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是急性心梗,需要立即進行急診支架植入手術!」近日,我院胸痛中心接診了一名60歲的胸痛患者林叔,心電圖提示廣泛前壁心肌梗死。胸痛中心立即啟動,得益於優化、高效的救治流程,在林叔呼吸心跳都已經停止的情況下,醫護團隊開展搶救並在3分鐘內完成支架植入手術。最終成功救治林叔,讓他轉危為安。
為生命爭分奪秒
3分鐘完成血管再通
負責搶救林叔的心血管內科張海峰副教授和急診科吳滿輝主治醫師回憶,當時急診科接診林叔後考慮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死,而且已發生過心室顫動,需緊急進行緊急開通血管!「那時患者情況已經十分危險,容不得再耽誤一秒時間。」張海峰副教授介紹,正值疫情防控期間,當時他請示心血管內科主任王景峰教授和副主任周淑嫻教授後,考慮林叔14天內沒有外出,沒有流行病學史、近期沒有發熱、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相關症狀,與林叔密切接觸的人員在14天內均無發熱及呼吸道疾病相關表現。另一方面,林叔正罹患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死且已經發生過心室顫動,隨時有生命危險。秉持救治生命和疫情防控兩手抓的原則,按疑似病例做好各項防護措施的同時立即實施救治。
胸痛中心團隊骨幹成員張海峰副教授、導管室李國琪副主任護師、心血管內科蘇子焯主治醫師和急診科吳滿輝主治醫師一邊做好自身和環境防護,一邊立即將林叔轉運至心導管室,同時為他取樣進行新型冠狀病毒相關檢測。一到導管室,林叔立即再發心室顫動,除顫後仍反覆出現。當時王景峰教授和聶如瓊教授等協調導管室醫護人員在2分鐘不到的時間內完成術前準備。在30秒不到的時間內,蘇子焯主治醫師完成了股動脈穿刺置管。此時患者仍反覆室顫,綜合患者臨床表現,張海峰副教授考慮罪犯病變位於冠狀動脈前降支。
遇到這種情況,一般情況下通常要先用造影管明確血管病變,再選擇不同指引管開通閉塞的冠狀動脈。「但造影及交換指引導管這一過程會多花大約2分鐘的時間,而這個患者不能再等2分鐘了!」由於時間太緊迫,憑藉豐富的經驗進行判斷,王景峰教授和張海峰副教授決定直接使用左冠狀動脈指引導管進行冠脈介入治療,爭取用最短的時間開通閉塞的冠狀動脈。
這時林叔在經歷反覆心室顫動後,心跳和呼吸已經停止。胸痛中心團隊在不到3分鐘的時間裡同時實施3件事情:心外按壓、氣管插管接簡易呼吸氣囊輔助呼吸和開通閉塞的冠狀動脈。一般情況下氣管插管後需要接呼吸機更好地進行呼吸支持,但這又會耽誤大約2分鐘,接簡易呼吸囊可以和其他操作同時進行,為患者爭取寶貴的搶救時間。
很快,支架植入順利完成,閉塞的冠狀動脈恢復了血流,林叔自主心跳和呼吸迅速恢復,神智逐漸清醒,隨後被送到監護室繼續治療。術後林叔恢復良好,未遺留後遺症,並於5天後順利出院。
王景峰教授介紹,2019年12月,我院順利通過中國胸痛中心認證,由心血管內科、急診科、心胸外科、呼吸內科、放射科等組成多學科胸痛急救快速反應團隊,實現院前急救與院內搶救的無縫銜接,為胸痛患者第一時間開闢出「綠色通道」,為救治患者贏得寶貴時間。胸痛中心主要作用是優化急性胸痛患者救治流程,從而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施救。本次救治是該院胸痛中心救治患者的典型代表,充分體現該院胸痛中心高效的救治流程和強大的救治能力。
身體發出「預警信號」
警惕急性心梗
急性心梗是冠狀動脈急性、持續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壞死,常危及生命。王景峰教授提醒,急性心梗一旦發生,部分心臟的血液供應就會突然停止,這時就得及時疏通堵塞的冠狀動脈,讓心臟重新獲得血液供應。開通血管的時間越早越好,每拖延一分鐘,就會有大量的心肌細胞壞死。
「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高,預後很差,預防措施非常重要。」王景峰教授說道,大約2/3的病人發病前數天有先兆症狀,最常見為心絞痛。其次是上腹疼痛、胸悶憋氣、上肢麻木、頭暈、心慌、氣急、煩躁等。心絞痛發作時伴有噁心、嘔吐、大汗、心動過速、急性心功能不全、嚴重心律失常或血壓有較大波動。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部分人在發病前沒有任何徵兆,而且通常是很少生病的健康人,這種人一旦發病更為兇險,嚴重時當場心跳驟停。
王景峰教授提醒,一旦懷疑自己得了心肌梗死,最重要的是呼救,撥打120送往醫院。值得注意的是,此時必須平躺,千萬不要亂動,更不要自行走路去醫院,家中或身邊有吸氧儀器立即吸氧,這就是最好的處理方式。心梗發生後,醫生會根據病人情況採取緊急必要的治療措施。
遠離心梗,如何防患於未然呢?張海峰副教授介紹,預防心梗需要特別注意保持平和的心態,保持規律的生活節奏。除了戒菸戒酒外,飲食要均衡、多樣化,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控制體重,降低血脂,控制血壓、血糖。
專家簡介
王景峰
教授、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
中山大學首屆名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現任我院黨委書記、心血管內科主任。擔任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衛生健康委腦卒中防治專家委員會房顫卒中防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心律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常務委員、廣東省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國家心血管病專家委員會委員、美國心律學會委員(FHRS)、《中華心律失常學雜誌》副總編輯等。在醫療、教學、科研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尤其在心律失常、心臟器械植入方面有很高的造詣。
張海峰
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
我院心血管內科高血壓亞專科副主任。廣東省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胸痛中心協會會員。長城青年醫師獎全國第2名,第五屆「羊城青年好醫生」等榮譽稱號獲得者。在高危和複雜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方面有豐富的經驗;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SCI期刊論文十餘篇。
責編:黃睿、劉昕晨
初審:張陽
審核:林偉吟
審核發布:歐陽霞
獲取更多健康資訊
定期更新敬請關注
訂閱號
關注即享:預約就診
門診繳費等便捷服務
服務號
好看的話,不妨點擊分享給好友!
原標題:《心梗患者呼吸、心跳已停止,醫生用3分鐘實現逆轉》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