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於行雲流水中的精氣神——中國國畫

2020-12-21 大家傳世

說到中國的國畫,那可是比許多國家的年齡都長,它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傳世之寶。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中國的國畫吧。

國畫的由來

國畫,也叫中國畫,在古代稱之為丹青(丹是硃砂,青是石青,這是設色畫使用的主要顏料。在元代之後,設色畫不再是中國畫的主流,水墨畫出現了。),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捲軸畫。中國畫的概念,出現在近代,特別是辛亥革命之後,為了與「西洋畫」區別開,才這樣命名的。1957年,北京國畫院成立之後,周總理建議將之改名為北京中國畫院,從此,中國畫才成為公認的統一名稱。

唐代 吳道子 《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現藏於北京徐悲鴻紀念館

(吳道子被尊稱為「畫聖」,非天縱奇才不能獲如此殊榮,吳道子也確實厲害,他的許多發明創造是中國畫歷史中的最亮點,諸如高度的寫實技巧、筆法的解放、山水畫的正式確立等等,皆是肇始於吳道子。

1937年,美術大師徐悲鴻先生為了支援抗戰,在香港舉辦畫展。一次偶然,徐悲鴻在一位德國外交官家中收藏的四箱中國字畫中,一幅白描人物長卷深深吸引了他的注意力,於是他用自己僅存的一萬塊錢,另加上他自己畫的最喜歡的7幅畫,買下了這幅白描人物作品。而這幅畫,正是吳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徐悲鴻對這幅畫簡直愛不釋手,甚至在畫上印上了「悲鴻生命」四字,這幅畫朝夕不離他左右,被視為銘心絕品!張大千看到這幅畫時更是大吃一驚,嘆為觀止,認為與唐壁畫同風,「非唐人不能為」,並稱這幅畫是國內唯一見到的唐代人物畫卷,有「吳帶當風」之感。)

國畫的分類

國畫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按題材可分為人物、山水、花鳥三大畫種。人物畫所表現的是人類社會,人與人的關係;山水畫所表現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將人與自然融為一體;花鳥畫則表現大自然的各種生命,與人和諧相處。國畫之所以分為人物、山水、花鳥這幾種,其實是由藝術升華的哲學思考,三者之合構成了宇宙的整體,相得益彰,是藝術的真諦所在。如按表現方法又有工筆、寫意、勾勒、設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設色又可分為金碧、大小青綠,沒骨、潑彩、淡彩、淺絳等幾種。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現方法,又可細分為水墨畫、重彩、淺絳、工筆、寫意、白描等。

水墨畫

(水墨畫,由水和墨經過調配水和墨的濃度所畫出的畫,是繪畫的一種形式,更多時候,水墨畫被視為中國傳統繪畫。)

重彩畫
淺絳(中國山水畫中的一種設色技巧。即凡以淡紅青色彩渲染為主山水畫,統稱淺絳山水。)
沒骨畫

(沒骨畫是中國畫的一種畫法。在書法裡把筆鋒所過之處稱為「骨」,其餘部分稱為「肉」,不用勾輪廓,不要打底稿,更不能放底樣拓描。作畫時,要求畫者胸有成竹,一氣呵成。)

工筆畫

(工筆畫,亦稱「細筆畫」,與「寫意畫」對稱。工筆畫屬於工整細緻一類畫法,如宋代的院體畫,明代仇英的人物畫等。)

寫意畫

(寫意分大寫意和小寫意,即是用簡練的筆法描繪景物。寫意畫多畫在生宣上,縱筆揮灑,墨彩飛揚,較工筆畫更能體現所描繪景物的神韻,也更能直接地抒發作者的感情。用中鋒側鋒逆鋒來表達。)

白描

(白描,中國畫技法名,指單用墨色線條勾描形象而不作修飾與渲染烘託的畫法。白描也是文學表現手法之一,主要用樸素簡練的文字描摹形象。)

國畫的形式

國畫的形式多姿多彩,有橫、直、方、圓和扁形,也有大小長短等分別,除壁畫外,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中堂:中國舊式房屋,天花板高大,所以客廳中間牆壁適宜掛上一副巨大字畫,稱為「中堂」。

