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異:幫助美國,為什麼讓我們沒有安全感?

2020-12-06 三覺言謹的教育說

國際關係說白了,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今天來討論一個話題——中西文化差異:幫助美國,為什麼讓我們沒有安全感?

疫情來勢兇猛,全人類既然面臨共同敵人,理所應當站在一起共同抗擊疫情,背靠背、肩並肩,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儘早把病毒消滅這是符合全人類共同利益的。

我們是這麼想的,因為我們自古就太慈悲、善良,總是會把大義、擔當、使命放在個人之上,我們願意為了這些東西做出犧牲。

但盎格魯撒克遜人並不是受儒家思想薰陶的,我們不能指望他們跟我們有同樣的情懷和感受,因為中西文化基因差別太大了!

比如,對待別人的幫助應該有怎樣的反應?

大多數的中國人,包括儒家文化影響的亞洲人(日本、韓國、新加坡等)都會湧現出感恩心理,認為別人幫助了自己,自己很幸運,很感激,在走出難關之後要投桃報李。

但是,歐美人不是這麼想的。我們從他們過的感恩節就能看出來,早幾百年前,當盎格魯撒克遜人踏上美洲土地的時候,土著居民對他們也是禮尚往來,熱情接待,但是轉眼就被搶走了土地、房屋和糧食,最後失去了所有家園淪為下人。正是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如今不可一世的國家。

如果以坑蒙拐騙獲得財富和地位,大多數中國人都會覺得不齒,因為我們怕他人非議,我們擔心悠悠之口,我們珍視個人的名譽和家庭的聲名,但是很多異域文化的人根本不這麼想。

在他們看來,結果比過程重要得多!能夠贏得財富就夠了,怎麼做到的不論!所以,從這樣的群體身上我們感受到多一點的世態炎涼是正常的。

當一位西方陌生的老太太過馬路時,你上去扶她,她一定會把你甩開,因為你不認識她卻與她這麼近還產生肢體接觸,她首先懷疑你對她有所企圖,其次她沒有求你幫忙,你就主動幫忙,你侵犯了她的獨立性。

但同樣的事,放在中國老太太身上就絕不會如此,而是會非常慈愛地感謝你。因為你原本與她形同陌路卻願意出手相助,真的是古道熱腸的善良人。

這幾天看新聞下面的評論很有意思,中西之間的文化差異顯而易見。我們給其他國家提供援助,某些西方國家卻說我們提供的物資不符合他們的標準,質量不好!

這次說了很多我們壞話的老美也接受了中國的人道主義援助物資,這樣的新聞下面很多人留言為什麼給他們援助,給了援助他再說質量不好怎麼辦?他緩過勁兒來再反咬一口要賠償怎麼辦?我們當了東郭先生救了老美萬一它是狼怎麼辦?畢竟前幾天連接受俄羅斯的援助後,他們也曾嫌棄質量不好。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我們沒有安全感並不是我們的錯!

其實,近百年來的中國歷史從苦難中走來,一路流血流淚非常不易,我們是很不容易走到今天,擁有今天的地位、實力和一切。歷來我們同西方打交道,特別是老美,對我們欺負多,支持少,沒有安全感這事兒其實是正常的。

但我們也不應該太實在了,起碼應該讓人家請求我們幫忙的時候,再出手幫忙,這樣比較能得到一點兒尊重吧。畢竟,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往往會讓人感到沒有價值。

