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的床底下有怪獸(孩子遲早會害怕的這件事,你會怎麼答)

2021-03-03 小小蘇

前段時間蘇寶睡覺的時候,我和她道完晚安,正要關燈,她忽然拉住我的手說:媽媽,不要關燈,我不要怪物。我有點吃驚,不知道她從哪兒知道」怪物「這個概念的。搜腸刮肚想了一遍,才想起她可能是指前幾天看過的繪本裡,有隻噴火的龍。

告訴寶寶世界上沒有怪獸,有用嗎?

當時我的第一反應是告訴蘇寶,世界上沒有怪獸。轉念一想,我自己小時候也有一段時間怕鬼,大人每次都會告訴我,世界上沒有鬼,但一點安慰作用都沒有。

很多孩子在兩歲左右會出現想像力的萌芽,他們可以把自己所看到的和理解的事情在大腦裡經過加工,形成自己的發散,比如他們在繪本中認識了怪物,可能會進一步想像怪物藏在自己的房間裡。學齡前的小朋友很可能還分不清想像和事實的關係,在他們的世界裡,怪獸就是個事實,越是迴避,它越會不停的幹擾我們。

當孩子害怕怪獸向大人求助時,其實在尋找一種同盟,他們潛意識裡希望你能理解他的恐懼,這甚至比幫助他解決這種恐懼更重要。如果大人這時告訴他世界上沒有怪獸,或者其實是否定了他的情緒。這就好比當他們說:媽媽我肚子疼的時候,你回答說,你肚子不疼(然而並沒有任何用)。

與其否定怪獸存在,不如先認同孩子的恐懼

身邊的媽媽普遍會用到的一個方法,是和寶寶一起檢查房間的每個角落,確認怪獸不在這裡,再一起檢查門窗是不是關好了,然後告訴寶寶,這是我們的家,爸爸媽媽不會允許怪獸來我們家的。當然,這個方法不是萬靈丹,對部分孩子有用,一些孩子可能還是不放心,怕爸爸媽媽一不小心就把怪獸放進來了。

但至少,這樣認真的對待孩子的恐懼,相當於把自己變成了寶寶的」盟友「,向他傳遞這樣兩個信息:

你的恐懼是被承認和接納的

爸爸媽媽是你的盟友,我們可以一起來面對恐懼

在認同孩子恐懼的前提下,以下兩個方法,我親測有效:

1. 「借題發揮」

蘇寶對我說她害怕怪獸的時候,我在她床邊坐下,問她怪獸是什麼顏色的。她說是綠色的。我又問她怪獸喜歡吃什麼?她想了一會說,喜歡吃藍莓。我說:「哦,原來和你一樣啊」(藍莓正好是蘇寶最近很喜歡的水果)。蘇寶咯咯的笑了。我壓低聲音對她說,你知道嗎?怪獸還喜歡吃三文魚,爆米花和巧克力(這些都是蘇寶喜歡吃的)。

蘇寶半信半疑的看著我,我又借題發揮說:不過他現在沒有吃東西。他的媽媽給他講了繪本,喝了牛奶,換了尿不溼,現在他抱著他的小兔子睡覺了(這些是蘇寶的睡前程序,小兔子是蘇寶的安撫玩具)。蘇寶恍然大悟的說:他是個寶寶。

她躺下翻了幾個身,放心的睡了。

引導孩子把怪獸描述出來、甚至畫出來,越詳細越好,可以給恐懼一個出口。在和孩子描述怪物的過程中,試著賦予想像中的」怪獸「以人格,把怪獸變成我們的同類。蘇寶意識到,怪獸也需要聽繪本,也需要喝牛奶,原來是很柔軟、需要愛的一隻怪獸啊。

2. 把未知的惡,變成已知的善意

小朋友對怪獸的恐懼,通常和黑暗聯繫在一起,因為黑暗裡充滿了未知,會把他們的想像無限擴張。既然讓人害怕的是未知,把未知的惡,變成已知的善,讓孩子對怪獸產生」好感「,能幫助孩子認識和應對恐懼情緒。

