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賞:他徵服荷蘭皇室,修復的油畫價值上億,如今卻在中國農村修門板?

2021-02-24 畫家圈

他最好的才華

都用在讓你看到別人的才華

他最出色的工作

就是隱藏自己的工作

你相信有人能修復「時光」嗎?

今天要給大家說的是一位修復師

專門修復因時間「破敗」了的畫作。

他有多厲害?先給大家看一張修復前後的對比圖

因為技藝高超

他被荷蘭皇室邀請為座上賓

專門幫皇室修補寢宮裡的名畫

 

同時也是全世界最著名的修復師

Stefano Scarpelli的弟子

成為第一個拿到油畫修復師認證的中國人

登上歐洲最高藝術殿堂烏菲茲美術館

 

然而,獲得如此成就的他,

卻在事業鼎峰時期毅然離開荷蘭,

拋棄所有的名利,回到中國農村,

只為拯救那些我們看都不看的門板畫

 

在40度的高溫中

趴在破古廟的地上

一幹兩年半

為得是讓古老的文物重新煥發光彩

 

他就是文物修復師

蔡舜任

      油畫修復在歐洲已有幾百年的歷史,經歷了很長一段摸索和緩慢發展的階段。早期人們對修複方法和修復材料的認識有限,一直到20世紀初,很多博物館仍然使用水和肥皂來擦洗油畫,將油畫浸入亞麻油中,或用黃油、豬油、工業用機油、啤酒、凡士林等作為調料塗抹畫面,以圖恢復失去的色彩。前輩修復工作者幾百年來不斷的努力,很多早期的油畫名作才能流傳至今。文藝復興時期油畫大師達文西的名作《蒙娜麗莎》,已被修復了70多次。

也許你很難想像,藝術品和人一樣會生病。由於朝代更迭、氣候變遷,以及一些人為因素的破壞,使得許多偉大的藝術品在幾百年後很難以它們的本來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這時就需要它們的「醫生」——修復師對其進行「診治」。一件藝術品的修復成功,難度堪比醫生治癒患者的慢性病。對此,留洋多年的臺灣修復師蔡舜任感觸頗深。

翻看蔡舜任的履歷,可以看到很醒目的一條:第一位進入義大利烏菲齊美術館修復喬託畫作的華人修復師。一個來自東方的黃種人,居然能夠進入歐洲最高藝術殿堂,修復文藝復興先驅者的畫作,這太令人匪夷所思了!

「作為一個華人修復師,在一群白人中間工作,能夠伸手觸碰喬託的畫作,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這背後需要付出怎樣的努力?」

「你可以想像一下,一個藍眼睛黃頭髮外國人,進入故宮博物館修復中國古代山水畫時的感覺。」聽到問題,蔡舜任哈哈大笑,然後話鋒一轉,「大家都很渴望成功,但有時候一些從失敗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可能會對人生有更大的幫助。」

失敗?已經做到了行業的頂峰,這樣的人生還算失敗嗎?「我會成為修復師,就是從當畫家的失敗開始。」於是,對蔡舜任的採訪,就從「失敗」開始聊起……

免費做學徒工,被白人老師看不起

19歲那年,蔡舜任的理想還是成為大畫家,然而和眾多美術系學生的遭遇一樣,作為無名之輩的蔡舜任只能把賣不掉的作品塞到地下室。

由於臺中比較潮溼,畫在悶了三四年之後開始整片整片地脫色,甚至還長出了黴菌,蔡舜任突然意識到,原來畫作也會「生病」,如果抵禦不了時間侵蝕,再美的作品都會變得黯淡。

 

受到學校教授的啟發,蔡舜任畢業後去了文藝復興的中心佛羅倫斯,邊攻讀修復專業碩士邊在工坊做學徒。

佛羅倫斯是一個很古典的城市,它是文藝復興的起源。

這個城市裡不管士農工商,還是販夫走卒,他們都只想著一件事情,他們嚮往著這個城市三百到五百年前的模樣。


1966年,佛羅倫斯大水災,整個城市都泡在水裡。居民們做的第一件事不是逃難,而是搶救藝術作品。

起初,他一間一間地去敲修復作坊的門,結果每次都被人轟出來,在歐洲,一個黃皮膚的中國人是不受重視的,但他依舊每天發很多簡歷給修復作坊。

一個月後,不堪其擾的修復師Andrea Cipriani勉強答應讓蔡舜任進了工作室,理由是油畫太重了,他一個人搬不動,所以要找一個人幫忙搬東西,但是沒有薪水,愛來不來。