中堂畫

2、條幅:成一長條形的字畫稱為條幅,對聯亦由兩張條幅配成。條幅可橫可直,橫者與匾額相類。無論書法或國畫,可以設計為一個條幅或四個甚至多個條幅。其單獨懸掛的稱「條幅」,並掛的稱「堂屏」或「條屏」,如「四條屏,八條屏,十二條、十六、十八、乃至二十六條屏」。常見的有春夏秋冬條幅。各繪四季花鳥與山水,四幅為一組。至於較長詩文,如不用中堂寫成,亦可分裱為條幅,頗為美觀。

齊白石《山水十二屏》

(2017年12月17日,齊白石的《山水十二屏》以4.5億元起拍,經過70餘次激烈的競拍,最終以8.1億元落槌,加佣金9.315億元的天價刷新並改寫了全球最貴中國藝術品成交紀錄、齊白石個人拍賣最高紀錄、中國書畫拍賣全球紀錄。這套《山水十二屏》涵蓋了齊白石一生作畫時絕大部分的名號,可以看出這是齊白石特別用心的一套畫作,標誌著齊白石山水畫徹底變法成功,擺脫了幾百年來籠罩中國山水畫舊有程式的束縛,不再沿襲守舊,而是自創家法,無論構圖、筆墨還是立意,都堪稱前無古人。)

3、橫批:也稱橫幅,長條形,橫著作畫裝裱而成,可獨立懸掛房間。

早期山水畫 綾布舊裱老橫批

4、小品:所謂小品,就是指體積較細的字畫。可橫可直,裝裱之後,適宜懸掛較細牆壁或房間,十分精緻。

小品畫

5、鏡框:將字畫用木框或金屬裝框,上壓玻璃或膠片,就成為壓鏡。現代膠片有不反光及體輕的優點。至於不反光的玻璃,不會影響人對畫面的欣賞,所以很受歡迎。

鏡框畫

6、捲軸:捲軸是中國畫的特色,將字畫裝裱成條幅,下加圓木作軸,將字畫卷在軸外,以便收藏。

捲軸

7、扇面:將摺扇或圓扇的扇面上題字寫畫取來裝裱,可成壓鏡。由於圓形或扇形的形式美麗,所以有人將畫面剪成扇形才作畫,然後裝裱,別具風格。

明代 文徵明 山水圖 扇面,紙本,設色,縱16.1釐米,橫46.7釐米。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8、冊頁:將字畫裝訂成冊,稱為冊頁。近代有文具店特別將裝裱冊頁成本,以供人即席揮毫。冊頁可以摺疊畫面各成方形,而與下列長卷有不同之處。

冊頁

9、長卷:將畫裱成長軸一卷,成為長卷,多是橫看。而畫面連續不斷,較冊頁逐張出現不同。

清代 郎世寧《百駿圖》長卷局部

10、鬥方:將小品裝裱成一方尺左右的字畫,成為鬥方。可壓鏡,可平裱。

鬥方

11、屏風:單一幅可擺與桌上者為鏡屏,用框鑲座,立於八仙桌上,是傳統裝飾之一。至於屏風,有單幅或摺幅,可配字畫,坐立地屏風之用。

屏風

國畫的歷史

我國夙有書畫同源之說,有人認為伏羲畫卦、倉頡造字,是為書畫之先河,文字與畫圖初無歧異之分。中國最早的繪畫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時代,距今至少有七千餘年的歷史。最初的中國繪畫,是畫在陶器(陶畫)、地面、和巖壁上的(巖畫),漸漸發展到畫在牆壁、絹、和紙上。在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便出現了畫在絲織品上的繪畫——帛畫,到了秦漢時期,又出現了宮殿寺觀壁畫、墓室壁畫、工藝裝飾畫等門類。此外還有兼繪畫與雕刻兩種特點的畫像石和畫像磚。

陶畫 鶴魚石斧圖

(戰國以前,絲織品都叫做帛。這類繪畫起源於戰國,到西漢時期發展到高峰。現在能看到的並不多,比較有名就是上面這兩幅。)

秦代壁畫 車馬圖 陝西鹹陽秦3號宮殿遺址

(從文獻記載看,秦代壁畫是很豐富的,可惜項羽的一把火,大多已化為灰燼。另一處殘存的壁畫則表現的是一位宮女。這些形象都是直接彩繪在牆上的,並沒有事先勾畫輪廓,可以被認為是中國傳統繪畫中「沒骨」法的最早範例。)

