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赴美講「中國星巴克」故事

2021-01-08 北京商報

瑞幸咖啡赴美上市,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美國時間4月22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公布了瑞幸咖啡的註冊上市公告。找錢找到美國的瑞幸,在18個月虧22億元的情況下再次受到資本青睞,是咖啡市場的恰逢其會,還是網際網路模式的起死回生?找錢成功之後,留給瑞幸咖啡的幸運還剩多少?這一個個謎題尚待解答。

匆匆上市

招股書顯示,瑞幸在2018年的淨收入為8.4億元人民幣,淨虧損16.2億元人民幣;2019年截至3月31日淨收入為4.8億元人民幣,淨虧損5.5億元人民幣。北京商報記者聯繫到瑞幸咖啡相關負責人,一直對上市傳聞緘口不提的瑞幸咖啡此次回復為,「靜默期,不便接受採訪」。

與此相對的是瑞幸瘋狂的擴張速度。截至2019年3月31日,瑞幸一共擁有2370家直營門店。戰略諮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底,從門店數量和銷售咖啡的杯數這兩個維度,瑞幸在中國市場排名第二。

雖然在快速發展過程中一直伴隨著爭議,但瑞幸咖啡還是成功獲得了資本關注。2018年4月,瑞幸咖啡宣布完成了數千萬元的天使輪融資。2018年7月,瑞幸宣布完成了2億美元的A輪融資。不到半年,瑞幸又宣布完成2億美元的B輪融資。

4月18日,瑞幸咖啡宣布在2018年11月完成的B輪融資基礎上,額外獲得共計1.5億美元的新投資。其中,星巴克的第二大股東貝萊德(BlackRock)所管理的私募基金投資1.25億美元,瑞幸咖啡投後估值29億美元。也正是因為貝萊德的加入,讓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是瑞幸咖啡獲得美國主流投資者背書加快推進赴美上市進程的信號。

瑞幸咖啡上市傳聞由來已久。赴美上市之前,瑞幸咖啡就曾被傳出將赴港股上市的傳聞。今年1月,有消息稱瑞幸咖啡正準備赴港上市,投行已著手準備上市工作。但由於瑞幸咖啡從去年5月才開始正式營業,不能滿足赴港上市的相關規定,這也被認為是瑞幸咖啡轉向美股的主要原因。一位不願具名的咖啡業內人士認為,瑞幸咖啡起初赴港上市的傳聞應該不是單純的捕風捉影,瑞幸咖啡此前也曾一度將自己包裝為「國人咖啡品牌」,希望以此獲得更好的市場反饋和品牌影響力,但囿於港股的上市規則,轉向美股其實也反映出瑞幸咖啡謀求上市的迫切程度。

「出此下策」

缺錢無疑是瑞幸著急上市的重要原因。糟糕的報表、更大尺度的曝光以及風吹草動都可能影響股價,對於快速擴張的團隊,上市對戰略的持久性和執行上都有明顯的負面影響。

2018年美團上市前,帳上還剩34億美元,最多燒一年。而小米1000億美元估值,腰斬成539億美元,也是流血上市。美團小米們一再推遲上市時間,只有在頂不住的時候才「出此下策」。

上海啡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振東向北京商報記者分析稱,瑞幸咖啡雖然在年初公布了將高速開店的計劃,但從年初到現在瑞幸咖啡的開店速度其實是在下降的。「與2018 Q4相比,瑞幸當時月均開店約258家,一個季度內門店數量從1300餘家增加到了2073家,但是到了2019年1-4月,門店數量為2370家,新增297家,月均增速為74家,這其實也從側面反映出瑞幸咖啡資金壓力加大,與此同時,瑞幸咖啡還需要通過補貼的方式獲客,這些都是瑞幸咖啡迫切尋求上市的主要原因。」王振東說。

王振東進一步分析稱,瑞幸咖啡的主要對手星巴克和湃客咖啡目前都處於盈利狀態,唯有瑞幸咖啡虧損,不同於星巴克的相對高價,湃客咖啡的產品價格遠低於瑞幸咖啡,並且選址、產品結構與定位都與瑞幸相似,這種中高端市場有星巴克堵截,中低端市場有湃客咖啡包抄的局面,再加上持續虧損,迫使瑞幸咖啡必須速戰速決,通過上市幫助早期投資人獲利,並且獲取更多的資金確立市場優勢。

