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繪畫發展階段

2022-01-07 美術教育聯盟

維克多·羅恩菲德是美國當代著名的美術教育家、心理學家,賓州大學藝術教育系教授。他綜合美術教育理論和實踐,形成一套頗有影響的美術教育觀,成為進步主義美術教育的運動的核心和領導人物。

羅恩菲德認為,在藝術教育中,藝術只是一種達到目標的方法,而不是一個目標。藝術教育的目標是造就富於創造力的身心健康的人。而創造性是每個兒童都具有的潛能,為使這種潛能得以實現,教師或家長應該為孩子排除幹擾,避免讓兒童使用著色畫本,也不要從成人角度評價兒童作品,這樣,每個兒童都會無拘無束地運用創作欲望,運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和體驗生活,這就是發揮創造力的最佳途徑。

羅恩菲德把兒童美術的發展分為六個階段:

塗鴉階段(2~4歲):兒童自我表現的第一階段;

樣式化前階段(4~7歲):兒童作首次的表現嘗試;

樣式化階段(7~9歲):有形體概念的形式;

黨群年齡(9~11):理智萌芽的階段;

推理階段(11~13):擬寫實的階段;

青春危機期(13~17):兒童美術發展的決定性時期。

(一) 塗鴉期(scribbling stage) 2~4歲

幼兒的塗鴉是其視覺經驗和身體、手指肌肉動作協調的一種產品,也是一種本能的表現。羅恩費爾認為幼兒剛開始塗鴉是一種無意識的反射動作,也無創作的意圖。僅僅是享受肌肉運動的滿足感,與筆塗在紙上的快感。但漸漸地,幼兒能發現紙上線條與自己動作存著某種關聯,於是繼續塗鴉,便漸漸發展出手眼協調、大小肌肉控制等與身心發展有關的塗鴉過程。塗鴉其可分三階段:

1. 隨意塗鴉 (disordedscribbling)

年齡:2歲左右。

特徵:(1)用整隻手握筆,搖動手臂畫線,尚無法控制動作。(2)眼睛未必看著畫面,眼與手的動作無關。

 

2. 縱橫線塗鴉或稱有控制塗鴉(longitudinal or controlled scribbling)

年齡:2歲半左右。

特徵:

(1)以重複的動作塗鴉,具有手眼協調的控制能力,常出現反覆的縱橫線。

(2)已能控制手肘關節。

3. 命名塗鴉 (naming ofscribbling)

年齡:3~4歲左右。

特徵:

(1)從單純塗鴉的動作轉為具有想像思考的塗鴉,會賦予塗鴉意義,但形象仍難以辨識。

(2)會發現圖與背景的關係,但仍未能表現空間。

(3)會為塗鴉命名及用不同色彩來區別不同意義的塗鴉。

 

(二) 前圖式期(preschematic stage)4~7歲

對環境的接觸漸擴大,對世界的探索大於自身身體的操控,兒童開始有意識的作具象表現,能發現現實、思想與繪畫之間的關係,因不斷的接受新概念,故常改變其繪畫概念與形象。假如這個階段的兒童仍然停留在塗鴉,即使是有秩序的塗鴉狀態,也或許顯示其認知發展未達到本時期兒童所能畫出的人或房子的象徵圖像,因此可能有發展遲緩或某些知覺、情緒和生理的問題,應當進一步的診斷評量。

特徵:

(1)人物繪畫以蝌蚪人為主。

(2)無空間秩序表現,物體星羅棋布。(3)色彩與畫面中形象的關係由兒童喜好決定。

 

(三) 圖示期(schematic stage)7~9歲

此時期會發展出其本身固定的繪畫符號,可稱為圖標或基模(陸雅青,2005,頁91;Anderson,1992;陳朝平、黃壬來,1995,頁92)。圖標是型態概念的表徵,代表兒童對視覺對象的一種明確概念,也是一種象徵性的圖形。若無特別的經驗或刺激,此圖示將會不斷地出現2~3年。

特徵:

(1)有明確的人物概念,經常出現人物圖示。若要強調某特殊經驗或特徵時會以誇張、變形重要的部分或省略不必要的部分兒與原圖示不同。

(2)空間表現則有多樣化的表現,出現基底線(baSe line)和天空線、展開或折迭畫法、多視點同存一畫面、X光畫法、不同時間同存一畫面等。(3)能發現真實色彩,脫離主觀用色。

 

