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圍手術期肺動脈栓塞診治方案

2021-02-07 CardiothoracicSurgery

肺動脈血栓栓塞症(PTE)為來自靜脈系統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動脈或其分支所導致,以肺循環和呼吸功能障礙為主要臨床和病理特徵的症候群,其約佔肺栓塞的90%。


圍手術期的PTE多見於靜脈系統的栓子脫落,偶見心房纖顫或者心房栓子脫落,是圍手術期患者的常見併發症和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多見於骨科、婦產科、血管外科和胸外科手術患者,以骨科手術最為常見。


肺栓塞與血流動力學改變


肺血栓栓塞症一旦發生,肺動脈管腔阻塞,血流減少或中斷,可導致不同程度的血流動力學改變。肺血栓栓塞可導致肺循環阻力增加,肺動脈壓升高,發生率為80%;


靜脈血栓栓塞症的危險因素


臨床特點


患者可常突發呼吸困難、胸痛、暈厥、休克或心跳驟停,但缺乏其它明顯原因;而且起病前缺乏徵兆;發病迅速,不易診斷;後果往往特別嚴重。


肺栓塞(PE)的診斷思路


80%以上的肺栓塞患者可以沒有任何症狀而易被忽略,有症狀的也缺乏特異性,所以在臨床在診斷PE時一般採用排除其他疾病的思路。


首先排除引起呼吸功能不全的肺本身因素:Ⅰ型呼吸衰竭(通氣正常不伴Pco2升高):如肺炎、胸腔積液、肺水腫、肺不張等;通過病史、胸片、聽診易於排除;Ⅱ型呼吸衰竭(通氣量低伴Pco2升高):如氣道梗阻、COPD、哮喘、鎮靜藥過量等;肉眼觀察易於診斷。排除上述常見因素可考慮肺栓塞;通氣量正常伴Pco2升高,是高危肺栓塞的特異性表現。


另外,還需要排除引起循環障礙的心臟本身因素:排除左心衰:肺部聽診溼羅音即可排除PE;排除心梗、心包填塞、瓣膜疾病、動脈夾層等:心臟彩超是首選方法。

PE臨床診斷評價評分表


註:兩分類法:≤4分,低度可疑;>4分,高度可疑。


聯合Well評分及D-二聚體可進行相關的篩選實驗:若Well評分≤1+D-二聚體陰性,可排除深靜脈血栓形成(DVT);若Well評分≤14+D-二聚體陰性,可排除PE。


實驗室及輔助檢查


D-二聚體:敏感性較高,但特異性較低,有較大的排除診斷價值。對門急診中/低或不太可能是PE的患者檢查,PE患者可不伴D-二聚體升高,需連續監測;臨床高度懷疑PE的不必測D-二聚體。


CT肺動脈造影(CTPA):是目前最常用的PE確診手段;高度懷疑PE者,CTPA正常可排除PE;但是只有肺動脈段以上水平栓塞者診斷價值較高:段以上水平栓子可確診PE;亞段水平栓子尚需進一步檢查。


超聲心動圖:是高危患者的首選檢查;25%PE患者伴右心功能不全徵象,肺動脈壓正常患者仍有31%存在右心功能不全。


多器官聯合超聲檢測PE:肺部超聲至少一處胸膜下肺梗死或心超右室擴張或右心腔血栓或下肢超聲檢出深靜脈血栓,對診斷PE有重要提示意義。


圍術期PE患者的處理


溶栓治療


對心源性休克及(或)持續低血壓的高危患者,溶栓治療是一線治療,但同時需要關注出血風險:患者術後1周和2周接受溶栓治療大出血的發生率分別大於50%和20%;術後2周出血風險顯著降低。術後一周內高危PE,考慮機械方法處理;若為下肢骨科手術,止血可以控制,謹慎溶栓;術後1-2周溶栓的風險取決於手術的性質。


如果急性PE患者對初始抗凝治療無應答,且循環不穩定和/或呼吸衰竭日益惡化,應考慮溶栓;早期溶栓後出現持續性血栓和併發症,需考慮重複溶栓和機械療法;初始溶栓治療失敗的單中心回顧性研究表明,接受取栓術的死亡率為7%,而重複溶栓治療的死亡率為38%。