然而蔡舜任還是十分愉快地接受了這份沒有薪水的工作。

 

接下來的半年,蔡舜任就待在工作室裡搬東西、掃地、撿垃圾,但就是不讓上手碰畫,也不教給他任何修復的技藝。搬的都是價值不菲的文物,撿起來的「垃圾」可能是一塊200年前的油畫襯布,不過絕對不能扔,也許哪天修18、19世紀的畫剛好用得上。

搬東西留個影

後來有一天早上,師傅翻出來一張油畫扔給蔡舜任,並冷冷的丟下一句話:因為你只有四流的技術,所以你只配修四流的畫作。

這讓蔡舜任大受打擊,感覺做了一個錯誤決定的蔡舜任只能靠每天給自己灌雞湯才能堅持下去。

即便是付出了巨大精力,蔡舜任也僅僅只學會了肌理重建,就是以白漿作肌理,填充破損畫面,最細只能用頭髮絲一樣的細筆修復,再上一個保護層,最後才能上修復顏料。有些地方只有指甲蓋大小,蔡舜任捏著只有一根毛那麼細的筆,貼著畫。無聊且枯燥,但蔡舜任依舊用心的反覆練習。

 


一釐米多一點的地方

每一個凸起下凹都是蔡舜任畫出來的

又熬了三年,已經拿到文憑和修復師認證的蔡舜任還是沒能正兒八經的修過一張畫,師傅還依舊讓他幹些雜活,這回蔡舜任可不服氣了,大老遠從中國跑來,撿了三年垃圾還什麼也沒學到,於是收拾行李,從義大利跑去了美國紐奧良。

從默默無聞到聲名鵲起,中間隔著不服輸

紐奧良前兩年遭遇過颶風,蔡舜任估摸著,城市的市政建設已經恢復得差不多了,該開始修藝術品了。

果然,在紐奧良蔡舜任修畫修了個爽,待了不到一年,就修了三四十張油畫。

比如這張從河裡撿回來的聖母瑪利亞,

手都已經被泡掉了,

蔡舜任硬是花了兩個月把手給接回來了。

 

還有在這個衰老的荷蘭伯爵,

蔡舜任幫忙做了個美容,

又讓他重回十八歲。

 

在二戰中被炮彈轟擊的天頂壁畫

蔡舜任站在幾層樓高的腳手架上

抖著把裂縫修補好了

雖然很努力,但蔡舜任作為一個中國人,在業內很難混出名聲,直到有一天,一個客戶拿了一張又黑又臭的畫來找他,說這是一張very very very beautiful的畫。

蔡舜任看了半天也沒看出來這是個什麼東西,忍不住問他,你確定?於是客戶又非常堅定地重複了一遍very very very beautiful。

 


客戶說,別的工匠看到這灰濛濛一片就直接就判了死刑,修不好,鐵定沒戲,他也是沒有辦法,只能死馬當成活馬醫,才找到了蔡舜任。但蔡舜任並不care這些,當時就接下了。

那段時間,除了吃飯和睡覺,蔡舜任就躲在工作室裡沒命的修小公主像,從邊緣開始做溶劑測試、清洗,一整天就對著這塊黑布洗洗擦擦。可是小公主像損毀很嚴重,剩下的部分不到60%。

 

破掉的畫布要重新補上,丟失的肌理也要重建起來,最後小公主衣服上精緻的蕾絲花邊、細膩白皙的皮膚,這些都要恢復出來……


客戶隔個一兩周就去看一下小公主

緊張兮兮地問「修得怎麼樣了啊?」

「順利嗎?」

蔡舜任就只是笑笑

頭也不抬一下


修復就像追女孩子一樣,不能著急,要多她相處、多聊天才能讀懂她嘛。

每天除了吃飯和睡覺,蔡舜任就躲在工作室裡修小公主像。

整整兩個月,每天修8個小時,漸漸的畫裡的人出現了,粉嫩粉嫩的臉蛋,眼睛又大又水靈,精美的蕾絲花邊,都變得栩栩如生,最後連小公主衣服上精緻的蕾絲花邊、細膩白皙的皮膚,都恢復了出來。等到小公主完全水靈地出現在自己面前的時候,脖子僵到沒法動的辛苦,也全部忘記了。