(四) 寫實萌芽期或群黨期(stage of drawing realism or gang age)9~11歲

此階段是兒童繪畫發展上具有戲劇化發展的時期,也是夥伴意識萌發的時期。先前的圖示概念已不能滿足兒童的表現需要(陸雅青,1993),開始從事與外在視覺對象有關聯的表現。對環境與視覺對象有較多的知覺,在繪畫表現上嘗試呈現其視覺概念的真實性,亦是強調非現實想像的傾向,注意到物體之間的比例問題也漸漸具有抽象思考能力。圖畫的形狀內容不再那麼呆板,且描述較多環境的細節部分。由於生理髮育情況已漸成熟,群黨期的兒童以能掌握較細膩的繪畫動作,如軟性毛筆的運用或是水分的控制。其特徵有:

(1)人物部分:圖示消失,而以寫實的線條代替。會強調衣服與性別的不同特徵,描繪出更多的細節如衣服的皺摺。較少有誇張或省略的表現方式。

(2)空間:捨棄基底線,對於圖示期空間之畫法會批評為不合理。開始會使用重迭畫法表示物體之前後關係,有物體近大遠小的單一透視概念。

(3)色彩:改變固有色概念,轉變到能應用豐富的色調。但尚不能表現視覺對象的光影變化。群黨期的兒童特別容易改變她/他以前所慣用的色彩樣式,也較願意接受新的感情刺激。

 

(五) 擬似寫實時期 (pseudorealistic stage )11~13歲

能作抽象思考,對自己的作品產生批評意識。也由於批判性自決能力增強,雖想如實表現,但未能充分作寫實的表現,而漸出現「眼高手低」的情形。開始重視製作的結果而非創作的過程。依據兒童知覺反應的不同,在繪畫表現上出現「視覺型」與「觸覺型」。前者注重視覺刺激,關心色彩、光影的變化及透視的空間;後者則強調主觀經驗、情緒特性或身體感覺的表現,有如表現主義者。但並非以此將兒童畫特性一分為二,大部分兒童仍是介於兩者之間,而表現較傾向「視覺型」或「觸覺型」作畫。其特徵有:

(1)人物表現:視覺型---注意衣服皺摺、身體的光影變化、正確比例與動態。

觸覺型---注意自身感興趣的部分,作誇張的表現,不考慮正確比例。

(2)空間:

視覺型---以較理性、客觀的態度處理出畫面的遠近、三度空間、光影等。

觸覺型---依主觀感情作畫與處理空間問題。

(3)色彩:

視覺型---會注意到色彩會因光影與距離影響而產生變化。

觸覺型---依自身對色彩的情緒反應主觀用色。

 

(六) 決定期(period of decision)13~17歲

此時期兒童已成長為青少年,需面臨身體、心智與情緒等方面的巨大變化,羅恩費爾亦稱此時期是青少年創作活動的危機時期。此時期的青少年已能作有意識的表現,對自己的作品持續增加批判意識。創造性表現遇到瓶頸,很多兒童甚至會失去繪畫的興趣。

兒童繪畫能的發展是漸進式的,即使是相同的年齡不同的個體也會有不同的發展。對於兒童繪畫能力發展有許多學者提出不同的階段看法,以下整理H. Read, Helga.  Eng, Piaget,Eisner, Lowenfeld, Gardner, Parsons等學者之重要觀點如下表,以了解兒童繪畫發展歷程。

