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寄情於山水之間,醉心於茶飲之事

2020-12-21 北京復聖軒文化傳媒

陳伯奎《秋江攬勝》

場景展示圖

陳伯奎,自幼酷愛繪畫,專攻國畫山水,兼工筆、寫意、花鳥、人物,不慕榮利,勤奮好學,努力探索,潛心創作,持之以恆,在原有繪畫基礎上大膽創新,多年來樂此不疲,為自己的繪畫創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礎。其作品具有非凡的繪畫功力和個人風範,筆墨勁健,意境靈奇,格調清晰,深受廣大書畫愛好者的喜愛。

陳衛平《富貴平安》

場景展示圖

陳衛平的書畫作品用「平凡、率直、靜靜地綻放」來形容。

方華軍《得好友來如對月》

場景展示圖

方華軍,專攻漢隸,遍臨曹全碑、乙瑛碑、石門頌、近取清蝯叟隸書風骨,形成古拙質樸、醇厚自然的隸書氣韻。

方晉平《心經》

場景展示圖

方晉平,學習中堅持臨帖古路,學二王、柳、歐、顏、趙等專攻小楷。其書法作品剛柔併兼、力透紙背、形神合一、自成一體、力而顯秀、字字精神。

賀書席《厚德載物》

場景展示圖

賀書席,書法作品雄渾俊逸,酣暢率肆;懿情恣性,超然出群。曾壯懷負笈,九赴津門,求教於中國書壇名宿吳玉如、王學仲、龔望 諸先生。受教於海內名家孫伯翔、楊玉堂諸先生。其書法作品以獨特的藝術魅力,別開生面,獨具風格,輝映書壇。

黃斌雄《梅蘭竹》

場景展示圖

黃斌雄(志坤),自幼喜愛繪畫,同時醉心於嶺南盆景,成為丹青及盆景的苦行僧及發燒友,常將繪畫和盆景兩種藝術的理念互動滲透。涉及山水、花鳥、人物、抽象等探討及創用手指畫梅花,葡子技法。

林敬如《並蒂花開》

場景展示圖

林敬如《並蒂花開》

蘇林《山居秋暝》

場景展示圖

蘇林(蘇林藝高)的書法:揩、行、草、隸皆精,尤其擅長行書和草書。他的書法點畫厚重質樸,骨力內含,行筆翰暢,氣韻貫通,既有傳統風骨,又有新生風貌,字行美觀,豪放大氣。

孫敬山 《秋熟》

場景展示圖

孫敬山 先生幼年時期就對書畫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少年時期尤其對於農村的生活景物更加情有獨鍾,從孫先生繪畫作品中可見一斑。品讀他的作品,凝練傳神,筆足法到,給人一種藝術源於生活而又豐富生活的強烈震撼。

