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女兒總在我面前提一個事,說害怕家裡有怪物。她害怕到什麼程度呢,就是不能關燈,不能一個人上廁所,單獨睡覺就更加了。
起初我以為和以前一樣,只是暫時性的害怕,沒想這個恐懼持續了一個多禮拜還在。這讓我不得不開始重視。
那天和她在路上閒聊,我趁機問她害怕怪物的事。她說是源於看了一段恐怖的視頻。我讓她告訴我是怎樣恐怖,她閉口不談,只說很嚇人。
又過了兩天,在洗刷睡覺前,她一本正經地問我:「媽媽,這個世界上真的有怪物嗎?」從她慌亂的眼神裡,可以肯定這個視頻裡的怪物,對她的影響已經泛化了。她把視頻裡的妖怪,已經延伸到了自己身邊的事物。
問她又不敢說,沒轍,我只好讓她畫視頻裡的怪獸。結果畫到一半時,她終於開口告訴了我視頻內容。她說在視頻裡,她看到了一個很嚇人的醫生怪獸,還有一個怪獸突然從廁所後面出來。還說這是在抖音上看到的。
為了遣散她腦子裡的恐懼,我費了九牛二毛的力氣,找了一些和萬聖節相關的道具。只是告訴她要跟她玩萬聖節派對。無獨有偶,萬聖節本就是嚇人的節日。我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想錄下這個「嚇人」的遊戲,然後後期調整下發去抖音。讓她明白,那上面的視頻都是人為扮演出來的。
確實這樣帶她玩了一遍後,她釋懷了很多。
然而,事情並沒有那麼快結束,她的恐懼心理依然沒有完成消失。
我留意到,她睡覺的時候開始蒙頭睡了,以前都是敞開了的豪放姿勢,現在有點縮成一團。問她,她就說這樣蒙著頭舒服。
這話信了就奇怪了。
不過她還是告訴了我,說害怕是因為牆上有一隻怪物的眼睛。艾瑪,她指給我看時,才知道那不過是外面的燈光從窗簾杆裡透過來的光影子,乍一看形狀,倒是和眼睛有幾分相似。
她說完後,我立馬起來拉了下窗簾,「怪物眼睛」就消失了。再合上窗簾,「怪物眼睛」又出現了。我沒有解釋,她自己明白了,說原來是窗簾。
這次之後,她就開始漏臉蛋出來睡覺了。
雖然這種恐懼怪物的心理暫時消失了,但不定下次還是會再出現。不過至少這次算是暫時化解了她的恐懼心理了。
拉拉雜雜說了這麼多,我真正想說的是,四五六歲的孩子已經進入了害怕怪物的時期。
可能在三歲前也會有過這樣的恐懼,但並不會在他們心裡停留很久。但是四歲以後,孩子一旦對怪物有了恐懼,或者一廂情願地認為世界上就是有怪物。那我們就要試著走進孩子心裡,去了解下那些所謂的怪物到底是怎麼回事了。
試想下,如果一個孩子整日害怕身邊有怪物,而這種恐懼又得不到疏導,那他是不是就要被恐懼支配。孩子得多害怕啊。
倒也不是要將孩子的恐懼感擴大化,是孩子的發展規律就是如此。
其實孩子長大四五六歲開始害怕怪物,幽靈都是正常想像。因為在這之前他們只對實際存在的東西產生恐懼,比如小狗、洗衣機咔咔聲、打雷聲等等。
四歲以後呢,隨著孩子的大腦發育,他們有了抽象思維。簡單說就是,會各種想像和幻想了。所以他們看到一個害怕的視頻時,聯想到衣櫃裡有怪物、床底下有幽靈都是正常反應啦。
雖說這是孩子發展規律的正常反應,但孩子的恐懼感是真實的。他們還小,無法自我疏導,所以就只能由我們來引導他們了。
在疏導孩子恐懼心理上,以下是我這次總結的一點經驗。
不要告訴孩子怪物都是假的。
和許多人一樣,當我聽到女兒說,有怪物時,我的原始反應回答是「瞎說,哪裡有怪物」。然而這麼說,基本是零蛋作用。為什麼呢,因為孩子心裡的那隻怪獸明明就還在啊,只是我們看不到罷了。
所以不要這麼說。如果你的孩子告訴你有怪物,你就讓她詳細告訴你那隻怪物長什麼樣,在哪裡。這麼做有點像心理治療的「脫敏療法」,就是讓孩子直面心裡的那隻怪獸,孩子將怪我描述的越清晰,她的恐懼心理就會減少一點點。
說出來以後接下來怎麼做呢?
