不會去吵著要了。就比如說玩搖搖車的事件。

一般來說,家長會有兩種態度,一種是讓孩子玩和讓孩子玩到吐。

這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養育風格

讓他玩這一派的家長通常會認為孩子年紀小,反正搖搖車價格也不貴,玩一玩也不會有什麼影響。

而另一派則是玩到吐,這種類型的家長所持的態度是必須要讓孩子坐到吐,這樣子他以後也就不會再想坐搖搖車了。

這種教育方式看似是非常有效的,因為家長會發現孩子過了一段時間之後的確不會那麼痴迷搖搖車,但是問題真的得到根本性的解決了嗎?其實當孩子痴迷於玩搖搖車的時候,到底要讓孩子玩還是要一直孩子道理都是很簡單的。

家長在面對孩子喜歡玩遊戲所採取的不同態度其實所體現的就是他們養育方式的不同,在1967年的時候,鮑姆林德將養育孩子的方式分成了四種類別,而每一種養育風格對於孩子都會產生不同的影響。

那麼這四種風格分別是什麼呢?不同的教育風格又會對孩子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1.專制型養育。

這類型的家長最大的特點就是類似於獨裁者,他們對孩子的控制欲是極強的。一般體現在生活當中會對孩子有極高的要求,會給孩子設立明確的目標。

比如在生活當中要嚴於律己,在學習上要取得怎樣的成績,他們對於孩子有非常高的期望,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的身上,而且經常會採用獎勵和懲罰的方式。

當和孩子出現矛盾的時候,不太注重溝通的方式,一般都是命令,又因為平常的工作比較繁忙,他們又要將大把的資金投注在孩子的教育上,所以平常沒有過多的時間去關注孩子,對於孩子的行為給予熱情和回應。

而在這類型的家庭環境之下所長大的孩子,他們的性格特徵也是非常明顯的。他們對自我容易處於一種焦慮的狀態,如果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的時候,經常都會不知道應該怎麼辦。

而這是因為在生活當中缺乏和父母的溝通,所以他們的性格會變得越來越封閉,和父母之間的矛盾也會越來越突出。

2.忽略型教育。

這類型的家長其實和專制型也是有一定的特點,他們也會對孩子的養育有著很低的熱情,但是最大的不同在於忽略型教育的家長,他們對於孩子的控制於是沒有那麼強的。

他們會讓孩子有著更多的自由,也讓孩子有更多的空間,但是也存在著一個問題,他們對於孩子既沒有要求也沒有回應 經常是會讓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對他們的愛的。

所以可以發現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之下所長大的孩子他們在生活當中容易導致一些不良行為,尤其是當父母總是對他們愛答不理的時候,會讓他們出現抑鬱的情況。

這類型的孩子因為在生活當中沒有父母的指導,沒有父母的要求,所以他們對自我的自律性也相比於其他人來說沒有那麼強 當生活當中遇到問題的時候,也自然容易出現慌張,不知道如何處理的情況。

3.放縱型養育。

縱容其實翻譯過來是允許的意思,這類型的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最大的特點是保持著很高的熱情和很弱的控制。這種教育模式也是我們非常提倡的一種模式,因為在孩子看來,他不會把家長看成是一種權威者,而是把家長看成一種朋友,有什麼心裡話都會願意和父母一起分享。

在這種家庭之下他是沒有很明確的規則的,對於孩子並沒有嚴格的要求和期待。但是也正是因為這種對於孩子無限信任,讓他們自由發展的教育模式也會使孩子出現囂張跋扈,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照顧別人感受的性格特點。

4.權威型養育。

鮑姆令德認為權威型養育的教育方式是家長和孩子之間最好的一種相處模式 因為它既表現出了家長對於孩子成長過程的高度熱情,也表示出了高水平的控制力。他不像縱容養育,那樣對於孩子的成長完全不控制,而是在合適的度上去把握對於孩子的控制。

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所長大的孩子會發現孩子在於解決問題,自信自控,成熟這些能力上都會比較的突出。這樣的孩子在和別人的社會交往過程當中會更加的自信,也會更加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和父母之間的相處和溝通也是最為和諧的。

在養育的過程當中,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權威式養育的,父母和孩子之間總會有出現矛盾的時候。

當孩子有無限的需求的時候,家長又應該怎麼去做呢?

