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咖喱,竟然是英國人發明的?

2021-02-23 吃酒ChiJiu

幾年前,大學同學在杭州黃龍旁邊開了家泰國餐廳。

他專門請了個泰國清邁的廚師過來掌勺,還常跟我抱怨說,泰國廚師的薪水太貴。

不過,好在廚師手藝精湛,還在新加坡、印度學習過,燒得一手美味的東南亞菜,讓客人們非常喜歡。

我同學在大學時,跟我一樣都是班長,他是一班的班長,我是二班班長,平時開會、上課、吃飯,我們常常都「膩歪」在一起,關係特別好。

所以,去他餐廳,跟去我自己家一樣。那時,我又剛喜歡上美食,就經常跑到後廚,看這位泰國大廚怎麼做東南亞菜。

泰國廚師對我蠻熱情的,中國話講的也流利,一看到我,就「鄭先生,鄭先生」地叫。

其實,我對東南亞菜、南亞菜,最好奇的莫過於,咖喱。

什麼咖喱牛肉、咖喱蝦、咖喱土豆、咖喱雞塊、咖喱飯,在各種餐廳,都能遇到咖喱做的菜餚,而且味道又濃鬱,撲鼻而來,一聞就忘不了。

以前,我對咖喱就特好奇,就是苦於找不到合適的人問,現在,有泰國廚師在,我就抓住他休息時候,問了個徹底。

印度咖喱

四十多歲的泰國廚師,跟我講了,他在印度學習工作的所見所聞。

咖喱起源於印度。

很多人看著「咖喱」兩個字,會覺得它是一種菜,或者是一種料理,但其實,咖喱只是一種調料。

準確的來說,咖喱,是很多香料、調味料組成的一種混合物,如下圖所示。

印度自古出香料,特別是胡椒,一千多年來出口歐洲,被歐洲人視為珍寶。

哥倫布探索新大陸,其實,也是為了尋找另一邊(條)通往印度的道路,尋找廉價的胡椒資源。因為中亞被奧斯曼土耳其佔領後,胡椒的價格變得奇高無比。

而印度歷史上,又因為波斯帝國、安息王國等外敵入侵,帶來了更豐富的香料,使得印度成為世界上的香料集聚地,各個香料種類令人咋舌。

印度人的飲食,離不開咖喱。

就跟日本人每天喝味噌湯一樣,印度人從起床睜開眼,就開始咖喱的生活。

「每個印度女人,都是香料調配大師」,泰國廚師還跟我講了,他跟印度姑娘談過的一段戀情。

印度家庭的飲食,幾乎都是女人負責。印度沒有醬油、辣醬、味噌,只有靠香料來給食物調色增香。於是,在印度,不管是菜餚、糕點,還是零食、飲料,味道都由香料一手包辦。

對於幾十種香料的調配,平衡之間的比例,多一點或少一些,都會讓菜餚變苦變辣,從而影響食物味道。

「所以,每個印度女人都是化學家」,廚師補充說。

英國人的「咖喱」

「鄭先生,其實,印度的』咖喱』,是英國人發明的。」

廚師的一句話,讓我非常吃驚和困惑。

200多年前,英國人打敗莫臥兒王朝,開始對印度殖民統治。大批英國人來到印度,久而久之,生活習俗、飲食習慣都跟當地人一樣。

後來,一批批的英國人回國後,把「用各種香料調配食物」的吃法帶回了英國,他們把這種混合調料命名為,咖喱 Curry 。

這也就導致很多怪事。那時,你跟印度人說「咖喱」,他們會很疑惑,印度人腦海中,根本就沒有「咖喱」這個詞,他們也不知道,咖喱是指什麼。

在印度各個地方,對這種「混合香料的調味料」有各種的叫法,反正不叫咖喱。

讓那時的印度人更疑惑的是,英國商人們還在歐洲賣咖喱粉,明明「印度咖喱是沒有粉的」。

這就好像,我以前在雲南工作過,看到昆明很多餐館,叫杭州小籠包,我百思不得其解,小籠包真不是杭州的特產啊!