我努力回想自己是什麼時候開始不怕鬼的,應該是看過動畫片《鬼馬小精靈》後,發現原來鬼的能力是有限的,它們也會煩惱,也會害羞,就和普通人一樣。

美國的孩子很熟悉《芝麻街》(Sesame Street),裡面的主角都是「怪物」,但它們的性格各有不同,比如好奇的Elmo, 喜歡唱唱跳跳的Zoe, 甚至還有愛吃餅乾的cookie monster,這些毛茸茸的友善怪物,能讓小朋友增加不少對怪物的好感。

皮克斯動畫多年前還出了一部經典電影叫《怪物電力公司》(Monsters Inc),講的是一群「好怪物」努力保護主角小女孩的故事,特別溫情動人,推薦給大家。

除了動畫片,大家還可以給寶寶看一些可愛怪獸、友好怪獸的繪本,釋放寶寶對怪獸的負面想像,把未知的「壞怪物」,用友好怪物的形象來替代。

繪本推薦:

Go Away, Big Green Monster!

《走開,綠色大怪物!》

作者:Ed Emberley 適合年齡:1+

這是本以怪物為主角的洞洞書,畫風幽默充滿創意。第一次知道這本書是帶蘇寶去圖書館聽繪本,隨著老師翻動書頁,和描述怪物的五官形象,「怪物」一點點出現了,隨著孩子們對怪物說:走開!怪物又一頁一頁的消失了,原來怪物存在的命運,掌握在小讀者的手裡。我給大家找來了這本書的視頻:

The Owl Who Was Afraid of the Dark《怕黑的貓頭鷹》

作者:Jill Tomlinson 適合年齡:2+

書中的主角小貓頭鷹很怕黑,不敢和爸爸媽媽一起出去打獵,媽媽帶它感受了孩子們最愛在晚上做的事情:看焰火、露營、慶祝聖誕夜、用望遠鏡看星星。小貓頭鷹發現原來黑夜是那麼的迷人,它不再害怕夜晚了。

Go to Sleep, Monster!

《快睡覺吧,怪物!》

作者:Kevin Cornell 適合年齡:3+

書中主角小男孩睡不著,因為他害怕床底下的怪物,後來他發現,原來床底下的怪物也害怕的睡不著,它說自己床底下也有怪物,大家一起一層層往下找,找到了最底下那層的怪物,正在孤獨和難過呢,最後還是小朋友把它哄睡了。

I Need My Monster 《我需要我的怪物》

作者:Amanda Noll 適合年齡:4+

書中的主人翁是一個小女孩,她擁有一隻叫Gabe的怪物,但有一天Gabe竟不辭而別去釣魚了,她特別想念自己的怪物,想得睡不著覺,這時她發現一些其他的怪物來「應聘」代替Gabe,不過它們都太可愛了,不夠「嚇人」,無法達到小女孩的要求,她拒絕了這些怪物的「申請」,最後她的Gabe終於回來了,她安心的睡著了。看完這本書的小朋友,相信都會和書中的小女孩一樣,意識到怪物原來不可怕,完全顛覆了傳統中我們對怪物的理解。這本繪本我建議4歲以上的小朋友閱讀,因為書中的對話比較複雜,需要一些抽象思維能力才能理解。這本也給大家找來了視頻:

我們自己也曾經是孩子,也經歷過怕怪物的階段,教寶寶應對恐懼,是一門技術活。認可和接納寶寶的情緒,不亂貼「膽小」的標籤,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才能幫助他們擁有更強大的內心。願每個寶寶在未來人生的「升級打怪」中,也能做個勇敢、自信的人(全文完)。

關於幫助寶寶釋放對「怪獸」的恐懼,大家還有些啥套路/繪本推薦,評論區分享下唄。

本文參考資料:nbcnews.com/id/20534311/ns/health-livescience/t/babies-develop-magic-imagination-age/#.WQYtcVLMyV4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直接點關鍵詞閱讀):

