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權益投資是基金行業將金融資源配置到實體經濟的重要方式。去年7月4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主持召開了證券基金經營機構座談會,提出了「著力推動權益類基金髮展」的明確要求。
與此同時,公募基金作為極具普惠性的金融產品,備受投資者的認可。騰訊理財通發布的《基民投資理財行為大調研》顯示,股票及混合基金是極受國內基金投資者關注的產品類型,有67.76%的基民在疫情期間申購了股票及混合型基金,遠超其他理財產品。其中,主動管理能力突出的基金管理公司,深受銷售渠道和客戶的認可。
銀河證券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滬深300指數震蕩調整約10%,廣發基金旗下7隻基金收益率超過10%,20隻基金排在同類前1/4,13隻基金排在同類前10%。拉長時間周期來看,廣發基金一季度良好的業績表現,是其長期出色業績和穩健投資風格的延續。截至今年3月27日的最近3年,公司旗下22隻主動權益基金收益率居同類(銀河三級分類)前1/3,近5年則有11隻名列前1/3。
為什麼廣發基金主動權益基金能取得整體不錯的成績?公司主動權益投資的文化是什麼?投資和研究部門的互動機制如何?對這些問題,廣發基金總經理助理王海濤給出了答案。
廣發基金總經理助理王海濤
「投資,要看價值,更要看投資管理人的價值觀」
問:去年11月,基金行業召開了文化建設動員大會,在行業發展歷程中具有重要意義。廣發基金權益投資的文化是什麼?基金經理堅持怎樣的價值觀?
王海濤:在投資決策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莫過於對企業價值的評估;但事實上,投資管理人的價值觀,會對投資產生根本性的影響。價值觀並不能憑空想像,更多的是在長期的實踐中積澱形成,如果要用關鍵詞來總結的話,我想,「誠信、進取、穩健、長遠」是廣發基金主動權益投資團隊共同的價值取向。
誠信,「受人之託、代人理財」,這是基金公司的核心功能定位,也是行業的發展本源,是具有基礎性地位的價值追求。進取,則要求我們提高專業能力,勤勉盡責履行管理職能;這個行業一直在變化,你必須與時俱進,才能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越做越好。穩健,是從客戶的投資體驗出發,希望通過多元的策略、均衡的配置,降低組合波動,增強基民投資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長遠,則代表了我們對未來的信心和態度。
問:廣發基金的主動權益投資分為價值、成長、策略三大部門,他們的定位有什麼不同?
王海濤:在統一的價值觀引導下,我們明確了三大權益投資部門的定位:「價值為本,成長致遠,策略多元」。「價值為本」的含義是我們做資產管理就應該追逐企業的價值,也就是發現價格嚴重偏離內在價值的企業,以此為本。「價值為本」既能體現出我們對客戶的態度,也是我們投資理念的基礎。「成長致遠」想表達的是要在增速較快的行業中尋找優秀的企業,在投資成長股的過程中,要以伴隨企業成長的長遠眼光看待、容忍一些短期的大幅波動,最終獲得比較好的收益。「策略多元」是指力求通過優秀的產品設計和多元的投資策略實現超額收益。
「價值、成長、策略,和而不同」
問:最近幾年,基金行業部分公司推進投資風格多元化,能否談談廣發基金對這方面的考慮?
王海濤:我們是在2018年推進投資風格多元化的改革舉措,當時主要是基於以下幾方面的考慮。
一是行業競爭格局在變。2018年資管新規推出後,銀行、基金、保險、券商等資產管理機構紛紛回歸本源,專注於發展各自擅長的資產管理能力。基金行業從供不應求進入到供過於求的階段,市場競爭越來越細分,專注於某個領域的風格產品更容易跑出來。
二是客戶的需求在變。無論是對於銀行、保險等專業的機構投資者,還是對普通的個人投資者來說,他們需要有風格鮮明的產品與自身的需求實現更好的匹配。
三是基金經理的培養方式和成長路徑也在變。每位基金經理的從業經歷、知識結構、資源積累各有不同,他們所具備的投資能力也不一樣。我們按照產品特點和基金經理風格進行分組後,志同道合的基金經理交流起來效率更高,更容易碰撞出火花。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把權益投資一部拆分設立為價值投資部、成長投資部和策略投資部。
問:前面您提到了三大權益投資部門的定位和理念,三個部門之間如何協同?
王海濤:和而不同,這是三大權益投資部門的特色和優勢。「和」,是要找到大家的共同點:都是堅持價值投資、投資風格保持穩定、注重長期回報;「不同」,則鼓勵每位基金經理根據自己的知識稟賦和資源積累,在更加細分和專業的領域構建自己的能力圈,做出個人的阿爾法。
例如,傅友興在平衡型基金中是數一數二的選手;劉格菘充分證明其在成長股方向的選股水平;王明旭和劉玉都有做絕對收益資金的管理經驗,在下行風險控制方面頗有心得;程琨的逆向選股策略優勢突出,苗宇是消費品領域的研究專家,費逸在大盤成長股的投資實踐中有著獨到見解……總體而言,每位基金經理都有個人的特色,未來他們的風格和特點也會越來越鮮明。
「聯席組長制」+「導師制」,打造一體化的投研體系
問:研究是投資管理中極其重要的一環,平常投資和研究之間如何協同?