【 復聖軒字畫網 】北京復聖軒文化傳媒

相關焦點

  • 寄情於山水之間,醉心於茶飲之事,欣賞國畫的悠然樂趣
    在書法領域,書臨柳、顏、張、懷、趙、米之古韻,擅長大草。其作品悽厲曠達、粗疏剛勁,筆法以骨力見長,線條極具張力和霸氣,駕馭筆墨嫻熟老道。樊泉森《梅凝清香》場景展示圖 樊泉森,號水山閣主, 畢業於西北師大中文系,函授於西安美院國畫專業
  • 寄情於山水之間——精品山水畫折射人生感悟
    提筆繪山水,抒情天地間。山水畫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的最愛,是畫家對大自然景色的讚美,也是對人生感悟的一種刻畫。古語有云:江山美如畫,人生苦無涯。這大好的河山與柴米油鹽的生活一對比,往往能折射出許多對人生的感悟與體會。今天與大家分享幾幅精品山水畫,一起來品讀畫中的人生感悟吧。
  • 寄情於山水之間——畫家王寧滿紙雲煙,洋溢山水之美
    山水畫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東方氣質的藝術門類,是藝術家情感的外化,這也是我們常說的「寄情於山水之間」。如果你對王寧的山水畫有足夠的了解,你就會發現他的山水畫裡充滿著他的柔情與豪邁。遊歷祖國大江南北,山川湖海,每一次遠遊都充滿著對藝術的無限追求,飽覽大好河山,胸中山水奇天下,所作青綠山水,峰巒雲影,處處令人神往,呈現連綿的氣勢。用筆精微,設色妍麗,工而不刻。筆墨基礎紮實,法度嚴謹,構思精妙,把絢麗的色彩同水墨協調起來,不拘一格,自成一派。
  • 捷映|寄情於山水之間,寄山水於短視頻中
    山水風光,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騷客的喜愛之地,時至今日,名勝古蹟,自然山水更是人們日常旅行的喜愛之地,不僅可以去領略大自然的造化鍾神秀,天地的鬼斧神工,更能寄情於山水,追尋心中的那一片桃花源。山水有情,不僅是大自然的萬般變化,更是人把情感寄託於山水,才造就了這引人入勝的無限風光,每一幅秀麗的畫面,不僅是自然的傑作,更是作者真實的內心情感。旅行的意義在於沿途的每一處風光,都是內心情感的一份表達。
  • 國畫的寄情山水和西畫的人文精神——淺析中西繪畫題材的差異性
    卡巴內爾作品《光之女神》到了文藝復興時期,以「人文主義」為核心思想,強調尊重人性與科學,注重創新,打破了中世紀封建神學的思想禁錮,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的思想關懷拉斐爾作品《西斯廷聖母》二、國畫題材的文人情懷中國畫表現的是對精神特徵的理解,認為繪畫的優劣完全取決於繪畫者的修養品德和人格魅力
  • 與詩人寄情於山水,品人之情感
    古代詩人在鬱郁不得志時,大多喜歡借怡情山水,聊以忘憂。今天雪陽要給大家講解幾首古代詩人寄情於山水的古詩,品味詩人所體現的情感。第一首詩是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由於詩人的仕途失意,所以寄情山水,遊覽名山古剎,雲遊四海,尋幽探勝。這首《題破山寺後禪院》題詠的是佛寺禪院,抒發的是作者忘卻世俗、寄情山水的隱逸胸懷。此詩抒寫清晨遊寺後禪院的觀感,以凝鍊簡潔的筆觸描寫了一個景物獨特、幽深寂靜的境界,表達了詩人遊覽名勝的喜悅和對高遠境界的強烈追求。所以這首詩感覺起來有點想我們現在遊覽名勝後寫的觀後感,寫的同時更加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 寄情於「山水」之間,用鋼筆書寫情懷
    山水鋼筆總共有兩個款式崖柏木和黑檀木,雖然材質和配色方面大有不同,但其實是有異曲同工之處的。在鋼筆的下面,夾層中還有隨鋼筆配置了6支可更換式德國進口施耐德墨囊,經久耐寫,書寫流暢。特別是省去了更換墨水弄髒手的麻煩。崖柏木和黑檀木,兩種木色,也是各有千秋。
  • 寄情於山水之間,相忘於江湖之上
    漸漸明白,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糾纏於俗世的紛擾,不如寄情於山水之間!最近兩年,告別了前些年繁忙而熱鬧的生活,日子逐漸歸於悠閒與寧靜。曾記得學習時有個蘇州的老教授這樣說:「蘇州是需要靜下心來才能發現美的地方!」是的,匆忙的腳步怎會看清周遭的一切美好的事物?世間從來都不缺乏美,缺乏的是發現美的能力!
  • 寄情於山水之間
    寄情於山水之間原鐵道兵嫩江基地機械連褚麗君北方的秋天似乎來的匆匆忙忙,昨日還是短衫彩裙,只是一夜秋風,便吹走了燥熱,早上推開窗,一縷清涼的風擠進來,讓人舒爽愜意,太陽不再兇巴巴的了!變得溫暖而柔情,秋天的陽光真好!那秋天的山呢?秋天的水呢?一定會更好吧!
  • 「寄情山水」與園林的關係
    可以說「天人合一」對士人們潛移默化的影響,讓他們發現了大自然山水風景之美。對美麗風景的自覺開發,揭開了古老的自然崇拜、山川祭祀的神秘外衣,逐漸地在士人圈子裡滋生了熱愛自然山水風景的集體無意識,導致遊山玩水這一現象,成為一種風尚。士人為官做事之時,仍不忘山水之樂,一旦為官失意往往寄情山水。因此,名山大川無不留下各種士人的遊蹤。
  • 寄情山水寫山魂一一中國美協會員李發鶴山水作品賞析
