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起,西秀區作為全省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示範區,早安排、早部署、早推動,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傳播思想、踐行文明、成就夢想為目標,堅持志願者為主體力量、志願服務為基本形式,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精神,紮根西秀實際,積極探索建立「3+2+N」模式,通過「五子」工作法紮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各項工作,措施紮實、效果顯著,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築牢了基礎,為決戰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收集民意 匯集項目
按照省委宣傳部「百千萬工程」要求,西秀區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區直各部門圍繞教育、文化、科技、醫療、法律等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特別聚焦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空巢老人、留守婦女兒童以及特殊群體,開展民情民意走訪調查,將問題收集分類,明確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要求,針對性打造接地氣、聚人氣的志願服務項目,力爭以面對面、心貼心的文明實踐志願服務,讓廣大群眾得到實惠,感受到黨的聲音就在身邊、黨的溫暖就在身邊、美好生活就在身邊。
目前全區志願服務項目已達12139個,「書香把士」「苗語連珠」「愛心素食」「日行一善」「快板傳黨音」「青春伴夕陽 ·留住夕陽美」「童心行」「留守兒童有了愛心媽媽」等特色志願服務項目得到群眾認可,逐漸顯現出品牌效應。
服務精準 運轉高效
項目庫建設完成後,按照「成立項目一招募志願者一實施項目一評估效果一優化項目」的流程,對志願服務項目實行閉環管理。明確要求各志願服務隊伍在人流密集處公示所提供的志願服務項目,依託項目吸收招募志願者和志願服務組織,嚴格按照項目的目標、要求和進度,認真組織實施,做好記錄。項目結束後,通過問卷調查、事後回訪等徵求群眾意見建議,不斷優化、改良志願服務項目,真正做到關心群眾、服務群眾,把文明實踐工作的機制與平臺作為推動基層所有工作的重要抓手。
豐富活動 打造亮點
大力加強對志願服務的組織引導,有針對性地加強孵化、培育,重點打造地區特色鮮明、高質量的志願服務項目,以「快樂西秀」為指南,以「文明實踐日·靚麗星期五」為主題,呈現出遍地開花、亮點紛呈的態勢,打通了黨聯繫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拓寬與群眾面對面、心貼心的聯繫溝通渠道,真正讓黨的聲音響在基層、讓黨的溫暖熱在基層。
充分針對群眾的思想實際和生產生活實際需求,利用本地的民族、傳統文化資源,創新開設「雲上講堂」「主播有話說」「仡佬學堂」「書香把士」等服務項目,各地靈活借用小喇叭、方言、院壩會、山歌、對唱、戲曲、抖音新媒體等多種方式送文化、送政策、送知識、送服務,打造群眾家門口的文化集市、服務專窗,引導人們增強四個自信,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和決心。
以「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為主題,把百姓喜聞樂見的文化文藝送到百姓門口,推動「戲曲進校園」「山歌感黨恩」「名家贈春聯」「青春伴夕陽·留住夕陽美」攝影等特色服務項目走進千家萬戶,促進弘揚主旋律、文化生活美,滿足群眾對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圍繞脫貧攻堅重大戰略,針對困難群眾特別是留守老人、婦女兒童、殘疾人等弱勢群體,徵集微心願,通過開展「走進一百個鄉村小學」「心連心幫扶」等服務項目為困難群眾提供生活中的點滴幫助。結合易地扶貧搬遷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廣泛開展「自立自強·感恩教育」活動,促進扶貧與扶志、扶智深度融合,不斷激發貧困群眾脫貧的內在動力。
深入研究和積極適應新形勢下群眾的思想實際和現實需要,推動完善各地村規民約行為規範、建立「四會」,藉助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美麗農家、好媳婦等系列評選,發揮先進模範身邊好人的示範引領作用,引導群眾和社會組織自發開展「義務治安巡邏」「鄰裡糾紛調解」「紅白喜事服務」等服務項目,促進群眾參與基層社會自治,與政府治理良性互動,夯實基層社會治理基礎,提升治理水平,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氛圍。
(來源:西秀區精神文明辦)
【來源:安順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