- END -

部分文字摘自來源Mola視覺藝術館,由美術教育聯盟重新編輯。

··· 美術教育聯盟 ···

一個專注兒童美育的高質量訂閱號

視覺藝術 | 兒童美育 | 創意生活

新浪微博:@美術教育聯盟

原創供稿  分享合作 

可加小編微信:artman799

相關焦點

  • 兒童繪畫發展的幾個階段
    我們在輔導孩子繪畫中,必須按照兒童繪畫的發展階段進行。如果指導不得法,違背了兒童心理發展規律,用兒童暫時無法理解的知識和難以掌握的技能生硬灌注,強制訓練,接受不了便橫加斥責,那樣會造成兒童對繪畫產生厭惡和反感,阻礙他興趣愛好的發展與提高。   1.亂畫期(1歲)        亂畫期是幼兒塗鴉階段,所以也叫塗鴉期。
  • 兒童繪畫能力的發展階段與特點
    兒童繪畫能力是有發展階段的。塗鴉期。年齡範圍1.5到3歲,此階段兒童從不能控制畫筆和所畫出的線條,到能手眼配合進行初步的控制,並·對所畫出的畫產生視覺上的興趣,產生形象上的聯想。兒童塗鴉期的繪畫看起來一般沒有具體的意義,是由一些點線構成。
  • 美塗塗國際兒童美術:兒童繪畫發展階段
    羅恩菲德把兒童美術的發展分為六個階段:塗鴉階段(2~4歲):兒童自我表現的第一階段;樣式化前階段(4~7歲):兒童作首次的表現嘗試;樣式化階段(7~9歲):有形體概念的形式;黨群年齡(9~11):理智萌芽的階段;推理階段(11~13):擬寫實的階段;青春危機期(13~17):兒童美術發展的決定性時期
  • 兒童繪畫發展的六個階段【美術教育】
    羅恩菲德把兒童美術的發展分為六個階段:塗鴉階段(2~4歲):兒童自我表現的第一階段;樣式化前階段(4~7歲):兒童作首次的表現嘗試;樣式化階段(7~9歲):有形體概念的形式;黨群年齡(9~11):理智萌芽的階段;推理階段(11~13):擬寫實的階段;青春危機期(13~17):兒童美術發展的決定性時期。
  • 了解兒童繪畫的發展,走進兒童的繪畫世界
    ●      根據幼兒美術發展的這三個階段,給我指明了方向讓我在對孩子進行美術教育活動的時候,要首先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每個年齡階段孩子畫畫發展的特點,對幼兒進行引導。其次、組織好美術活動,提升幼兒的美術能力。      在幼兒的美術創作活動中,要多引導孩子感知、欣賞生活與藝術中的各種美。
  • 不同階段兒童的美術繪畫特點
    塗鴉階段(3-4歲)出現閉合圖形。在動手畫畫之前,已經懂得提前計劃好要表現的主題,想好了塗鴉行為要傳達的信息。象徵期(符號期、羅列期……)(4-5歲 )口頭語言能力得到發展,開始探索語言、概念、形象的關係,印象促使繪畫產生。圖式前期(符號期、想像期……)(5-6歲)畫畫是最喜歡選擇的遊戲方式之一。
  • 關於兒童的塗鴉繪畫
    即沒有目的的,以遊戲形式任意畫線的活動時期。這時幼兒手的發育不完善,眼動軌跡雜亂,腦、眼、手不夠協調,動作笨拙,感知能力差,畫出一些無序、不成形的線條。在邊畫,邊說,邊玩中滿足好奇和好動的欲望。兒童塗鴉繪畫是兒童繪畫的最初級階段。父母怎樣看待孩子塗塗畫畫,怎樣幫助孩子,孩子畫畫有哪些好處等問題也都是父母很關心的問題。  畫畫是孩子的需要  從幼兒第一次動筆畫畫起。
  • 幼兒繪畫能力發展的階段及其特點
    塗鴉是個體最初的一種繪畫活動,但對幼兒來說似乎更像一種快樂的操作性遊戲。在塗鴉遊戲中,幼兒享受著塗鴉動作帶來的快樂和產生的結果——線條和色彩。塗鴉是幼兒繪畫的準備階段,是積極的學習活動。當幼兒從畫大圓、亂線的粗放動作到畫小圓的較細膩的動作時,這意味著幼兒的塗鴉發展即將邁入命名塗鴉的階段。(四)命名塗鴉(3~3.5歲)幼兒在不斷的塗畫過程中,一邊畫一邊喃喃自語,說出要畫的物體的名稱,一邊逐漸將圖形與線條結合起來,偶爾認出某些形狀,發現與自己經驗中的某些事物相似,就給自己畫的塗鴉取個名字,並自言自語地進行解釋和說明。
  • 早期兒童繪畫中的童趣現象探析
    視覺思維上的簡化傾向體現了兒童繪畫對物象表達的選擇性特徵,他們往往會依據自身的經驗水平與表徵符號的存儲狀況做一些取捨,這種簡化傾向也會隨著他們的繪畫表徵能力發展與動作發展水平的提高而表現出逐步複雜的發展趨勢。這個階段的簡化傾向是在視覺獲取階段簡化的基礎上展開的,視覺轉換階段的簡化傾向一般與表徵符號的儲備、提取、匹配等方面有關,隨著年齡的增長、能力的提高,被簡化的審美意象也會逐步複雜化。
  • 兒童塗鴉期的發展特點
    兒童的繪畫反映出兒童的肌肉協調性、認知、情感等方面的發展。通過對兒童繪畫的內容與行為方式的深入觀察,我們就能更好地了解兒童。因此學校美術教育工作者與家長很有必要了解兒童塗鴉行為的發展特點與心理基礎,從而引導兒童在塗鴉過程中獲得繪畫的基本興趣與技能,促進兒童心理健康成長。研究表明,兒童的繪畫發展具有階段性,塗鴉行為是兒童繪畫發展的第一個階段。