溶栓禁忌症的手術治療


有溶栓禁忌症的患者可在體外循環下/低溫阻斷循環下行肺動脈取栓術,但是在未發生心搏停止之前與發生以後手術取栓的病死率分別為10-30%和60-70%;在未出現休克以前與在休克狀態下手術取栓的病死率分別為17%和42%。


經造影、 CTPA、心超證實,血栓位於左右肺動脈分叉遠端者無手術指徵。以下幾種情況可考慮手術:有明顯的循環呼吸障礙,經1h左右的積極處理沒有好轉、溶栓治療未能早期收效、溶栓治療有禁忌、肺動脈造影示肺動脈阻塞範圍高達50%以上者;因肺動脈栓塞突發心搏驟停,應急症手術。


溶栓禁忌症的導管治療


導管介入療法是通過導管機械破碎、超聲波或加壓注射碎栓,再利用負壓吸引抽出血栓碎片的方法,成功率為86.5%;局部血栓內溶栓臨床成功率高,但存在全身性溶栓禁忌症的血栓內溶栓出血的風險仍不明確;導管介入治療的主要併發症包括肺動脈破裂和大咯血,發生率為2.4%;栓子碎片導致的血流動力學惡化無法預測。


大面積肺栓塞(MPE)患者:體外膜肺氧合技術 (ECMO)