雙語啟蒙 | 音樂啟蒙 | 藝術啟蒙 | 自然啟蒙 | 建立安全感 | 自我成長 | 時間管理 | 美國兒童圖書館 | 親子共讀 | 搶玩具 | 英文兒歌 | 英文名 | 管教 | 內向 | 語言啟蒙 | 繪本 | 撕書啃書 | 離乳 | 輔食 | 零食 | 美國幼兒園 | 挫折商 | 聖經 | 閱讀角 | 疫苗 | 如廁訓練 | 待產包 | 高需求寶寶 | 高質量陪伴 | 選幼兒園 | 樂觀 | 感冒 | 精細運動 | 感官能力 | 思維能力 | 養女兒 | 護膚 | 兩歲 | 過家家

原創文字,歡迎轉發朋友圈,媒體轉載需授權。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餅餅床底下的怪獸,最後竟然被這麼降住了
    怪獸是假的,三四歲的娃,都會經歷「怕怪獸」的階段,我對此早有知識儲備和親身經驗。我現在還記得,小時候我晚上憋著尿,不敢下床,就是怕被床底下的怪獸抓住腳,晚上一關燈,臥室的大衣櫃籠罩著一層恐怖的霧氣。上次我聊「恐懼」的話題,是2歲的餅餅怕噪聲,鄰居鑽牆,鄰居剪草,鄰居的跑車從門口開過,都能把她嚇得大哭。
  • 孩子不害怕,不恐懼,媽媽帶你打怪獸!
    孩子成長過程中免不了會遇到讓他們感到困難或恐懼的事,家長怎樣幫助孩子克服恐懼,讓孩子能夠平和面對這些事情呢?2歲左右的時候,小魚每次看到我拿吹風機吹頭髮,聲音一響起來,就會害怕的跑開,這真是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了,卻正好反映了孩子在學習面對恐懼的過程。
  • 孩子總說害怕有怪物,我們要如何引導
    起初我以為和以前一樣,只是暫時性的害怕,沒想這個恐懼持續了一個多禮拜還在。這讓我不得不開始重視。那天和她在路上閒聊,我趁機問她害怕怪物的事。她說是源於看了一段恐怖的視頻。我讓她告訴我是怎樣恐怖,她閉口不談,只說很嚇人。 又過了兩天,在洗刷睡覺前,她一本正經地問我:「媽媽,這個世界上真的有怪物嗎?
  • 每天1次,每次20分鐘,陪孩子做3件事,長大後他會感謝你
    《少年說》裡,有一個男孩站在臺上,說了這麼一段話:「我的父母是一對只生孩子,卻不陪孩子的父母,他們對我是這樣,對我五歲的弟弟也是這樣。」男孩說自己在讀小學時,就被父母丟在姨媽家後,就去外地工作了,一兩年才回家一次,在這期間,父母很少打電話,即使打電話,還沒來得及與父母通電話,他們草草地和姨媽說兩句便掛了。
  • 孩子在幼兒園被小朋友孤立,我做了 4 件事讓他成為社交達人
    當孩子放學回來說「沒人跟我玩」時,你可曾關注過孩子這句話背後的潛臺詞?當他被小夥伴們嘲笑欺負時,你是會教他迴避還是反抗?你的舉動,其實正在為孩子未來的人際交往方式,埋下種子。作為家長,如何陪伴孩子共同面對成長第一關,走出社交困境,打造健康有愛的朋友圈呢?一起來聽聽家有兩兒子的立正媽媽是怎麼見招拆招吧!
  • 孩子不敢單獨睡覺,總說床底下有怪物,父母該如何幫助孩子?
    兒童可能會害怕雷暴,吠叫的狗或大火。他們還可能擔心父母的健康和自身安全。他們甚至可能仍然會經歷一些過夜焦慮症。隨著他們對世界的了解的增長,對生活在床底下的怪物的非理性恐懼,應該慢慢消失。如何幫助您的孩子最重要的是,你要表現出同理心,即使您因為孩子反覆哭泣或每晚十幾次起床,而感到沮喪時,也是如此。
  • 「媽媽,有妖怪!」孩子害怕「想出來」的恐懼?一招幫你解決
