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我有個表姐,她的孩子已經五歲了。可能是因為我很少去她家,孩子見我也很少,每次見我,表姐讓他和我問個好,他都是扭捏著,很小聲地說話。我主動和他聊天,他也很小聲,家裡人只說他這是膽子小。
仔細觀察了,他在熟悉的人前,處事自然,而在陌生人前,只會躲在父母身後。表姐可能恨鐵不成鋼,久了,就當著親戚的面,大聲責備孩子,他直接哭出來了,但表姐還在訓斥,大家出聲勸說,其實這是正常的,待孩子大了,就不會這樣膽小了。
有些孩子在小時候是非常膽小的,家長們可能會覺得這是正常的,便不會上心。但這並不是一種正常現象,若任過其發展下去,他們以後也會膽小,並不是說等他長大了就不會這樣膽小了。他們膽小不是與生俱來的,後天的成長環境是其膽小的一個重要因素。
1.孩子缺乏陪伴
孩子們年紀還小,而這個時代的家長們都很忙,基本沒有很多的時間用來陪他們。在假期時,很多家長都是把他們丟給在老家的父母,要不然就是把孩子反鎖在家,讓他們一個人獨處一室。時間短,還不能看出什麼,從長遠來看,他們會變得不善言辭,不會與人打交道,看見陌生人會害怕……就像我那個表姐的孩子,不敢和不熟悉的人聊天。
2.父母大聲責備
在面對孩子們表現得膽小,比如碰到陌生人就躲在父母身後,晚上不敢一個人睡覺……很多家長會大聲訓斥責備孩子。其實在孩子這麼小的年紀,被大聲責備,很可能會被嚇到。也會讓他們覺得他們的父母覺得他們膽小,不喜歡他們。那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喜歡自己,更不用說和自己不熟悉的人了。
3.父母寵溺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家庭不可替代的寶物,家裡人會很寵溺他們,儘量不讓他們受到任何委屈。事事都不讓他們做。這可能會讓孩子無法無天,但也很有可能會讓他們變得過分依賴父母,也是他們變得膽小的一個重要原因。他們過分依賴父母,什麼都是父母來做,和陌生人說話不想說,覺得父母可以替他。
孩子膽小的原因有很多,以上是很有可能的三個原因。他們都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父母在雕琢時,要溫柔,要細心,因為只要有一段時間的心不在焉,他們這塊璞玉可能會走樣兒了。他們變得膽小,在很大程度上與父母有關係。所以我們可以孩子們做些什麼呢?
孩子膽小懦弱,4個小辦法幫孩子解決膽小問題!
第一:多鼓勵孩子
孩子們膽小大多是自信心不夠,自我感覺很糟糕。在孩子需要鼓勵時,父母們需要大方的給他鼓勵。當孩子高興地把他們的試卷送到我們面前時,我們不要漠視,或只說一句:"下次繼續努力!",要不然就是否認他們的努力,直接責罵他。我們為什麼不能平心靜氣地好好、認真地鼓勵一次他們呢?
只是一味地指責,說別人家的孩子有多好,這會極大地打擊他們的自信心。那你可知道別人家的孩子哪有我們自己的孩子努力?
巴爾扎曾說過:"發明家全靠一股了不起的信心支持,才有勇氣在不可知的天地中前進。"
科學家都需要自信心,那對於一個才幾歲的孩子來說,自信心更是不可或缺。試問一個每天生活在批評裡的人會有勇氣嗎?
第二:說話聲音分貝合適
父母不論是否在公眾場合,都不能很大聲說話,因為孩子可能會被嚇到。說話聲音要儘量適當,對方可以聽到就好,沒必要再畫蛇添足,並且我個人也覺得大聲說話很不好。太大聲說話也會讓孩子的耳膜受到傷害,耳鳴是其以後可能會出現的情況。這也會加大噪音汙染,對孩子的成長不利。以後他們長大,可能會大聲和你吵架,在公眾場合也大聲說話,這是很不禮貌的行為。
第三:少批評孩子
當孩子在學校表現不好,家長可能會怒斥他。批評孩子是正常現象嗎?當然不是。雖然批評他們有時候是很有必要的,但其實批評孩子的次數多了,會有反效果。他們會覺得不管他們做什麼,在父母眼裡都是錯的,他們會活的小心翼翼,變得膽小如鼠。比如在他們考得不好時,他們也會覺得很難過,如果父母在給他們來一頓批評,他們的心情應該更糟糕。
但如果父母們這樣說:"孩子,我知道你是善良的,你這次考不好肯定是想把好的名次留給別的小朋友,對不對呀?"我想這樣說,孩子就不會不高興了,也會很勇敢地和別人聊天,因為他們也是有價值的。
總結:孩子膽小,家長要找找自己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地將責任推給他們。他們有責任,但卻不是主要責任。不敢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的家長應該是膽小的家長吧?這樣的你又怎麼能責備孩子呢?希望每個孩子都被父母雕刻成最美的璞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