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中國》第一集《春秋》解說詞大賞

2020-12-21 一個普通人生活的日常

《中國》的開篇,就用了《春秋》給觀眾展示了一場意義非凡的世紀會面、一次飛揚激昂的思想碰撞、一場奔走疾馳的為民呼告。雖然孔子直至行到水窮處也未能在有生之年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然而他的思想卻穿越了千年,直至現在還給予當代人以滋養、以啟迪。

《中國》

孔子與老子的會面

在孔子出生那年

老子擔任了周朝的守藏室之史

這是掌管國家檔案典籍的史官

相當於國家圖書館館長

周朝以及之前的漫長年月中

知識一直被權貴階層壟斷

學術典籍由王室集中管控

教習傳授只限於王公大臣與貴族之間

底層平民是沒有學習的路徑和權利的

老子管理的守藏室幾戶集合了當時中國文化的全部精髓

看到這些凝結著前人智慧和精神的珍貴經典

更增加了孔子對周禮鼎盛時期的崇尚之心

劇照截圖

當然這一次拜訪,孔子是帶著明確目的來的

他想向老子請教「禮」

證明自己對「禮」的堅持沒有錯

他更想與老子探討當下諸多社會問題的解決方案

期待自己的主張能獲得認同

老子

老子掌握著這個國家最核心的文化資源

學問淵博而且善於思考

對人生、對自然

乃至整個宇宙都有獨到的見解

孔子講述了自己對禮制分明、倫理規範的周公時代的嚮往

希望藉此拯救正在崩塌的社會秩序

老子則將世間萬物的運行法則稱為「道」

主張道法自然

認為人要順應自然規律行事

不妄為、不強求,他提倡無為而治

執政者應「以無事取天下」

兩個人的觀點顯然相去甚遠

孔子與老子

但面對老子

孔子始終是謙遜的

他並不失望

他來了、問了

他聽到了

也表達了

中國歷史上最具象徵意味的一次思想交匯與碰撞

如同所有意味深長的大事那樣

安靜地留在了時間深處

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私學

在拜訪老子之前和辭別老子之後

孔子的想法一直沒有改變過

他要想方設法地呼喚並恢復周禮

他要把散落在地上的禮制碎片一點一點拼起來

重新安放進世人的心中

他當然知道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一切從教化做起

孔子向眾人敞開大門

他打破周王朝多年沿襲的官學傳統

創辦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私學

知識不再是貴族獨享的特權

孔子提出:有教無類

無論出身貴賤、稟賦高下

都應該獲得受教育的平等機會

只要交少許學費,哪怕只有一條幹肉

就可以到他這裡讀書、學習

很快就有大批平民子弟前來求教

孔子講學

孔子為學生們開設了「禮樂射御書數」六門課程

這被後人稱為「六藝」

孔子辦學的地點有個好聽的名字:杏壇

這是一所面向平民大眾的開放式學校

孔子要把廟堂之上正在衰落的「禮」

傳播到村野民間

「禮」是他教授的一門重要課程

它代表著秩序、規範、倫理

是維繫社會運轉、人與人關係的制度紐帶

劇照

以「禮」為基礎

孔子提出了他最重要的哲學思想:「仁」

關於什麼是「仁」孔子給出過很多不同的解釋

而「仁」的核心就是愛人

是做人需要秉持的基本道理

這位正值盛年的老師

有著豐沛湧動的思想

對教育充滿熱情

教學相長,讓知識如清泉一般流動

當越來越多的人擁有思考能力

探問天地人生的奧義

開始成為了中國人的一種自覺

在杏壇廣收門徒的日子是孔子人生中少有的一段快樂時光

與弟子在一起

理想主義者孔子

用近乎固執的行動去實踐理想

這遠遠超出了成敗本身的意義

流浪

和弟子的交流更像是對自身的拷問

我的主張難道有什麼不對嗎

我為什麼會落到這個地步呢

他應該無數次問過自己這樣的問題

也應該無數次地回答過自己

回望走過的道路

他想起了多年前洛陽城外的那個下午

老子的臨別贈言仿佛預言了他必將遇到的磨難

老子說:

聰敏深察之人離死亡很近,因為他喜歡議論別人

博學善辯者常常招致危險,因為他習慣揭人之短

在招致危險,並且離死亡很近的這一刻

孔子完全理解了老子的苦心

他覺得自己從來沒有離老子這麼近過

《中國》劇照

後世有言:上天若沒有降生孔子

中國的歷史將萬古如長夜

孔子

孔子一生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

但這些都難以安慰暮年的孤獨

悲傷的事情一件件接踵而至

他最心愛的弟子顏回突然病死

陪伴他最久的子路死於戰亂

唯一的兒子也先他而去

生命的最後幾年裡

孔子沉迷於《易》

他似乎從中看到了超越個體人生的更加複雜的宇宙和自然

歲月蒼茫

曾經,在一個溫暖的春日黃昏

孔子獨自來到大河岸邊

看著川流不息的河水

他發出了一聲悠遠的感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時間像流水一樣消逝

孔子知道生命的有限和遺憾

終其一生連孔子自己都未必意識到他肩負的使命有多麼宏闊

他以一己之力遊說天下

進而創生了一套獨特的思想體系

後世稱為「儒家」的學說由此開啟

他所編撰修訂的《詩》《書》《禮》《樂》《易》《春秋》六部著作

被奉為儒學經典

孔子

孔子的一生遭受了太多的非議和質疑

承擔了太多誤解

他在生前並沒有獲得期望中的成功,甚至一再失敗

然而,這正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光榮

正是他的那些在當時不被理解、不被需要、不被欣賞的思想

深深地影響了後世中國兩千年

這些思想如同一條亙古不絕的大河

滋養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川流不息

不舍晝夜

孔子與弟子

一個彬彬有禮的時代結束了

後人用「春秋」二字為這個時代命名

幾乎在同一時期,人類迎來了一次非凡的思想大爆發

偉大的思想家集中湧現

古希臘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

以色列有猶太教的先知們

古印度有釋迦牟尼

他們提出的思想命題與倫理原則締造了不同的文化傳統

有人將其稱為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

就在那個偉大的時代,在亞洲東部的中國

老子和孔子雙星閃耀

他們站在中國思想史的原點

成為後來者仰望的高山

老孔

在沒有了老子與孔子的歲月裡

寒暑易節,春種秋收

大地依舊在按照自己的節奏運行

歷史也在跌宕起伏的紛爭中繼續向前伸展

《中國》,一部值得安利的紀錄片

紀錄片《中國通史》解說詞大賞

相關焦點

  • 爆款紀錄片《中國》被贊拍出電影質感
    在過去的一周裡,《中國》憑藉前四集「春秋」「眾聲」「洪流」「一統」,贏得觀眾及業內人士的諸多好評,被贊「紀錄片拍出了電影質感」。那麼這部敢以「中國」為名的紀錄片,到底有何底氣呢?該片也注重光影氛圍的打造,如在第一集「春秋」中,講述孔子與老子的會面對談,用的就是明亮開闊的外景,孔子對自己的儒家觀點堅信不疑,對未來的設想也是一片光明;而當紀錄片講到孔子周遊列國14年、顛沛流離的「喪家之犬」生活時,畫面光影暗淡下來,顯示出他的處境也是黯淡的。
  • 這部紀錄片名叫《中國》,畫面極致唯美,主題宏大不枯燥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師文靜正在播出的紀錄片《中國》,由爆款紀錄片《河西走廊》團隊拍攝,剛一播出就收穫無數好評,該片畫面、解說詞做到了極致唯美,也找到了獨特的敘事方式,輕鬆駕馭了中國歷史這個宏大題材。
  • 《中國》被贊拍出電影質感
    第一集「春秋」講述了孔子與老子的會面由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伯璟文化攝製的大型人文歷史紀錄片《中國》,於12月7日在湖南衛視和芒果TV首播,每周一至周四晚播出。在過去的一周裡,《中國》憑藉前四集「春秋」「眾聲」「洪流」「一統」,贏得觀眾及業內人士的諸多好評,被贊「紀錄片拍出了電影質感」。
  • 電視解說詞的作用,以專題紀錄片《水果傳》為例
    例如,《水果傳》第一集變身中,畫面:兩個人開車行駛在路上,解說詞:一早Vicent和Samuel,為了獵取製作巧克力的原料——可可,再次踏上旅程。這裡的解說詞就讓觀眾確定了畫面中兩個人開車是去尋找可可。 (2)敘事。
  • 穿越回雙星閃耀的春秋!紀錄片《中國》首播