公開數據顯示,瑞幸咖啡的虧損呈現下滑趨勢,但虧損下降的主要原因並非營業狀況改善,而是來自獲客成本(投入)的減少以及開店速度的下降。數據顯示,瑞幸咖啡的獲客成本從100餘元/人下降了約16元/人。對此,王振東表示,獲客成本的下降確實幫助瑞幸咖啡減少了虧損,但帶來的影響是瑞幸咖啡同店業績的下滑以及營業額下降等數據變化,「這也從數據上反映出瑞幸咖啡如果減少補貼,就會導致一定用戶流失的問題」。

變現之憂

這樣的瑞幸,為何備受資本青睞呢?數據顯示,2019年一季度,備受質疑的瑞幸咖啡收入4.7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6倍;在成立短短的18個月裡,瑞幸咖啡在全國28個城市已經有2370家直營咖啡門店,相當於日開4家店;平均每月交易客戶數從2018年四季度的430萬人次提升到440萬人次。

在瑞幸咖啡看來,中國不斷上升的城市化和可支配收入已經並且預計將繼續成為其咖啡行業的主要增長引擎,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消費更多的咖啡。瑞幸咖啡的目標是在2019年末以門店數量計算,超越星巴克,成為中國第一大咖啡連鎖品牌。

瑞幸劍指星巴克,可能只是噱頭,相比這一目標,分一杯羹可能更現實。星巴克的2018年三季報顯示,中國區銷售額下降2%。星巴克也需要新的增長點。因此,星巴克不得已補上一直忽略的網際網路外賣這一課,從而給了瑞幸站在同一起跑線的機會。

可是時至今日,越來越精明的中國資本已不再鍾情於燒錢換市場的套路,摩拜、ofo接連折戟,同為網際網路咖啡的連咖啡也銷聲匿跡。燒錢補貼,越燒越虧、越虧越要擴大規模,尋求增量市場填補虧損的網際網路+模式是最常見的生死路。但天花板很快都會觸及,屆時瑞幸手中的牌,就只剩下流量過後的滿地數據。

數據變現或者說場景變現,將是瑞幸活下去的關鍵。自建平臺所能達成的精準分析,顯然遠高過依託別家外賣平臺的有限數據,但也僅限於此。關鍵問題在於瑞幸如何解鎖「達文西的密碼」:寫字樓內喝咖啡的白領們,其口味習慣、價格取向,到底能無限延伸到哪些場景裡呢?這個問題,暫時沒有解答。而能否給出答案,將決定留給瑞幸咖啡的幸運還剩多少。