東漢 門楣畫像石

(畫像石的製作是由具有特殊技能的被稱為「師」的石工和稱為「畫師」的畫工共同完成的。其方法是先由畫師在打制好的石板平面上繪出線勾的圖畫底稿,然後由石工按畫稿加以雕鏤刻畫,最後還要由畫工再加彩繪。畫像石的製作,實際包括了雕刻和繪畫兩種技法。)

西漢 洛陽 卜千秋墓壁畫,製作於西漢昭帝、宣帝時期(前86-前49),是現存最早的漢墓壁畫。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一個繼往開來的變革時代。佛教藝術的傳入,從內容到形式給我國繪畫注入了新的血液。佛教壁畫空前興盛,其中敦煌莫高窟的壁畫數量最多,也最精彩。專業畫家在這時登上歷史舞臺,他們帶來了新的繪畫藝術,這標誌著中國繪畫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便是當時的代表作。

東晉 顧愷之《洛神賦圖》局部

(顧愷之是有記載以來中國最早最著名的畫家,因為率真的性格和卓絕的才藝,有「三絕」之稱——才絕、痴絕、畫絕。關於他卓絕的才藝,歷史上有很多令人稱奇的記載。但他的作品,沒有一件真跡流傳下來,現在我們所能看到的都是摹本。大英博物館收藏的《女史箴圖》,一般認為是唐太宗李世民時期的摹本。)

敦煌壁畫 絕美飛天

隋唐畫壇更是名家輩出,人物、山水、花鳥畫都趨於成熟,為後世所仰慕。閻立本是當時畫界的領軍人物,他的《步輦圖》等作品一直為後人所推崇。中唐是中國繪畫史上空前繁榮的時期,人物畫達到了一個新高潮,注重心理刻畫與細節描寫,代表人物有吳道子、張萱等。牛馬題材開始盛行,以韓滉的《五牛圖》為代表,給繪畫注入了清新的田園氣息。晚唐的繪畫又有了新的發展,以周昉為代表的人物畫達到完美的境界,疏淡簡潔的花鳥畫也開始形成。中國畫在唐代呈現出五彩紛呈、絢麗多姿的局面。

唐 閻立本《步攆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唐 韓滉《五牛圖》
唐 吳道子 送子天王圖局部 35.7X532cm 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送子天王圖》(又名《天王送子圖》)由唐人吳道子所做,圖又名《釋迦降生圖》,乃吳道子根據佛典《瑞應本起經》繪畫。現存宋人摹本。此圖寫異域故事,而畫中的人、鬼神、獸等卻完全加以中國化、道教化,當是佛教與中國本土變化至唐日趨融合之勢所致。此圖意象繁富,以釋迦降生為中心,天地諸界情狀歷歷在目,技藝高超,想像奇特,令人神馳目眩。該摹本著色較淡,近乎白描。)

五代兩宋時期的繪畫達到了中國古代繪畫藝術的頂峰。文人畫家的大量出現,使繪畫從詩歌中汲取營養,以詩入畫的風氣更加明顯,同時注意寫生和技法的探索。文人畫在這時大量湧現,主要有蘇軾、黃庭堅、米芾等。

宋 蘇軾《木石圖》

(《木石圖》在佳士得香港2018年秋拍創造了歷史,以4.636億港元成交,成為佳士得香港拍賣史上最貴中國古代書畫作品、蘇軾個人作品最高價紀錄。蘇軾因為經歷了官場失意, 貶謫流離,一生鬱郁不得志,所以其畫作中帶有一絲荒寒的意境,他的畫作常以木、石、竹為主題, 此畫中的枯木代表著身處困境,絕處逢生之意,完美的詮釋了蘇軾當時的心境,雖生活艱辛,但依然茁壯屹立。)

宋 米芾《春山瑞松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宋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在五米多長的畫卷裡,共繪了數量龐大的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車、轎、大小船隻、房屋、橋梁、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到了元代,崇尚以書入畫,將書法融入畫法之中,在筆墨技巧上起了新的變化,山水畫的發展達到了高峰,出現了「元四大家」,即黃公望、倪瓚、吳鎮、王蒙。

