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編:長生證道
天門冬又叫大當門根、天冬。是百合科植物天門冬的乾燥塊根。能滋陰潤肺,清肺降火。
關於它的神妙之處,《道書八帝經》裡說如果想不怕冷,就把天門冬和茯苓研成粉末服用,每天服食一次,天寒地凍的時候只穿一件單衣也會出汗。
道家經典《抱樸子》說:「杜紫微服天門冬,御八十妾,有子百三十人,日行三百裡。」《列仙子》說赤松子吃了天門冬,牙齒頭髮脫落了還能再長出來。
《神仙傳》說吃了天門冬人能活三百歲。
《修真秘旨》裡說得更神奇,吃了天門冬,一百天後氣色紅潤,原來身體羸弱的能變強健,三百天以後身體會很輕盈,三年以後能像神仙一樣飛升。
天門冬甘潤陰柔,寒性偏重,兼走肺腎兩經,養陰潤燥,清肺生津,可治療肺燥乾咳、痰黏帶血、鼻燥咽幹、咽痛音啞、津傷消渴、腸燥便秘等。由於它生津清熱力強,現在我們也多用它來治療糖尿病、肺結核、急慢性胃炎、更年期症候群等。
老年人在一起談話特別投機,樓下經常有些下到六十幾,大到八十多歲的老人聚在一起聊天。路過的時候也多多少少聽到過他們聊天的內容,記得有次一位老人說自己排便很費勁,現在都在喝利於排便的茶,喝了就順暢,不喝就不行。這個話題立刻得到了其他人的響應,看來這在老年人來說是個非常普遍的問題。
老年人的這種便秘是因為腸燥結不通,身體又沒有氣力促使腸部蠕動造成的,只要能潤燥滑腸,問題肯定就迎刃而解。
天門冬膏就有這樣的作用。
把1000克天門冬去皮,去根、須,洗淨,搗碎,用紗布包裹,壓榨取汁,再倒入鍋內,澄清後,過濾取清汁,用文火熬成稠膏狀,裝瓶裡。每次取1小湯匙,在空腹時,用溫酒調服,連服2周為1個療程。
麥門冬膏能生津養陰,潤肺止咳,滋腎填精,清退虛熱。不僅對習慣性便秘有療效,而且肺結核、糖尿病、急慢性支氣管炎等病都適用。
天門冬如此多的好處是否吃得越多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任何事物都要講究辯證。
民國初年的中醫雜誌《醫學衷中參西錄》裡的一則湖北讀者來函,那位讀者說他每天嚼服天門冬二次,每次二錢,三年之後「覺神清氣爽,氣力倍增,遠行不倦,皮膚發潤,面上瘢痕全消」。
而我們現代人體質偏寒,如果不講方法照著試吃,吃一吃脾胃就倒掉了,所以用藥用量都必須謹慎。
用天門冬釀酒的效果,孫思邈說:「服藥十日,覺身體隱疹大癢,二十日更大癢,叄十日乃漸止,此皆是風氣出去故也,四十日即覺身心朗然大快,似有所得,五十日更覺大快,當風坐臥,覺風不著人,身中諸風悉盡。」
唐·王燾《外臺秘要》正方
天門冬,搗取汁一鬥,入麯二升,糯米二鬥,候麯發佳,按家釀法釀之。春夏涼服,秋冬溫服,每服一盞,常令酒氣相接,勿至醉吐,慎生冷醋滑雞豬魚蒜,特忌鯉魚,亦忌油膩。療五臟六腑大風,洞洩虛弱,五勞七傷,癥結滯氣,冷熱諸風癇惡疾,耳聾頭風,四肢拘攣猥退,歷節風,萬病皆主之,久服延年輕身,齒落更生發。
本方原名「千金天門冬酒」,查《千金要方》有類似藥方,但名曰「服食天門冬法」。
天門冬又名顛勒、顛棘、天棘、萬歲藤等,為百合科攀援狀多年生草本植物天門冬的塊根。其味甘苦性寒,《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稱其「主諸暴風溼偏痺,強骨髓,殺三蟲,去伏屍,久服輕身益氣,延年不飢。」
《本草綱目》謂其能「潤燥滋陰,清金降火。」
《長沙藥解》亦說:「天冬清金化水,生津止渴,消咽喉腫痛,除咳吐膿血。」
《千金要方》則說:「治虛勞絕傷,老年衰損羸瘦,偏枯不隨,風溼不仁,冷痺,心腹積聚,惡瘡,癰疽腫癩。亦治陰痿,耳聾,目暗。
本方藥功能主要是滋腎清肺。適宜於陰虛火旺,特別是伴有慢性支氣管炎者服用。但陽虛之人則應當忌服。
[附方甲]神仙服天門冬法
明·朱橚等人編著的《普濟方》載有「神仙服天門冬法」,方為「天門冬二斤,熟地黃一斤。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三丸,以溫酒化破服之,日三服。忌食鯉魚。如居深山遠行,辟穀不飢,服至十日,身輕目明,二十日可百病癒,顏色如花,三十日發白變黑,齒落更生,四十日行及奔馬,百日服之延年矣。」
此方為上方更加熟地黃而成。天門冬滋陰潤燥,清肺降火;熟地黃滋陰補血。二者相配,其滋腎強精更強,臨床上適用於腎精虧虛、水虧火旺者服用。但因本方藥性較滋膩,所以脾胃虛弱者應服忌服。
[附方乙]服天門冬方