北京商報記者 郭詩卉/文 李烝/制表

相關焦點

  • 忘掉瑞幸吧,中國的咖啡市場有新的故事可以講
    從最初的速溶咖啡到星巴克,再到瑞幸的異軍突起,中國咖啡市場正在蓬勃發展中。瑞幸咖啡的造假事件,對於今後咖啡行業來說,意味著又是一次重整。本文作者對當前的咖啡市場展開了分析探究,並對行業的發展前景進行了展望,與大家分享。中國網際網路咖啡的故事似乎已經講完。
  • 瑞幸咖啡赴美IPO,欲打造中國最大咖啡連鎖品牌
    事實上,早在2018年11月,即有媒體爆料稱,瑞幸咖啡與投資銀行就海外首次公開募股進行了早期討論,最有可能在中國香港或美國紐約進行,但彼時公司並未正面回應。今年1月,又有媒體報導稱,有知情人士透露,投行已經開始為瑞幸咖啡準備赴港IPO資料。「上市作為直接的融資渠道,有利於瑞幸咖啡深化其制定的發展戰略,並在海外投資者中進一步增強品牌辨識度,可認為是其發展的必經之路。」
  • 瑞幸22億虛假交易:這個「中國星巴克」,要倒閉了嗎?
    渾水這家公司就是職業「攪渾水」的,它是家做空機構,最擅長的就是曝光在美上市的中國小公司的虛假財報和欺詐行為,凡是被它盯上的企業,幾乎無一例外的遭遇股價大跌,分別被停牌甚至摘牌。瑞幸顯然是步上了「東方紙業」、「綠諾科技」的後塵。
  • 瑞幸咖啡停牌,「東方咖啡故事」講不下去了……
    自從4月2日宣布業績造假22億元之後,美國上市的瑞幸咖啡股價就各種暴跌,當天跌了80%。國內消費者調侃,過去買瑞幸的咖啡只需1.8折,現在買他家的股票也打1.8折。我們不好說瑞幸到底算不算一個好企業,但我們至少可以肯定,他是一個故事講得很棒的企業。從2018年2月到如今,瑞幸講了太多故事。
  • 星巴克、喜茶們左右圍守 瑞幸的大師故事還能講多久
    一位在瑞幸兼職的大學生告訴筆者,自己上崗前會接受一些培訓,尤其是衛生方面,但是在製作方面和星巴克比起來要簡單的多。當被問及為何要從星巴克跳槽到瑞幸,這位大學生直言,「錢多、不累、離家近」。3000家店面是瑞幸的優勢,小鹿茶雖然是款新品,但是在銷量上估計也不會比網紅品牌差多少。不過,據《財經國家周刊》的報導,喜茶創始人聶雲宸表示,喜茶並沒有感覺到壓力,奶茶行業關鍵要看消費端的反饋。
  • 瑞幸咖啡為什麼不對標星巴克了?
    這次的戰略發布會,有兩個變化,傳遞出了一些瑞幸沒有講出來的信息:一是不提線下開店目標了,二是不提星巴克了。過去瑞幸一直拿門店數量說事。去年錢治亞給瑞幸定下的KPI是:年底開店4500家,全面趕超星巴克。如今,這個目標已經完成了。
  • 瑞幸VS.星巴克:藍綠陣營的較量
    去年7月份,拼多多成功登陸納斯達克,從成立到上市用了3年時間,刷新了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最快速度。再到去年9月份,趣頭條成功登陸納斯達克,又刷新了拼多多的速度,從成立到上市用了2年多時間。從創立到IPO,瑞幸咖啡只花了17個月時間,這也成為全球最快IP0公司。
  • 瑞幸造假門後、星巴克利潤腰斬,咖啡業為過熱投資買單
    星巴克咖啡公司總裁兼執行長Kevin Johnson和CFO Pat Grismer發布一份致股東公開信稱,由於早前疫情造成的業績停滯,中國市場對星巴克的EPS帶來了15~18美分的負面影響,加之美國市場的影響,星巴克撤回原本的2020年業績預期。
  • 星巴克之後,瑞幸又瞄準了拼多多!
    作者:桌球一言「跨界狂魔」瑞幸咖啡進軍電商,又開始講新故事了。瑞幸繼補貼用戶喝咖啡之後,又要補貼用戶買耳機,買鍵盤了。「進擊電商」的這一操作讓一向神秘的瑞幸更加莫測。殺入電商圈瑞幸又打出了一波騷操作。「新物種」在中國資本市場上,瑞幸咖啡稱得上是奇蹟般的存在。2018年,在上市潮與破發潮齊飛的現實面前,中國VC們開始普遍意識到一級市場的估值已經被嚴重透支。當模式創新的紅利被挖掘殆盡,不斷燒錢來換取市場增長的商業模式也已不受青睞。正是在這一年,頂著高額補貼與瘋狂擴張的標籤,瑞幸咖啡橫空出世。
  • 巴倫周刊:瑞幸咖啡,中國的星巴克
    來源:電鰻快報周二報導的3位分析師表示,自5月17日以來在納斯達克(Nasdaq)公開交易的中國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股價可能在未來12個月大幅上漲。背後的故事瑞幸咖啡(LuckinCoffee)(股票代碼:LK)以每股17美元的價格上市,在回落之前迅速飆升。周二晚些時候,其美國存託股票的交易價格為17.60美元,當日下跌4.6%。標準普爾500指數變化不大,Luckin正在挑戰星巴克在中國新釀咖啡市場的主導地位。
  • 瑞幸聲稱六成門店盈利,這故事都能接著講?