 


修完小公主,蔡舜任算是徹底在圈子裡出名了,全世界最著名的修復師,Stefano Scarpelli收他做了徒弟。

 

這回,再由蔡舜任來修復的,全是國寶級的油畫,甚至還修到了義大利巴洛克時期非常有名的畫家Bernardo Strozzi的作品。

 

後來蔡舜任直接進入了烏菲茲美術館,他也因此成為進入歐洲最高藝術殿堂中第一個華人修復師,在這裡他修復了喬託的名作,遭遇700年歲月侵蝕的畫,看上去竟和剛畫的一樣。

 

因為能力超群,蔡舜任又被邀請去了荷蘭國家修復中心工作,修復阿姆斯特丹美術館和阿姆斯特丹皇宮裡這一些國寶級的物件,甚至幫皇后修補寢宮裡的「群魔亂舞圖」。

 


給聖約翰畫像清理清理藏汙納垢的手指,幫十幾世紀的神像「燙燙」多年沒打理的頭髮這些都是日常而已。

那時,他在歐洲最厲害的美術館——阿姆斯特丹美術館裡修文物。

荷蘭請他出差,去上海世博會照顧荷蘭館裡的時鐘裝置。

我不在乎擁有多少東西,只在乎能留下多少東西

我修復的不只是古畫

更是歷史

 

逆轉時光

 

然而就在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蔡舜任卻做了一個讓所有人都驚掉了下巴的決定——放棄在歐洲的地位和榮譽,回到中國農村修破門板。

環遊世界修了十年文物,蔡舜任趁這個機會回到了亞洲。他發現,亞洲發展得很快,大家著急著往前跑,很多老的東西壞掉了都沒有人管。

因為偶然的機會蔡舜任回到臺灣,目及之處,心涼了一大截,他發現老掉的東西已經沒人管了,那些被拋棄的門神畫一個個斑駁破舊,那些號稱已經被修復過了的門神畫依舊斑駁破舊很多人並不把它們看成藝術品,所以保養都是敷衍了事。

他搞不懂,才三四十年的門神畫,為什麼不能是好看的呢?

而所謂的修廟宇

要麼是隨便僱幾個工人重新塗一遍

要麼拆掉,蓋一間長得差不多的

或者覺得太麻煩

打著「修舊如舊」的旗號乾脆隨它爛掉


我們見過多少這樣「光鮮亮麗」的「古建築」

給那麼多國家修過那麼多文物,沒想到自己國家的文物卻是這個樣子。他決定修復這些門神畫,讓這片土地上的人也看到,什麼才是真正的文物修復。

 

一幅幅門神畫,

全部被破壞得面目全非,

只好藉助高科技分析。

 

把外面不屬於作品的部分去除掉,

拿個小刀一點點刮,

光這一件事,

就得耗時幾個月。

 

清乾淨外層之後用溶劑溶解汙垢,

而且時間的控制很重要,

時間長了裡面的畫就會損壞,

時間短了汙垢就清理不下來。

 

用棉棒輕輕地在上面蹭,

讓汙垢吸附在棉棒上。

 

金箔上的墨線是最難保存的

蔡舜任卻做到保存了95%以上

汙垢都去掉之後,就要上保護層,

以免在被破壞

最後才是全色

新加的色彩是在保護層上面的

不會破壞原來的顏料

而且,全色要求要沒有重新上色的痕跡

四扇門板,

修了整整兩年半。

 

這一套工序下來,黑乎乎的門神重新綻放出光彩,大夥看得目瞪口呆,從沒見過的線條、色彩、細節都出來了,原來門神並不是灰頭土臉的。

 

在這塊土地上,從來沒有人對文物採取過這樣的態度。

修復是要恢復文物原來的容貌,並且讓時間淬鍊的痕跡保留下來,不是要放任它們壞掉。

蔡舜任帶著他修復的成果,

去國外參加展覽、研討會,

底氣十足地把中國的藝術介紹給世界,

看,這才是我們文物原來的樣子。

 

修完老門板蔡舜任並沒有休息,

他又立馬帶人住進老廟,

因為這裡還有更多的文物等著他修復

 

每一根柱子,每一扇窗戶,

都要仔細查看一遍。

 