《普濟方》尚載有「服天門冬方」,用天門冬鮮者,搗取汁,微火煎取五鬥,下白蜜一鬥,胡麻炒末二升,合煎攪勻息手,可丸即止火,下大豆黃末和為餅,徑三寸,厚半寸。一服一枚,日三。百日以上得益,此方最上,妙包眾方。
此方系由天門冬、胡麻子、大豆黃、白蜜四味藥物組成。方中用天門冬以滋陰潤燥,潤肺降火;胡麻子以滋補肝腎,益血潤燥;大豆黃益氣和中,生津潤燥,清熱解毒;白蜜補中益氣,潤燥解毒,調和諸藥。本方藥功能滋精養血,潤養五臟,尚能益氣補脾,適用於精血津液不足,形體羸瘦,皮膚枯燥,鬚髮早白者服用。陽虛及脾胃虛弱者應當忌服。
[附方丙]呂祖鐵拐杖
清·陳杰所著的《回生集》錄有「呂祖鐵拐杖」,方為「天門冬,去心一斤;熟地;炒一斤;白茯苓,去皮乳拌一斤。右藥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彈子大,每服三丸,黃酒送下。此藥能消除百病,能令顏如童子,遠行不飢,鬚髮不白,身體不倦。」
此方即「神仙服天門冬法」更加白茯苓而成,功能滋腎強精,養心安神,適用於中老年人心腎兩虛、腰膝痠痛、鬚髮早白、健忘失眠者服用。陽虛內寒者忌服。
《黃帝內經》中8個不生病秘訣!
即對一切有可能引發疾病或破壞健康的因素都要盡力避免,一般來說,人體的疾病,大部分是因為外在的致病因素作用於人體,引起人體生命規律紊亂所產生的。所以,採取避免接觸疾病的感染源,對一切致病致災的因素都要採取圍追堵截和未病先防的措施。
保持一顆平淡的心,並能守住真氣。恬淡虛無講的是一種心境,一種「海納百川,壁立千仞」的心態。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其實並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來,更多的則是身不由己,也難怪人們難以達到恬淡虛無的心境。這是一種「心若冰清,天塌不驚」的達觀,也是一種「和光同塵,與世無爭」的態度,我們只能儘可能的、最大限度的接近這種境界。
人體的精氣神內守,以及心理築起抵抗外邪的城牆,疾病也就難以接近人體。「精神內守」不單純是人體內的精氣神在體內保衛身體,還包含了讓心靈變得堅強起來。而下面的「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則是對精神內守的補充。只要我們能夠不被外在的病邪和災難所累,精神內守不僅是療傷良藥,還是心靈雞湯。
胸中裝有治國安天下的錦囊妙計,卻閒情逸緻,不為五鬥米而折腰,沒有不良的野心和欲望。就像諸葛孔明當年,躬耕於南陽,不求聞達於諸侯,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心境寧靜和平安,具有君子的風範,具有慎獨的品性。無論是在光天化日之下,還是在曲徑通幽處,都能行得正、走得穩。無論是處在多麼動亂的年代,還是處在和諧的日子,心中總是保持安寧。沒有憂慮、沒有煩惱、沒有恐懼,這樣才能使心態達到真人的心境。
每天都要進行勞作,但不能超過人體耐受的程度,要勞逸結合。勞動是為了生存,也是為了自我實現,更是為了社會的前進。勞動最有滋味,並不是一句空談,要是每天都無所事事,豈不是很無聊?但是勞動不能超出身體所能承受的負荷,每次勞動都要以身體不睏倦為度。如果睏倦了、疲勞了,就要休息休息、鍛鍊鍛鍊。
保持著天地之間的浩然正氣,能夠讓不違背道德、不違背俠義的欲望和理想實現。做人要有正氣,要有骨氣,要有魄力,要有魅力,駕馭心中的欲望之火,合理的實現自己的理想和願望。
食用沒有腐爛、沒有黴變的食物,穿著自己喜歡並不奢侈的服飾,並喜歡與傳承傳統習俗,沒有高下、沒有尊卑的世道。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簡直就是世外桃源一般,這樣就會自然而然的把身心融入大自然之中,與大自然保持高度的一致和統一,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我們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及親人不生病,它也是道醫追求的最高境界。對於大眾來說,要想不生病,需要掌握一些養生防病以及醫學基本知識技能,與此同時,還要擁有一顆恬淡、博愛、感恩的心,只有這樣,才能與健康長壽「白頭偕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