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沒離開過月球
如果要問,現在在月球上還有哪家的探測器在工作?許多人會脫口而出:中國!
是呀,中國先後向月球發射了嫦娥一號到五號共五顆探測器,除一號完成使命撞擊月面、嫦娥二號利用剩餘燃料遨遊深空之外,目前嫦娥三號、嫦娥四號和她的玉兔二號還在月球上工作;嫦娥五號已經攜帶著月壤回歸地球,她的著陸器或許還將繼續對月球進行探測。
你可別漏了美國。2009年,美國向月球發射了一臺月球偵察軌道器(LRO),11年來它一直繞著月球極月軌道不停地飛,就在2020年12月2日,嫦娥五號在月面著陸的第二天,它就發布了嫦娥五號在月球上的照片!
LROC科學團隊給出的嫦娥五號準確坐標為43.0576°N,308.0839°E,高程為–2570m,此處是一片平坦廣闊的玄武巖月海。就在幾天前,LRO還飛越了嫦娥四號的著陸地,它在一張名為「繼續漫遊!」的照片中用箭頭標出了著陸器與玉兔二號月球車的相對位置。
事實上,從嫦娥四號登月時起,LRO就一直追蹤玉兔的動向,從未停止。
阿波羅17號是美國探月的終曲嗎?
當然不是。自1972年阿波羅計劃終止之後,美國還先後向月球發射了7個軌道探測器,目前還有3個在運行,LRO便是其中之一。
月球偵察軌道器上攜帶著高解析度的照相機,它一刻不停地給月球表面拍照,但這顆衛星並不是用於監視別國的月球活動,而是主要分析月球的地形地貌、可能存在的水冰區域、月球軌道深空輻射等情況,其目標是做出關於月球的基礎科學發現,同時為美國未來可能的登月活動選擇最佳著陸點。我們今天看到的許多月球表面圖像都來自LROC的貢獻。
但是,美國確實已經48年沒登上過月球了。阿波羅飛船儘管有6次登月,取回382千克月球樣本,但美國對月球的科學研究也只是開了個頭,沒有任何國家任何人敢拍著胸脯打包票說他們已經完全了解了月球。
美國人渴望重登月球嗎?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阿波羅計劃誕生的一個小故事就明白了。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正是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競爭最白熱化的時期。全世界記住了蘇聯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記住了第一個航天人尤裡·加加林的名字,記住了第一張月球背面的模糊照片,這些記錄全都是蘇聯人創造的。人們總是容易記住第一個,沒有人會記得第二名是誰。
美國人如坐針氈,1962年9月,新官上任的甘迺迪總統喊出了「我們選擇去月球」的口號,因為「我們航行在這個新的大海上,是因為要獲得新的知識,要贏得新的權利,必須贏得這些權利並將其用於所有人的進步。」他決心在十年之內將美國太空人送到月球上去。
然而私下裡,甘迺迪卻對時任美國航天局(NASA)局長詹姆斯·韋伯說:「我當然不願意花60億美元或70億美元來了解太空......我們不應該花這種錢,因為我對太空不那麼感興趣。」
渴望重返
隨著中國探月工程的一步步推進,越來越多的美國科學家渴望重返月球,某種焦慮的情緒逐漸蔓延開來,他們不希望再次落後。
然而登陸月球特別是載人登月是個花錢的活兒,你得需要超大推力的運載火箭,還需要重新建造用來登月的載人飛船,這都得花很多錢。但NASA在美國每年的國會撥款裡獲得的份額越來越少,新火箭的研發進度一拖再拖,新的「阿耳忒彌斯」登月計劃所需要的飛船還沒開始設計,2024年重返月球的夢想隨著白宮換個主人又將被推遲。NASA局長吉姆·布萊登斯汀說這「是因為優先事項改變,預算改變,行政管理改變,國會改變了」。
自相矛盾
在嫦娥五號開啟探月之旅時,NASA公開喊話,要求嫦娥計劃「公開透明」,要向世界(主要是美國)分享關於月球的科學數據和成果。然而美國實際上卻並不真正在意這些科學的東西,他們處處設限,時刻擺出防範的姿態,這顯然不利於科學的正常交流,是一種自相矛盾的做法。究其原因,依然是半個世紀前的冷戰思維在作怪,就像是唐吉可德一樣,他們總是擔心月球會不會重新「變成紅色」,總在幻想一個敵人矗立在那裡。這對於科學來說是件可笑的事情。
# 嫦娥5號探月獲國際社會祝福 中國將分享航天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