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大學同學在杭州黃龍旁邊開了家泰國餐廳。
他專門請了個泰國清邁的廚師過來掌勺,還常跟我抱怨說,泰國廚師的薪水太貴。
不過,好在廚師手藝精湛,還在新加坡、印度學習過,燒得一手美味的東南亞菜,讓客人們非常喜歡。
我同學在大學時,跟我一樣都是班長,他是一班的班長,我是二班班長,平時開會、上課、吃飯,我們常常都「膩歪」在一起,關係特別好。
所以,去他餐廳,跟去我自己家一樣。那時,我又剛喜歡上美食,就經常跑到後廚,看這位泰國大廚怎麼做東南亞菜。
泰國廚師對我蠻熱情的,中國話講的也流利,一看到我,就「鄭先生,鄭先生」地叫。
其實,我對東南亞菜、南亞菜,最好奇的莫過於,咖喱。
什麼咖喱牛肉、咖喱蝦、咖喱土豆、咖喱雞塊、咖喱飯,在各種餐廳,都能遇到咖喱做的菜餚,而且味道又濃鬱,撲鼻而來,一聞就忘不了。
以前,我對咖喱就特好奇,就是苦於找不到合適的人問,現在,有泰國廚師在,我就抓住他休息時候,問了個徹底。
一
印度咖喱
四十多歲的泰國廚師,跟我講了,他在印度學習工作的所見所聞。
咖喱起源於印度。
很多人看著「咖喱」兩個字,會覺得它是一種菜,或者是一種料理,但其實,咖喱只是一種調料。
準確的來說,咖喱,是很多香料、調味料組成的一種混合物,如下圖所示。
印度自古出香料,特別是胡椒,一千多年來出口歐洲,被歐洲人視為珍寶。
哥倫布探索新大陸,其實,也是為了尋找另一邊(條)通往印度的道路,尋找廉價的胡椒資源。因為中亞被奧斯曼土耳其佔領後,胡椒的價格變得奇高無比。
而印度歷史上,又因為波斯帝國、安息王國等外敵入侵,帶來了更豐富的香料,使得印度成為世界上的香料集聚地,各個香料種類令人咋舌。
印度人的飲食,離不開咖喱。
就跟日本人每天喝味噌湯一樣,印度人從起床睜開眼,就開始咖喱的生活。
「每個印度女人,都是香料調配大師」,泰國廚師還跟我講了,他跟印度姑娘談過的一段戀情。
印度家庭的飲食,幾乎都是女人負責。印度沒有醬油、辣醬、味噌,只有靠香料來給食物調色增香。於是,在印度,不管是菜餚、糕點,還是零食、飲料,味道都由香料一手包辦。
對於幾十種香料的調配,平衡之間的比例,多一點或少一些,都會讓菜餚變苦變辣,從而影響食物味道。
「所以,每個印度女人都是化學家」,廚師補充說。
二
英國人的「咖喱」
「鄭先生,其實,印度的』咖喱』,是英國人發明的。」
廚師的一句話,讓我非常吃驚和困惑。
200多年前,英國人打敗莫臥兒王朝,開始對印度殖民統治。大批英國人來到印度,久而久之,生活習俗、飲食習慣都跟當地人一樣。
後來,一批批的英國人回國後,把「用各種香料調配食物」的吃法帶回了英國,他們把這種混合調料命名為,咖喱 Curry 。
這也就導致很多怪事。那時,你跟印度人說「咖喱」,他們會很疑惑,印度人腦海中,根本就沒有「咖喱」這個詞,他們也不知道,咖喱是指什麼。
在印度各個地方,對這種「混合香料的調味料」有各種的叫法,反正不叫咖喱。
讓那時的印度人更疑惑的是,英國商人們還在歐洲賣咖喱粉,明明「印度咖喱是沒有粉的」。
這就好像,我以前在雲南工作過,看到昆明很多餐館,叫杭州小籠包,我百思不得其解,小籠包真不是杭州的特產啊!