    文|福林媽咪「媽媽,幼兒園有妖怪!我中午不敢睡覺!」這是前不久我直播的時候,一位粉絲給我的留言,說有一天從幼兒園接女兒回家,回家路上她開著車,問女兒在幼兒園表現怎麼樣。她說女兒平時很膽小,黑的地方不敢去,總說有妖怪、怪物,怕被抓走。我問這位寶媽平時有人嚇唬她女兒沒有,她說並沒有。我記得我兒子4歲左右的時候也是這樣。平時也沒人嚇唬他「不睡覺妖怪就來抓你了」之類的,但就不知道兒子是怎麼知道妖魔鬼怪這些東西的,我懷疑很可能就是看什麼電視節目看到的。
  • 眼下孩子需要了解的三件事,比疫情更重要,請記得告訴孩子
    大寶也問過我:「媽媽,我們為什麼要呆在家裡?」我的回答參考了一本繪本《媽媽要去打怪獸》上面作者的話,跟大寶說:「因為我們國家現在有新型的怪獸,有些叔叔阿姨要去打怪獸,而我們則在家裡等他們回來。」吃飯的時候,執行起了好久不用的「公共筷」政策,給孩子夾菜就用公共筷,每個人吃自己小碗裡盛好的飯菜。有次大寶貼著窗戶跟我說,媽媽,你說樓下那棵小樹,它有我高嗎?我看著他望向下面渴望的眼神,知道他是想出去玩了。我跟他說,比你高不少呢!等小怪獸被打跑了,我們下去比比吧!大寶笑而不語,他的眼神離不開那棵樹,雖然我也不知道,到底是哪一棵?
  • 《床底下的怪物 The Monster Bed》
    他很害怕他睡覺後,人類會偷偷躲在床底下,再爬出來抓他!雖然媽媽告訴他,人類是故事裡編出來的,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人類,但是他一點兒也不信。    經過和媽媽的一番「鬥爭」,丹尼斯終於獲得了睡在床底下的機會。他想:這下安全了,就算有人類來了,肯定也想不到來床底下來抓我啦!    但是,丹尼斯睡在床底下,就真的安全了嗎?
  • 【繪本賞析】 國際大獎繪本《我的情緒小怪獸》,讓孩子輕鬆認識和管理情緒!
    當你害怕時,你覺得自己弱小無助。害怕,讓你鼓不起勇氣。」當小怪獸變成黑色時,它比前幾頁小了很多,周圍都是黑壓壓的樹杈,小怪獸露出了驚恐的表情,他努力地想把自己藏在角落裡。作者運用了直直的交叉線,加上從上到下的拱形立體結構和大面積的黑色,整個畫面有一種泰山壓頂的緊迫感,讓人不由得覺得害怕。第五個要認知的情緒就是平靜。
  • 會讓孩子記一輩子的小事,你做了幾件?
    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那麼長,互相的接觸那麼深,但是孩子長大後不可能像錄像帶一樣記住和父母相處的所有細節,不過有幾件事,確實孩子們最難忘記的。1.父母打孩子的事件在孩子心裡,爸爸媽媽就是自己的守護神避風港,如果這個避風港在某個時刻變得特別嚇人,可想而知孩子是什麼感受?
  • 「媽媽,我一個人害怕」,孩子能看見「髒東西」?科學解釋來了
    最後我都被她的舉動整毛了,直接大喊著讓我婆婆過來,婆婆趕緊拿來桃木和狗牙給孩子戴上,孩子這才消停下來。我以前也是不信這個的,但是這件事真的沒法解釋。在這之前他從來沒有這樣過,只知道發生這件事的前天,他從出生戴到一歲的銀手鐲壞了。孩子真的能看到「髒東西」?科學解釋來了孩子能看到「髒東西」這件事其實這也真不是迷信。
  • 孩子害怕,別再說「要勇敢」,勇敢不是一味逞強
    前段時間,給兒子買了一本書 ,名字叫《警犬漢克歷險記成長特輯1:迷失在暴風雪中》,這本書講到警犬漢克在暴風雪中不得不去給牧場老闆生病的寶貝送藥的故事,書中的這個警犬在接受了這個任務的時候,想到有可能會凍死在暴風雪中,就很不情願,甚至還躲到了床底下。
  • 「媽媽,我害怕,我不要你死」,媽媽的回答刷爆朋友圈
    當你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鼻子突然一酸。死亡對於你來說,毫無分量,還只停留在字的發音上面。直到那天,帶著你參加了姨奶奶過世的酒席,你終究還是問了那個所有孩子都會問的問題。「人為什麼要死?人死很可怕嗎?媽媽,姨奶奶死了之後她會去哪兒?」孩子,今天我決定認真地和你談談這個話題。