元代 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

(黃公望乃元代畫壇宗師、「元四家」之首,此圖為黃公望晚年的傑作。縱33釐米,橫636.9釐米,紙本,水墨。始畫於至正七年(1347),於至正十年完成。此畫於明朝末年傳到收藏家吳洪裕手中,吳洪裕極為喜愛此畫,甚至在臨死前下令將此畫焚燒殉葬,被吳洪裕的侄子從火中救出,但此時畫已被燒成一大一小兩段。前半卷被另行裝裱,新定名為《剩山圖》,現藏浙江省博物館,被譽為浙江博物館「鎮館之寶」,後半卷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富春山居圖》是中國古代水墨山水畫的巔峰之筆,被譽為「畫中之蘭亭」, 屬國寶級文物。在中國傳統山水畫中所取得的藝術成就,可謂空前絕後,歷代莫及。)

元 倪瓚 水竹居圖

(倪瓚自古是「逸品」的代表,「逸」是逃跑的兔子,倪瓚就是一隻逃跑的兔子。他之所以成為中國畫家一個極端的榜樣,是因為他的生活軌跡,成為後來所有「有志之士」的模仿對象。)

明清兩代山水花鳥畫成為大宗,宗教、人物畫衰落。明代出現了以地區為中心的名家和流派,如以戴進為代表的浙派,以沈周、文徵明為代表的吳門派,以董其昌、趙左為代表的松江派等。清代形成了以「揚州八怪」為代表的揚州畫派,對近現代的花鳥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此階段,中西藝術也得到交流,摹古、創新各行其道,文人畫、西洋畫也對宮廷畫產生了影響。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文人還以畫為生、以畫洩憤,金石書法的剛健之風也融入了繪畫。

明代 文徵明《石湖圖》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明代 唐寅(唐伯虎)《落霞孤鶩圖》

(《落霞孤鶩圖》中高山峻岭,水榭樓臺,江岸柳風,晚晴霞光映照,虛實相間,妙不可言。畫中題詩「畫棟珠簾煙水中,落霞孤鶩緲無蹤,千年想見王南海,曾借龍王一陣風。」明正德年間,江南才子唐寅(伯虎)應在南昌的寧王府之邀,來為婁妃授課教畫,曾參觀南昌的名勝古蹟「滕王閣」,想起了初唐詩人王勃的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並畫了《落霞孤鶩圖》。此畫是送給「德輔契兄先生」,這位「德輔」姓盧也是一位生不逢時的讀書人。唐寅為其創作此畫,既有同病相憐的意味,也有共勉之意。)

清 鄭板橋《修竹新篁圖》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

清末,海上畫派及後來的嶺南畫派的興起和出現,是傳統的中國畫在吸取外來文化的基礎上又出現了新風貌。吳昌碩和後來齊白石的出現,使大寫意出現了新局面。到了近代,由於徐悲鴻、林風眠等一大批留學海外的畫家出現,進一步融合了中西藝術,使中國畫開始了一個嶄新的紀元。

齊白石《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

(《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為歷年公私所見齊白石繪畫及書法尺寸最大的一幅,在2011年拍賣出4.255億元人民幣的天價。畫作縱266釐米,橫100釐米,所匹配的篆書「人生長壽,天下太平」對聯,單幅縱264.5釐米,橫65.8釐米。畫面氣勢宏偉,有松柏圍英之喻;篆書四言聯,則渾厚自然、端莊大氣,且文意極佳:「人生長壽,天下太平」,堪稱齊白石書畫之絕精神品。)

(齊白石的蝦,畫蝦是他的「發明」,他的「專利」,成了他的「象徵」和「符號」。齊白石畫蝦成功,特出一告示:「白石畫蝦,十兩一隻。」懂藝術的人都說:「潤格不高,值!值!」求畫者多不討價還價,交錢取畫,各有所得。)

徐悲鴻《八駿圖》

(徐悲鴻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以周穆王的八匹駿馬做為題材,畫中,八匹馬形態各異,飄逸靈動,生動形象,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珍品。)

中國繪畫藝術歷經數千年的發展,形成了世界上獨樹一幟的風格,並對周圍的國家和地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甚至西方的繪畫也從中汲取良多。這一特色的形成,與中國的社會發展、民族欣賞習慣以及傳統學術思想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國畫鑑賞

當我們看到那些長的差不多的中國畫時,看不出它們到底美在哪裡,但我們心裡很清楚,在這一幅幅中國畫背後,潛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而這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讀懂的。那麼,我們要欣賞一幅國畫,需要從哪些方面來看呢?