盛夏的臺南,氣溫逼近40℃,

他在悶熱的閣樓繼續擦柱子,

實在撐不住的時候就歇一會

靠一臺小功率的電扇獲得片刻涼爽。

 

蔡舜任帶領著團隊,

從2014年夏天到現在,

又是兩年時間,

一直在崇遠堂裡待著。

 

朋友們大多表示搞不懂他,曾經想要成為一個大畫家的熱血青年,怎麼就去幹了修復文物這種枯燥到只有老年人才會做的事,如果做個畫家,不管畫得好還是壞,至少可以籤上自己的名字。

但修復是禁錮,就算再有才華也不能表露出一絲一毫的創作欲,不光不能在上面署名,甚至不能在上面留下一絲痕跡。

但蔡舜任卻淡淡地說,最好的才華,都用在讓所有人看到別人的才華,而最出色的工作,就是隱藏自己的工作,他還說,與古老文物重修舊好,讓它們繼續在時光中旅行,這是他內心最大的願望。

真正的偉大往往是平靜的

常隱匿在不為人知的背後

因為靜水流深的才是汪洋

叫囂吵雜的,只是小溪流


來源:當代視覺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由畫家圈編輯整理,標題自擬(請勿此題轉載此文)轉載請註明。


欣賞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下載畫家圈APP

↓↓↓

相關焦點

  • 華人油畫修復第一人,修復了上億名畫後,卻跑回小縣城修門板……
    他是華人油畫修復第一人,全世界最知名的修復師Stefano的弟子,也是第一個拿到油畫修復師認證的中國人。他叫蔡舜任。13年前,因為老師蔣勳先生的一句話,他去了義大利佛羅倫斯學油畫修復。接下來的半年,蔡舜任就待在工作室裡搬東西撿垃圾,搬的都是價值不菲的文物,撿起來的「垃圾」可能是一塊200年前的油畫襯布,不過絕對不能扔,也許哪天修18、19世紀的畫剛好用得上。
  • 他被譽為中國的「梵谷」,30多年前不值錢,如今一幅畫價值上億
    他被譽為中國的「梵谷」,30多年前不值錢,如今一幅畫價值上億前言:在歷史上總是有著不少的人們,他們都給後代人們留下了不少東西,他們更是有著不平凡的人生,他們註定會影響後代人的生活在中國能被稱之為聖人的,更是各個領域的領頭人。就好比聖人杜甫,在書法領域上達到巔峰的王羲之,他們都是頂尖的人物。當然,在畫作方面也是有著畫作存在的,他更是被人們稱之為「中國的梵谷」。
  • 23年前,他花100萬買了間破爛古宅說要留給家人,如今價值已上億
    ——德·文德爾班 我對"快手"向來是沒有什麼好感的,準確點來說其實我是對一切短視頻平臺都沒什麼好感,其中以"農村土味"而出名的快手尤惹我厭煩。 不得不承認的是,儘管如今的中國經濟在以一個恐怖的速度發展飛躍,可我們拋下的老祖宗的東西卻越來越多,在我們小時候還隨處可見的糖畫、竹編、蠟染、漆藝等等,如今都消失不見了,他們在我們的下一代眼中統統成為了
  • 一個油畫修復師是怎麼工作的
    蔡舜任:油畫修復師,曾為國內外多間博物館油畫及廟宇彩繪文物擔任修復工作及諮詢顧問,第一位進入烏菲茲美術館修復喬託畫作的華裔修復師。
  • 一個油畫修復師是怎麼工作的?
    今天讓我們認識一位油畫修復師——蔡舜任,同時看看他具體是怎麼工作的。他曾為國內外多間博物館油畫及廟宇彩繪文物擔任修復工作及諮詢顧問,第一位進入烏菲茲美術館修復喬託畫作的華裔修復師。就這樣一整天跟著師傅耗在他這個小小的工作室裡面,過了幾年之後,我反思之後突然想到,其實第一個半年很紮實、很無聊的訓練,其實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功夫,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是我在大概五年之後,來到荷蘭國家級的修復中心裏面去工作。我後面這一張畫作大概有五公尺長,然後大概三公尺多高,我跟荷蘭修復中心油畫部門的總負責人,就是我身邊這位,兩個人可以搬著這張畫作,立著搬走兩百公尺。
  • 他最好的才華,都用在讓你看到別人的才華!
