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說害怕有怪物,我們要如何引導

2021-02-28 十分媽媽

前一陣女兒總在我面前提一個事,說害怕家裡有怪物。她害怕到什麼程度呢,就是不能關燈,不能一個人上廁所,單獨睡覺就更加了。

 

起初我以為和以前一樣,只是暫時性的害怕,沒想這個恐懼持續了一個多禮拜還在。這讓我不得不開始重視。

那天和她在路上閒聊,我趁機問她害怕怪物的事。她說是源於看了一段恐怖的視頻。我讓她告訴我是怎樣恐怖,她閉口不談,只說很嚇人。

 

又過了兩天,在洗刷睡覺前,她一本正經地問我:「媽媽,這個世界上真的有怪物嗎?」從她慌亂的眼神裡,可以肯定這個視頻裡的怪物,對她的影響已經泛化了。她把視頻裡的妖怪,已經延伸到了自己身邊的事物。

 

問她又不敢說,沒轍,我只好讓她畫視頻裡的怪獸。結果畫到一半時,她終於開口告訴了我視頻內容。她說在視頻裡,她看到了一個很嚇人的醫生怪獸,還有一個怪獸突然從廁所後面出來。還說這是在抖音上看到的。

 

為了遣散她腦子裡的恐懼,我費了九牛二毛的力氣,找了一些和萬聖節相關的道具。只是告訴她要跟她玩萬聖節派對。無獨有偶,萬聖節本就是嚇人的節日。我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想錄下這個「嚇人」的遊戲,然後後期調整下發去抖音。讓她明白,那上面的視頻都是人為扮演出來的。

 

確實這樣帶她玩了一遍後,她釋懷了很多。

 

 

然而,事情並沒有那麼快結束,她的恐懼心理依然沒有完成消失

 

我留意到,她睡覺的時候開始蒙頭睡了,以前都是敞開了的豪放姿勢,現在有點縮成一團。問她,她就說這樣蒙著頭舒服。

 

這話信了就奇怪了。

不過她還是告訴了我,說害怕是因為牆上有一隻怪物的眼睛。艾瑪,她指給我看時,才知道那不過是外面的燈光從窗簾杆裡透過來的光影子,乍一看形狀,倒是和眼睛有幾分相似。

 

她說完後,我立馬起來拉了下窗簾,「怪物眼睛」就消失了。再合上窗簾,「怪物眼睛」又出現了。我沒有解釋,她自己明白了,說原來是窗簾。

 

這次之後,她就開始漏臉蛋出來睡覺了。

 

雖然這種恐懼怪物的心理暫時消失了,但不定下次還是會再出現。不過至少這次算是暫時化解了她的恐懼心理了。

 

 

拉拉雜雜說了這麼多,我真正想說的是,四五六歲的孩子已經進入了害怕怪物的時期。

可能在三歲前也會有過這樣的恐懼,但並不會在他們心裡停留很久。但是四歲以後,孩子一旦對怪物有了恐懼,或者一廂情願地認為世界上就是有怪物。那我們就要試著走進孩子心裡,去了解下那些所謂的怪物到底是怎麼回事了。

 

試想下,如果一個孩子整日害怕身邊有怪物,而這種恐懼又得不到疏導,那他是不是就要被恐懼支配。孩子得多害怕啊。

 

倒也不是要將孩子的恐懼感擴大化,是孩子的發展規律就是如此。

其實孩子長大四五六歲開始害怕怪物,幽靈都是正常想像。因為在這之前他們只對實際存在的東西產生恐懼,比如小狗、洗衣機咔咔聲、打雷聲等等。

 

四歲以後呢,隨著孩子的大腦發育,他們有了抽象思維。簡單說就是,會各種想像和幻想了。所以他們看到一個害怕的視頻時,聯想到衣櫃裡有怪物、床底下有幽靈都是正常反應啦。

 

雖說這是孩子發展規律的正常反應,但孩子的恐懼感是真實的。他們還小,無法自我疏導,所以就只能由我們來引導他們了。

 

 

在疏導孩子恐懼心理上,以下是我這次總結的一點經驗。

 

不要告訴孩子怪物都是假的。

和許多人一樣,當我聽到女兒說,有怪物時,我的原始反應回答是「瞎說,哪裡有怪物」。然而這麼說,基本是零蛋作用。為什麼呢,因為孩子心裡的那隻怪獸明明就還在啊,只是我們看不到罷了

 

所以不要這麼說。如果你的孩子告訴你有怪物,你就讓她詳細告訴你那隻怪物長什麼樣,在哪裡。這麼做有點像心理治療的「脫敏療法」,就是讓孩子直面心裡的那隻怪獸,孩子將怪我描述的越清晰,她的恐懼心理就會減少一點點。

 

說出來以後接下來怎麼做呢?