    12月7日,由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聯合出品的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中國》第一集《春秋》在芒果TV、湖南衛視正式播出。作為《中國》的首篇,《春秋》展示一次飛揚激昂的思想碰撞。崇尚禮制的孔子向眾人敞開大門,創辦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所私學。孔子教書的地點叫杏壇,在這裡,他廣收門徒,有教無類。無論出身貴賤、稟賦高下,都可以受到孔子的悉心教導。他教「禮」: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以此為維繫社會運轉的紐帶。他說「仁」:核心是「愛人」,以此為做人秉持的基本道理。
  • 《大國外交》第四集《穿雲破霧》解說詞
    《大國外交》第四集《穿雲破霧》解說詞 原標題:
  • 紀錄片《中國》今晚開播,首篇穿越回先哲閃耀的春秋
    紀錄片中孔子與老子會面在人類思想大爆發的軸心時代,中國大地上雙星閃耀,老子的「道」與孔子的「儒」,成為中國思想的原點。理想主義者孔子用執著的一生,踐行「禮」與「仁」的理念,影響了後世兩千年。12月7日晚,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中國》第一集《春秋》將在湖南衛視和芒果TV正式開播。作為《中國》的首篇,《春秋》給我們展示了一場意義非凡的世紀會面、一次飛揚激昂的思想碰撞、一場奔走疾馳的為民呼告。雖然孔子直至行到水窮處也未能在有生之年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然而他的思想卻穿越了千年,直至現在還給予當代人以滋養、以啟迪。
  • 專題片《國家監察》第一集《 擘畫藍圖》解說詞全文
    第一集 擘畫藍圖  【字幕: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公報】  【解說詞】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 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私學是他創辦的 紀錄片《中國》告訴你這些故事
    12月7日晚,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中國》第一集《春秋》中,就展現了孔子如何用執著的一生,踐行「禮」與「仁」的理念。作為首部以「中國」命名的歷史紀錄片,同時也被列為2019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重點紀錄片創意選題,《中國》在敘事上放棄傳統紀錄片的線性結構,採用人像展覽式的戲劇結構;在風格上,強調儀式感和典型場景。據《中國》總導演、總製片人李東珅透露,該片的本子經過了無數次打磨,比一般的紀錄片多出五倍以上的量。
  • 開播上熱搜、拍出電影質感,這是怎樣一部紀錄片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8日電(記者 張曦)#當紀錄片拍出電影質感#、#中國紀錄片裡的神仙文案#、#汪涵狂野波波頭#……7日晚,紀錄片《中國》第一集播出後,迅速登上了熱搜。這是一部怎樣的紀錄片?還要從頭說起。
  • 播出四集,全網收視第一!《河西走廊》後最好的歷史紀錄片出現了
    這部紀錄片像《國家寶藏》一樣,拍出了比很多古裝劇更講究、更寫實、更有歷史質感的影像風格。像第一集的《春秋》當中。看看孔子告別老子的這場戲。孔子身穿寬袖大袍,緩緩向前而行。中國觀眾一直在要求,它們卻漸行漸遠。紀錄片《中國》之思想內核《中國》這個紀錄片相信很多人都要問。「中國」一詞包羅萬象,這部紀錄片憑什麼能冠以「中國」之名。
  • 紀錄片《中國》開播 它憑什麼取名為「中國」
    它與以往大多數紀錄片不同:不局限於某一段歷史、某一個主題或者某個事件的講述。「了解自己從哪裡來,幾乎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好奇心。」讓我們一起走進《中國》,開啟一次滿載信仰與心血的尋根之旅。12月7日,首部以「中國」命名的歷史紀錄片《中國》在湖南衛視首播。自7日起,每周一至周四19時30分,在湖南衛視、芒果TV雙平臺播出。
  • 影響中國千年的「世紀會面」是什麼樣子?紀錄片《中國》今晚首播