    他是華人油畫修復第一人,全世界最知名的修復師Stefano的弟子,也是第一個拿到油畫修復師認證的中國人。他叫蔡舜任。13年前,因為老師蔣勳先生的一句話,他去了義大利佛羅倫斯學油畫修復。接下來的半年,蔡舜任就待在工作室裡搬東西撿垃圾,搬的都是價值不菲的文物,撿起來的「垃圾」可能是一塊200年前的油畫襯布,不過絕對不能扔,也許哪天修18、19世紀的畫剛好用得上。
  • 他手上戴的戒指價值上億,專家建議其上交國家,他卻回了6個字
    不得不說,清朝創立了康乾盛世,在此期間,國力鼎盛、經濟發達,西方國家常派使臣來中國,希望與中國建立友好關係。也有人說,清朝喪權辱國,賠款割地,民不聊生。這一切都起因於清朝閉關鎖國。張賢亮《小說中國》中寫道:「我已知道當時中國的經濟已經千瘡百孔,連最起碼的『數位化生存』也難以為繼,而中國人還在自我陶醉:『到處鶯歌燕舞。』」書中描述了清朝時國家保守、自給自足、夜郎自大,不願與外界交流。
  • 油畫的發源地在歐洲,而最大的油畫在中國
    這不,聞名海內外的藝術大師邢東又成功的挑戰了一項世界紀錄,用時僅一個月就獨立創作完成了一幅101平方米的巨幅油畫,成為最新的金氏世界紀錄。一時間所有媒體的頭版頭條都紛紛報導,網絡點擊率上億次。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畫家到如今聞名海內外的藝術巨匠,邢東這些年走過的路一定是崎嶇坎坷,但樂觀的他卻說:「與其說是崎嶇坎坷,倒不如說是更像是遍地是彩虹糖,五顏六色,充滿了有趣和神奇。」
  • 油畫修復師是怎麼搶救名畫的
    可要是把這句話用在油畫作品上,就詩意全無了。隨著時間的流逝,油畫藏品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損壞,比如畫布底層發黴、龜裂,灰塵、細菌的汙染,都會使得油畫的顏料受到侵害,導致畫作變形。於是,一種新型的職業油畫修復師就誕生了,對於這些價值連城的作品,修復師們究竟是怎樣工作的呢?世界名畫: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
  • 中國美術館對油畫《父親》首次進行系統修復
    記者從中國美術館獲悉,《父親》原作正在修復中。這是這件作品自誕生以來的首次系統修復。近日,記者來到中國美術館藝術品修復部,探訪油畫《父親》的修復進程。中國美術館藝術品修復部油畫修復師孔妍介紹說,修復油畫的一般程序是先做結構修復,比如修補畫布、加固顏料,讓畫作結構穩定下來,然後再處理畫面的審美,比如去汙,恢復顏色等。油畫《父親》由當代畫家羅中立創作於1980年,是中國美術館的「鎮館之寶」之一,也是各大展覽上的「人氣擔當」。據統計,僅2000年以來,《父親》的參展記錄就有30餘條,在所有中國美術館館藏作品中位居前列。
  • 大叔手帶玉扳指價值上億,專家要求上交,他回六個字讓專家詞窮!
    大叔手帶玉扳指價值上億,專家要求上交,他回六個字讓專家詞窮! 可是就在前一段時間,從一個大叔手上卻發現了價值連城的玉扳指,可是從這個大叔的身價資產來看,他不像是能買得起玉扳指的人,之後甚至有專家親自去找這個大叔希望他能把扳指上交給國家,可之後大叔僅僅說了六個字,就讓專家詞窮,也不在提讓大叔交扳指的事。這也是今天小編所要講的:大叔手帶玉扳指價值上億,專家要求上交,他回六個字讓專家詞窮!
  • 一件千年國寶,鑑定3次結果是仿品,他花50元買下,如今價值上億
    ——《虎丘》 在有著5000年文明的中國,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來的寶物是很多的,而且歷史和藝術價值都極高。雖然很多做工細緻的文物都是古代皇家貴族專享,但是也不可避免的是,有很多流落民間的精美文物。不得不說的是我國古代工匠的細緻與巧思都完美的應用於了現實生活中,不論是皇宮貴族的住所,還是平民百姓的住所,所體現的都是我國古代工匠的高超技巧和超脫常人的想法。
  • 他永遠在痛苦中!最窮的時候賣了3000元!現在價值上億
