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歡咖喱的人,在印度會度日如年

2021-02-17 趣看時政

  在印度,幾乎所有的飯菜都要放上咖喱:咖喱土豆、咖喱菜花、咖喱羊肉、咖喱雞肉、咖喱魚排、咖喱豆湯. 無論哪家餐廳,飯菜裡若沒有咖喱,就無法開張。

  印度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印度人可以不吃飯,但不可以不吃咖喱。」如果你不愛吃咖喱,千萬不要輕易去印度,因為那意味著你將要整日挨餓。

  剛到印度一周,因為飲用水的衛生問題,我開始發高燒,從國內帶來的退燒藥幾乎毫無療效,只好求助於當地藥店。印度「神藥」果然名不虛傳,藥力威猛,服用兩次後,基本控制住了體溫,只是沒有想到藥的副作用同樣威猛,嚴重影響到我的胃口。症狀之一,就是不能吃咖喱,一旦聞到咖喱味道,就會反胃。 

  但在印度,幾乎所有的飯菜都要放上咖喱:咖喱土豆、咖喱菜花、咖喱羊肉、咖喱雞肉、咖喱魚排、咖喱豆湯……無論哪家餐廳,飯菜裡若沒有咖喱,就無法開張。為了避開咖喱,我決定買方便麵,沒想到不管是什麼口味,調料包也總有咖喱。最後,我把希望寄托在了路邊的麥當勞,這畢竟是美國餐廳,想必可以吃到正宗的「西餐」。沒想到一口咬下去,熟悉的雞腿漢堡裡抹的也是咖喱,讓人難以下咽,只能用薯條可樂充飢。

  大概一周以後,胃口逐漸恢復正常,我又重新開始了咖喱之旅。在印度待久了,才體會到,他們的咖喱,和我們在國內認識的咖喱相差甚遠。

  咖喱其實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18世紀英國殖民統治印度次大陸後,殖民者將當地人用肉類、蔬菜、豆子等食材混合做成的濃稠醬汁統稱為咖喱,而當地餐廳的菜單上通常看不到「咖喱」字樣,他們使用的多是「馬薩拉」(Masala),指混雜多種香料的湯汁。

  據說,「咖喱」一詞來源於泰米爾語,是「許多的香料加在一起煮」的意思。根據印度民間傳說,咖哩由佛祖釋迦牟尼創造,咖哩的辛辣與香味可以遮掩羊肉的腥臊,以此幫助那些不吃豬肉與牛肉的印度人。

  在印度人家裡,很少看到咖喱粉或是超市買來的咖喱塊,他們通常會自己烹製。地道的印度咖喱是以丁香、小茴香子、胡荽子、芥末子、黃姜粉和辣椒等香料調配而成的。作為香料大國的印度,每一個家庭的廚房裡都會擺滿各式各樣的香料。拉姆是我在新德裡認識的一位家庭主婦,她告訴我,每天一早起來,她就開始為一天的飯菜做準備,她會在一個大鍋裡不斷熬煮湯汁,並將十多種香料依次放進去,到中午開飯前,滿屋子都充滿了濃濃的咖喱味。

  即便同是印度咖喱,也有南北之分,就好比中國南方烹飪口味要比北方清淡不少。在這裡,正好相反,南方的咖喱用料偏重,通常很少添加椰漿來減輕辣味,讓人一口下去終身難忘。

  印度人之所以如此鍾愛咖喱,自然與它的氣候密不可分。地處南亞地區的印度終年悶熱、氣候潮溼,無論哪個季節,區別只在於熱與更熱。這樣的天氣既讓人難有胃口,同樣也會令食物容易腐爛變壞,善於烹飪的印度人開始在食物中添加各種香料,除了能增加色香之外,也能加快胃酸分泌,讓人食慾大增,同時令食物更易保存。而在氣溫更高的南方,對於咖喱的依賴程度更甚,自然味道也就更加濃鬱辛辣了。 

  在印度,當地人通常用麵餅或是米飯輔以咖喱食用。咖喱這種用各色菜餚和各種香料煮成的糊狀湯汁,呈現出的顏色也是千奇百怪,其中較多的是紅色、黃色、綠色和白色,味道則相差很大,有的偏辣,有的偏酸,也有的偏鹹,還有薄荷味道的,真的很難說哪一種才是正宗的咖喱。

  在金奈的餐廳裡,我碰到過一個來自澳大利亞的白人,他被外派到印度工作三年,也是最近一年才開始真正適應了印度的飲食,並向我推薦哪一家餐廳的咖喱更好吃。還吐槽說,這裡咖喱的口味太重了,以至於回國後,他都有些無法適應清淡的飲食。

  隨著殖民者的推廣,咖喱也從這個古老的國度傳播到了世界各地,中毒最深的莫過於泰國和日本。在中國超市中,最常見的是日本品牌的咖喱塊,相較於正宗的印度咖喱,這種改良過的咖喱塊味道清淡偏甜了不少。

