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時常在想,人為什麼要自殺?
自殺事件很常見,但人們都不太願意認真談及。作為生命終結的一種方式,在民間是沉重的禁忌,甚至是一種無法擺脫的「人生失敗者」的恥辱。
人在什麼情況下才能做到毅然決然地去自殺?
大家都熟知這句話:「螻蟻尚且貪生,為人何不惜命。」
對吧,即使弱小、卑微如螻蟻還在努力地活著,更何況人呢?
放棄活著,這個決定需要多大勇氣和決斷?
選擇自殺,究竟承受了怎樣的痛苦與絕望?
01
絕症晚期,自殺會不會是更好的選擇?
2018.8.8 凌晨 2 點,爸爸打電話給我:「四伯母一點多時候爬到廟邊塘想投水自盡。四伯及時發現。不要太擔心,我和你媽過去幫忙安頓好了。」
「這麼遠的路,站都沒力氣了,要爬多久才能到池塘邊,唉」
「一輩子這麼精明,這時候怎麼這麼糊塗,別人說閒話以後四伯怎麼抬頭做人?」
「也是可憐,只能等死。兒子和孫子沒能時時陪在身邊。頭髮都白了,一個這麼細心照料,一個卻好幾次尋死。」
爸爸連續講了十分鐘,語氣中有說不出的難受和悲涼。
自從癌症復發,醫生確診表示已無好轉的可能,四伯母生命便進入了倒計時。漸漸失去了行動能力,精神萎靡,吃不進什麼東西,長時間需要躺在床上休息,且經常性高燒陷入昏迷。
家人唯一能做的就是時刻照顧著,在疼痛難忍的時候成把成把地餵吃著五顏六色的藥片。
回老家探望,四伯母堅持要下床,強撐著枯槁的身子到客廳聊天。幾米遠的距離,攙扶著走了好多分鐘。說話緩慢無力,帶著重重的呼吸聲。
沒聊幾句,她便要靠在躺椅上閉目休息,雖然極力忍受,也難掩臉上痛苦的表情。
病痛已經抽走了四伯母身上所有的氣力,伴隨著消逝的還有那為數不多的生命氣息。只留下難以忍受的疼痛折磨。
看著她如此受難,我心裡難受至極。
「多活一天算一天」「看最後一眼」的堅持,對立的是病痛交加、高額的治療費用和心力交瘁看護的家人。
在這兩難抉擇中,可以看到無數中國人糾結的縮影。
絕症晚期的病人在病痛的折磨中往往早已喪失了生存的尊嚴,精神狀態崩潰,生不如死。如果能夠有一種方式能夠幫助她平靜地與親人一一告別,然後安詳離世,這於己於家庭何嘗不是一件善事呢?
例如安樂死?例如之前多次未遂的自殺?
想及至此,我心中無比惶恐:這可是你的親人,怎能有這樣的想法?
02
想要自殺的人是不是都得了抑鬱症?
「有一隻黑狗叫做抑鬱症,它盤踞在我的心中,一有機會就死死地咬住我,在我的血肉裡塗上自責的毒。」
——《1分鐘心理學:抑鬱症這隻黑狗》
第一次真切對抑鬱症有認知是在 6 年前的大四。2012 年 3 月 8 日,一個即將同年畢業的女生自殺了。她發了最後一條微博:
「我有抑鬱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沒什麼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離開。拜拜啦」
事情發生後,引起轟動,無數網友奔赴該微博下留言,他們在這裡訴說心中的迷茫與苦困,找尋歸屬與認同。
截止最近,留言已達 138 萬條。或喃喃自語或傾訴失落,抑或是其他,堆積的文字彙聚成一個永恆的黑洞,吞噬著抑鬱者的種種沉溺與掙扎。
世界衛生組織曾作出過預計,到 2020 年,抑鬱症將可能成為人類第二大疾病,僅次於心腦血管病。在世界範圍內,抑鬱症的發病率高達 11%,每十個人中間就有可能存在一個抑鬱症患者。
在中國,自殺三大高危人群分別為:精神障礙者、感情危機者、經濟困難者。而嚴重的抑鬱症是導致自殺行為發生的首因。
抑鬱症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人人都有可能受其困擾。
抑鬱症可能導致精神痛苦,學習、工作效率低下,產生嚴重的自我懷疑。
抑鬱症能讓人感到徹底的失控感,人生也如同被抽空一般,只剩無盡的痛苦和孤獨。
很多處於抑鬱狀態的人,直至現在仍然不被理解,或者恐慌自責、不敢求助,正在經歷無助和痛苦。
當痛苦與孤獨超過所能應付的極限,對生活、生命產生無意義感,很容易引發自殺的念頭。
全民普及抑鬱相關知識,對處於抑鬱的人給予更多的關懷與諒解,及早幹預和治療,勢必能避免更多悲劇的發生。生命只有一次,不該以自殺的方式落幕。不是麼?
生活的本質,可能會很糟糕,或者更糟糕的在後頭。
生命的路途,或許會布滿崎嶇,咬牙堅持走過一段,還有看不到邊的荊棘。
如果一些事,一些人真的讓你如此痛苦,不如就此放棄好了。沒有人需要一直堅持和努力。放棄工作、放棄糾纏不清的感情,放棄心中的夢想。放棄這一切有何妨,我們至少還擁有生命,擁有彼此。
不妨活的庸俗一點,活的喪一點,沒關係的,別忘記,你不會是孤獨的,一定會有人在乎你,與你分擔。
03
我想自殺,怎麼辦?
全球每年超過 80 萬人自殺,秒針每走過 40 下,就有一個人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以下圖片詳細地解讀了自殺相關的事實和數字。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沒有在生命的某一刻,會感覺「世界一點都不美好,活著好痛苦」?
自殺不是你想選擇的,這只不過是一時間痛苦超越了你所應付的能力而已。
請相信,你沒什麼不好,真的,你只是得了一場心靈的重感冒。
這個世界雖然不完美,但我們仍然可以療愈自己。
想自殺的人和所有人一樣,內心深處都希望能夠擁有更好的明天和快樂的生活,只是陷入了痛苦的迷霧中,找不到「我要怎樣才能不痛苦的活著?」的答案。
我們做了一個專題,匯總了壹心理平臺上關於自殺危機幹預與自救的解析、可行性建議及治癒內心負面情緒系列等內容,以供參閱。
(長按進入專題詳情頁)
「自殺」這種問題畢竟不是小事,它不是僅靠一篇文章、一個專題就能夠起到多大影響的。有限的內容也無法對自殺現象及成因進行多麼深入的剖析和論證。正如篇首「絕症晚期,自殺會不會是更好的選擇?」的話題,我們不能妄下定論。
但是,我們仍相信:
「當一個生命出現危難時,另一個生命無論結果如何也要拯救這個生命———這是生命的尊貴使然。」
——康德
整個社會更需要的是「用你一分鐘,挽救一個生命」。願小小的行動,能夠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
世界和我愛著你。
↓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自殺危機幹預與自救」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