印度人吃的咖喱,從來都是現調的,自己做的,直到現在,印度也只有少數店會賣咖喱粉,而且是賣給外國人的。

神秘的東方文化,總是讓歐洲人痴迷,1895、1896年,英國甚至還舉辦過兩屆印度博覽會,這讓「咖喱」這個詞和咖喱粉,火邊整個英國。

隨之,咖喱也傳入英國在亞洲的各個殖民地。

咖喱的配方

咖喱沒有特定的配方。

組成咖喱的香料和調味料,比如薑黃、小茴香、肉豆蔻、香菜籽、胡椒、肉桂、咖喱葉、阿魏、洋蔥等,有時會多達四五十種。

印度人會在這些香料當中,選出喜歡的,按比例做成咖喱。有些廚師只會用幾種,有些廚師會用二三十種。

「當然,鄭先生,你也別把咖喱想的這麼複雜。不管是什麼咖喱,薑黃、香菜籽、小茴香是主要成分。」

「你看,這是薑黃,咖喱的黃顏色就是它帶來的」,泰國廚師邊指邊跟我說。

不過,無論是現在流傳世界的咖喱粉,還是當年熱銷英國的咖喱粉,都跟一種咖喱配方有關——葛拉姆馬薩拉 Garam masala。

葛拉姆馬薩拉,是印度北部的一種咖喱配方,被英國人帶到歐洲後,樹立成「典型的咖喱」。

葛拉姆馬薩拉的味道,就是偏辣,是種辣味香料粉,裡面放有三種辣味成分,辣椒、胡椒、小豆蔻。不過,辣感會比辣椒低很多。

咖喱的吃法

我現場觀摩過,泰國廚師煮咖喱的過程。

「鄭先生,煮咖喱,關鍵的是先後順序,並不是說,把香料、調料統統放進去煮就好」。

中國很多餐廳,會用買來的咖喱粉,製作咖喱菜,但我同學的餐廳,為了保持咖喱的地道,是讓廚師自己製作的。

印度咖喱菜的做法是,把各種香料切成碎末,越細越好,或者,直接搗碎,再混合其他的香料粉。(泰式咖喱是做成泥糊膏狀)

接著,倒在油鍋裡炒,炒出香味來,然後,加入各種肉類、蔬菜,進行燉煮。有時候,還會放入些酸奶或牛奶,來中合辣味。

我總覺得,咖喱就像是火鍋湯底,什麼都可以加,加了都美味。

而印度菜,本身就是一種燉菜,加入雞肉,就成了咖喱雞肉,放入土豆,就成了咖喱土豆,放入胡蘿蔔,就是咖喱胡蘿蔔,倒入海鮮,就是海鮮咖喱。咖喱就是萬油精,放入什麼就成什麼。

咖喱在印度菜中,還起到防腐作用,咖喱上面有一層油,古時候沒有冰箱,這層油質就可以保護食物,延長保質期。

不過,印度人對咖喱,是真愛,連吃個主食印度烤餅,都要蘸咖喱一起吃。

亞洲的咖喱

現在,咖喱可不是專指印度的特色,它是整個亞洲的美食。

日本有日式咖喱,泰國有泰式咖喱,馬來西亞、新加坡有馬來咖喱,在斯裡蘭卡有斯裡蘭卡咖喱,各地有各地的特色。

除了印度咖喱,在中國,比較著名的還有日式咖喱和泰式咖喱。

在日本,日式咖喱可以說是,跟壽司平起平坐的地位。咖喱傳到日本不過150多年,結果變成了日本國菜。

日本明治維新時期,力圖效仿西方以自強。與我們中國「洋為中用」,只是單純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不同的是,日本人覺得歐美西方厲害,什麼都要學,恨不得身上這層皮膚,都換成白色的。