和孩子一起賦予怪獸生命。比如把它畫下來,給它畫個不那麼嚇人的衣服,或者把畫裡的怪獸剪紙下來,貼在家裡,讓怪獸保護我們。

 

忘了在哪看過有位媽媽的分享,她說孩子害怕怪物,她就特意去買了一隻怪物電力公司的毛毯放在孩子床下。還告訴他所有怪獸都是通過這個毛毯來到房間,也許它們都是小寶寶,到房間只是為了找一點小東西小禮物,只要你晚上每天給它準備點東西放在毛毯上,並且保持床下和毛毯的衛生,它們就不會來打擾你了。

 

據這位媽媽說,孩子對這個方法很受用。每天像玩遊戲一樣,給怪我準備玩具禮物,還自己收拾床底下和地毯。時間久了,孩子就忘記了怪物可怕這事了。

 

從心理上疏導,還可以藉助一些繪本讀物。有很多鬼怪,幽靈的書,而這些書的主人翁的心理感受跟孩子很相似,都是害怕恐懼。所以孩子看到這些故事時,會有一種感覺被認同的釋懷。讓他知道,原來不是我一個人害怕怪我,怪我好像也不是想像的那樣。

 

推薦《妖怪快走開》《被怪物吃掉的黑暗》《我的床下有鬼嗎?《走開綠色大怪物》等等。

 

另外呢,每個大人曾經都是孩子,都有過害怕怪物和鬼的經歷,設身處地的為孩子感同身受下,不要聽到孩子說「有怪物,我怕」「我不敢一個人睡,床下有妖怪」等等的話,就扔給孩子一句「胡鬧」「瞎說」「哪裡有怪物」把他打發了。「

 

回憶下,兒時的自己是不是也同樣深深地被怪物恐懼支配過呢?如果有過,那就沒理由隨便打發孩子的恐懼啦。

 

- 作者介紹 -

窈小窈,十分媽媽主筆,心理諮詢師,4歲女孩的媽媽。養育孩子,更是修行自己,希望能在我的文字裡,找到你,找到我自己。註:本文圖片來源於攝圖網/網絡

- 推薦閱讀 -

關於管教

3-4歲孩子招父母嫌,怎麼破?

不是矯情,孩子的自尊心就有這麼脆弱

和孩子講道理是浪費時間,未必吧

什麼話,等孩子哭完再說

沒有成就感的孩子,才最愛無理取鬧

這樣批評孩子,孩子才會變得更好

我為什麼建議你多鼓勵孩子,而不是表揚孩子

孩子不是故意磨蹭,他只是有點慢

關於親子閱讀

你這樣讀繪本,孩子會不喜歡聽的

父母把陪讀當成任務,是阻礙孩子愛上閱讀最大的原因

要不要提前教孩子識字讀書,弄清楚這點很重要

再窄的家,也要給孩子騰出一個書架

讓孩子愛上閱讀,他只做了這一件事

親子閱讀三年,收穫最大的就是這個

編故事遊戲,是走進孩子內心世界最好的方式

關於正確愛孩子

「這麼小的孩子懂什麼感情」,這句話太扎孩子的心了

父母有「同理心」,是給孩子最好的滋養

當孩子說「我的夢想是明星」,你的回答很重要

給孩子金山銀山,都不如一句我懂你

孩子不得不學會的一項本領,是自救力

隨意扔掉孩子的作品,對孩子意味著什麼?

真正的「為你好」,是放手讓孩子做自己!

關於父母

李開復母親送給他的這3樣禮物,為人父母都需要!

孩子對父母的期望,不比我們少

在孩子面前遵守規則,有多重要?

