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對大家庭生活中種種瑣碎而又煩人的小問題時,不妨換個視角,用企業管理的原則和方法重新檢視和調整家庭生活方式,看看管理的力量能夠為家庭生活帶來什麼新的變化。
三代同堂的大家庭生活能夠幫助年輕父母減輕部分家務負擔,也能讓祖輩們享受到含飴弄孫、子孫繞膝的天倫之樂。因此,很多家庭會選擇三代同堂的生活方式。同一屋簷下,三代人的消費觀念、生活習慣都不一樣,要是沒有有效的問題解決機制,自然會產生種種小矛盾,日積月累,甚至發酵為危及家庭基礎的大危機。如何解決這種大家庭的通病呢?其實,我們可以從現代企業的管理方法中找到一些答案。
熟悉企業管理學的都知道,建立一個組織的第一步,就是制定共同的目標,並在之後的全過程中不斷維護和強化這一目標。目標是一個企業發展的方向,也是全體員工校正自己行為和思想的嚮導。共同的目標產生共同的行動。正是因為有了一致的目標,由眾多個體組成的企業才能有效協作。
家庭和企業一樣,都需要一個大的經營目標才能持續發展。這個目標就是家庭願景,它可以兼顧財富的增長、家庭資源的合理分配以及家庭關係的可持續發展等。家庭願景這個無形的手,正是推動家庭持續發展的核心。只有全家上下統一思想,明確家庭發展目標,才能勁往一處使,避免內耗,促進大家庭及其中的每一個成員持續進步和發展。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全家人已經一致認同,今後一個時期家庭在財務上要努力實現的目標是為孩子儲蓄足夠的教育費用,每位家庭成員就能夠自覺在生活的各個方面控制不必要的消費。而這個共同努力的過程,也在潛移默化地強化著家庭的集體意識,增進家庭成員間的認同和感情。
把家庭角色與企業角色進行映射——
家庭中的父輩:作為家庭的中堅力量,無疑對應著企業中的高級管理者。他們對於家庭事務起著全面領導和管理的作用,協調全體家庭成員的意見和行為,率領整個家庭健康發展。同時,他們也要尊重和聽取家裡的長輩(監事會)和家庭會議(股東大會)的意見,及時調整管理措施,保持整個家庭的和睦團結。
家庭中的祖輩:在家庭中輩分最高,生活經驗豐富,對應著企業中的監事會。他們負責監督子女的持家之道和家庭的財務、發展情況並提出意見,也可以提議召開家庭會議,對子女的做法提出糾正建議。但是,祖輩不宜直接包攬家庭的各項事務,也不應該強行讓小輩聽從自己的意見。
家庭中的孫輩: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和重點關注對象,對應著企業中的重點項目團隊。他們享受著整個家庭最優的資源配置,也承擔著未來家庭中堅力量的責任。同時,作為家庭中的一員,他們也可以對於家庭發展提出自己的看法。
通過對比可以看到,大家庭中三種最主要的角色,都能夠在企業中找到類似職責和目標的對應崗位。如何實現家庭成員之間的管理,讓每一個人都各司其職呢?不妨借鑑企業管理中的權責一致原則。
權力和責任對等是企業管理中的一個重要原則,也是和諧家庭生活的基本前提。不管是對於祖輩的監督權,還是父輩的管理權,家庭成員都應該給予認可和尊重。即使是在家庭中相對弱勢的孫輩,作為負責自身學習和發展職責的主體,也有權對自己和家庭的發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家長絕不能以「年紀小,不懂事」這樣的理由簡單地拒絕聽取和接受。
既要保障負責買菜的爺爺的「自主採購權」,讓他不會因為菜買貴了而被奶奶嘮叨,又要保障孩子爸爸的教育權,讓他不會因為爺爺奶奶心疼孫子而半途而廢。在家庭生活的各個方面,只有堅持權責一致,才能讓每個家庭成員認真對待自己的責任,放心、安心、真心地各司其職,共同推動家庭這個特殊組織向前發展。
對於企業來說,資源是能夠讓企業發展壯大的內部和外部條件的總稱,具有非常豐富的內涵。同時,對於一個企業來說,資源又總是多多益善的,是具有稀缺性的。
跟企業類似,對於一個由多名家庭成員組成的大家庭,資源也是稀缺的。家庭資源可以分為有形和無形的,包括金錢、時間、健康、人力資源以及各個成員之間的關係,等等。要想經營好大家庭,就必須合理有效地分配和管理上述資源。既要把現有的資源用好,服務於家庭發展的各項目標,又要保證家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總體平衡,不能竭澤而漁。比如,在制定家庭財政規劃時,大家庭就要根據自己的特點,將老人可能的醫療費用與孩子的未來教育費用一同考慮,作為兩項重要的長期儲蓄目標。
此外,就像不能用單一指標衡量一家公司的好壞一樣,大家庭中每一個成員的可持續發展才是最關鍵的。這就要求家庭成員把時間、精力以及人力資源等,合理分配在工作、休息以及學習等各個方面,這樣才能實現事業發展、財富積累、身體健康以及家庭和諧。中國人有句老話:「家和萬事興。」只有家庭和睦、感情融洽,才有家族的蒸蒸日上和每個人的事業發展。因此,特別是忙於工作,想要為大家庭帶來更好物質條件的爸爸媽媽們,拿出一些時間、金錢,與家人多一些相處,給家人多一點關心,相信最終能夠帶給整個家庭更多的幸福感和滿足感。
圖片來源:veer
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客戶應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謹慎選擇合適的產品。購買產品前,應當仔細閱讀產品銷售文件或說明書。
文章觀點僅為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交通銀行。
如想了解更多產品信息,請諮詢您的客戶經理或致電95559。
本文節選自沃德財富系列理財書第15冊
請至交通銀行沃德理財室或聯繫交通銀行客戶經理
免費領取《傳承「財」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