一看畫工。什麼是畫工?一幅作品,可表現出作者的成就。畫面的形象,就是畫工的具體體現,我們往往主觀地評價一幅畫的優劣,主要還是受畫工的影響。

唐 吳道子《明皇觀馬圖》局部,卷,絹本,水墨設色,36.8×366cm,現藏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

(吳道子畫工精湛,作品就像真的一樣,經常把人嚇得不輕。傳說當年吳道子經過臥虎橋的時候,覺得好玩就在橋上畫了一個老虎,可是從那以後,沒有人再敢從那座橋上過去。直到吳道子把老虎抹掉以後,橋上才繼續有人通行,當時那幅畫真的嚇到很多人。雖然傳說不能當真,但足以說明吳道子的畫工有多牛。)

二看書法。中國畫和西洋畫不同之處,其中一項就是書法。中國畫畫面上常伴以詩句,而詩句是畫的靈魂,有時一句題詩,如畫龍點睛之筆,使畫增色不少。而畫中的書法,亦影響畫面至大。書法不精的畫家,大多不敢題字,雖然僅具籤署,亦可窺其良莠。

三看印章。畫面上常見的印章有:畫家的印鑑,題字者的私章,襯託用的閒章,收藏者的印章,欣賞者的印章,鑑證者的印章等。而各種印章的雕工,印文的內容,蓋印的位置等,都在評價之列。尤其古畫,往往有帝皇、名家、藏家和鑑賞家的印鑑,可鑑真偽。

元代 王蒙《稚川移居圖》

(《稚川移居圖》 所畫題材為東晉葛洪移居羅浮山煉丹的故事。畫上有與王蒙同時或稍後的七位大學者的題詩,包括王冕的老師韓性、「元四家」倪瓚、陶復初、陳則等。該作品曾為明代大珍藏家項元汴收藏,晚清入藏蘇州過雲樓顧氏家族。這幅畫曾經傳播600多年,但畫面仍然明晰。在2011年6月4日晚北京保利2011春拍夜場中,以4.025億元人民幣成交。據透露,在拍賣之前早已有人瞄準了這幅古畫,而且競爭者經濟實力都很雄厚,一共有七八位,而報名參與競拍的,一共有10多位。現場買家以1000萬為競價階梯展開競爭,歷時15分鐘、競價18輪。)

四看功力。從事書畫修養越久的人,他表現出的功力,是初學者無法比擬的。尤其是書法,老手多蒼勁有力,雄渾生姿。在國畫方面,其線條、設計、意境亦表現出作者的功力。所以經驗豐富的藝術家,其作品往往較年輕畫家有所不同,這表現的就是功力。

張大千《長江萬裡圖》,現收藏於中國臺北歷史博物館。

(張大千,四川內江人,與齊白石有「南張北齊」之譽。該畫中的長江,以四川省為起筆,開卷是都江堰的鐵索橋,接著,長江奔流而下,越三峽,過江陵,納百川,最後投入大海的懷抱。充分再現了祖國山河之壯美,歌頌了中華民族不畏艱難險阻的偉大氣魄。)

五看布局。一幅作品畫面的設計,其實是作者胸懷中的天地,從畫面布局中表現出來。中國畫與西洋畫不同的地方甚多,最明顯之處就是「留白」。國畫傳統上不加底色,於是留白甚多,而疏、密、聚、散,成為留白的布局。在留白之處,有人以書法、提詩、蓋印等來補白,亦有讓其空虛,故從布局中可見作者獨到之處。

宋 範寬 《溪山行旅圖》

(《溪山行旅圖》從構圖上看,遠山和近山正好構成黃金分割的關係,遠山頂上的雜樹又佔據遠山部分的黃金分割的位置,近山中的路又位於近山部分上下黃金分割的位置,山間小溪流出的位置又處於近山左右黃金分割處......)