王海濤:如何把研究成果轉化成投資業績,是各家基金管理公司都在探索的一個課題。我們採用的是「聯席組長制」+「導師制」兩大舉措加強投研融合,目前投研一體化做得越來越好,轉化效率很高。
聯席組長制,目的在於讓研究更加貼近投資實戰。過去,我們研究部分為四個小組:科技、周期、高端製造和消費,由團隊中的資深研究員作為組長。今年初,我們安排價值投資部、成長投資部、策略投資部以及專戶投資部的負責人與研究部各組組長共同擔任聯席組長,加強互動交流的頻度和深度,讓研究更加貼近實戰,基金經理和研究員之間也增加了互信。
投研導師制,則為研究員的成長和基金經理梯隊的培養打下紮實的基礎。今年以來,我們安排投資年限超過三年的基金經理帶1-2名研究員,包括我自己在內,我也帶了兩位研究部的年輕同事。剛開始師傅和徒弟的研究背景是相似的,半年之後,我們會特意調整跨度,比如讓消費品研究出身的基金經理師傅帶周期行業研究員,通過這樣的輪換,幫助研究員拓展視野,跳出自己的圈子進行比較,對好的商業模式、好的公司理解得更加深刻。
在這些機制的推動下,投資和研究,不僅實現了考核管理方面的深度綁定,也實現了理念上、精神上的深度互信,最終達到高效的投研一體化的目標。
團隊賦能 追求穩定的長期超額收益
問:劉格菘管理的產品近一年、近兩年、近三年回報都排在同類前5%,深受投資者認可。我看到一季度他的產品增聘了兩位基金經理,是基於什麼樣的考慮?
王海濤:去年劉格菘管理的產品獲得了不錯的收益,他的產品得到了投資者的認可。我們感謝投資者對廣發的信任,更採取了一系列的舉措,想要竭盡全力回報大家的信任。
今年一季度,我們為格菘管理的幾隻產品增聘了兩位基金經理和一位基金經理助理,目的正是為格菘的管理能力賦能,利用團隊的優勢管理好一系列產品,持續給持有人帶來比較好的超額收益。其中,格菘是基金的主要管理人,負責產品的整體決策,保持成長的風格不變,其他幾位基金經理協助其進行產業鏈研究、公司基本面研究,拓寬其研究的覆蓋面,在能力圈上給他帶來很好的互補,同時降低組合風險,控制回撤。
例如,費逸在消費電子板塊有長期、深入的研究,投資風格更加偏向大盤成長。再比如唐曉斌,之前一直關注另類策略,在轉債和大宗交易具有很深入的研究,能夠找到風險較小的套利類投資機會,幫助組合平滑一部分波動。基金經理助理鄭澄然是我們公司非常資深的新能源汽車研究員,這也是成長股方向比較重要的一塊,能給幫助劉格菘擴大投資能力圈。
事實上,我們看到,今年一季度的市場調整中,劉格菘管理的產品在同類風格基金中回撤比較小,背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增聘基金經理後,幫助他擴大了能力圈,平滑了組合波動。
問:最近一年,我們看到績優基金經理的管理規模增長較快。根據過往的常識,規模增加後有可能會使業績變得平庸。你如何看待大基金的管理難題?
王海濤:近一兩年來,投資者的資金向歷史業績優異的頭部基金經理集中,市場中湧現一些百億基金。當規模超過百億以後,如何在保持原有投資風格的情況下,持續為客戶帶來比較穩定的超額收益,這是頭部資產管理機構在發展中面臨的共性問題。
我原來在國外讀書,彼得林奇是我們的校友,幾十年前他就管理了上百億美金,並且業績優秀。回國後,我常常思考一個問題:中國經濟和資管行業增速都很快,但我們的單個基金經理管理了上百億資金後就會面臨一些瓶頸,我們能否通過學習國外的經驗,通過賦能的方式,保持風格統一的前提下,為基金經理拓展能力圈,為老百姓提供優秀的產品,為持有人帶來更好的長期投資體驗?
借鑑海外機構的經驗,我們也在探索構建這樣一個體制:一方面,我們將風格相似、能力圈有所差異的幾位基金經理以團隊協作的形式管理同一類基金,力求在保持風格穩定的前提下追求較好的超額收益。另一方面,將風險控制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投資目標從高α、高波動的特徵轉向穩健超額。它要求投資標的的覆蓋面更廣,細分策略更加多元化,將涉及到基本面研究團隊、量化、風控和宏觀配置等體系化的支持。
從實踐效果來看,我們管理的規模較大的基金,這兩年業績都不錯,波動率都有降低。我們會不斷總結經驗將賦能過程進一步優化,為廣大持有人長期提供更加穩健的基金產品,為更多的持有人服務。當然,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未來我們會繼續通過多元的策略、相對均衡的配置、人員的優化等逐漸實現這個目標。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