    在人類思想大爆發的軸心時代,中國大地上雙星閃耀,老子的「道」與孔子的「儒」,成為中國思想的原點。理想主義者孔子用執著的一生,踐行「禮」與「仁」的理念,影響了後世兩千年。12月7日,由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聯合出品的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中國》第一集《春秋》,在芒果TV、湖南衛視正式播出,作為《中國》的首篇,《春秋》給我們展示了一場意義非凡的世紀會面、一次飛揚激昂的思想碰撞、一場奔走疾馳的為民呼告。雖然孔子直至行到水窮處也未能在有生之年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然而他的思想卻穿越了千年,直至現在還給予當代人以滋養、以啟迪。
  • 這部紀錄片,名叫《中國》
    它與以往大多數紀錄片不同:不局限於某一段歷史、某一個主題或者某個事件的講述。「了解自己從哪裡來,幾乎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好奇心。」讓我們一起走進《中國》,開啟了一次滿載信仰與心血的尋根之旅。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數千年的歲月從未斷流,橫亙千年的中華文明歷史,記錄了太多星河璀璨,如何選擇和取捨,成為《中國》面臨的第一道難關。
  • 用紀錄片打開幸福生活的N種方式,美食紀錄片《甜蜜中國》今晚收官
    美食紀錄片《甜蜜中國》今天22:00將在東方衛視迎來收官,該片以甜味食物為載體,用鏡頭記錄中國人在奔向小康路上的生活故事,和他們的甜蜜追求。正如片名一樣,《甜蜜中國》帶給觀眾甜蜜的感受,甜在味蕾、甜在心頭,回味綿長。
  • 看《中國》,神仙文案慢鏡頭戲劇化,將厚重歷史化作優雅飄逸
    第一集,老子、孔子出場,第二集,墨子、孟子、莊子,第三集,荀子、韓非子、李斯,第四集,秦統一中國後進行制度與文化的統合,之後是漢。《中國》第一季,從春秋到盛唐。第二季從盛唐到新中國。欣賞紀錄片的過程,最明顯的感覺不是厚重,而是優雅與飄逸,悲憫與敬仰。
  • 紀錄片《中國》第四集《一統》:秦始皇統一中國,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歷史文化紀錄片《中國》的前三集,講述了春秋戰國時代,思想的萌芽和碰撞,而12月10日晚播出的第四集《一統》,則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篇章。幅員遼闊的秦朝建立,政治、經濟、文化上的統一,塑造了中國國家形態與精神內核的根基,「統一」從此成為中國人不變的追求。兼併六國之後的嬴政,需要一個新的稱謂,由他而始,千秋萬代。自認德兼三皇、功高五帝的嬴政,把「皇帝」作為自己的稱謂。「皇帝」——這個中國兩千年多來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就此誕生。
  • 紀錄片《中國美》:以朋友的視角走進大藝術家
    由雲集將來、Discovery探索傳媒集團、韜蘊資本聯合出品的六集人文紀錄片《中國美》將於6月23日起每周二在優酷獨家播出。該片雲集了享譽全球、形態多元的中國經典藝術作品,講述了名揚四海的中國藝術家們妙趣橫生的創作故事。
  • 《我們走在大路上》獲第26屆中國紀錄片學術盛典兩項大獎
    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視協主席胡佔凡為獲得第26屆中國紀錄片學術盛典年度作品、年度特別作品、年度人物等榮譽的創作代表頒獎。《我們走在大路上》獲最佳撰稿獎解說詞立意廣闊,全景式展現中國70年來經歷的風雨歷程,講述在黨的帶領下各族中華兒女始終砥礪前行的動人故事,語言風格氣勢磅礴,情懷深厚,打造跨國跨文化傳播的扛鼎之作。
  • 人民的獲得感——政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解說詞(第十集)
    【解說詞】  從誕生之日起,中國共產黨就把「人民」二字鐫刻在自己的旗幟上,90多年櫛風沐雨,持之以恆,堅定地踐行。  當中國踏入新的改革時間,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同期】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陳曉帆  年收入現在是12萬多一些,比過去翻了一番還多一些。  【解說詞】  2016年8月,中央深改領導小組決定向全國推廣包括三明在內的8個方面24條典型經驗,推動醫改向縱深發展。  北京擁有全國最豐富的醫療資源,也有著最複雜的利益糾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