  除了追求味蕾上的刺激,印度人還迷戀咖喱的功效。調製咖喱時,薑黃粉、辣椒必不可少,也正因如此,咖喱在某種意義上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英國一名流行病學專家稱,咖喱食品可以抵禦感冒。他解釋說,辛辣的食物能夠增加病人「鼻腔黏液的分泌量」,而黏液越多,病人就越容易康復。與此同時,用以調製咖喱的土茴香和辣椒也有助緩解呼吸道不適,其他配料如大蒜和洋蔥則具有殺菌功能。當地的印度朋友也曾半開玩笑地告訴我:「他們若是得了小感冒,通常不會買藥,多吃些咖喱就好了。」

  這樣的療效,真假先不論,多吃點咖喱總歸不是什麼壞事,只要沒有傷到自己的胃口,真的很好吃。

相關焦點

  • 聽過泰國咖喱、印度咖喱,然而咖喱飯卻是日本人發明的
    喜歡咖喱麼?愛吃麼?自己會做嗎?了解過咖喱麼?
  • 印度的咖喱,竟然是英國人發明的?
    一印度咖喱四十多歲的泰國廚師,跟我講了,他在印度學習工作的所見所聞。咖喱起源於印度。很多人看著「咖喱」兩個字,會覺得它是一種菜,或者是一種料理,但其實,咖喱只是一種調料。準確的來說,咖喱,是很多香料、調味料組成的一種混合物,如下圖所示。
  • 世界咖喱知多少/我好喜歡吃咖喱,上輩子是印度三哥嗎
    說起咖喱,很多人都很熟悉,深受年輕人的喜愛。在大型的超市裡,也很容易買到成品的咖喱塊、咖喱粉,多數的咖喱塊是日式咖喱,口感濃鬱,有別於印度咖喱的辣。所以,他們幾乎是不吃牛肉的,同時,他們也不吃豬肉,因為在印度人觀念裡,豬是一種骯髒的動物,吃了豬肉會玷汙他們的靈魂,會觸犯神明的。羊肉卻是印度人經常食用的肉類,羊肉的羶味卻很重,單一的香料很難除掉羊肉的異味,所以印度人會用大量不同的香料處理羊肉,久而久之咖喱就這麼誕生了。隨著世界各地聯繫的不斷加強,咖喱也走出印度,邁向世界,並形成了不同的地域風味。
  • 印度咖喱VS日式咖喱
    現在大家看到的是國交印度三人組Erickson Thomas和Hazura的印度咖喱與家長的日式咖喱的巔峰對決。Thomas:這是印度特有的長米飯,很昂貴的。Hazura:嘿,同學,別忘了我才是這裡的老大說完便用手抓起一撮米放在記者手上,記者也是醉了。
  • 印度沒有咖喱?我們眼裡的印度咖喱,是怎麼做的?
    15、開蓋,轉中大火,把醬汁煮到自己喜歡的濃稠度。16、盛出,撒香菜葉。>視頻裡囉囉嗦嗦的一些話<咖喱雞,在印度被叫作 Chicken Korma,並不是 Chicken Curry 。事實上,在印度本土,人們幾乎不用 Curry 一詞,它是英國人發明的,本意是指有多種香料的印度菜,並不是某種食物或調料。但我們國內大多消費者接觸的咖喱,是日式咖喱塊,半成品,再加上一些日漫或日劇的影響,很多人誤以為咖喱是某種調料,或者,直接以為是一種日本調料。
  • 印度咖喱拌土豆,不吃咖喱就難受,看著噁心吃著香!
    說到印度菜,最熟悉的是印度咖喱,印度飛餅和印度炒飯。印度是非常奇葩的國家,前往印度旅遊,不僅需要堅強的心,在印度吃飯是一種技術。除非能找到中餐飯店,否則您只能每天吃印度咖喱飯。有條件的家庭會喝飲料,包括紅茶,牛奶等。印度人通常不喝酒,他們認為喝酒違反了宗教戒律。
  • 印度的咖喱薛丁格的貓
    很多人看著「咖喱」兩個字,會覺得它是一種菜,或者是一種料理,但其實,咖喱只是一種調料。久而久之,他們的生活習俗、飲食習慣都跟當地人一樣了,也喜歡上這些被加入了多種香料的各類美食,但又不知道如何稱呼這些料理。正巧,印度南部的泰米爾語中有著Kari一詞,意思是「多種香料混合」,「醬汁和肉、蔬菜、豆子等混合在一起煮」。
  • 日本咖喱VS.印度咖喱?哪個是咖喱屆的美味王者?
    印度咖喱經常和雞肉、羊肉和魚肉一起煮,需要注意的是,印度文化不允許使用牛肉。印度香米是傳統印度咖喱最受歡迎的搭配。 至於肉的類型因地而異,比如大阪喜歡牛肉,而東京則喜歡豬肉。
  • 為什麼中國人總把日本咖喱當成印度咖喱?