明擺著咖喱是印度起源的,但日本人覺得,英國人愛吃咖喱,他們也要學習吃。這一吃,就吃出有名的日式咖喱,還順帶著發明了咖喱塊。

泰國咖喱,是按照顏色劃分的,有紅咖喱、綠咖喱、黃咖喱,因為放入很多草本植物,草本氣息比較濃重。

泰國人喜歡把咖喱做成咖喱膏或咖喱醬,這也是泰式咖喱的特色。

印度、日式、泰式,這三種咖喱吃起來,也是有差別的。

廚師最後說,「印度咖喱是重口味,濃鬱偏辣,日式咖喱有些甜味,辛辣味少,泰式咖喱,加入椰奶,有種溫潤滋味。」

可能有人會覺得,鄭先生我在為同學這家泰國餐廳做廣告,恐怕,讓你失望了。

其實,我也很失望。

自從兩年前,那個地方拆遷,興建杭州併購金融小鎮,我同學的餐廳就關了,廚師也離開杭州,去了其他城市,逐漸變成我微信好友中,偶爾聯繫的一個頭像。

想要在各個餐廳、東南亞餐廳

對美食美酒侃侃而談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閱讀《如何快速成為美食家》電子書

利用稀缺性賺錢,享受稀缺性美味!

鄭先生微信:37410098

相關焦點

  • 被重新發明的印度文化:咖喱-虎嗅網
    我雖然已有心理準備,但嘗了之後還是頗為訝異——照理說這就是我從小一直吃的咖喱,怎麼會突然變得那麼奇怪了?而且這個味道一點居然都想不起來。由於這幾年來吃的都是正宗印度本土咖喱,我對中國咖喱的記憶被徹底覆蓋,一吃到中國的超市咖喱反而覺得十分陌生,那個味道跟印度咖喱完全搭不上邊。印度以外的咖喱其實都是被重新發明過的。
  • 被重新發明的印度文化(一)咖喱
    由於這幾年來吃的都是正宗印度本土咖喱,我對中國咖喱的記憶被徹底覆蓋,一吃到中國的超市咖喱反而覺得十分陌生,那個味道跟印度咖喱完全搭不上邊。 印度以外的咖喱其實都是被重新發明過的。 咖喱Curry這個詞在印度以外的地方,便有如中國以外的中餐,一來被重新發明,二來被概念化。
  • 被重新發明的印度文化(一)咖喱 | 隨水文存
    由於這幾年來吃的都是正宗印度本土咖喱,我對中國咖喱的記憶被徹底覆蓋,一吃到中國的超市咖喱反而覺得十分陌生,那個味道跟印度咖喱完全搭不上邊。咖喱Curry這個詞在印度以外的地方,便有如中國以外的中餐,一來被重新發明,二來被概念化。
  • 都說咖喱起源於印度,但那裡並沒有「咖喱」
    curry(咖喱)一詞其實是英國人的發明,英國人則是從印度南部的泰米爾語kari得到靈感。Kari的含義比較含混,可以大致理解為「多種香料混合」「醬汁和肉、蔬菜、豆子等混合在一起煮」。因此,17世紀來到印度的英國人,便用curry描述當地的各種加入香料的食物,甚至把其他受印度文明影響地區的類似菜也叫做curry。
  • 為什麼中國人總把日本咖喱當成印度咖喱?
    說起咖喱,大多數人都知道這是一種由印度人發明的黃色醬料,吃的時候往往配以胡蘿蔔、土豆和肉,由於味道濃鬱因此很適宜下飯。這些年我們吃過的咖喱雞、咖喱牛腩、咖喱豬排飯以及超市裡賣的盒裝咖喱,莫不如是。然而這些都不是真正的「咖喱」。
  • 印度沒有咖喱?我們眼裡的印度咖喱,是怎麼做的?
