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給兒子買了一本書 ,名字叫《警犬漢克歷險記成長特輯1:迷失在暴風雪中》,這本書講到警犬漢克在暴風雪中不得不去給牧場老闆生病的寶貝送藥的故事,書中的這個警犬在接受了這個任務的時候,想到有可能會凍死在暴風雪中,就很不情願,甚至還躲到了床底下。
看到這個情節,你是不是覺得警犬很懦弱?但其實,很多事情並不需要我們逞強,在害怕的時候,我們可以說:「不!」
01生活需要冒險,要教會孩子勇敢
勇敢,一直被人們當做一種高尚的精神品質,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從來都不會忘記這點,但現實卻並不總能如人意。
《警犬漢克歷險記》中的漢克,作為一條善良而勇敢、忠誠的警犬,他盡職盡責地守護著牧場,守護著主人。但他的朋友兼助理卓沃爾,卻是一條個子矮小、膽小怕事的狗。每次遇到問題,卓沃爾都會想方設法地尋找各個理由逃避。就算只是門鈴響了,他也會迅速地躲到桌子底下,把自己藏起來。當漢克需要幫助的時候,它甚至會毅然決然地選擇無視……
膽小的卓沃爾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敢面對現實生活,更不敢面對真正的自己,以至於變成了一條沒有主意,沒有靈魂的狗。漢克作為他的朋友,並不願意看到這樣的卓沃爾,經常鼓勵他要堅強地面對生活,要勇敢地面對遇到的任何問題,還安慰它到:「痛苦是一種動力,是支持我們前進的動力,痛苦使我們知道自己還活著,逃避痛苦就是逃避生活。」
逃避,永遠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只有勇敢面對,才是人生最好的成長。
在《警犬漢克歷險記》第一輯的《迷失在暴風雪中》漢克遇到了人生中最大的一場暴風雪。當時,他和卓沃爾正躺在牛仔斯利姆那溫暖而舒適的屋子裡烤火,聽著外面呼啦啦的風雪聲,十分愜意。但沒多久,漢克就接到一個艱巨的救援任務——獨自一人離開這溫暖而安全的地方,走進茫茫的暴風雪中去給牧場主家患了重感冒,咳嗽得厲害的寶貝小莫莉送藥。
暴風雪的第二天凌晨,牛仔斯利姆接到牧場主的電話,馬上草草地吃完早餐出發去牧場送藥。可是,暴風雪太大了,車到半路就陷在了雪地裡,無法繼續前行。斯利姆不得不下車尋求幫助,但抬眼望去到處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完全分不清方向。
斯利姆企圖帶著漢克和卓沃爾找到前進的路,但不管怎麼努力,都只是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到了防護欄前,而這裡離著斯利姆的房子有四分之一英裡,他已經完全走不動了。
最終,在漢克的努力下,三人順利地回了家,但卻不得不繼續去給小莫莉送藥,因為小寶貝的病情加重了。
漢克想到要再一次走進茫茫的暴風雪中,就十分不情願,躲進了蜘蛛網、灰塵遍布的床底下不願意出來,他可不想迷失在暴風雪中,成為烏鴉的食物。
害怕是每個人身體裡的本能,在面對讓我們恐懼或者未知的事物時就會跳出來,揮舞著雙手,猙獰著讓我們逃避,這也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並不可恥。
02勇敢並不是逞強
在斯利姆的掃帚威脅和一番思想鬥爭後,漢克毅然決然地從床底下爬了出來,他不願意永遠成為一個膽小鬼,被別人奚落和嘲笑。
漢克在膽戰心驚中選擇了勇敢面對,這是一種十分可貴的精神。拿破崙曾說,勇敢是一種基於自尊的意識而發展成的能力。