ECMO作為溶栓、手術、導管治療策略的一部分,可用於嚴重循環衰竭者、溶栓效果不佳者、溶栓禁忌的患者以及出血風險很高的患者。


ECMO可無肝素運行數小時至數天,或可採用標準抗凝方案,發生出血併發症後減少或停止肝素用量。

相關焦點

  • 一例慢性肺動脈栓塞的治療分享
    從實驗和病理觀察,急性肺栓塞後第1周,由於自溶和脫落血栓的收縮,60%以上病人肺動脈部分血流可通過栓塞部位,不能溶解的栓子將造成永久性肺動脈栓塞,加之小的肺栓塞反覆發生,最終導致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其他不能通過正常溶解機制溶解的栓子包括已經機化的脫落血栓、脂肪栓塞或腫瘤栓子,較少見的還有長期中心靜脈置管和心內膜起搏電極的附壁血栓造成肺栓塞。
  • 當圍術期遇上肺動脈栓塞
    圍手術期的PTE多見於靜脈系統的栓子脫落,偶見心房纖顫或者心房栓子脫落,是圍手術期患者的常見併發症和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多見於骨科、婦產科、血管外科和胸外科手術患者,以骨科手術最為常見。近日,上海第六人民醫院ICU王學敏主任在2016年圍手術期麻醉管理學術論壇上跟大家分享了圍術期肺動脈栓塞的診斷與處理的有關經驗。
  • 肺部磨玻璃結節術後急性肺動脈栓塞的防治策略
    肺部磨玻璃結節術後急性肺動脈栓塞的防治策略. 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誌, 2020, 27(4): 465-470. doi: 10.7507/1007-4848.201804001摘要急性肺動脈栓塞(PE)是肺部磨玻璃結節(GGN)患者圍術期的嚴重併發症,也是患者住院期間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 九江學院附屬醫院成功開展兩例肺栓塞經皮肺動脈導管介入下碎栓...
    大江網/九江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汪明雪攝影報導:近日,九江學院附屬醫院呼吸內一科成功開展兩例高危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導管介入下碎栓、溶栓(取栓)術。  患者程某某,64歲,因右下肢脛骨骨折保守治療1月,長期臥床,後出現胸悶、咯血入九江學院附屬醫院呼吸內一科診治,入院檢查後確診為高危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急診行導管介入下碎栓、溶栓術,術後恢復良好,已痊癒出院。
  • 胸外科圍手術期肺保護中國專家共識(2019 版)
    王天佑,胸外科圍手術期肺保護中國專家共識(2019 版)專家組,中國醫學基金會胸外科專業委員會關鍵詞:圍手術期肺保護;中國專家共識;胸外科引用本文:王天佑. 胸外科圍手術期肺保護中國專家共識(2019 版).
  • 臨床常見的 — 栓塞 !
    肺動脈栓塞肺動脈血栓栓塞的栓子90%以上來自下肢深部靜脈,特別是膕靜脈、股靜脈和髂靜脈,其次來自盆腔靜脈,或卵巢、前列腺周圍靜脈和子宮靜脈,偶可來自右心附壁血栓。,則可引起肺組織的出血性梗死;③來自下肢靜脈或右心附壁血栓的栓子,因體積較大,常栓塞於肺動脈主幹或大分支,或眾多小的血栓栓子,廣泛阻塞多數肺動脈分支時,可引起病人猝死。
  • 多少毫升氣體,才會引起氣體栓塞?
    氣體栓塞多由於靜脈損傷破裂,外界氣體由靜脈缺損處進入血流所致。如頭頸手術、胸壁和肺創傷損傷靜脈、使用正壓靜脈輸液以及人工氣胸或氣腹誤傷靜脈時,氣體可被吸氣時因靜脈腔內的負壓吸引,由損傷口進入靜脈。如氣體量少,則被右心室壓入肺動脈,並分散到肺小動脈內,最後進入毛細血管,因而損害較小;如氣體量大,隨著心臟跳動,使氣體與血液混合成泡沫狀,並隨血液循環到全身,如進入肺動脈,可阻塞其分支,使血液不能進入肺內,引起嚴重缺氧而造成機體死亡;如進入心臟冠狀動脈,可阻塞冠脈循環,引起嚴重的心功能障礙,造成死亡。
  • 門脈性肺動脈高壓的「傳說」與「真相」
    Krowka 單位:梅奧診所 醫學博士 門脈性肺動脈高壓(portopulmonary hypertension,POPH)是伴或不伴晚期肝病患者在門靜脈高壓基礎上,出現以平均肺動脈壓升高(mPAP)和肺血管阻力(PVR)增加為特點的疾病,目前被歸為肺動脈高壓(PAH)的一個亞型。
  • 病理學:栓塞和栓子講解
    肺動脈血栓栓塞B. 肺動脈脂肪栓塞C. 肺動脈血栓形成D. 肺毛細血管血栓形成137. 下肢骨折後 7 天,起床時突然死亡,屍體解剖時最可能的發現是138. 中毒性休克病人死亡,屍體解剖時最可能的發現是題目解析1.
