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是最有故事的一種滋味,只要在苦中不負愛情,不負人生便好
周忠應
我一直不怎麼喜歡吃苦瓜,小時候除了母親做的油煎老苦瓜外,其它的苦瓜是不吃的。我不喜歡它的苦味。老婆喜歡吃苦瓜,每次她吃苦瓜的時候,硬是要挾幾片給我,我只好一丁點兒,一丁點兒,花很長的時候才能吃完。
今天中午老婆搞一盤鹹蛋黃炒苦瓜,炒之前她神秘地跟我說:「今天我炒一個你平時不喜歡吃的菜,但這菜你一定會喜歡。」我望著這盤被鹹蛋黃粘滿的苦瓜,還是沒有太多的食慾。老婆一邊津津有味地吃著,一邊招呼我吃。我有些不情願的挾了一些,跟平時吃苦瓜一樣,一丁點兒一丁點兒的小心地咬著,不願意用舌頭攪動,生怕攪翻了苦瓜蘊含的一片苦海。
我喜歡蛋黃,我拒絕苦瓜。這一生也許難以改變。今天老婆把苦瓜片切得很薄,很薄的苦瓜片上星星點點,像是鍍了一層黃金。看到老婆花了這麼多的心思才做好的菜,不吃則有負她的一片苦心,便硬著頭皮吃了起來。我吃菜有個習慣,喜歡吃薄薄的,肉也喜歡切得很薄,切厚了的菜,我不願意動筷。
苦瓜一薄顯得沒有那麼苦了,加之上面粘滿了一層鹹鹹的蛋黃,吃起來便沒有那麼難了。我是個火性的人,身體也容易上火,吃涼性的苦瓜對身體是有所補益的。於是在老婆一再要求下,我大概吃了這盤苦瓜的六分之一。老婆都表揚我進步很大。
吃完飯,我坐在電腦桌前準備為今天的鹹蛋黃炒苦瓜寫些文字了。平時的習慣是上午寫篇菜的文章,下午再寫其它的文字。今天上午不知為什麼感到周身乏力,在電腦桌前坐了一個小時,沒有寫一個漢字。然後索性上床睡了,一直睡到11點半才醒來。現在,窗外有一絲陽光照進來,止住了下了一天一夜的雨,頓時感到精神颯爽。我知道,靈感在閃現了。
唇齒之間似乎還有濃濃的苦瓜味兒,像是一縷散不去一米雨水,溼在了心頭。隱隱覺得這盤鹹蛋黃炒苦瓜有些悲傷,多愁善感的我,突然憶起《祝英臺近》這首詞來:「惜多才,憐薄命,無計可留汝。揉碎花箋,忍寫斷腸句。道旁楊柳依依,千絲萬縷,抵不住、一分愁緒。如何訴。便教緣盡今生,此身已輕許。捉月盟言,不是夢中語。後回君若重來,不相忘處,把杯酒、澆奴墳土」。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據元代陶宗儀的《南村輟耕錄》記載,南宋時期的詞人戴復古年輕時浪跡江湖,江西武寧有富翁愛其才,以女妻之。三年後,戴復古提出要回家鄉,原因是他在家已娶妻室。富翁欲將戴復古送至官府問罪,其女勸止並以詞送別。戴復古去後,這位認定愛情可一而不可再的女子,遂赴水而亡。十年後,戴復古重來舊地,不免感嘆萬千,作詞《木蘭花慢》,其有一句:「十年不斷,惱擾春風,重來故人不見,但依然,楊柳小樓東。」
我覺得鹹蛋黃炒苦瓜近乎於戴復古有負有情人的故事,這道菜跟《祝英臺近》這首詞一樣,品起來覺得苦中有鹹,鹹中有澀,澀裡藏酸,酸中透楚。蛋黃本來是有配偶的,它與蛋白是天生的一對,而苦瓜就像富翁之女,她心裡的悽苦,又有誰能讀懂?雖然富翁之女沒有留下姓名,但這段情,這段愛情的經典感天動地。為了讓心愛的人平安幸福,她選擇了葬身水底,無情之水雖然埋葬了她的身子,卻埋葬不了她對愛情的忠貞,埋葬不了她對戴復古的愛戀,以及她的才情。
人生五味,苦是其中一種。人生在世,也多悽苦,有時候,苦盡甜來,可是,也有時候苦後更苦,苦楚交融,讓人不勝唏噓。
中華文明歷史悠久,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美食文化便是其中的一類,嘗著美食,品著故事,深入味中,這就是我們所追求的美食人生。
苦是最有故事的一種滋味,只要在苦中不負愛情,不負人生便好。(2020年5月26日寫於陶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