漢克不是屈服於斯利姆的掃帚,而是自己的自尊不允許它退縮,它不願意成為被嘲笑和諷刺的對象,也不願意可愛的小莫莉被咳嗽折磨,寢食難安。它的警犬誓言讓它不容退縮,因為它要保護所有無辜的孩童遠離各種怪獸、邪惡東西的侵擾,不論結果如何。
只是,如果過於勇敢而沒有自知之明,那就不是真正的勇敢了。
俗話說:「三思而後行。」在做事情之前應該要充分地考慮後果,而不應該草率行事,如果不事先掂量一下自己的能力,盲目地勇敢,那麼帶來的後果可能就是無法挽回的。
前幾天一位媽媽帶著兩個孩子去河邊抓魚,小兒子不小心滑倒了河裡,不會遊泳的媽媽情急之下跳進河裡救人。不但沒有把小兒子救起來,等嚇傻的大兒子叫來路人幫忙,這位媽媽也被淹死了。
這樣的情況,每年其實都要發生很多,我們可以歌頌母愛的偉大,但莽撞的施救帶來的卻是更大的傷害。
就拿上面書中的卓沃爾來說,他雖是一個膽小鬼,可是在自身能力有限的情況下,此時的膽小反而是對的。
它知道自己沒有辦法在暴風雪中找到前進的方向,更沒有辦法完成迎著暴風雪去給小莫粒送藥的艱巨任務,就自覺地躲在屋子裡,當漢克從它身邊經過時,還微笑著說:「好樣的,老漢克,真是一條好漢。我很想跟你去,不過我的這條老腿……」
卓沃爾知道自己對漢克最好的支持就是待著不動,畢竟自己十有八九會成為漢克的累贅。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人生需要勇敢,但並不需要無畏的逞強。
廣西社會心理學會副秘書長韋海花教育家長:「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告訴他,如果玩遊戲時感到害怕,想要退出,就要大膽地提出來。」教會孩子學會權衡利弊,不逞強,對可能潛在的危險勇敢地說「不」,是我們每個父母都應該要重視的事情。
就像漢克一樣,它也很努力地爭取不去完成這個任務,躲在床底上任斯利姆怎麼用掃把捅都不出來。它最後之所以願意接受任務,接受挑戰,是因為它的警犬誓言,但更多的還是因為它之前能夠根據氣味在茫茫風雪中把斯利姆和卓沃爾安全而順利地帶回家。
一個人有害怕的東西並不可恥,但不因害怕而逃避,努力嘗試戰勝自己的恐懼才是一個真正勇敢的人。
03當孩子受到驚嚇,父母可以這樣做
兒童心理學家曾坦言:「想要幾歲或者十幾歲的孩子長久地堅持自覺學習,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因為外界的誘惑太多了。」品質培養也是如此,對害怕的事情說「不」,對孩子來說,有時候比勇敢地做某件事情更難。
因為他們不想被同伴嘲笑膽小怕事,更不願意因此而被小夥伴們孤立。
那麼如果孩子沒有對有潛在危險的事情說「不」,遭受到了驚嚇,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即使給孩子擁抱和安慰。
這是孩子受到驚嚇後最需要的情感,父母的擁抱和安慰能夠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他在驚嚇後受到安撫。
其次,帶孩子遠離驚嚇環境或者驚嚇物。
物理上的隔離能夠幫助孩子的恐懼降低,把孩子帶到熟悉的環境裡,可以給他更多的安全感,趕走內心的恐懼。
最後,適當求助醫生。
如果孩子一直處於驚恐不安之中,甚至已經開始出現身體上、心理上的不適,那麼就要及時帶孩子去看醫生。專業的心理輔導能夠給孩子更好的幫助,讓他更快走出驚嚇的恐懼感。
列夫·託爾斯泰曾說:「勇氣是智慧和一定程度教養的必然結果。」教育孩子要勇敢面對生活的種種不堪時,也不要忘記告誡孩子當面對潛在的危險,而自己並沒有能力解決的時候,更要勇敢地說「不」!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