    於是瑞幸就給華爾街寫了一個童話故事,它此後所有的萬家門店,萬億市場,人事任免乃至財務造假,都只是讓這個故事能講下去。瑞幸咖啡給華爾街畫的第一張餅,是中國的「萬億咖啡市場」瑞幸引用了多方數據,從多個角度向華爾街證明中國的咖啡市場潛力巨大,萬億賽道觸手可及。
  • 你喝的每一杯瑞幸咖啡,都是股民的血淚
    瑞幸原罪第一條: 欺負老外不懂中國 瑞幸的原罪有三條,我一個個跟你們講。 2017年10月,瑞幸第一家門店開始運營。
  • 美媒:瑞幸咖啡合計欺詐醜聞繼續在華爾街發酵 揚言擊敗星巴克造假...
    中國小康網5月6日訊 老馬 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有一個大膽的目標:在中國挑戰星巴克。去年,這家無法盈利、現金耗盡、創立甚至不到兩年的企業赴華爾街募集了超過5億美元的資金。就在幾個月前,它的估值還有120億美元。
  • 喜茶被傳赴美上市,這「吹泡泡」的本事是和瑞幸學的嗎?
    最近,喜茶又傳出準備赴美上市的消息。相似的產品、相似的路徑,喜茶是「真·國貨之光」還是「新·韭菜鐮刀」?比起瑞幸,喜茶才是"中國星巴克"其實某種程度上說,比起反覆碰瓷星巴克的瑞幸,這兩年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新式茶飲們,才是商業模式上更接近星巴克的物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非喜茶莫屬。
  • 星巴克的黑粉是瑞幸的護盤俠
    文|二說​在密集的批判中,反黑的瑞幸粉總結了如下高頻關鍵詞:券多,不貴,好喝,店密,管送,你會發現,這些瑞幸賴以成功的KPI無一例外都站在星巴克的反面。對立帶來價值,劉備自評與曹操的差別,就是「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相反,大事乃可成」。某種意義上,瑞幸就是星巴克的鏡像版!
  • 瑞幸打敗不了星巴克,但未必是下一個 ofo
    英國和日本早已證明,茶和咖啡之間並非你死我活,而星巴克收購茶瓦納,也說明了,二者融合起來沒有問題。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咖啡浪潮的合奏中,發出最恢宏聲音的依舊是國外品牌,而國內品牌的故事幾乎尚在開篇。與 SeeSaw 和 Grey Box 等國內精品咖啡品牌的相對低調不同,瑞幸的出生就是帶著驚雷和爭議的。
  • 瑞幸又「膨脹」了:2019年超過星巴克
    新建2500家門店、年底總數超4500家、在門店和杯量全面超越星巴克、成為中國最大的連鎖咖啡品牌......這是瑞幸咖啡給自己制定的新年目標。在經歷了線上補貼迅速獲客,大規模擴張線下門店之後,發展至今的瑞幸還在講著「網際網路+咖啡」的故事。儘管不少業界觀點並不認可這種瘋狂的擴張模式,甚至有人認為瑞幸就是下一個ofo。但瑞幸咖啡CEO錢治亞卻認為:「將我們與ofo放在一起,是很可笑的,喝咖啡又不需要交押金。」對於巨虧這一事實,瑞幸根本沒在怕。
  • 誰能真正能打敗星巴克?必然不是瑞幸,但可能會是奈雪和喜茶
    瑞幸對星巴克的高舉高打,如今看來更像是一場手段高明的「碰瓷」。奈雪和喜茶從沒把星巴克當作對手,但如今,他們卻實實在在的,攻進了星巴克最引以為傲的護城河。打敗星巴克?瑞幸折戟,喜茶和奈雪接棒打敗星巴克,這場戰事是由瑞幸咖啡挑起的。
  • 顯微鏡:誰爆了瑞幸咖啡的頭|星巴克|外賣|咖啡店_網易財經
    儘管瑞幸用低價的咖啡取悅了國人,赴美上市收割了美國的韭菜,但有人很不高興,認定它是一個「徹底失敗的企業。」92名全職和1418名兼職做一份報告,要調動多少資源。報告裡說:「我們動員了92名全職員工和1418名兼職員工,在981個門店日進行監控和記錄門店客流量,覆蓋了100%的營業時間。
  • 今天,瑞幸正式停牌!沒錢可燒後,4000家店何去何從?
    4月2日,瑞幸咖啡自曝財務造假彷佛是一場「通天驚雷」,波及了所有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國內的企業在資本市場的信譽度,都受到了強烈重擊,愛奇藝、好未來紛紛受連累,股價暴跌!偽造的22億交易巨額,更是給中國的企業家、創業公司在全球的形象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不僅如此,瑞幸咖啡造假事件引發的一系列中概股風波,直接連累了接下來想要赴美上市的餐飲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