    作者:墨笑導語:當代實力派畫家李發鶴,精於國畫,尤擅山水。自幼鍾愛丹青,數十年來,拜摹名家,承其精髓;師法自然,中得心源;博採眾長,融會貫通,師古圖新,匠心獨運,自成畫風。在清華美院高研班深造,結友從師,筆耕心修,筆描心畫,悟道修禪,遊歷群山,以自然造化,寫生與感悟結合,運用道家風水構圖創作,傾情展現大美山河,寄情山水人文筆墨之間,投身書畫幾十載,作品多次在全國書畫展覽中獲獎,秉承傳承、傳播、交流、發展的精神,以傳世的標準要求自己,精謹慎嚴,探索立格,力求創作人們期待的書畫作品!堅信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美術作品才會激勵人、感染人、鼓舞人。
  • 王可峰:寄情山水間
    王可峰,山東濟南人,師從段濟渝先生學畫,研修於山東美協山水、花鳥培訓班,進修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主題性花鳥高研班 。現為濟南市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其畫擅山水,兼工寫花鳥。其山水不局限於師承某家某派,而廣泛師法歷代畫家之長,將傳統的筆墨技法加以變化,又注重師法造化,從大自然吸取創作源泉,並完善表現技法。作品筆法流暢凝重,鬆柔秀拙,用墨濃淡乾濕,或筆簡色淡,或濃重滋潤,酣暢淋漓,極盡變化;構圖新奇,無論是全景式場面宏闊,還是局部特寫,都表現出景物突出,變幻無窮。
  • 山水墨點染 意造境生---畫家林德坤寫意山水畫欣賞
    寄情山水,以山水抒情,春夏秋冬,不一樣的山水,不一樣的情。 作為中國當代畫壇上的實力派畫家林德坤筆下的寫意山水畫,風格多樣,自然一體,渾然天成,樸素地體現了「仁者樂山,樂者愛水」的中華情結,滲透出濃濃地「以山為德,以水為性」的人文精神,一動一靜的描繪讓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巧奪天工,備受關注與追捧。接下來易從網帶你一起欣賞幾幅當代實力派畫家林德坤新品力作,帶你感受老師的藝術世界!
  • 精品賞析中國山水之間的「山水畫」
    中國畫,簡稱「國畫」。是我國傳統造型藝術之一。從美術史地角度講,民國前地都統稱為古畫。 中國畫大致可分為;人物,山水、界畫、花卉、瓜果、翎毛、走獸、蟲魚等畫科;有工筆、寫意、勾勒、設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設色又可分為金碧、大小青綠,沒骨、潑彩、淡彩、淺絳等幾種。
  • 縱寄情於重慶山水之間,這些新晉4A景區,去了才知道這麼美!
    文/雙姐旅遊親愛的小夥伴們,雙姐最近有得到消息,重慶銅梁玄天湖、石柱萬壽山景區、武隆龍水峽地縫、墊江愷之峰旅遊區4個景區,被批准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到過這個地方的人,都會讚嘆「這是地心之旅」。高山、峻岭、峽谷、流水構成一幅完美的山水畫卷,遊覽路線全程都是下行的道路,層層深入,讓人神往。春日的武隆,仙女山、天生三礄、芙蓉洞等,都非常適合帶上家人遊玩。
  • 蘇軾人生最低谷,心情鬱悶寄情山水,寫下以愛之名的抒情名篇
    導語:蘇軾人生最低谷,心情鬱悶寄情山水,寫下以愛之名的抒情名篇欲加之罪蘇軾一輩子作詞無數,他的很多首詞都可以稱得上經典。當他因為烏臺詩案被貶之後,他的作品就變得更加深沉。蘇軾太善良了,一直都是以君子之腹度小人之心,直到發生了烏臺詩案。
  • 寄情於行雲流水中的精氣神——中國國畫
    說到中國的國畫,那可是比許多國家的年齡都長,它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傳世之寶。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中國的國畫吧。國畫的由來國畫,也叫中國畫,在古代稱之為丹青(丹是硃砂,青是石青,這是設色畫使用的主要顏料。
  • 翡翠山水牌: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寄於翡翠山水牌也
    古往今來,在文人雅士的創作靈感中山水的重要性無可替代,寄情於山水,抒發胸臆,成就無數詩詞書畫佳作。而這些名作也成為了玉雕師的靈感「繆斯」,刀尖飛舞,集詩、詞、畫於一體的翡翠山水牌,妙然出世,或清新雅致、或大氣磅礴、或意境悠遠,寫意超然。
  • 山水之間垂楊柳,春風解意送落花,王維詩中的境界,當真瀟灑無窮
    (古代詩詞另類解讀:第31期)(文·張凡)古人曾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可見大自然中的山水風光,對於文人墨客,一直都有著非常大的吸引力。寄情於蒼山之間,醉心於清泉之內,看青山流水,賞漫天落花,在不知不覺中去陶冶情操,修身養性。
  • 美術教師資格證面試教案:《寄情山水》
    山水畫,簡稱「山水」,中國畫的一種,描寫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體的繪畫。為了幫助考生能掌握美術《寄情山水》一課,備考全國教師資格證考試,特整理了此課教案,供各位考生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