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大亦魚大
結論先行:嫦娥五號成功帶回樣品,這意味著我國在航天事業上又取得了新的突破。同時驗證了,我國目前所擁有的技術,意義重大。
嫦娥五號
那麼,問題來了,這個結論從何而來呢?
下面我將通過三個維度一一道來。
1、嫦娥五號的月球之旅?
2、嫦娥五號的技術難度?
3、嫦娥五號對我國的意義?
1、嫦娥五號的月球之旅?
首先,歡迎嫦娥五號回家。
我國探月「繞、落、回」三期工程三部曲當中最後樂章的圓滿收官,同時也是我國迄今為止所圓滿完成的挑戰的難度最高、流程環節最多、步驟最複雜的航天任務。
經過眼花繚亂的一系列微操作後,嫦娥要準備進入大氣層的時候,如果直接進入速度高達4萬公裡/小時,速度太大要燒掉,通過打水漂式的再入可以進行有效減速,這是我見過最厲害的「打水漂」。
最後,成功著陸在內蒙古的四子王旗,並帶回來了2公斤月壤。
第一個看見返回航的,竟然是一隻小狐狸,還以為是把玉兔帶回來了呢。
2、嫦娥五號的技術難度?
其實,我們看嫦娥五號的月球之旅,還是挺輕鬆的,沒有出去任何問題,一切順利,這背後是很多科研人員努力的成果,向您們致敬。
光看這次返回的技術含量和複雜度,我們嫦娥僅次於美國阿波羅計劃。因為蘇聯當時採樣使用的是簡單粗暴的直接返回,我們的嫦娥操控複雜,上升器和軌道器在月球軌道上進行了精密的對接,然後跳躍進入大氣層。
上一次月軌對接還是1972年阿波羅計劃時完成的,而且不是自動化操控,是由太空人親自出馬操作的,2020年中國人創造了歷史奇蹟,全自動月軌對接達成。
嫦娥五號帶給我們說的,不僅僅是兩公斤月球土壤,更有一系列高科技的應用得到驗證。
例如:
宇宙通信與遙控
複雜太空飛行器控制
自動化控制與機器人
精確導航與精確定位
人工智慧
3、嫦娥五號對我國的意義?
在老美看來,中國是不可能做到採集月球土壤回來的。老美之所以這麼關注我們的這次月球之旅,其實,為了看我們行動失敗的笑話,可是結果讓老美啪啪打臉後,他們才發現我國的航天技術已經很牛逼了。
我國這次的嫦娥五號的創新點就在於,為了採集並帶回這足足兩千克以上的月球樣本,所採用的是跟美國阿波羅載人登月同款的『月面上升器與繞月返回艙在月軌上進行對接』返回地球的方式,雖上升器只需少量燃料且沒有返回艙死重,因此所能夠取得的樣本質量才能達到前蘇聯的三次無人月球採樣的總採樣質量總和的足足四五倍之多。
月球
我們為什麼要去月球?還要採集土壤?
因為月球對人類而言,是打開深空之門的鑰匙。一旦我們在月球上立住腳,就可以在低重力的情況下建造規模超乎想像的飛行器。
目前我國真正做到了,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
未來
本次帶回月球只是一個開始,在不久的將來隨著我國科技的發展,我們會在月球上建立空間站基地,相比地球。在月球低重力的環境下,用同樣的燃料,可以飛行更遠的距離。
實現對太陽系,銀河系以及河外星系進行更多更具體的探索和研究,在月球低重力的環境下,用同樣的燃料,
最後引用毛主席的一段話: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讀到這裡喜歡我寫的文章,歡迎點讚+關注,有不同想法的歡迎評論區留言,水大說科技(公眾號同名),專注科技領域的網際網路行業。
未來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