六看學養。功力及布局,可於畫面窺其一二,至於作者的學養,對其作品影響至大。故中國有「文人畫」之稱。著名文人,其作品的與眾不同之處,就是一種「書卷氣」。畫家與畫匠之分別,學養是條件之一。

清 鄭板橋《竹石圖》

(《竹石圖》 題識:石雖不言,愛此新竹。竹不能言,愛此山麓。老夫滿袖春風,為爾打成一局。板橋鄭燮,乾隆壬午秋七月。鄭板橋是清朝有名的畫家、詩人。同時還是康熙年間的秀才,雍正年間的舉人,乾隆年間的進士,你就說人家這個履歷傳不傳奇。而且他的學問非常高,人稱「詩、書、畫三絕」而名動一時。他也是一個非常直率的人,他痛恨欺壓百姓的巨賈奸商。而自從鄭板橋成名之後,找他求畫的人就絡繹不絕,而鄭板橋也是來者不拒,給錢就行,而價格也是公道,大幅(畫)六兩銀子,小幅四兩,對聯一兩。)

七看人品。書畫家如果行為不檢,道德敗壞,聲名狼藉,大奸大惡者,即使其書法美術如何精美,亦無人問津,試問誰家高懸曹操、秦檜等奸臣作品,而嶽飛的「還我河山」,孫中山的「天下為公」,成為人盡皆知的好匾額,就是這個原故。

明 董其昌 《丹樹碧峰圖》

(董其昌的魅力,不單在他書畫的美輪美奐、「南北宗」理論的巨大影響,還在於他的為人處世,雖經歷政治風浪無數,仍坐滿三朝,雖仕途險惡,卻成就一份書畫大事業,他的人格魅力是歷史中罕有的。)

八看詩句。字畫中的詩文詞句,往往代表作者的心聲。一首好詩,亦能表現作者的內涵和學養。一句好句,亦給作品畫龍點睛。最難得的,就是作者能為自己的畫面題詩,不抄襲他人舊作,更顯獨特。至於書法亦然,抄一首古人的詩,別人看來,只觀其字,因為內容不是作者心聲,而是古人翻版而已,到底欠缺了作者的靈魂。

因此,書畫愛好者鑑賞國畫,如果較側重形式美,屬於表面欣賞。只是停留在初級鑑賞階段。如果能從作品產生的背景、作者的個人經歷和思想情感,從作品創造的意境中領悟作者的用心,與畫家一同喜怒哀樂,達到情感上的共鳴,這就提高了一個層次,達到了由感官進入到理性鑑賞階段。

部分作品展示

(本文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大家傳世」閱讀)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大家傳世」

