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神之笛
她們輕而淡色的肉體
在空氣中飛舞
空氣卻睡意叢生
莫非我愛的是個夢?
——馬拉美《牧神午後》
克勞德·德彪西《緒任克斯長笛獨奏曲》
相傳牧羊神潘,愛上了林間美麗的仙女、月神阿爾忒彌斯的侍女、貞潔女神——緒任克斯,他瘋狂地追逐自己心愛的女神,卻不被女神接納。緒任克斯像小鹿一樣,在林間奔逃,當她逃到河邊,沒有去路。於是,她央求河神把自己變成一叢蘆葦,躲藏了起來。
當潘神追到河邊,怎麼也找不到女神的芳蹤,只望見一從蘆葦在青色的河面上,枕著風兒輕搖嘆息,憂傷與思念潛入潘神的心中,他隨手摺下七段蘆葦,把它們連成了一隻蘆笛,用它吹出了人間最憂傷的戀歌。而這枝蘆笛,後來成為潘神最心愛的樂器,他把它稱為緒任克斯。
克勞德·德彪西《亞麻色頭髮的女孩》長笛改編曲
William Waterhouse 名畫《Lamia》
這個美麗的名字,在西方樂器中,也代指排簫或者牧神的笛子。然而,在古希臘崇尚力量與光明的神話世界裡,潘神(Pan)卻是醜陋、孤獨與痛苦的化身,它的名字衍生出後來的英語單詞痛苦(Pain)。鹿角、羊蹄的他,不僅在諸神中形象不佳、地位低下,還總是嚇壞了各路仙女,一次次的愛情都無疾而終。甚至連他憂傷動人的笛子,也在音樂大賽中,輸給了太陽神阿波羅那把輝煌、高貴的豎琴。他用葡萄釀出的美酒,象血一樣的鮮紅,喝來忘憂,卻卻把人引入墮落與狂亂。就象童安格唱過的那首歌:
愛與哀愁,對我來說,象杯烈酒
美麗卻難以承受
一戰前夜的1913年,是法國美好時代的尾聲,這一年,德彪西剛剛完成了他一生最偉大的鋼琴巨作《前奏曲》第二冊。上面這首著名的《亞麻色頭髮的女孩》就出自這部巨作的第一冊。它的靈感來自一首英國的小詩:
在紫色苜蓿盛開的土地上
是誰在清晨低吟淺唱?
是亞麻色頭髮的少女
嘴唇紅如櫻桃
她的歌聲輕放
就像夏日驕陽裡,百靈鳥在枝頭引吭
帶著淡淡的憂傷,旋律沿著古老的五聲音階,悄然滑落。仿佛是開在痛苦之墳上美麗的小花。1913年是德彪西畢生音樂之旅的最後一個高峰,當時他糟糕的身體狀況、被世人詛咒的婚姻、一貧如洗的生活窘境、親朋好友的疏遠,讓這位開啟了現代音樂之門的法國人,越來越深陷孤獨。在這一年,他寫下了一首名為《緒任克斯》的長笛獨奏曲。
在旋律上,它就象是《亞麻色頭髮的女孩》的姐妹篇。然而,相比《亞麻色頭髮的女孩》寂寞的淺湛低吟,這首以古希臘傳說為主題的曲子,有著更沉重而陰鬱的色彩,長笛在高音區劃出一道蒼白而孤獨的身影,象孤鷹一般,拉開了音樂家內心荒涼的世界圖景。
美好的時光,仿佛舊牆上發黃的牆紙,青春美麗的圖案,在褪色與剝落中,失去了往日的光彩,51歲的德彪西,仿佛已經預感到自己生命的終結。嚴重的頭痛,或許讓他突然想起了潘神——這個讓人失眠的名字。
仙女之淚
那秋波將貞潔而散亂的惆悵
注入在這孤獨之中
仿佛人們在記憶的風景裡
採摘一朵驀然冒出的
含苞待放的魔幻睡蓮
——馬拉美《玲瓏的花朵》
蒙特威爾第《寧芙女神的哀歌》
William Waterhouse 名畫《寧芙仙子》
在古希臘神話中,寧芙女神是一種特殊而美麗的存在,它不是某個女神的名字,而指一類女神。她們出沒於山林、原野、泉水和大海,是自然幻化的仙女,有著美麗的少女形象,不會衰老或生病,但卻會死去。她們和天神結合也能生出神的不朽後代。也因此,在神界地位卑微的她們,成了眾神的愛情故事裡最美背景。潘神故事中,那位化成蘆葦的貞潔仙女緒任克斯就是寧芙女神之一。文藝復興時,這些美麗的寧芙,則成了人間愛情的最美象徵。藝術家們,更是將守護希臘赫利孔聖山泉水的九位寧芙姐妹,引為藝術的守護神——繆斯女神。
在高貴的古希臘眾神之下,凡人是卑微的;在大教堂的陰影下,人性是醜陋的。然而,藝術家們相信,愛情那聖潔的力量,足將卑微的人性與高貴的神性相互連接。14世紀到17世紀,文藝復興的火種,正點燃了歐洲壓抑已久的人性解放,文明的旭日,經過長達千年沉睡,正從地中海蔚藍的波濤中冉冉升起,就仿佛是義大利畫家波提切利筆下的《維納斯的誕生》。