1.給孩子有限的選擇權。

孩子是有自己的自主性的,也有一定的自由。他們想要玩東西,有一定需求的時候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也並不意味著家長就可以縱容他們的需求,是要學會多給孩子一些有限的選擇權。

比如說孩子可能非常的想玩搖搖車,但是你也不能每一次看到,孩子想坐就讓他去坐,而是讓他選擇說,如果你現在選擇坐搖搖車,那麼下一次就不能再坐了,讓孩子在這些空間裡面做一個選擇,這樣也可以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

2.儘量避開刺激物。

其實也就是眼不見為淨的道理,如果孩子真的非常執著於某樣東西的話,就比如說孩子非常的想玩搖搖車,那麼就儘量避免帶孩子出去的時候碰見搖搖車。

3.重新和孩子制定規則。

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孩子的教育過程當中也是如此。如果只是一味地去放縱孩子,孩子說什麼孩子想要什麼就馬上的去答應去幫助孩子解決的話,那麼只會讓孩子覺得任何事情只需要自己去耍賴,去撒潑就可以解決的。

家長必須要讓孩子明確規則意識。不能因為孩子。一再撒嬌和哭鬧就讓步,當然也不可以去忽略孩子一些正常的需求和固守。所以家長不妨多孩子進行溝通,這定一個對於雙方來說都比較公平合理的規則。

孩子因為年紀小,生活當中的很多需求和行為都是不受自我控制的,大多數都會把這種情緒直接外露出來,而這個時候家長的教育就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當孩子非常的沉迷於玩遊戲,沉迷於玩搖搖車的時候 不妨借這個機會去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育兒難題郝媽幫,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好媽媽郝女士,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