  • 減重代謝手術圍手術期管理的藝術——肌松劑與拮抗劑的「相愛相殺」
    同時,雖然減重手術取得長足發展,中國減重外科仍處於招募難、手術難、管理難的「三難」現狀。減重手術是一項挑戰,這與肥胖患者的多疾病、心肺功能差、手術難度大、麻醉風險高有關。與此同時,鑑於患者、家屬、社會均認為肥胖不是疾病,且較難接受手術併發症,因此減重代謝手術安全性要求比腫瘤更高。為了更好地規範減重代謝手術圍手術期管理,筆者現基於多年臨床經驗及近年來研究進展,分享減重代謝手術的臨床實踐切身體會。
  • 圍麻醉期突發急性肺水腫的原因分析及應對策略
    (二)圍麻醉期急性肺水腫原因分析1.原發疾病因素(1)二尖瓣狹窄患者,圍術期一旦出現回心血量增加而左心排血又受阻,左心房壓和肺動脈壓進一步上升,極易誘發肺水腫,誘發因素主要包括精神緊張、心動過速等。(2)心內手術糾正病變或畸形後不適應,可能出現心力衰竭引起肺水腫,如嚴重肺動脈瓣狹窄、成人巨大房缺、室缺等。(3)嗜鉻細胞瘤患者,當術中出現大量兒茶酚胺釋放,外周血管強烈收縮,大量血液進入肺血管床造成肺動脈高壓,誘發肺水腫;另外,當該類患者存在兒茶酚胺心肌炎時,切除腫瘤後不能耐受血壓下降和輸液而發生肺水腫。
  • 長治二院專家帶您了解「靜脈血栓栓塞症」
    它就是靜脈血栓栓塞症,號稱「沉默殺手」。今天,長治市第二人民醫院介入科主任黃雲帶您了解它。什麼是靜脈血栓栓塞症靜脈血栓栓塞症(VTE)是肺栓塞(PE)與深靜脈血栓形成(DVT)的合稱,肺栓塞是深靜脈或腔靜脈血栓脫落導致肺動脈栓塞,可致心跳呼吸驟停,危及生命;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血液在深靜脈內的異常凝結,阻塞靜脈管腔,導致靜脈回流障礙,引起遠端肢體腫脹、疼痛及淺靜脈擴張等臨床症狀。
  • 再敘「空氣栓塞」
    【空氣栓塞】簡要致命過程1·氣體栓塞根據氣栓最終滯留的位置分為動脈氣體栓塞(arterial gas embolism)和靜脈氣體栓塞
  • 肺水腫和肺栓塞CT分析
    肺動脈栓塞是肺動脈分支被內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後發生的肺循環障礙疾病。常見的栓子源於下肢深靜脈血栓,風溼性心臟病及原發於肺動脈的血栓也可引起肺動脈栓塞。此外還可見脂肪、腫瘤栓子及氣體栓子等。患者起病急,臨床表現為突發的呼吸困難和胸痛、咯血、眩暈等症狀,嚴重者可引起低血壓休克或死亡。
  • 免費領取:《男科手術技巧與併發症防治》電子版
    全書共25章,包括性功能障礙手術,性別畸形與性別重塑手術,包皮、陰莖、陰囊、睪丸疾病手術,尿道下裂、上裂、損傷與狹窄手術,生殖系統損傷手術,前列腺增生、腫瘤與精囊疾病手術,男性節育、精道復通與無精子症手術,以及男科手術並存疾病的圍手術期處理等。本書內容豐富,博採叢長,圖文並茂,實用性強,全面反映了男性生殖系統疾病手術治療的最新理念和先進成果,適於男科、泌尿外科醫師和醫學院校師生閱讀參考。
  • 先天性心臟病外科治療:肺動脈閉鎖合併室間隔缺損
    因此,我們根據文獻提供的循證資料和專家意見,制定該專家共識,力爭逐步完善 PA/VSD 的外科治療方案。SaO2<75% 或>90% 被認為是新生兒期手術的指徵[20](ⅠC)。動脈導管趨於關閉時新生兒期即會出現嚴重缺氧、代謝性酸中毒,需要前列腺素 E 維持動脈導管開放。此類患兒動脈血氧飽和度往往<75%,新生兒期即應行手術治療[21-23] (ⅠC)。對 SaO2>90% 的患兒我們推薦 1~3 個月行手術治療。
  • 手術室內的心跳驟停:第二部分-圍術期特殊場景 譯文 (下)
    致敏原通常並不明了,圍手術期和院內環境下患者常有多次致敏原暴露史,致敏原與發生的典型併發症之間存在明確的因果聯繫。當然,過敏反應可能發生於過去無明確過敏原暴露史患者。這種高敏反應根據相應症狀:輕微、低嚴重性、威脅生命症狀、循環或呼吸停止、死亡分為1-5級。總體發生率約為15/10000例手術(95% CI, 13-17/10000)。嚴重危及生命過敏反應(3-5級)發生率約為2/10000例。
  • 專家共識:中國老年患者圍手術期麻醉管理指導意見 (2020版)(三)|...
    隨著老年手術日趨增多,有統計報導65歲以上的老年人有半數在去世以前至少要經歷一次手術治療。由於老年患者衰老(aging)、共病(同時患2種以上慢性病,multiplechronic conditions,MCC)、衰弱(frailty)等多方面因素,手術發生不良事件的風險顯著增加。因此,老年人是否需要手術,如何降低圍手術期風險、減少併發症、 維護術後功能狀態,成為重點關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