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小孩子的內心都是純潔的,裡面住著童話故事中的公主和野獸。她們不知道白雪公主是虛構的,她們始終以為,在山的那邊確實居住著藍精靈。
當孩子和我們聊天的時候,很多家長都表示孩子說話像天書,完全聽不懂。孩子們在幼兒園裡,卻能找到有共同語言的小夥伴,一起天馬行空地發揮想像。
當小孩子看過恐怖片,或者是被大人通過嚇的方式來「逗」,也容易留下一些心理陰影,常常會感到害怕。
4歲女兒說害怕玩具熊,媽媽沒放在心上
小希給4歲的女兒買了一隻超大的玩具熊,足有一米多高,比女兒的身體還要大很多。女兒剛開始適應分房睡覺,小希想讓大熊來陪伴她。
一開始的幾天,女兒還能安穩入睡,沒到一星期,女兒就開始撒潑:「不要大熊,媽媽我害怕。」經常夜裡十點多鐘跑回爸媽的臥室,要跟爸媽一起睡。
小希以為孩子只是撒嬌胡鬧,買了新玩具還不聽話,小希心裡有點生氣了,好幾次把女兒訓了回去。沒想到,幾天之後,女兒竟然開始發燒,還說胡話,這可嚇壞了小希。
難道真像老人說的,孩子衝撞到什麼了?小希帶女兒去醫院做檢查,原來孩子是被大熊嚇得睡不好覺,又害怕又失眠,才生病了。
孩子正處在認知改變的階段,想像力也是非常豐富的。夜裡看到比自己體積還大的玩具,在月光下塑料材質的眼睛還會反光,孩子害怕也是正常的。
孩子到底在「怕」什麼
小孩子真是什麼奇怪的玩意都會感到害怕,風吹窗簾會害怕,烏雲遮住月亮會害怕,甚至連關燈的漆黑都害怕,很多爸媽都非常不理解:「這有啥可怕的?」
小孩子眼中的世界和大人是不一樣的,她們的身體比較小,周圍的一切事物都是巨大的,這對孩子來說,也是非常沒有安全感的。
童話故事雖然很唯美,卻也總少不了怪獸和巫婆,這些反派的形象常常醜陋又邪惡。孩子們並不理解巫婆是不存在的,這也是她們會感到害怕的來源之一。
生活中一些不好的遭遇,可能也會給孩子心理帶來影響。有些大人喜歡嚇唬小孩:「警察來抓你」「拍花子給你領走」,這些語言會讓孩子的心理長期處在害怕的狀態。
這幾種玩具謹慎選擇
因為玩具沒有買對,把孩子嚇得睡不好覺,就太不合適了。這幾種玩具孩子容易感到害怕,要謹慎選擇。
▼ 會發出聲音
有些娃娃身體裡安了機關,一按下去就會發出聲響,幼小的孩子可能會感到害怕。還有的玩具一按開關就會打滾、會招手、會眨眼,這些可能都會讓孩子感到害怕。
▼ 體積過大
小孩子的內心,往往是缺乏安全感的,媽媽如果給孩子買一個比她還要大隻的玩具,可能更讓孩子感到害怕了。
小孩子不知道玩具是不會動的,如果真的打起來,看身形一定是打不過大玩具熊的,這樣孩子就會感到未知的恐懼。
▼ 形象過於逼真
有些玩具娃娃做得特別精緻,跟真人相差無幾。其實這樣的玩具孩子並不會特別喜歡,相反還會感到害怕。
還有一些玩具蛇、玩具蜥蜴等,做成膠皮材質,小男孩經常會用來嚇唬女孩取樂,這些玩具對小孩子來說都是很可怕的。
當孩子說害怕,父母應該這樣做
孩子感到害怕的時候,爸媽第一反應普遍是:「有啥害怕的,一邊玩去。」這並不能解決孩子心理上的恐懼,只會讓孩子感到被忽視,加劇心靈的創傷。
◆ 陪伴和安慰
孩子在夜裡怕黑、怕鬼怪,其實是需要爸媽的陪伴和開導。不要把孩子拒之門外,在分房初期的時候,可以先開著臥室門,歡迎孩子隨時回來睡。
◆ 換個角度解釋
孩子害怕風吹窗戶的「吱吱」聲,來自於對未知的恐懼。這個時候,媽媽們可以換一個溫柔的角度來解釋,比如說:「是風在演奏音樂呢,窗戶是它的伴奏樂器呀。」
【小島寄語】
孩子的內心是純淨無暇的,這片淨土需要爸爸媽媽們細心守護。也許不經意間的一句敷衍,對孩子來說都是莫大的傷害。
【今日話題】
你的孩子都怕過什麼奇怪的事物?來評論區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