相關焦點

  • 2歲孩子指著搖搖車直哼哼,媽媽偏不讓坐,直言:真不是錢的問題
    一、依賴心理在寶寶每次提出坐搖搖車的要求時,爸爸媽媽如果能夠做到次次都滿足的話,相信過段時間,只要孩子看到搖搖車就會條件反射的要去坐。一旦哪次他的這種需求得不到滿足,內心就會焦躁不已,進而抓狂,甚至大哭大叫。
  • 一塊錢一次的「搖搖車」,看似有趣實則暗藏安全隱患,家長要上心
    小孩子都喜歡各種各樣新奇好玩的玩具,而家長出於寵愛孩子的心理,所以就會想盡辦法來滿足小朋友們的願望。像超市門口那些造型可愛的搖搖車,就非常吸引小朋友的眼球,畢竟它一搖一搖的還會播放兒歌,顯得特別好玩。但是如果家長知道這種搖搖車看似有趣實則危機重重,還會讓孩子去玩嗎?超市門口一塊錢一次的「搖搖車」,你讓孩子去坐過嗎?
  • 一元一次的「搖搖車」,居然要掉2歲半寶寶的手指!
    秦鳳華(化名)今年32歲,她是地地道道的東北人,大學畢業後就直接留到了福建泉州。直到後來認識了現在的老公,兩個人最終走進愛情的殿堂,並有一個2歲半可愛的女兒。因為工作原因,秦鳳華和他老公商量想把孩子送到婆婆那邊,讓她幫忙照看一下。
  • 人生面對抉擇時,我們該如何選擇
    選擇是人的一生中面臨的最困難的事漫漫人生路總是要面對無數的抉擇,抉擇出現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那麼面對抉擇時你是追隨內心、猶豫不決、還是聽從他人意見被動選擇。抉擇錯了就作為一次成長,對了就繼續堅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才是不後悔的人生。那些猶猶豫豫的事,當開始跨出第一步時,前進就變得簡單了。「人生最浪費時間的事,莫過於思而不學,猶豫不決。」人生總是要面臨很多選擇,總會碰到許多的十字路口,當我們徘徊在十字路口的時候,該選擇哪條路,就成為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 不給坐搖搖車,孩子就滿地打滾,媽媽怎麼辦?
    然而,坐一次不要緊,要緊的是每次都要坐,並且要坐好多次,結果就成了「坐搖搖車事小,哭得呼天喊地事大」,二寶就成了這種情況,坐搖搖車總也沒個夠,不讓坐就滿地打滾,各種無理取鬧。所以,很多老人從一開始就不準孩子坐搖搖車。她們以為這樣就萬事大吉,殊不知,內心需求得不到滿足的孩子往往潛藏著一定的危險因素。
  • 孩子夏天喜歡坐的「搖搖車」,其實危機重重,家長要知道這些事
    不過呢,搖搖車也是有一定的安全隱患的,可能很多家長還沒有意識到。但是等到意識到了有安全隱患的時候,也許孩子已經受到了傷害,會讓家長覺得非常後怕。茜茜奶奶就經歷過這樣的事情,有一次奶奶帶孫女茜茜出門玩。看到超市門口有搖搖車,茜茜纏著奶奶要坐搖搖車,奶奶拗不過她,只好讓她坐一次。
  • 1歲男童玩搖搖車,不幸身亡!這些玩具暗藏致命危險!
    帶他來玩的是他的爺爺。涉事的搖搖車據了解,男童爺爺是四川人,就在附近做裝修。當時男童當時正在搖搖車上玩,玩了一會之後孩子累了,爺爺將孩子抱到搖搖車後的臺階上休息,誰知搖搖車的一截電線有破損,正好被孩子碰上。
  • 娃們都喜歡的「搖搖車」,卻成了「奪命」玩具,你還帶孩子玩嗎?
    那些年,「搖」出來的悲痛07年,寧波的一位3歲男童在玩搖搖車的過程中,因為車發生了漏電,導致孩子被電擊,最後搶救無效。06年,梅州的一位2歲寶寶自己爬上去玩,卻不小心從搖搖車跌落,右眼撞到門栓鉤上,導致眼睛受傷;15年,寧波的一位5歲小女孩在玩搖搖車的時候,把頭伸進了搖搖車的開孔中,被牢牢卡住;14年,一名女童因為坐搖搖車發現有個洞,就
  • 「一塊錢一次」的搖搖車,別再帶孩子玩了,當心貪小便宜吃大虧
    線下門店門口,經常可以看見造型多變的搖搖車,因為這些搖搖車大多是孩子喜歡的卡通形象,如喜洋洋、Kitty貓,而且定價也不貴「一塊錢一次」,所以家長也準許孩子玩。但是這種搖搖車潛藏的風險還是非常大的。搖搖車前後擺動幅度大,孩子容易出現摔傷問題搖搖車前後晃動,看起來是在模仿孩子在父母的懷抱中前後晃動的感覺,很貼心。但是就從安全性和舒適性上來說,搖搖車絕不同於人的懷抱,搖搖車前後擺動的幅度更大,需要孩子使用一定的力量控制自己不掉下來,如果是年齡小的孩子玩,摔傷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所以,對孩子來說存在一定的風險性。
  • 娃娃玩的搖搖車是不是"三無"產品?歡樂背後隱患多
    2月3日,重慶豐都一名13歲女孩乘坐遊樂設施時被甩出座艙最終導致死亡。事故發生後,引發了諸多家長的不安,擔心的對象也從遊樂設施蔓延到了街邊的搖搖車。 近日,有網友在四川在線「天府社區」留言,對街邊隨處可見的兒童搖搖車表示擔憂,並質疑很多搖搖車為「三無」產品,「超市門口的搖搖車是哪個地方生產的?」「如果對孩子造成傷害又該找誰擔責呢?」
  • 可怕的2歲,孩子究竟怎麼了?家長該怎麼陪TA度過?