優秀的母親,都擁有這3個品質

全職媽媽最應該為自己做的一件事

孩子這些行為,是在呼喚爸爸的愛

父母有多強勢,孩子就有多悲慘

關於更多好文

看更多有態度的育兒好文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十分媽媽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當孩子說害怕家裡的怪物……
    這樣的轉換,除了有趣,其實也很富有哲理,當你總覺得外界很害怕的時候,就是你把自己看得很弱小,外界很強大,可是,你再弱小,其實還有比你更弱小的人,他們甚至會連你都覺得害怕。那孩子會不會意識到這一點呢?佛曰,不可說,讓他們自己去悟吧。
  • 孩子不敢單獨睡覺,總說床底下有怪物,父母該如何幫助孩子?
    如果您的孩子確信,一旦燈光熄滅,就會有一個毛茸茸的怪物,從床底下爬出來並「抓住他們」,那你並不孤單。但是,父母很難知道如何平息孩子的焦慮,說服他們可以獨自睡在床上,而不會受到生活在床下的怪物的攻擊?對怪物的恐懼對黑暗的恐懼,尤其是對獨自呆在黑暗中的恐懼,是孩子們最大的恐懼之一。
  • 《聽說你家有怪物》:教孩子用想像力克服恐懼,比安撫有用
    最近追的劇《養育者》裡有一段特別有意思:中年夫妻保羅和艾莉有一兒一女,他們的兒子盧克自從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消防演習後,每天晚上恐懼「家裡會失火」,甚至害怕到不敢入睡。無論保羅和艾莉對盧克講述多少次爸媽會保護他,不會讓他遭受火災和其他意外災難。並且告訴他「我們家有煙霧報警器,出現煙霧時,報警器就會叫醒我們,我們會及時逃離」。
  • 繪本故事《走開,綠色大怪物》:創意玩具書,趕走孩子惡夢中的怪物
    本書的精彩之處在於作者奇妙的構思:每打開一頁,都會看到一個與形狀和色彩有關的變化,從這些變化中一個巨大的綠色怪就被拼湊了出來,小朋友們不要害怕,慢慢的,你還可以把怪物趕走。這也是一部能夠引導寶寶情緒管理的繪本。我們可以把綠色的大怪物比喻成是孩子們心裡的怒氣或恐懼等負面情緒。
  • 「媽媽,有妖怪!」孩子害怕「想出來」的恐懼?一招幫你解決
    結果她女兒就說道:「媽媽,幼兒園有妖怪,我中午不敢睡覺!別的小朋友都睡了,我害怕妖怪出來把我吃掉……」她就跟女兒解釋根本沒有妖怪,都是自己嚇自己,但是她女兒才不信。第二天她再去接女兒的時候,老師說她女兒午休的時候嚷嚷著有妖怪,別的小朋友都沒法睡了。
  • 孩子如何學好英語?父母要引導孩子多讀多聽多說,不刻意追求語法
    說到英語這門課程,對於廣大的父母來說,可能學了這麼多年,現在使用次數寥寥無幾。也有的家長們自己的英語水平一般化,應付考試還是沒問題的,但是真要實用起來就很糟糕了。當孩子們還未學習儲備很多英語單詞的時候,有一些所謂的英語神童,卻很早就可以用英文和老師對答如流。
  • 怕黑怕怪物?孩子的恐懼心理,不懂真相的爸媽常踩坑,娃越發害怕
    父親並沒有責罵兩個亂跑的孩子,反而編撰了一個童話,幫助姐妹兩克服恐懼。每個人的童年記憶中,總會有恐懼害怕的事情。大部分的家長,在看見孩子有驚恐的表現時,總會撫摸頭部,並且帶著去看看,究竟恐懼的是什麼。孩子的想像力是非常豐富的,尤其是在接觸很多圖片和影像以後,就會情不自禁的將自己代入其中,就好像親身經歷了一般。
  • 孩子總是把鞋子反著穿,我們要如何引導才好呢?
    那麼,如何引導孩子,讓他穿對鞋子呢? 1、帶他認識鞋子和腳的形狀 鞋子的形狀是跟腳差不多的,大腳趾長,所以鞋子的內側就比外側長一點。當孩子穿著合腳拖鞋的時候,最明顯。
  • 一年級的孩子害怕上學,家長找到老師,說了3句話,就解決了問題
    有家長向我諮詢,孩子上學回來總說不想去上學,問了原因就說是害怕老師,也害怕同學,早上還哭了。家長一下就慌了,認為孩子可能在學校受了委屈。想去找老師說說,可又不知道該怎麼說?一年級的孩子害怕上學,尤其是有過幼小銜接經驗的孩子,更應該很容易就適應了小學生活,而不會有害怕恐懼的情緒。那麼都已經哭了的孩子,如果強行再送到學校,肯定會讓孩子厭學。
  • 孩子害怕:當孩子感覺到「死亡焦慮」,如何幫助孩子緩解?
    正如前段時間新聞上說的,有人因為害怕動物身上感染新冠狀病毒,把疑似病例人家裡的貓和狗活埋一樣,他們面對這場災難時,內心不是想的如何防禦,而是覺得是由動物引發的這場災難,從而把情緒都發洩在動物身上,對他們來說,當然也知道動物是無辜的,只是因為無法承載內心的絕望和害怕,需要把對死亡的恐懼投射到這些動物身上。
  • 培養孩子性格特徵,面對孩子六大消極性格特徵,家長應如何引導?