    他永遠在痛苦中!最窮的時候賣了3000元,現在價值上億,卻再也找不到了這一系列《古惑仔》被認為伴隨著許多人的童年。在那些日子裡陳小春也因為這個角色一夜之間變得流行起來。眾所周知,他出生在農村,家裡很窮。因為家裡窮,他幾乎沒去上學。他很小的時候就去田裡做農活。他很懂事。當他年輕的時候,他會分擔家務。他通常不得不割牛吃草。他成名後,他的生活是他不敢奢望的小時候。他在節目中還提到他母親給他生了弟弟。但是因為家庭生活當時太難了,所以一家人的飯菜都是問題,他們經常吃上頓但沒有下來。
  • 「故宮木匠」木器文物修復師屈峰:修復文物是一場修行
    「故宮木匠」木器文物修復師屈峰:修復文物是一場修行 2017-04-23 19:25:0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荷蘭博物館有幅油畫,是世界三大名畫之一,更是重點保護的文物
    在荷蘭博物館中,有一幅世界著名的油畫,它被該館視為珍寶,並且館方還特意為其製作了一條秘密通道,宣稱「一旦出現危險,其他的畫作可以不管,但是該幅畫必須要進行單獨轉移」。此時一個問題出現了,這幅被如此重視的畫作,究竟有何特殊之處?它的作者又會是誰?
  • 中國三件寶物,讓國外專家嘆為觀止,第三件是現代製品,價值上億!
    杯子是大家生活中的必需品,一個好看精美的杯子也是十分受到大家歡迎的,作為古代的貴族皇室們,自然也會喜歡一個精美的杯子,古代的貴族皇室們經常會採用大,家無法想像的材料與人力去製造一個精美的杯子。說到古代精美的杯子,大家可能會想起清朝的金甌永固杯,但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不是金杯,而是更加高級的水晶杯。
  • 在荷蘭,徵服味蕾的黃金食物
    不僅彩色的鬱金香徵服了荷蘭,連金黃色的食物也大行其道。炸薯條這個風靡全球的美食,英文名叫「french fries」,「french」是指削成細長條的意思。以前歐洲窮人家,冬天沒魚吃就想了個好辦法,將馬鈴薯削成細長小魚的模樣,油炸後填飽肚子。沒想到這小小的玩意兒卻成為了全世界共通的美食。
  • 古代歐洲皇室的公主究竟有多美?從這些油畫之中就可以看出來
    歐洲古代皇室的公主究竟有多美?從這組油畫之中就可以看出來 中國歷史上不乏有很多容顏美麗的公主,但由於中國古代的畫作都是比較寫意的,因此我們很難知道我們古代皇室的公主有多美。不過對於將人物肖像畫掌握的非常熟練的歐洲畫家來說,將歐洲皇室各國公主們的美麗容顏記錄下來完全不是問題歐洲古代皇室的公主究竟有多美?從這組油畫之中就可以看出來 正在看書的歐洲皇室公主,雖然被外界打擾了一下,但還是姿態端莊,面帶微笑,高貴的氣質和良好的教養瞬間體現地淋漓盡致,美得高貴端莊歐洲古代皇室的公主究竟有多美?
  • 荷蘭工程師:看不懂中國,買下3臺AMSL光刻機卻不用來研發晶片?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時間裡,全球各大行業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在這麼多年的發展歷史中,很少有像是去年那種情況的發生,其中受到影響最大的就有半導體行業,全球的半導體行業如今都處於一個非常「緊急」的狀態。半導體行業掀起的巨大波瀾,讓晶片製造、光刻機研發等都受到了影響,中國一直以來就受到了光刻機方面的技術限制,如果想要打破半導體行業如今的局面,突破光刻機技術也是重中之重,就有荷蘭工程師:看不懂中國,買下3臺AMSL光刻機卻不用來研發晶片?
  • 農村的紅嫁妝和大棉褲,這些獨特的油畫,像農村一瓢清澈的井水
    與那些有感情的寫實油畫相比,大家寧願選擇後者。想要通過寫實油畫表達一個主題絕非易事,首先就是主題內容要足夠的有意境,其次就是要通過油畫的內容,抓住欣賞者的心。下面這一組 王沂東的 《鄉土》油畫作品,就是這一類油畫的典型代表,到底 王沂東的油畫怎麼樣,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