歡迎踴躍留言和吐槽~

人海茫茫,字裡行間的相逢,也是一種緣分

—聲明—

本文部分素材及圖片源自網絡

若侵權請聯繫後臺刪除

相關焦點

  • 寄情於山水之間——畫家王寧滿紙雲煙,洋溢山水之美
    山水畫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東方氣質的藝術門類,是藝術家情感的外化,這也是我們常說的「寄情於山水之間」。如果你對王寧的山水畫有足夠的了解,你就會發現他的山水畫裡充滿著他的柔情與豪邁。造化於萬物,躍然紙上,繪畫於筆墨之間,行雲流水,叫人稱讚。字畫收藏 王寧《太行新綠》 240*124cm遠遊不僅開闊胸襟視野,沿途所見的山川,都會刻在腦海裡。另外更重要的是,他在遠遊途中,能接觸更多,汲取到各種無數的營養,為他的繪畫創作奠定了基礎。
  • 寄情山水寫山魂一一中國美協會員李發鶴山水作品賞析
    作者:墨笑導語:當代實力派畫家李發鶴,精於國畫,尤擅山水。自幼鍾愛丹青,數十年來,拜摹名家,承其精髓;師法自然,中得心源;博採眾長,融會貫通,師古圖新,匠心獨運,自成畫風。在清華美院高研班深造,結友從師,筆耕心修,筆描心畫,悟道修禪,遊歷群山,以自然造化,寫生與感悟結合,運用道家風水構圖創作,傾情展現大美山河,寄情山水人文筆墨之間,投身書畫幾十載,作品多次在全國書畫展覽中獲獎,秉承傳承、傳播、交流、發展的精神,以傳世的標準要求自己,精謹慎嚴,探索立格,力求創作人們期待的書畫作品!堅信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美術作品才會激勵人、感染人、鼓舞人。
  • 國畫的寄情山水和西畫的人文精神——淺析中西繪畫題材的差異性
    布格羅作品《普賽克的誘拐》一、影響西畫題材的人文主義核心西方的油畫發展至今,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以世俗生活為主的風俗畫和宗教題材的繪畫佔據著主要地位,強調繪畫的社會功能和教化作用,同時在西方的基督教體系中宣揚
  • 花鳥畫的五種寓意寄情方式
    雖然西方也有以花與鳥的題材表現繪畫,但多屬靜物寫生範疇,而中國花鳥花則是以詩一般的境界去造景立意,以高尚情操和審美情趣寓於筆墨畫面之中。畫家在具體的藝術表現過程中,運用激情的筆墨痕跡來仁慈心理活動狀態,抒發內心思想感情,通過畫面的構圖氛圍、對象造型、色調明暗、題款等體現出來。花鳥畫的寓意寄情大致可從五個方面來表現。
  • 家居客廳裝飾什麼畫好 國畫花鳥畫韻味非凡
    越是傳統,越是經典,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中國風越來越流行。家居客廳裝飾掛什麼畫好?選幾幅具有中國風韻味的國畫作品掛家,當真別有一番風韻。
  • 梅蘭竹菊國畫賞析 花中君子 清風雅韻
    梅蘭竹菊國畫賞析 花中君子 清風雅韻 2020年06月04日 09:40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梅花雪中來,蘭花幽谷藏,竹林風吹過,秋菊飄淡香。
  • 學國畫要注意什麼
    初學國畫的需要好的工具,笫一工筆畫的工具和寫意畫的工具材料是有區別的,比如工筆畫,要選勾線筆,要求有筆鋒,有彈性,比較細。而暈染用的筆,要軟要粗,吸水強等。另外畫寫意畫毛筆需要更多 一些,例毛筆的 大小 ,軟硬,粗細等。
  • 雲田畫論:淺析中國山水畫中「樹」的寄情寓意
    淺析中國山水畫中"樹"的寄情寓意夏紹毅【摘要】:縱觀中國繪畫史,為什麼在隋唐以後山水畫藝術獨立成科,經過五代的發展,到宋代走向成熟並出現繁榮。至此,山水畫作為獨立的畫科而長盛不衰。其箇中原因,一方面,由於繪畫自身發展規律的制約,與人們的審美趣味有關;而更重要的一面是由於山水畫中,其樹木寄情寓意的特殊功用,使之與個人的志向喜好相結合,從形成有別其他畫家的獨特筆墨語言,並不斷得到強化和完善。本文就山水畫的樹木寓意性作一粗淺的探索,以求教於行家。關鍵詞:山水畫;寄情寓意;蒼松;枯木寒林;一、中國山水畫的發源。
  • 傳承:沅杭《牛氣沖天》國畫藝術作品的精氣神
    這是2021年2月8日16:59:46收到的畫家沅杭國畫藝術作品《牛氣沖天》       作者:沅杭
  • 寄情於山水之間,醉心於茶飲之事,欣賞國畫的悠然樂趣
    樊泉森《梅凝清香》場景展示圖 樊泉森,號水山閣主, 畢業於西北師大中文系,函授於西安美院國畫專業《山野情深》獲「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小品展」金獎。《落日熔金》入選中國美協「泰山之尊」全國畫展。國畫作品曾在《美術報》、《國畫家》、《時代藝術》、《當代中國美術》和《畫刊》等刊物發表。蘭州電視臺、天水電視臺、天水日報、平涼日報也曾專題報導。
  • 國畫:寄情於山水之間,醉心於茶飲之事
    陳伯奎《秋江攬勝》場景展示圖陳伯奎,自幼酷愛繪畫,專攻國畫山水,兼工筆、寫意、花鳥、人物,不慕榮利,勤奮好學,努力探索,潛心創作,持之以恆,在原有繪畫基礎上大膽創新方晉平《心經》場景展示圖方晉平,學習中堅持臨帖古路,學二王、柳、歐、顏、趙等專攻小楷。其書法作品剛柔併兼、力透紙背、形神合一、自成一體、力而顯秀、字字精神。
