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喝茶,開心最重要。
時光寶貴,來去無痕,過得盡情自在最關鍵。
對麻花而言,平時最放鬆逍遙的時候有三點。
一躺著,二曬太陽,三喝好茶。
一杯好喝的巖茶,以香甘清活為貴,以巖骨花香為貴,以細膩稠潤為貴。
不論如何,能給人帶來愉悅味蕾體驗的茶湯,都不該苦澀明顯。
若喝茶享受的美妙樂趣,換成了喝一碗苦湯。
怎麼想,怎麼選,都覺得不值嘛。
這天麻花收到了茶友的一條反饋,很驚訝。
ta說,這天心巖肉桂的第一泡,就好苦好澀啊。
這咋回事?
《2》
春節後不久,麻花在喝那款天心巖肉桂時,感受可是大不相同。
它的味道,不苦不澀。
並且,茶湯入口淳和細膩,湯水清新明快,回甘甜意輕柔。
對比以往,喝到的同一處山場的肉桂,感受不大一樣。
往常喝過的天心巖肉桂, 因山場環境日照相對充裕的緣故,造就了其辛辣風格,桂皮香濃鬱、辛銳,像紅樓裡的鳳姐的性格。
不過,今年首推出的天心巖肉桂,表現不一般。
茶湯中的桂皮香馥鬱、尖銳,犀利,專屬肉桂的品種特徵明顯。
不過,當小口的細啜茶湯時,湯水又淳、又柔、又細膩。
茶湯滋味綿柔,且清韻嫋嫋。
湯水咽下喉後,唇齒生香,口腔內倍感清爽放鬆。
屬於足火巖茶的焦糖香,迷離的纏綿在嘴巴裡,回甘甜意清柔。
是的,它是標準的足火肉桂。
並且是從去年就一直在焙火,越過了臘月,越過了正月。
等焙到足而透之後,放到第二年。
現在再去喝它,滋味層次表現如此繁複,精彩絕贊,實在難得。
看來,麻花相熟的那位天心村茶農C,不聲不響之間,他家的制茶技藝又精進了不少哇!
剛一開年,就專門送來這個大驚喜。
《3》
話說,那款麻花喝起來,滋味感覺淳和清柔的天心巖肉桂。
怎麼會讓那位茶友覺得,第一泡就又苦又澀呢?
難不成,是泡法出錯了?
這一問,還真是。
那位茶友泡茶,用的工具不是蓋碗,而是一把小巧迷你的紫砂壺。
投茶比例不對,再加上出水速度慢,直接讓茶給悶苦了。
從茶友發來的圖片看,那把迷你西施壺,看起來還沒一個橙子大。
盲猜過去,容量最多是在90ml-100ml。
捧在手心,特別嬌小玲瓏。
而一泡天心巖肉桂,克數是穩穩的8克。
旁的先不說,這茶水比例看著就明顯不對。
茶多,水少,茶湯味重濃釅,喝起來當然會苦。
正確的衝泡武夷肉桂,建議用白瓷蓋碗。
100-110ml的水量,搭配8克幹茶。才是合適的比例。
另外,我們喝肉桂,很重要的一個內容是喝香氣。
紫砂壺的材質, 介於瓷和陶之間。
泥料沒有經過超高溫的燒結,再加上沒有施釉。
紫砂壺內部的「氣孔率」很大,透氣性好,像一塊海綿。
衝泡肉桂時,一注入滾水泡茶,紫砂壺的毛孔張開。
容易吸收不少香氣,削弱了肉桂的香氣表現。
等到後幾衝泡茶時,這部分原先吸收進紫砂內部的香氣,又逸了出來。幹擾了後面每一衝茶湯的香氣。
從這紫砂壺的「吸味吐味」特性來看,麻花就覺得它不適合泡好茶。
可供觀賞,泡茶實用不高。
《4》
紫砂壺泡茶實用性不強的另一處硬傷,在於出湯速度慢。
因為,它是一個「壺」的結構,壺嘴小,不能幹淨利落的倒出茶湯。
譬如,那位茶友的西施壺,壺嘴的器型設計就是又細又窄。
