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韓忠林 劉遠懷 實習生 孫司穎陳晟 孟浩傑/文 左冬辰/圖
8月6日,河南商報關注了開封普通西瓜今年出現小範圍滯銷、賣不上價等問題,消費升級後,人們普遍更青睞品質化、口味好的西瓜。
那麼作為國內第一產瓜大省,河南西瓜在品質化上進行了哪些創新和卓有成效的嘗試呢?
河南西瓜在全國乃至全世界又擁有什麼樣的「江湖地位」呢?
開封無籽西瓜種植 處於全國領先
「肖縣石榴碭山梨,汴梁西瓜紅到皮。」開封西瓜曾經是享譽全國的西瓜,甚至還銷往香港、澳門等地區,可是近些年來,由於各地西瓜種植增多,開封西瓜在全國的「江湖地位」有所下降。
重新找回往日的「風光」,是開封西瓜面臨的難題,好在開封西瓜並沒有坐以待斃。
據開封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婁威介紹,在政府的引導下,開封西瓜形成了以城鄉一體化示範區、鼓樓區、祥符區等為核心的沙地早熟栽培種植區域,以及以尉氏縣、通許縣為核心的套種中晚熟生產區域。
兩個區域的西瓜實現了錯峰上市,既可以促進優質西瓜品種普及推廣、又能夠減少相互之間的競爭。
例如,雖然在進入今年開封西瓜上市末期後,尉氏縣、通許縣部分地區西瓜尾貨銷售遇到難題,但開封地區的早熟西瓜早已經銷售完畢。
事實上,最近幾年,尉氏縣、通許縣也在不斷探索西瓜精品化種植路線。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在河南大學的技術支持下,通許縣豎崗鎮前付村建立了30多個大棚,推廣特色精品果蔬種植。
省派河南大學駐通許縣豎崗鎮前付村第一書記劉會賓介紹,早在今年5月底,前付村生產的小吊瓜、彩虹瓜就開始上市,無論是色澤、品質還是口感,都迎合了需求,取得不錯的市場效果。
「開封的無籽瓜是很有名氣的。」婁威表示,無籽西瓜是開封西瓜品質提升的另一個抓手。
「在政府引導下,開封無籽西瓜種植面積處於全國領先地位。」婁威介紹,開封無籽西瓜品質好、產量高,大量銷往外地。在開封60萬畝西瓜種植面積中,目前大約有30萬畝種的是無籽西瓜。
禮品西瓜成中牟西瓜發展重要抓手
作為河南西瓜的另一張名片,中牟西瓜最近幾年也在不斷謀變創新。
河南商報記者從中牟縣農委了解到,今年中牟禮品西瓜4月23日開始上市,開秤每公斤10元;拱棚有籽西瓜5月1日開始上市,開秤價格每公斤8元。露地西瓜6月10日左右開始上市,開秤價格每公斤1.2元。
禮品西瓜已經成為中牟西瓜一個重要的發展抓手。禮品西瓜主要以禮品箱包裝形式進行銷售,通常採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小拱棚和露地西瓜主要由外地客商到田間地頭進行採購或者銷往萬邦市場。
隨著產業結構升級,中牟西瓜產業迎來大調整,禮品西瓜面積逐年增大,露地西瓜面積快速減少。在中牟縣4.12萬畝西瓜種植面積中,大中拱棚2萬畝(包禮品西瓜);小拱棚天地膜1.5萬畝;露地0.62萬畝。
新品種、新技術引進推廣和新型農業主體參與發展,使中牟西瓜同周邊產區錯開上市時間,賣上好價格,大大降低了滯銷的可能性。
「河南西瓜應該走精品瓜、中小瓜路線。」河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馬長生建議。
數據告訴你 誰是國內水果之王
當然,作為「吃瓜群眾」,很多人關心的並不是河南西瓜求變之路這樣宏大話題,而是一些輕鬆愉快的「八卦」。
例如,誰是中國水果之王?蘋果?香蕉?還是柑桔……這就是個爭論不休的話題。不過從產量上看,西瓜是當之無愧的水果之王。
在國家統計局官網,河南商報記者查看到西瓜、蘋果、柑桔、香蕉、梨、葡萄等常見水果產量信息。
2010年以來,我國西瓜年產量始終保持在6000萬噸以上,統計最新數據2018年為6153.69萬噸,遠高於其它幾類水果。
雖然蘋果和柑桔產量整體呈上升趨勢,但其年產量均處於3000萬~4500萬噸之間。2010年以來,柑桔產量曾長期低於蘋果,不過在2018年,柑桔完成逆轉。當年,二者產量分別為4138.14萬噸和3923.34萬噸。
從2018年全國統計數據可以看出,西瓜年產量是柑桔的1.5倍,蘋果的1.6倍,梨的3.8倍,葡萄的4.9倍,香蕉的5.5倍。
有意思的是,從種植面積上看,西瓜是長期低於蘋果和柑桔的。可以說在前三甲中,性價比最高。
所以,就產量而言,用「無敵是多麼寂寞」來形容西瓜在水果圈地位,還是比較合適的。