相關焦點

  • 中西方文化差異常見的集中表現
    禮節觀念的衝突中國人注重謙虛,在與人交際時,講求「卑己尊人」,把這看作一種美德,這是一種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禮貌現象。在別人讚揚我們時,我們往往會自貶一番,以表謙虛有禮。西方國家卻沒有這樣的文化習慣,當他們受到讚揚時,總會很高興地說一聲「Thank you」表示接受。
  • 學英語必須知道的中西文化異同|下
    學英語必須知道的中西文化異同|上)有跟大家一起探討英漢兩種文化交際的差異,本期將繼續為各位深度剖析關於稱謂中文中的稱呼準則不在於其它文化裡沒有這個準則,而在於稱呼語的詞項上。例如"您老、小王等。在漢語裡很禮貌的稱呼,在英語文化裡卻可能是很不禮貌的。例如:"小+姓",在漢語裡是個親切的稱呼語。但若在此稱呼一位美國人,卻是極不禮貌的。
  • 海明威作品比較與中西文化對話
    進入 90 年代後,文化氣氛活躍,比較研究也逐漸深入。將《老人與海》與《愚公移山》進行比較的,如羅明洲的 1997 年發表的一篇《<愚公移山>與<老人與海>比較研究》,作者除了將文本中人物作了對比分析還探究到中西文化上的差異,認為兩者存在「山」與「海」的不同文化基石以及對中華民族崇尚圓滿的審美心理和西方的缺憾審美作了一番分析。
  • 《別告訴她》:一部融合親情、中西方文化差異的美式中國菜電影
    就算中西文化有差異,但不變的是我們都愛你。@奈奈姐姐《別告訴她》是根據王子逸導演的親身經歷改編而來。王子逸是當下好萊塢知名度很高的一名華裔女導演,還被《綜藝》雜誌評選為了2019年必關注的導演之一。本片於2019年7月12日在美國上映。
  • 為什么女朋友總說沒有安全感?
    《女王喬安》曾經說過,「缺乏安全感是全世界最普遍的婦科病」。安全感很奇妙,看不見摸不著,但對於女人來說,這是一種心安的感覺。「我沒有安全感」這句話我從很多人那裡都聽到過。對於缺乏安全感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也在探尋這個問題,但是似乎也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女人天生缺乏安全感,不論她為人妻、為人母、還是單身,從古至今,不管在哪個年代,每個女人都缺乏安全感。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強勢的看著強勢的女人也缺乏安全感,那麼她們缺乏安全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 新書推薦|鄧曉芒 ·《中西哲學三稜鏡》
    我歷來都不看好這樣的體系,它們其實並沒有什麼體系性,而是如陳康先生所言,將油鹽醬醋和各種無法調和的東西燴於一鍋,在還沒有弄清楚各種材料的性質之前就把它們囫圇吞到了肚子裡頭,必然導致消化不良。現在我們要尋求雙方的同一性,就必須反思我們當初是如何走上這樣一條道路的,而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是否有可能殊途同歸。我在《中西哲學三稜鏡》中所做的工作還只是一種打基礎的工作,也就是不但促進國人對西方文化和哲學的了解,而且通過這種了解促進對我們自身文化的真正了解,形成初步的文化自我意識。
  • 困難時積極求援,隨後倒向美國,我們為什麼還要幫助義大利
    如今全球新冠疫情迎來第2波爆發期,尤其是在歐洲範圍內義大利每天確診人數超過4萬,其感染規模遠超有第一波爆發期在這樣窘迫的情況下,義大利再次向中國求援而我們中國為了幫助義大利渡過難關,再次派出了醫療隊伍這讓很多國人不解,畢竟在2020年二三月份之時中國曾經在義大利最危險的時刻派出醫療隊伍,捐獻物資
  • 中西文化比較:人倫中心的中國人與自然法則,神權中心的西方人
    但是對於那些囚犯來說,那個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並向他宣稱,除了牆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沒有其他東西了。柏拉圖試圖告訴我們,一定存在一個永恆不變,完美無缺的真實世界,而我們感官所觸及的則是有種種缺陷的現象世界。人類就像那群被困在山洞裡的囚犯,被眼前感知的世界所迷惑,而觸摸不到真實世界的完美。儘管柏拉圖也知道這個真實世界無法言說,但這並沒有阻止他一探究竟的熱情。
  • 與動物對話:文化差異演變如何影響我們對動物的認知?
    與此同時,也引來了我們對人與動物關係的重新思考。 長久以來,人們因為種種原因,對一些動物既欣賞又愛護,而對另一些則既害怕又憎恨。除此以外的更多動物,則被人們所忽視。美國西卡羅萊納大學的哈爾·赫爾佐格在《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一書中,總結了人類與其他動物反覆無常、自相矛盾、複雜混亂的關係。
  • 茶文化與咖啡文化,中西方的代表飲品,體現中西文化的差異與融合