  • 孩子被嚇到了,你真的知道該怎麼做嗎?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有很多東西讓他們感到恐懼,比如:吸塵器的噪音,突然竄出的惡犬,動畫片裡可怕的怪獸,無意看到的暴力鏡頭等等。那麼,如果有辦法可以讓孩子眼裡害怕的東西全部消失,你會去做嗎?然而事實是,我們可以給孩子營造一個虛假的、完美的世界,可是我們沒辦法消除孩子的焦慮和恐懼,反而會把他們對真實世界的恐懼,變成對虛幻世界的恐懼。就像電影裡的莎拉,她雖然感受不到現實中的惡犬和暴力帶給她的恐懼,可諷刺的是,她對自己感受不到恐懼這件事產生了深深的恐懼。
  • 你對孩子做的這4件事,孩子能記一輩子!父母一定要看看
    01案例:前幾天上小學的侄子要寫作文,他拿著題目來問我應該怎麼寫,我看了看題目是《你印象中最深刻的一件事》,細心的幫助他回憶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事記得那會年紀還很小,爸媽不知道因為什麼事情吵起來了,放學回家打開門就聽見他們在吵架,我透過門縫看他們非常的激烈,爸爸一巴掌就抽到媽媽的臉上,我衝進去護住媽媽,發現媽媽臉都紅了,也是因此帶我回姥姥家了,那次之後父母的關係一直都不好,至今我都不喜歡別人打架。現在每每與父母談起這件事,他們都說沒有的事,是我記錯了。
  • 會讓貓咪感到害怕的7件事,你有做過嗎?
    貓咪天生心思細膩,而且總是一副高冷的樣子,什麼都不在乎,但其實貓咪也是有害怕的事情。以下的7件事會讓貓咪感到害怕,你有做過嗎?2、養第二隻貓貓咪的嫉妒心是很強的,如果鏟屎官突然帶回來一個新面孔貓咪,會讓它產生緊張和害怕的心理,所以如果真的打算收養第二隻貓咪的話,一定要先好好安撫家裡原本那隻貓咪,不要忽視它們。
  • 媽媽要去打怪獸了
    這時候丈夫推門進了屋仔仔細細把妻子瞧媳婦呀,這大過年的你是怎麼了你這?你為啥又把眼淚掉媳婦拉著丈夫手緩緩開口來相告親愛的,你坐下有個事不說出來我心裡實在受煎熬要不能跟你說清楚我這日日夜夜都睡不著你要是被病毒給傳染讓我怎麼吃得消丈夫生氣發了火小女兒拉著媽媽的衣角一個勁的哭嚎啕媽媽、媽媽咱們不去武漢好不好
  • 【繪本賞析】《我的情緒小怪獸》
    今天,為大家帶來樂樂趣的新書《我的情緒小怪獸》。這是一本繪本立體書,作者是西班牙的繪本作家 安娜·納耶斯,她曾經接受過分析心理學培訓,並獲得藝術治療碩士雙學位,這些經驗對她後來的創作有很大 的幫助。後來,安娜開始設計品牌產品,撰寫兒童繪本。《我的情緒小怪獸》是她創作的 第一本繪本,也是最知名的一本。她既是這本書的文字作者,也是插畫作者。
  • 8歲孩子說:媽媽,我倆性交吧,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回答?
    術業有專攻,雖然她也是學心理學的,但側重於測量和實驗,第二天急著找我,說:「我為此查了很多資料,還是不肯定,能不能告訴我,怎麼回答這個問題?」。也有一些父母,目前在徘徊,張不開口、不知道怎麼張口、怕自己說錯了。不懂、不會,不重要。我教給你方法,重要的是,你得先張開口,錯誤示範:嗯……啊……額……孩子,你有時間嗎?媽媽(爸爸)想用20分鐘,額……不對,嗯……2個小時給你講個事,這個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