    文|全文共2193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有位媽媽在群裡說,我家孩子2歲了。其他媽媽們則高呼:「恭喜加入『可怕的2歲』!」聽到2歲,屏幕前的你或許暗自竊喜,世界上又多了一位即將瘋掉的老母親……2歲的孩子有什麼特點?你以為他鬧起來就只是嘟嘟嘴?
  • 孩子總愛坐的「搖搖車」,一塊錢一次,卻可能會要了他們的命
    孩子總愛坐的「搖搖車」,一塊錢一次,卻可能會要了他們的命部分家長覺得這是危言聳聽,一塊錢一次的搖搖車,哪能要孩子的命?實際上,街邊的搖搖車存在不少的安全隱患,小孩子坐上去輕則受傷,重則危及生命。大街小巷都有搖搖車的身影,孩子看到了強烈要求去玩,家長不一定能夠阻止。但還是要注意,這3類「搖搖車」還是不要隨便坐。
  • 乖寶寶變身「小惡魔」,對付敏感期、叛逆期的孩子,家長該怎麼辦
    導語:孩子在上幼兒園的階段,也正是敏感期、叛逆期發揮的極致的階段,如果不好好的調教,可能會助長他的脾氣,但是說他又不聽,家長該怎麼辦呢?孩子的成長有兩個很關鍵的階段,一個是3歲左右的「第一反抗期」,另一個是11-15歲左右的「第二反抗期」,也就是青春期,這兩個階段的孩子都是有些「不可理喻」的。家長必須首先接納孩子的叛逆,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引導他表達出來,有意識的讓他自己做可以做的事情。而不是一味的指責孩子,讓孩子聽話。當然也不能一味的寬容,還是要有是非觀念的。
  • 孩子喜歡的搖搖車,成「奪命」玩具,看這些你還會帶孩子去玩嗎?
    本文原創,所有權歸「好奇的萌娃控」,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公園裡、商場裡、大街小巷只要有孩子出現的地方,我們就能看到一種玩具,那就是「搖搖車」,坐上去和旋轉木馬一樣,搖搖晃晃還伴隨著音樂,讓孩子玩得樂不思蜀,一時間這種「搖搖車」風靡整個孩子圈,成為孩子最愛的玩具。
  • 《小豬佩奇》裡喬治依戀他的小恐龍:面對孩子戀物癖,家長這樣做
    面對孩子的「戀物癖」,家長錯誤的做法以及影響1、偷偷扔了孩子依戀的物品面對孩子的「戀物癖」,很多家長都會覺得孩子有這樣的行為,是很不正常的。2、當著孩子的面損壞孩子依戀的物品在有些家長看來,孩子有戀物癖簡直無法接受,平時就算家長再勸阻,孩子在睡前,也會緊緊抱著他依戀的物品。為了讓孩子死心,有些家長會當著孩子的面,直接損壞孩子依戀的物品,讓孩子斷了對這件物品的念想。
  • 魔幻的搖搖車要換個活法了
    上次一次近了120臺,只賣出去了74臺,還剩46臺以虧40元一臺低價批發給同行了,前前後後搞了4個月只賺了7000多,算下來連打工都不如,現在不幹了」,他對作者說到。作者不只詢問了李波一位經銷商,作者前後問了好幾位經銷商都說幹這個不賺錢,不然商場裡的搖搖車為什麼都換成了娃娃機?李波未賺錢,那麼從他手中買過搖搖車的散戶們情況又是怎樣呢?
  • 培養孩子性格特徵,面對孩子六大消極性格特徵,家長應如何引導?
    如果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變得沒有想法,面對事情總是不思考的時候,就要多鍛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了。3.青春叛逆型當孩子出現叛逆的時候,就意味著他開始像長大過渡了,所以家長千萬不要害怕孩子出現的叛逆行為,而是努力觀察孩子這種叛逆行為背後的本質。
  • 小區搖搖車成孩子聽力殺手 記者測量最高分貝118
    長沙「80後」媽媽李君茹很擔心孩子樂樂的聽力,近日,她給本報打來電話稱,樂樂老是摳耳朵,看動畫片時總是嫌聲音小,有時都貼電視機邊上看。到醫院一查,聽力下降。她思來想去覺得罪魁禍首是樂樂每天必坐的搖搖車。  樂樂從8個月開始,家人就扶著他坐搖搖車。現在3歲的他一天要坐十來次,雖然學會了不少兒歌,可在搖搖車高音量的轟炸下,他的聽力開始出現下降。
  • 家長英語不好該如何提高孩子的英語?試試這2個方法,簡單有效
    有的家長因為英語不好而感到自卑,總是在想自己英語不好該如何讓孩子英語好呢?一般當家長英語的不好的原因只有兩種。一個是因為以前那個年代家庭貧困導致的孩子無法去學習英語,導致長大英語不好,另一個原因是因為以前那個年代孩子自己不喜歡學習,從而放棄了英語。
  • 面對孩子的過激行為,家長該怎麼辦?
    這需要家長帶孩子去正規醫院的心理科,或者是精神衛生中心就診,比較常規合適的治療方式,就是給予孩子一定劑量的抗抑鬱藥物,一般副作用都比較小,服用2到6周內開始有效,很多的效果還是非常顯著的。大部分孩子如果診斷準確,服用抗抑鬱藥物以後,情緒的確能夠明顯的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