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蹟男孩》的電影不知大家有沒有看過,講述的是一個十歲的小男孩,由於天生臉部畸形,所以不願意與外界接觸。在孩子小學五年級的時候,終於踏出了家門,進入學校這個集體當中去生活、學習。
由於知道自身的情況,所以孩子在面對外界怪異的目光以及他人的排擠之下,奧吉並沒有因此自暴自棄,他的父母、姐姐、老師也並沒有放棄他,他用著一往無前的溫柔與堅強去面對這個世界,最後擁有了完全接納自己的交心小夥伴。
性格可以通過後天的培養慢慢地做出改變的。如果孩子從小心理比較膽小、懦弱,家長需要及時地進行指導和教育,培養孩子勇敢的性格。都說「性格決定命運。」一個勇敢的人,擁有著自信、堅強的性格。
這樣孩子將來的人生道路上,即使遇到一些磕磕絆絆的困難,也會積極面對,從容應對,從而可以戰勝困難,獲得成功的。
同事小西的兒子昊昊今年5歲了。膽子比較小,按小西的話說就是自己生了個「閨女」。 在樓上看見樓下鄰居家裡的小狗說害怕,這小狗是栓在樓下鄰居人家院裡的,自己家住在3樓;路上看見螞蟻也說害怕,非要媽媽抱著;
在幼兒園的時候被小朋友欺負了,雖然委屈但卻不敢告訴老師和家長……媽媽小西很著急,恨鐵不成鋼地說:「兒子,你是男子漢啊!怎麼一點男子漢氣概都沒有呢?」
孩子膽小懦弱,父母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變得勇敢、堅強起來呢?
做孩子堅強的後盾。
現在家庭,一般只有1、2個孩子,所以都比較嬌慣孩子。但是這對於培養孩子勇敢、堅強的性格不利。父母可以給孩子無條件地愛,但是要注意適度。無論孩子是否聽話、學習好壞、成就高低都愛孩子,給他支持,讓他有依靠。
給孩子鍛鍊自己的機會、承擔家庭責任。
家長可以多鼓勵孩子與陌生人講話、和同齡的小朋友交往等。把家裡的家務做一些分工,讓孩子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慢慢再給孩子增加一些有難度的家務勞動,這樣當孩子完成這件難事之後,就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因而會增加自信,變得堅強起來。
和孩子一起進行體育鍛鍊,增強體質。
擁有健康、強壯的身體,在體育運動中取得成就感,這同樣能提升孩子極大的自信心,變得堅強、勇敢起來。有研究表明,孩子在3歲左右,就可進行適當的體育鍛鍊。所以從適齡的寶寶開始,父母可以抽出一定的時候陪孩子一起進行體育鍛鍊。
不溺愛孩子。
溺愛其實對孩子是一種傷害。溺愛的孩子,就是溫室裡的花朵,沒有經歷過一點風吹雨打。在家裡太順,在社會中遇到挫折時,往往會表現出不知所措的情況,這樣的孩子缺乏歷練和抵抗能力。只有讓孩子經歷過生活中的一些挫折,這樣孩子才能變得更勇敢、堅強。
培養孩子樂觀的精神。
一個樂觀的人,在遇到問題時能用積極的角度去看待,而不是消極、悲觀的態度去面對。所以培養孩子樂觀的精神,可以有效地改變孩子膽小、懦弱的性格,變成勇敢的人。 這裡也在提醒家長,在教孩子勇敢的時候,需要的是「有勇有謀」。
要了解你的孩子,勇敢是好事,但勇敢也是有度的,比如看見歹徒行兇,你不能讓孩子勇敢地衝上去吧?看見有人落水,孩子不會遊泳,你不能要求他勇敢地跳下去吧?不是什麼都要讓孩子勇敢的,勇敢是講究方法的,有勇最重要的要有謀。
寄語:父母是孩子第一老師,也是最重要的老師。孩子的膽小、懦弱的表現,父母一定要透過表面找到原因。對孩子因材施教,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方式進行指引,並做好榜樣作用。做個有勇有謀、足智多謀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