輝煌的西方古典音樂,也正在這個歷史的轉折點上應運而生。來自義大利的蒙特威爾第,有幸成為了這本偉大的音樂之書上,第一位大師級的人物。正是他,引導著復調音樂走向輝煌;也是他,將文藝復興中最具代表性的牧歌音樂推向巔峰;仍是他,奠定了歌劇藝術最重要的一塊基石。上面這首義大利牧歌的經典之作《寧芙女神的哀歌》,即選自蒙特威爾第在1638年出版的著名牧歌集《戰爭與愛情牧歌集》。
義大利牧歌,這是一種多聲部的世俗音樂形式,兼具了抒情性與敘事性,在精神上,他繼承了古羅馬偉大田園詩人維吉爾的牧歌傳統。從虛無的神話與英雄傳說中,發掘著世俗人生中才有的真切情感,不遺餘力地歌頌著人生與愛情的美麗與悲傷。《寧芙女神的哀歌》正是這樣一組以詩歌為文本的詠嘆。男中音的合唱、輪唱,戲劇性地展開了這個關於美麗與哀愁的故事。接著,核心的女高音,在琉特琴清澈的弦音伴奏下,唱出人間最折磨的相思戀曲。優美的合聲,就象是月夜之下,悄悄打開的百合花瓣。
在她潔白的臉龐上
刻著美麗的憂傷
那沉重的嘆息
從我心中升起
那些被踐踏的花兒
她在草地上徘徊
失去了愛人,她淚水漣漣
這首別致的牧歌,並沒有引用具體的英雄傳奇或者古代神話,寧芙女神在這首歌中更象是為愛痴狂的平凡女子。在失去愛人的痛苦中,把憂傷煎熬成一曲哀歌。
蒙特威爾第《阿里安娜的哀歌》
1607年的秋天,就在摯愛的妻子因病離世不久,蒙特威爾第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也是古典音樂史上第一部完整保留下來的歌劇——《奧菲歐》,這部歌劇講述了詩人奧菲歐,撞入地獄營救心愛妻子的壯麗故事。然而,現實中的妻子克勞迪雅,卻在黃泉路上,一去不返。留下愛人,在塵世苦苦的思念。
在1608年,他再次應貢扎加宮庭的要求,為王子的婚禮準備第二部歌劇《阿里安娜》,這部歌劇講述了古希臘英雄——雅典王忒修斯,將心上人米諾斯公主阿里安娜遺棄在了一個荒島上,任由她被酒神巴克斯劫走的悲劇命運。據記載,王子的婚禮上,6000多名賓客觀看了這部歌劇的演出,當歌劇進行到著名的《哀歌》詠嘆調時,全場的賓客被感動得哭成一片。
可惜的是,這部歌劇現在已經遺失了。唯獨這首詠嘆調,許多年後被蒙特威爾第改編後,收入在他的第六本牧歌集中,才得以讓我們,從它優美的旋律中,想像當時演出時的感人畫面。那種被心上人永遠遺棄的痛苦,沒人比永失我愛的音樂家,更刻骨銘心。
在這殘酷的命運裡, 在這巨大的苦難裡
讓我死去, 讓我死去!
我的忒修斯, 你若知悉可憐的阿里安娜的命運
是否你就會調轉船頭駛回這荒涼的海灘
然而,在安詳的風裡
你繼續著快樂
我卻淚流成河
這是一段擁有高度表現力的宣敘調牧歌,從無助與絕望,到悲苦的叱責,在琉特琴簡潔的低音和弦伴奏下,悲痛象不斷積蓄的烏雲,直到狂風暴雨的憤怒席捲天地,她央求大海、巨浪、潮水、鯊魚展現出所有的恐怖,為她被拋棄的命運,向負心人復仇。然而最終,美麗善良的阿里安娜,卻又想念起那些美好的時光,音樂重新回復到最初的沉寂。
/ 活動通知 /
4月9日,第一期「黑膠叔叔の下午茶」活動反響熱烈。我們的第二期活動也即將在本月底,也就是我們公眾號創辦一周年之際舉辦。具體細節,請瀏覽二條:
黑膠叔叔の下午茶,北境的天鵝
在這裡,分享音樂的心得,
展開夢想的冒險,穿越時空的經典。
在這裡,黑膠在老唱機中旋律,
讓我們慢下來,享受時光之舞。
喜歡自由地暢聊音樂與藝術的朋友,可以加入我們的微信群:黑膠叔叔的木屋。方法是,在微信通訊簿添加ID: blacklakers為好友,之後我們會拉您入群。注意:請不要在群裡做生意喔。
公眾號專屬的微博:weibo.com/lpmusic33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微信和微博上面留言
所有文字均為原創
轉載請事先聯繫,並註明出處與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