  • 長頸鹿簡筆畫:兒童繪畫經歷歷程
    我們在輔導孩子繪畫中,必須按照兒童繪畫的發展階段進行。如果指導不得法,違背了兒童心理發展規律,用兒童暫時無法理解的知識和難以掌握的技能生硬灌注,強制訓練,接受不了便橫加斥責,那樣會造成兒童對繪畫產生厭惡和反感,阻礙他興趣愛好的發展與提高。  1.亂畫期(1歲)  亂畫期是幼兒塗鴉階段,所以也叫塗鴉期。
  • 兒童塗鴉的發展特點
    兒童的繪畫反映出兒童的肌肉協調性、認知、情感等方面的發展。通過對兒童繪畫的內容與行為方式的深入觀察,我們就能更好地了解兒童。
  • 在兒童繪畫教學中如何評價兒童繪畫
    因此,凡一幅思想健康、想像豐富、構思完美、形象生動、色彩絢麗並具有一定表現力的沒有任何"藝術處理"和"藝術加工"的兒童繪畫就不失為一件上乘的藝術品。誠然,只有在兒童繪畫教學中,正確掌握兒童繪畫審美評價,走出兒童繪畫認識誤區,才能提高兒童繪畫教學水平,使兒童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受益終身。
  • 兒童的繪畫,有幾人能看懂?
    要想教好兒童畫畫,必須懂得一些兒童繪畫的心理知識,這樣才能適應孩子的年齡、身體、心理特點。因此,必須了解一些兒童繪畫心理方面的知識,才能正確地輔導孩子。一般來說,1-3歲的孩子,小手的肌肉和骨骼還很不發達,因此,只能在紙上隨便的亂畫,這是兒童繪畫走出的第一步。一般稱之為錯畫、亂筆畫或塗鴉。
  • 1-7歲幼兒繪畫能力發展階段及其特點
    塗鴉是個體最初的一種繪畫活動,但對幼兒來說似乎更像一種快樂的操作性遊戲。在塗鴉遊戲中,幼兒享受著塗鴉動作帶來的快樂和產生的結果——線條和色彩。塗鴉是幼兒繪畫的準備階段,是積極的學習活動。一般認為,幼兒塗鴉表現為以下四種水平:這個階段是塗鴉的第一個階段,也是幼兒拿起畫筆的初始階段,有人也把這個時期稱為「雜亂線」。
  • 擬人化繪畫手法有助於兒童表達情感,兒童畫水粉創意《夏日旅行》
    兒童喜歡繪畫擬人化繪畫表現的原因1,兒童心理認知能力的發展階段,泛靈性。1872年,英國著名人類學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書中,詳細闡述了了靈魂觀的產生和發展,開創了「萬物有靈論"的學說。後來,皮亞傑在研究兒童思維的發展過程時,也發現在兒童成長過程的某個階段也存在泛靈性的特徵,研究還發現在兒童3~6歲的時候,這一現象比較明顯。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喜歡把任何的無生命事物看成和人一樣的有生命事物,比如和玩具做遊戲,對著玩具說話;比如踩到小草後,會認為踩疼了小草,會和小草道歉等。
  • 0-3歲兒童語言發展階段
    半數兒童能背誦詩中押韻的字。 2歲-2歲半進一步掌握代詞,可以表達「我的、你的、」,但「你、他」有時表達不準確,能用自己的名字指自己。能連貫說出3-5個短語,有些可以說8-9個字的句子。能說出自己和家人的名字。
  • 兒童繪畫心理學,你知道多少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兒童繪畫是一種圖形表達,它給我們提供了一幅兒童心理世界的「認知地圖」。兒童繪畫不僅可以描繪兒童認知的過程,而且能反映出兒童的心理發展水平。例如3歲半左右的孩子會自創出頭大足小的「蝌蚪人」,這是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手腦尚未完全協調,對人物的四肢比例還不能準確把握。而到了孩子稍大一點,可以具象的畫出內容了之後,他們的繪畫語言就更豐富了~
  • 兒童發展心理學 (第三章 兒童的認知發展)
    有意記憶的出現標誌著兒童記憶發展上的一個質變。幼兒的機械記憶佔優勢,理解記憶逐漸發展。幼兒的形象記憶佔優勢,語詞記憶逐漸發展。記憶策略: 兒童的記憶策略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沒有策略,通過訓練也不能產生策略;第二階段;不能主動使用策略,但經過誘導可以使用策略;第三階段,能自發地產生和使用策略。
  • 如何在兒童繪畫中更好的提取色環知識傳授
    兒童繪畫1 兒童繪畫學習過程兒童的能力發展大體經過塗鴉期、象徵期、圖式期、幾大主要步驟,伴隨年齡的增長會產生階段性變化,幾乎所有兒童都有相似的發展歷程。我們只關注了前者畫面的情感表達,而忽視了繪畫課程可持續性發展,有的學生甚至是上一節,忘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