印度人吃的咖喱,從來都是現調的,自己做的,直到現在,印度也只有少數店會賣咖喱粉,而且是賣給外國人的。
神秘的東方文化,總是讓歐洲人痴迷,1895、1896年,英國甚至還舉辦過兩屆印度博覽會,這讓「咖喱」這個詞和咖喱粉,火邊整個英國。
隨之,咖喱也傳入英國在亞洲的各個殖民地。
三
咖喱的配方
咖喱沒有特定的配方。
組成咖喱的香料和調味料,比如薑黃、小茴香、肉豆蔻、香菜籽、胡椒、肉桂、咖喱葉、阿魏、洋蔥等,有時會多達四五十種。
印度人會在這些香料當中,選出喜歡的,按比例做成咖喱。有些廚師只會用幾種,有些廚師會用二三十種。
「當然,鄭先生,你也別把咖喱想的這麼複雜。不管是什麼咖喱,薑黃、香菜籽、小茴香是主要成分。」
「你看,這是薑黃,咖喱的黃顏色就是它帶來的」,泰國廚師邊指邊跟我說。
不過,無論是現在流傳世界的咖喱粉,還是當年熱銷英國的咖喱粉,都跟一種咖喱配方有關——葛拉姆馬薩拉 Garam masala。
葛拉姆馬薩拉,是印度北部的一種咖喱配方,被英國人帶到歐洲後,樹立成「典型的咖喱」。
葛拉姆馬薩拉的味道,就是偏辣,是種辣味香料粉,裡面放有三種辣味成分,辣椒、胡椒、小豆蔻。不過,辣感會比辣椒低很多。
四
咖喱的吃法
我現場觀摩過,泰國廚師煮咖喱的過程。
「鄭先生,煮咖喱,關鍵的是先後順序,並不是說,把香料、調料統統放進去煮就好」。
中國很多餐廳,會用買來的咖喱粉,製作咖喱菜,但我同學的餐廳,為了保持咖喱的地道,是讓廚師自己製作的。
印度咖喱菜的做法是,把各種香料切成碎末,越細越好,或者,直接搗碎,再混合其他的香料粉。(泰式咖喱是做成泥糊膏狀)
接著,倒在油鍋裡炒,炒出香味來,然後,加入各種肉類、蔬菜,進行燉煮。有時候,還會放入些酸奶或牛奶,來中合辣味。
我總覺得,咖喱就像是火鍋湯底,什麼都可以加,加了都美味。
而印度菜,本身就是一種燉菜,加入雞肉,就成了咖喱雞肉,放入土豆,就成了咖喱土豆,放入胡蘿蔔,就是咖喱胡蘿蔔,倒入海鮮,就是海鮮咖喱。咖喱就是萬油精,放入什麼就成什麼。
咖喱在印度菜中,還起到防腐作用,咖喱上面有一層油,古時候沒有冰箱,這層油質就可以保護食物,延長保質期。
不過,印度人對咖喱,是真愛,連吃個主食印度烤餅,都要蘸咖喱一起吃。
五
亞洲的咖喱
現在,咖喱可不是專指印度的特色,它是整個亞洲的美食。
日本有日式咖喱,泰國有泰式咖喱,馬來西亞、新加坡有馬來咖喱,在斯裡蘭卡有斯裡蘭卡咖喱,各地有各地的特色。
除了印度咖喱,在中國,比較著名的還有日式咖喱和泰式咖喱。
在日本,日式咖喱可以說是,跟壽司平起平坐的地位。咖喱傳到日本不過150多年,結果變成了日本國菜。
日本明治維新時期,力圖效仿西方以自強。與我們中國「洋為中用」,只是單純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不同的是,日本人覺得歐美西方厲害,什麼都要學,恨不得身上這層皮膚,都換成白色的。
明擺著咖喱是印度起源的,但日本人覺得,英國人愛吃咖喱,他們也要學習吃。這一吃,就吃出有名的日式咖喱,還順帶著發明了咖喱塊。
泰國咖喱,是按照顏色劃分的,有紅咖喱、綠咖喱、黃咖喱,因為放入很多草本植物,草本氣息比較濃重。
泰國人喜歡把咖喱做成咖喱膏或咖喱醬,這也是泰式咖喱的特色。
印度、日式、泰式,這三種咖喱吃起來,也是有差別的。
廚師最後說,「印度咖喱是重口味,濃鬱偏辣,日式咖喱有些甜味,辛辣味少,泰式咖喱,加入椰奶,有種溫潤滋味。」
可能有人會覺得,鄭先生我在為同學這家泰國餐廳做廣告,恐怕,讓你失望了。
其實,我也很失望。
自從兩年前,那個地方拆遷,興建杭州併購金融小鎮,我同學的餐廳就關了,廚師也離開杭州,去了其他城市,逐漸變成我微信好友中,偶爾聯繫的一個頭像。
想要在各個餐廳、東南亞餐廳
對美食美酒侃侃而談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閱讀《如何快速成為美食家》電子書
利用稀缺性賺錢,享受稀缺性美味!
鄭先生微信:3741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