當然,產量僅僅能夠從側面折射出西瓜在國內受歡迎程度,每個人對水果之王的評價標準不盡相同,所以都會有自己心目中的「王者」。
作為中國的「吃瓜群眾」 有多麼幸福
對於一眾「吃瓜群眾」而言,最開心的事情莫過於自己吃著瓜,看別人無瓜可吃。
有時候,大家看到3.5元/斤的西瓜會望而卻步,其實這個價格放到世界很多國家,都可以算是西瓜「吐血」大甩賣價。
「最近價格高一些,超市裡的西瓜,普遍100多元一個。」在韓國首爾留學的小白(化名)告訴河南商報記者,當地的西瓜價格比國內高許多,如果到一些市場,運氣好的話,能碰到幾十元一個的小西瓜。
小白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前不久他購買了一個家用垃圾桶大小的西瓜,花了18000韓幣,換算成人民幣得100多元。
「以前在家,兩三天就吃一個大西瓜,來了日本以後,吃的少了。」目前居住在日本東京的小廖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她住所周邊的超市裡,按個賣的西瓜,大部分個頭都很小,而且價格很高,一個需要一兩百元人民幣。
「這邊比較大的西瓜都是切成塊賣的。」小廖說表示,自己想「解渴」時,偶爾會買一塊。「按個賣的買不起。」
在美國伊利諾伊香檳大學留學的小孟表示,當地西瓜大都是按個賣的,他前幾天在沃爾瑪超市買的無籽西瓜,一個5美元多,折合人民幣大約34元。
「我前段日子買的時候,一個才3美元。」小孟說,大約從5月開始,當地西瓜價格出現上漲。「無籽西瓜比有籽西瓜便宜,跟國內恰好相反。」
而在美國紐約州做訪問學者的李小晴表示,當地西瓜價格大約是4.99美元1磅(約0.907斤)。
「我們這邊的西瓜每千克需要1~2歐元(折合人民幣8.2~16.5元)。」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居住的孫女士告訴河南商報記者,當地西瓜很多都來自中東地區,口感品質還算比較好。
怎麼樣,國外這麼高的西瓜價格有沒有讓你震驚,不要緊,趕緊來口西瓜壓壓驚吧。
無論是日韓,還是歐美,看上去西瓜價格都要比國內貴,所以,做一個中國「吃瓜群眾」,是很幸福的事兒!
河南是全國最大的西瓜種植省份
縱觀全世界,中國人對西瓜的熱愛,似乎是「獨一檔」。
「中國西瓜種植面積和產量,都是世界第一。」馬長生告訴河南商報記者,西瓜是中國人最喜歡的水果之一。
僅論西瓜產量,中國可以讓其他國家望塵莫及。2018年,中國西瓜總產量比第二名高出20多倍。
中國人不僅喜歡種西瓜,還喜歡吃西瓜。2018年中國人種出了全世界70%的西瓜,而出口量不足總量的1%。換句話說,全世界大約有70%的瓜,是中國人消費掉的。
國家統計局也專門就西瓜算了一筆帳:如果按一個西瓜10斤計算,中國人每年要吃掉160億個西瓜。
而從國內看,河南是最重要的產地。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西瓜種植面積為151.793萬公頃,產量6153.69萬噸。其中河南2018年西瓜種植面積25.108萬公頃,產量1364.32萬噸,均排名全國第一。這意味著,全國平均每5個西瓜,就有一個是河南西瓜。
雖然河南人民種了那麼多瓜,可在消費能力上,卻比不過廣東、山東、山西等地的「吃瓜群眾」。
中國道路運輸網數據顯示,西瓜消費量排名靠前的省份分別為廣東、山東、山西,其消費量分別佔全國的15%、9%、8%。
在馬長生看來,河南成為全國最重要的西瓜生產基地「天經地義」,因為這裡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
「黃河流域的沙土壤,非常適合西瓜生長。」馬長生介紹,河南在春天晝夜溫差比較大,人口較多,這些都有利於西瓜種植。
當然,作為吃瓜群眾,我們不能只關心哪兒產瓜,還需要操心哪兒的瓜好吃。
馬長生介紹,實際上包括河南、山東、寧夏、安徽、新疆等地在內,全國很多地方都有比較好吃的精品瓜,只不過各地區精品瓜上市時間不一樣。
「河南的西瓜在7月初時,品質比較好,之後進入雨季,西瓜口感會下降。」馬長生介紹,七八月天氣炎熱時,恰好寧夏等地區西瓜大面積上市,所以寧夏西瓜口碑比較好。「我剛從寧夏回來,那邊的西瓜的確很好吃。」(首席編輯 華麗娟 編輯 吉倩倩 施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