和孩子一起賦予怪獸生命。比如把它畫下來,給它畫個不那麼嚇人的衣服,或者把畫裡的怪獸剪紙下來,貼在家裡,讓怪獸保護我們。
忘了在哪看過有位媽媽的分享,她說孩子害怕怪物,她就特意去買了一隻怪物電力公司的毛毯放在孩子床下。還告訴他所有怪獸都是通過這個毛毯來到房間,也許它們都是小寶寶,到房間只是為了找一點小東西小禮物,只要你晚上每天給它準備點東西放在毛毯上,並且保持床下和毛毯的衛生,它們就不會來打擾你了。
據這位媽媽說,孩子對這個方法很受用。每天像玩遊戲一樣,給怪我準備玩具禮物,還自己收拾床底下和地毯。時間久了,孩子就忘記了怪物可怕這事了。
從心理上疏導,還可以藉助一些繪本讀物。有很多鬼怪,幽靈的書,而這些書的主人翁的心理感受跟孩子很相似,都是害怕恐懼。所以孩子看到這些故事時,會有一種感覺被認同的釋懷。讓他知道,原來不是我一個人害怕怪我,怪我好像也不是想像的那樣。
推薦《妖怪快走開》、《被怪物吃掉的黑暗》、《我的床下有鬼嗎?》、《走開綠色大怪物》等等。
另外呢,每個大人曾經都是孩子,都有過害怕怪物和鬼的經歷,設身處地的為孩子感同身受下,不要聽到孩子說「有怪物,我怕」「我不敢一個人睡,床下有妖怪」等等的話,就扔給孩子一句「胡鬧」「瞎說」「哪裡有怪物」把他打發了。「
回憶下,兒時的自己是不是也同樣深深地被怪物恐懼支配過呢?如果有過,那就沒理由隨便打發孩子的恐懼啦。
- 作者介紹 -
窈小窈,十分媽媽主筆,心理諮詢師,4歲女孩的媽媽。養育孩子,更是修行自己,希望能在我的文字裡,找到你,找到我自己。註:本文圖片來源於攝圖網/網絡
- 推薦閱讀 -
關於管教
3-4歲孩子招父母嫌,怎麼破?
不是矯情,孩子的自尊心就有這麼脆弱
和孩子講道理是浪費時間,未必吧
什麼話,等孩子哭完再說
沒有成就感的孩子,才最愛無理取鬧
這樣批評孩子,孩子才會變得更好
我為什麼建議你多鼓勵孩子,而不是表揚孩子
孩子不是故意磨蹭,他只是有點慢
關於親子閱讀
你這樣讀繪本,孩子會不喜歡聽的
父母把陪讀當成任務,是阻礙孩子愛上閱讀最大的原因
要不要提前教孩子識字讀書,弄清楚這點很重要
再窄的家,也要給孩子騰出一個書架
讓孩子愛上閱讀,他只做了這一件事
親子閱讀三年,收穫最大的就是這個
編故事遊戲,是走進孩子內心世界最好的方式
關於正確愛孩子
「這麼小的孩子懂什麼感情」,這句話太扎孩子的心了
父母有「同理心」,是給孩子最好的滋養
當孩子說「我的夢想是明星」,你的回答很重要
給孩子金山銀山,都不如一句我懂你
孩子不得不學會的一項本領,是自救力
隨意扔掉孩子的作品,對孩子意味著什麼?
真正的「為你好」,是放手讓孩子做自己!
關於父母
李開復母親送給他的這3樣禮物,為人父母都需要!
孩子對父母的期望,不比我們少
在孩子面前遵守規則,有多重要?
優秀的母親,都擁有這3個品質
全職媽媽最應該為自己做的一件事
孩子這些行為,是在呼喚爸爸的愛
父母有多強勢,孩子就有多悲慘
關於更多好文
看更多有態度的育兒好文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十分媽媽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個在看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