  • 用英語介紹中國——國畫
    中國國畫是現存世界最古老的傳統藝術之一,傳統繪畫又稱為國畫。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is done with a brush dipped in black or colored ink.
  • 寄情於山水之間——精品山水畫折射人生感悟
    今天與大家分享幾幅精品山水畫,一起來品讀畫中的人生感悟吧。作者寄情於山水之間,傾情描繪,大氣磅礴氣勢昂揚,讓人開闊胸襟滌蕩情懷,表達了對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精品山水畫三:清奇俊秀,意境深幽玉簡最新國畫山水作品《春林鬱茂》 作品來源:易從網細節展示:玉簡先生這幅作品屬於青綠山水畫,畫面中山巒疊翠,清泉流響於茂林雲霧之間,
  • 國畫中的細節畫法,國畫初學者必學,學會畫國畫其實很簡單
    國畫局部細節畫法對於初學者來講很難,國畫初學者對於國畫細節並不是十分重視,其實這是錯誤的,見微知著,在國畫中細節往往是能決定一幅畫的成敗。除了筆法和畫法,細節的深入刻畫是能代表一幅畫的,在很多寫意畫中,局部的細節刻畫往往是一幅畫的點睛之筆,而意境部分則是幾筆帶過。
  • 書壇風雲人物牧原,傑出行書作品欣賞,行雲流水疏密得體,真書法
    前言: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行書的特點我們一般用「行雲流水」、「舒展有型」、「疏密得體」、「濃淡相融」等四字成語來形容。行書是介於楷、草間的一種書體。寫得比較放縱流動,近於草書的稱行草;寫得比較端正平穩,近於楷書的稱行楷。在書寫過程中,筆毫的使轉,在點畫的各種形態上都表現得較為明顯,這種筆毫的運動往往在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留下了相互牽連,細若遊絲的痕跡,這就是牽絲。行書是楷書的快寫,是楷書的流動。
  • 如何鑑賞國畫,不要再用臥槽好美了
    英國藝術評論家克萊夫·貝爾在其名著《藝術》一書中認為,只有能夠激起人們審美情感的才能稱之為藝術作品,小編也是這樣認為的,凡是無法極其這個人的審美情感,那麼這個東西對這個人來說就不是藝術。那麼國畫呢?國畫,是區分獨立於世界自成一派的藝術形態,它有足夠的底蘊成為一個體系,它無視所有的透視、明暗、形狀的規則,追求裡世界與外世界的綜合體現,其蘊令人驚嘆。總體上追求神韻和氣韻的表現,造型不拘於外形的肖似,注重表現外物的內在神韻和畫家的情意,可以稱作天人合一也可以說成是精氣神。
  • 國畫:梅蘭竹菊四季花,琴棋書畫詩酒茶
    劉宗衛《梅》場景展示圖劉宗衛,畢業於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2008年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花鳥畫高研班,多年來,在工筆畫歐陽暉《節節高》歐陽暉,畢業於清華大學、研修於中國人民大學,師從近現代國畫大師湯文選。參加第二屆文化墨旅全國名家邀請賽獲得佳作獎,作品入選中華之光全國書畫作品展,並編入畫冊。
  • 牡丹國畫有什麼寓意 實力派女畫家丁珂寫意作品
    牡丹花開時,花大色豔、姿態典雅、花香襲人,具有極高的觀賞性,而且牡丹被賦予了非常豐富的內涵象徵寓意,因此常被作為國畫題材,也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花鳥國畫。丁珂老師最新四尺豎幅寫意牡丹《玉堂富貴》(作品選自:易從網)畫牡丹的畫家有很多,但是許多牡丹國畫總是給人千篇一律的感覺,因此能將牡丹畫出獨特的風韻,也是每一位畫家所追求的。丁珂老師筆下的牡丹,雍容華貴、絢麗多彩、姿態優美,讓人從中領略到了牡丹被稱作「花中之王」、「國色天香」的魅力。
  • 阿瑪尼「生命之水•滴滴寄情」全球慈善項目
    ----Giorgio Armani  2016年6月,阿瑪尼品牌攜手國際綠十字會《生命之水與和平》項目總監Marie-Laure Vercambre、阿瑪尼"生命之水·滴滴寄情"全球慈善項目中國區公益大使袁姍姍、時尚評論家顧晨曦、時尚造型師阿治,以及多家主流媒體深入探訪「生命之水·滴滴寄情」全球慈善項目中國貴州分項目保護區-畢節市紅林鄉漆樹村。
  • 國畫中竹子有什麼寓意?
    在中國畫中,竹子一直佔有一定的位置。從古至今,不管是被竹子的自然屬性所吸引,還是被其清秀素雅之味、樸實無華之意、虛懷若谷之態所折服,人們對竹子都有一種特殊的偏愛。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以竹入畫,更是文人墨客之所愛。那麼大家為什麼那麼喜愛畫竹子呢?因為竹子的寓意特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