    >視頻裡囉囉嗦嗦的一些話<咖喱雞,在印度被叫作 Chicken Korma,並不是 Chicken Curry 。事實上,在印度本土,人們幾乎不用 Curry 一詞,它是英國人發明的,本意是指有多種香料的印度菜,並不是某種食物或調料。
  • 聽過泰國咖喱、印度咖喱,然而咖喱飯卻是日本人發明的
    新鮮調製的泰國咖喱常常是膏狀的而在三種咖喱中,泰國咖喱是最適合中國人口味的印度咖喱用料很足,一般不加椰漿大多是粉狀,辣味很重,香味濃鬱咖喱是印度飲食文化中最基礎的部分每個印度主婦都有自己製作咖喱的配方這也是為什麼在印度旅遊總是問道濃濃咖喱味日本咖喱中會加入果泥,口感香甜細膩
  • 印度沒有飛餅,沒有咖喱,更沒有印度神油
    提到印度,很多人都會聯想到印度的特色飛餅、咖喱和舉世聞名的印度神油和印度瑜伽等等。這都是標誌性的印度文化產物。但是去過印度的朋友會用他們的親身體驗告訴你:印度沒有旋轉的飛餅,沒有咖喱,更沒有印度神油!印度沒有飛餅印度沒有飛餅,這就好比重慶沒有雞公煲,加州沒有牛肉麵,左宗棠不做雞一樣。據說重慶雞公煲的由來是由發明者的名字而命名的,因為發明這道菜的人叫做張重慶。而他是個上海人,所以這道菜叫做重慶雞公煲。
  • 印度,根本沒有咖喱
    咖喱其實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它是17世紀英國人對印度飲食的一種概述,用來指代印度各地加有混合香料的濃稠醬汁或湯汁的菜餚,由印度南部泰米爾語「kari」發展而來,有「許多的香料加在一起煮」的意思,混合肉、蔬菜、豆子等食材,做成濃湯般稠密的醬汁,搭配米飯食用,便成了英國人眼中的咖喱(其實就是一種澆汁)。
  • 印度的咖喱薛丁格的貓
    老黃今天要說的,卻是「是印度的咖喱的同時,又不是印度的咖喱」。說到咖喱,大多數人最先想到的就是印度。畢竟,印度是咖喱的起源地,那些五顏六色的香料,構成了我們對咖喱的認知,而印度人對於咖喱的喜愛也是出了名的。印度自古出香料,特別是胡椒,一千多年來出口歐洲,被歐洲人視為珍寶。哥倫布探索新大陸,其實,也是為了尋找另一邊(條)通往印度的道路,尋找廉價的胡椒資源。
  • 日本咖喱VS.印度咖喱?哪個是咖喱屆的美味王者?
    咖喱是怎麼發明的呢? 「咖喱(curry)」這個詞語是來自泰米爾語(南亞的一種語言),意思是米飯的調味品或者調味醬。 英國殖民印度的時候創造了自己的咖喱——一種由薑黃根粉、生薑、小茴香、辣椒和香菜末製作而成的調味粉。而這種咖喱粉被引入了日本,然後根據當地的口味進行調整,變成了今日的日本咖喱。
  • 是英國而非印度定義了"咖喱"——大英帝國咖喱史 壹讀精選
    這對他們來說倒不是什麼難事,要知道,當時的英國廚師用起小茴香、香菜、肉豆蔻、胡椒、肉桂、丁香等調料也是毫不手軟。英國人一邊進行香料貿易,一邊在印度進行殖民擴張。經過曠日持久的戰爭,到了1767年,英國政府已開始直接統治印度。最早定居於印度的英國人,大多是商人或士兵,且都對咖喱充滿了興趣。英軍上校 Robert Kenny-Herbert曾寫過一本《馬德拉斯烹飪筆記》。
  • 我不知道印度有沒有正版「神藥」,但印度真的沒有咖喱!