    它們各自在中西方的文化區域內,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還形成了帶有各自特點的文化系統。之後隨著世界文化的大融合,茶與咖啡也開始互相融入到中西方的飲食文化中。而它們在發展、特點和傳播中表現出的同與異,則蘊含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與融合。
  • 【愛生活】 中西文化碰撞:跨國婚姻的喜怒哀樂
    因為文化差異隨時可能影響婚姻,而且殺傷力極強。所以,當婚姻亮起紅燈時,需要嘗試著彼此理解、寬容和妥協,認同和接受對方。其實,無論是跨文化還是本國人之間的婚姻,每個家庭都要面對各自的挑戰。努力經營出幸福的婚姻,那也是一種成功。   選擇了跨國婚姻,所經歷的中西文化碰撞會令人銘心刻骨:碰撞出的火花會帶來驚喜,而硬碰硬的裂痕也會令人感觸良多。
  • 寬容看中西文化差異
    豆瓣評分首先主要的是中西方文化差異非常的明顯,並不是所有劇組人員導演和編劇都十分了解中國文化,作為西方文化來說可能他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中國戲曲中國功夫和中國紅。所以我們能大量看到電影中人物的造型具有臉譜化的表現。
  • ——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語境中
    20世紀以來,中國的巨大變革,完全可以用毛澤東主席的話來說,那就是「我們正在做我們的前人從來沒有做過的極其光榮偉大的事業」,非但挑戰了「歷史終結」的信念和神話,也改變了近現代以來眾多中國人對中國文化的自我評判。自古以來,中國人的智慧,無論以何種方式凝結,都可能有智識意義,至少有參考價值。並且無論有無有效的國際傳播,這種意義也一直都在。
  • 中西親屬稱謂之差別 美國女婿稱嶽父為Mr.
    ——禮儀漫談(88)    我們中國人結婚後,會稱呼對方的父母為爸爸、媽媽。名演員王某的女兒嫁給一個美國小夥兒,有人問王某:「女婿怎麼稱呼您?叫爸爸嗎?」答曰:「他稱呼我Mr. Wang!」  中西親屬稱謂差別巨大,中國複雜,西方簡略,我們很多稱謂,在西方語言裡根本沒有。
  • 留學德國的東北姑娘陌陌開播,五小菜解讀中西文化差異
    在德國留學的東北姑娘五小菜日前開播,與大家分享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出生於遼寧人,在德國杜塞道夫學習服裝設計,至今已經五年時間,為何會選擇德國?聊到中西方的差異,從體制到文化都有很大不同。五小菜說:很多國人羨慕歐洲國家免費的醫療體系,雖然他們有免費的醫療體系,但去公療的醫院看病需要預約,往往需要很長時間的等待。
  • 電影《臥虎藏龍》:中西文化的完美融合,細品武俠人生的奧妙
    武俠電影《臥虎藏龍》,很好的融合了中西文化的元素,在理智與情感的邊緣來回,從而在那些江湖恩仇中找到自我並且達到突破自我的人生境界。這部電影不管是對於觀眾還是對於導演李安來說,都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武俠電影,電影很好的運用了中西元素,傳播了不同類型的文化,豐富了傳統武俠片的視野,對於觀眾來說,這就是一種視覺上的享受啊。
  • 美國密西根大學教授包華石:我是熱愛中華文化的石頭
    過了幾年,美國開始經歷「中國熱」,到處都可以買到有關中國文化的書,包括哲學與詩詞的譯文。我15歲時就買了一本《莊子》的譯文,相比之下覺得他的思想非常開放,觀點也比較合理——沒有人能夠達到十分完善的境界,也沒有什麼上帝可以判決人的行為是否完善,大家都需要用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從那之後,我對中國文化就一直都很有興趣。
  • 赴美5年從根兒上聊文化差異:為什麼中國的IT宅男總不受待見?
    我先簡單介紹一下自己,我叫Sam,從匹茲堡大學畢業以後,加入到一家在美國的中國初創公司新建一座工廠,作項目工程師,全程參與了從設計到安裝再到試運營的過程,運行沒多久,這家工廠被轉賣給了一家大型集團公司,我又以機械工程師的身份,參與了後續的升級改造過程。《鄉土中國》這本書,乍一聽,好像又土又古老。但當我真的讀過以后里面的真知灼見所深深觸動,一點都不過時。
  • 淺析中西園林景觀設計差異及合理應用西方景觀設計手法
    藍海景觀設計公司:中西園林景觀由於歷史背景和文化傳統的不同而風格迥異、各具特色。整體看來,中、西方的園林景觀設計其表現形式和風格差別都是十分鮮明的。人化自然與自然擬人化、既然是造園,便離不開自然,但中西方對自然的態度卻很不相同。
  • 餘偃蓉:花藝培訓行業未來一定是中西花藝文化相融合
    深圳市政府對企業有沒有哪些幫扶措施?餘偃蓉: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們公司影響不太大,深圳市每個區的補貼都不一樣,我們經營的花店在2004年開始與華潤集團旗下ole超市是戰略合作夥伴,租金部分有減免。今日花藝學院也是深圳市政府的物業,所以在租金上有所減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