    因此,咖喱對印度人來說是所有「醬汁」的統稱,而並非某種固定的調味方式,其口味也是千變萬化,多到數不清,如果你和印度人說你喜歡「咖喱的味道」,他們只會一臉茫然。2 | 英國咖喱闖世界十九世紀印度淪為英國殖民地,而英國人也很喜歡這種下飯的醬汁,並把它稱為「curry」,這就是今天「咖喱」的發音由來。英國人對咖喱的喜愛不僅體現在吃上,還想把它賣到別的地方賺錢。
  • 印度咖喱和日本咖喱的區別
  • 印度,根本沒有咖喱
    日本人有多喜歡吃咖喱?有調查顯示,超過60%的日本人可以接受每周兩次去餐廳吃咖喱,還不包括平時在家食用速食咖喱。雖然人口在減少,日本咖喱的市場規模卻在增長(2016年約為2600億日元),速食咖喱起到了很大推動作用。50年前,大塚食品推出「夢咖喱」(被認為是日本加工食品市場上與方便麵並舉的兩大發明之一),讓「三分鐘速食咖喱」成為可能。
  • 蝸牛在印度----讓你知道印度不只有咖喱!(主食篇)
    Paratha大致有兩種,帶餡和不帶餡的。不帶餡的很簡單,就是千層餅的樣子,配著咖喱和菜吃。然而印度超市的麵粉區,幾乎見不到精面,吃全麥粉不論貧富貴賤。他們吃一頓純精面的飯,會像我們多吃了一塊奶油蛋糕一樣自責。
  • 紅咖喱 黃咖喱 綠咖喱 粉紅咖喱 藍咖喱!咖喱王國居然不是印度!
    ,印度語醬汁被英國人傳為curry,即我們現在所說的咖喱。\\ 印度咖喱:偏好黃咖喱粉 //印度菜使用的咖喱一般是粉狀,正宗的印度咖喱辣味強烈濃鬱。南印度較潮溼,當地人愛吃較辣的多汁咖喱料理驅潮;北部人則喜歡添加酸奶、淡奶油,營造出甜甜辣辣的口感。
  • 都說咖喱起源於印度,但那裡並沒有「咖喱」
    許多人都喜歡咖喱,因為咖喱百搭,下飯,讓人感到溫暖。豆瓣「咖喱咖喱我愛你小組」的宣言是——「你知道嗎?
  • 印度沒有咖喱,中國人吃咖喱主要跟著日本人
    據調查,日本人平均每個月至少要吃4次咖喱飯,這還只是下館子的次數,在家裡吃的不算。的確,咖喱真的算是日本人的國民料理。日本街道上的咖喱餐館非常多,尤其是快餐館,幾乎都會提供跟咖喱有關的菜。在日劇和動漫裡,咖喱更是神一樣的存在:一說起咖喱,很多人總是將它和印度料理聯繫起來。
  • 日本的咖喱,印度的咖喱,泰國的咖喱,原來差別這麼大
    咖喱是由多種香料調配而成的一種醬料,咖喱味重質地濃稠,很適合用來配肉拌飯吃。咖喱源自於印度,後來傳到泰國和日本等亞洲各國,在不同的國家跟當地的飲食文化相融合,漸漸產生了自己獨特的風味,今天要介紹的是日本、泰國和印度咖喱的區別。
  • 印度、泰國和日本的咖喱到底哪裡不一樣?
    咖喱的種類我能說上來,可對於他們的區別我卻不了解,所以今天就一起來看看各個國家不同的咖喱有什麼特點吧。>說道咖喱的起源,大多數人會想到印度等南亞地區,然而實際上在印度並沒有一道叫「咖喱」的菜餚。咖喱(curry)一詞是印度南部泰米爾語kari(கறி)的音譯,意思是「醬汁」,在17世紀英國人來到印度進行殖民統治後,就把這種用各種香料做成的菜品稱為咖喱。1|印度咖喱印度是一個盛產香料的地方,所以每家每戶都會有自己不同的香料配方。
  • 【美食】印度咖喱和日本咖喱的區別
    印度咖喱——辣味始祖印度可說是咖喱的鼻祖,地道的印度咖喱會以丁香
  • 如果在印度提到咖喱,為何大多數印度人曾會陷入迷惑?
    今天人們已經難以想像,如果印度料理離開辣椒會是什麼模樣,然而直到15世紀,葡萄牙探險家達·伽馬第一次到達巴拉巴爾海岸之前,印度人都還不知辣椒為何物。在歐洲人為印度帶來辣椒之前,印度料理裡的辣味調味品主要來自蓽菝(又叫長胡椒)和黑胡椒,前者是孟加拉的特產,形狀較長,口味甜辣;後者的籽實小而圓,味道刺激辛辣。印度南方人用胡椒製作沙司,印度藥劑師則以胡椒入藥,用它治療腸胃滯脹的病人。
  • 在印度,其實根本就沒有「咖喱」
    日本人有多喜歡吃咖喱?有調查顯示,超過60%的日本人可以接受每周兩次去餐廳吃咖喱,還不包括平時在家食用速食咖喱。雖然人口在減少,日本咖喱的市場規模卻在增長(2016年約為2600億日元),速食咖喱起到了很大推動作用。50年前,大塚食品推出「夢咖喱」(被認為是日本加工食品市場上與方便麵並舉的兩大發明之一),讓「三分鐘速食咖喱」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