    這讓所長想起了咖喱,雖然咖喱起源於印度,但印度卻沒有咖喱.01 在印度等南亞國家 / 當地語言中並沒有一類稱為「咖喱」的食物 /一提到咖喱,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都是使用咖喱粉或咖喱塊製成的濃稠的日式咖喱。
  • 在印度,其實根本就沒有「咖喱」
    日本人有多喜歡吃咖喱?有調查顯示,超過60%的日本人可以接受每周兩次去餐廳吃咖喱,還不包括平時在家食用速食咖喱。雖然人口在減少,日本咖喱的市場規模卻在增長(2016年約為2600億日元),速食咖喱起到了很大推動作用。50年前,大塚食品推出「夢咖喱」(被認為是日本加工食品市場上與方便麵並舉的兩大發明之一),讓「三分鐘速食咖喱」成為可能。
  • 紅咖喱 黃咖喱 綠咖喱 粉紅咖喱 藍咖喱!咖喱王國居然不是印度!
    ,印度語醬汁被英國人傳為curry,即我們現在所說的咖喱。1810年前後,英國C&B公司,自己定製了暢銷倫敦的配方咖喱粉,印度人做菜從來不用現成的咖喱粉,而是憑經驗調配香料,C&B第一次定了「咖喱」的規格:薑黃、鬱金、胡椒,咖喱成了口味寡淡的英國菜的救星,英國外交大臣甚至曾宣布紅咖喱雞為不列顛國菜。
  • 你吃的是正宗咖喱嗎:在印度,其實根本就沒有「咖喱」
    50年前,大塚食品推出「夢咖喱」(被認為是日本加工食品市場上與方便麵並舉的兩大發明之一),讓「三分鐘速食咖喱」成為可能。2018年秋,大塚食品在「夢咖喱」推出50周年之際,宣布攜速食咖喱進軍印度,接受發源地市場的考驗。雖說同源,考慮到日式咖喱本土化特徵明顯(偏甜),重口味的印度人會否為此買單,有待觀察。
  • 咖喱居然不是印度人發明的?
    這些香料曾貴如黃金,讓歐洲人癲狂,甚至成為大航海的動因之一。據說,評價一位印度菜廚師,其標準之一,就是看他能夠融合多少種香料。在Deepak singh到來之前,甘尼仕的咖喱中有三十幾種香料,如今有四十幾種。 和主廚聊天,能感覺到印度人的淳樸。
  • 各國代表在線「闢謠」:真不是我們國家發明的!
    大家熟知的泰國美食椰奶面其實並不來自泰國,而是地地道道的緬甸菜,因為當初緬甸人製作麵食的時候,發出的聲音就是緬甸語的麵食的意思嘍~所以小夥伴們出國遊玩的時候就可以為其他人答疑解惑啦!困惑小編多年的謎團終於揭開啦!漢堡和三明治竟然不是起源同一個國家!
  • 你知道嗎,在印度,其實根本就沒有「咖喱」
    日本人有多喜歡吃咖喱?有調查顯示,超過60%的日本人可以接受每周兩次去餐廳吃咖喱,還不包括平時在家食用速食咖喱。雖然人口在減少,日本咖喱的市場規模卻在增長(2016年約為2600億日元),速食咖喱起到了很大推動作用。50年前,大塚食品推出「夢咖喱」(被認為是日本加工食品市場上與方便麵並舉的兩大發明之一),讓「三分鐘速食咖喱」成為可能。
  • 咖喱居然是日本最受歡迎美食?印度根本沒有咖喱?嘗試做道印度菜
    我們來介紹一下除了印度還有哪些出名的咖喱:1.泰國咖喱泰國咖哩分青咖喱,黃咖喱,紅咖喱等多個種類。其中紅咖哩最辣,不習慣的人進食時容易流眼淚。泰國咖喱當中加入了椰醬來減低辣味和增強香味,而額外所加入的香茅,魚露,月桂葉等香料。也令泰國咖喱獨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