泡巖茶時,用上了這樣的紫砂壺泡茶,茶湯通過極窄的通道,呈現細柱狀出湯。
等到不少湯水,緩緩倒出後。
剩餘在壺內的茶湯,淅淅瀝瀝的滴出。
等到最後,大部分茶湯都倒出後,壺底還是會有一部分的茶,瀝不乾淨。
在紫砂壺衝泡巖茶肉桂的過程中,倒出茶湯時還容易受到障礙——壺嘴被泡開的茶葉堵住。
一旦茶湯倒出的唯一通道被堵塞後,出湯的過程更是艱難。
於是,以往喜歡用紫砂壺泡茶的朋友,茶桌上會常常備一個小工具——茶針。
用來「疏浚」,讓壺嘴能夠恢復順暢的出湯。
由此可見,天心巖肉桂為什麼第一衝就會泡苦的原因,背後的內幕主要在於紫砂壺。
其一宗罪,壺嘴小,細柱式緩緩出湯;
其二宗罪,囿於器型的局限,茶湯瀝不幹;
其三宗罪,出湯口易堵塞,影響出湯速度。
種種前因後果相加,白白的讓一款師出名門,根正苗紅的天心巖肉桂,被泡得極其苦澀。
《5》
泡正巖肉桂,第一泡的出湯速度,要快。
按正常的蓋碗衝泡,一手注水完畢後,另一手倒出茶湯。
順著蓋碗的開口,茶湯呈瀑布狀快速傾倒。
短短幾秒,就能快速的泡好一杯茶。
嚴格從快出水時間要求看,從注水開始計時,等到大部分茶湯的倒出,這段泡茶時長,應該是7-8秒。
超過這個範圍,注水衝泡後久久不倒出茶湯,很容易將茶味悶苦。
因為在這段泡茶過程中,肉桂長時間的浸泡在水裡,內部的茶多酚、咖啡鹼過量浸出。
按浙大茶學院的王教授觀點,茶葉悶泡了會苦澀,是因為在茶葉悶泡的前1分半鐘,這些茶葉當中三分之二的咖啡鹼被釋放了出來。
也就是說,如果將肉桂悶著喝,那麼在喝第一泡茶湯時,有整泡茶三分之二的咖啡鹼。
這難怪,味道會喝起來又苦又澀。
因為原本這些咖啡鹼,按正常的泡茶方法,需要均勻地分布在每泡茶裡。
從第一衝,到第十衝,甚至第十五衝,緩緩的釋放。
咖啡鹼,味苦,是茶味的基礎組成。
所有的茶葉當中,都含有咖啡鹼。
區別在於咖啡鹼的含量是高是低,其它風味物質和養分物質,含量是多是少。
故而,所有茶葉但凡是直接悶泡,都會釋放出過量的咖啡鹼,都會苦和澀。
這個規律通行適用,包括本篇的主角,天心巖肉桂。
試想,產在正巖核心,焙火足而透徹的天心巖肉桂,內部的茶味物質,肯定是很豐富的。
泡茶時,直接拿去一悶了之,慢慢出湯。
肯定得讓茶味泡壞了,泡毀了,泡苦了!
《6》
天心巖,也有人稱天心峰。
它的地處位置,是塊風水寶地。
位於牛欄坑西端,九龍窠的山腰,屬於景區的中央。
它的山場優勢,堪堪比正巖的心臟。
打開某度地圖,就能夠發現,它的位置,剛剛位於這三坑兩澗的中間地帶。
身為正巖中的正巖,核心中的核心的天心巖肉桂,本該是安享尊榮。
然而,不按正確方式衝泡,第一衝直接悶泡,慢出湯。
再好的巖茶,也經不起這樣的折騰!
……
2019年,我們未完待續
小陳茶事直播間目前已經開通
每天晚上19點準時開播
想參與直播間,直接點擊「觀看直播」
- END -
「喜歡文章就點個讚」▽
↓長按二維碼,關注巖茶課堂↓
正巖肉桂喝起來應該是什麼味道?
點擊閱讀原文,參與搶購天心巖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