    雖然說每一位孩子都是特別的,他們有著自己的性格,並且只要家長好好利用孩子的性格特徵,每一個孩子都有可能成才。但現實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很多父母由工作太忙導致疏忽了對孩子的性格培養,這就會使孩子的性格產生偏差,非常不利於他們的人生發展,要知道好的性格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給這個人帶來的只有好處。
  • 《黑夜裡的怪物》:通過繪本故事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
    第二天吃飯的時候直接回來,我倆聊起這個話題,姐姐說她好多同事的孩子即便到了七八歲,也不敢自己一個人睡覺。當自己一個人睡的時候,總是害怕這個害怕那個感覺房間裡各種擺設都是妖魔鬼怪,都想要吃掉他。即便爸爸媽媽白天怎麼安慰她,怎麼跟她說,她都覺得無所謂,但是一到了晚上,就好像觸發了某種害怕的機關。
  • 寶寶特別害怕小動物,父母應循序漸進引導,幫助他們消除恐懼心理
    孩子特別害怕小動物?父母這樣循序漸進引導,即可幫助消除恐懼心理!趁著最近天氣比較好,張叢和老公帶著兒子叮叮到動物園,希望能夠讓孩子多認識一些小動物,增長他的見識。不知道為什麼,叮叮特別害怕動物,這讓張叢百思不得其解。其實,叮叮這種情況也很普遍,有些孩子平時很勇敢,但是看到小貓小狗就會非常恐懼,完全不敢靠近。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改善呢?
  • 媽媽,我的床底下有怪獸(孩子遲早會害怕的這件事,你會怎麼答)
    當孩子害怕怪獸向大人求助時,其實在尋找一種同盟,他們潛意識裡希望你能理解他的恐懼,這甚至比幫助他解決這種恐懼更重要。如果大人這時告訴他世界上沒有怪獸,或者其實是否定了他的情緒。這就好比當他們說:媽媽我肚子疼的時候,你回答說,你肚子不疼(然而並沒有任何用)。
  • 如何訓練狗狗正確地和孩子互動?作為主人,我們也要學會引導孩子
    許多孩子天生就喜歡狗狗,如果沒有適當的引導,孩子們可能不知道如何正確對待狗狗,以保持自己的安全。讓孩子慢慢靠近當你用皮帶遛狗時,如果你看到孩子接近,提醒他們不要未經允許接近狗狗。在接觸狗狗之前,他們應該先問父母,然後再問狗狗的主人。主人們可以教他們不要往狗狗跑,要慢慢靠近。
  • 孩子自尊心過強,應該如何引導?
    比如,吃過晚飯,媽媽要帶著去溜圈,讓穿外套,孩子不穿,奶奶說了句,外面冷,孩子就大吼,我批評他沒禮貌,孩子就眼裡滿淚的說,「我不想讓奶奶說我」。很多很多這種事情,不容得別人說一句。砸破。孩子發脾氣的心情卻是可以理解,可是難道因為這樣太難受,就不指導他們了嘛?
  • 當孩子做事總後退時,說10句「你能行」,還不如正確的引導來勁
    其實孩子會害怕、會退縮,這是一種非常正常的行為表現,儘管有些孩子看起來天不怕地不怕,實際上只不過是害怕的東西暫時沒有出現而已,如果孩子遇到事情不管難度與否首先表現得退縮害怕,那麼作為家長的父母們就要多一些注重和引導了。
  • 《怪物獵人世界》引導的結晶瘴氣怎麼獲得 引導的結晶瘴氣獲取攻略
    導 讀 在《怪物獵人:世界》冰原DLC中,如果要對R12的武器進行客制屬性,其中一個材料引導的結晶【瘴氣
  • 經常犯錯的孩子,頭腦比同齡人更聰明,家長要正確引導
    但很多時候,孩子犯錯的錯誤,也會含有某種特殊的含義。作為家長,孩子的各種錯誤都會燃起我們憤怒的火焰,對孩子的教育也顯得略為主觀,會認為孩子已經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一邊對孩子喋喋不休地講各種錯誤的嚴重後果,一邊質問孩子有沒有知錯,總是希望孩子可以立刻站起身來,態度堅定地說:「爸爸媽媽我知道錯了,下次我一定改正!」
  • 睿智燈塔-孩子太自私怎麼辦,如何引導孩子學會感恩
    孩子太自私怎麼辦?經常有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越來越自私,不僅不懂得回報,反而覺得身邊的人都像欠他的一樣,只知道索取,卻從來不會付出,這讓許多家長非常擔心孩子的情況。那麼,如何引導孩子學會感恩呢?作為家長,我們首先要了解孩子自私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然後再對孩子進行引導。1、父母的言傳身教如果家長本身就比較自私,孩子一定會受大人的影響,所以,要想孩子改變,家長首先要反省自己的行為是否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