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哪些行為可能導致孩子形成懦弱的性格?我們一起來看看

2020-12-13 敏西園長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很大,特別是父母的言行舉止有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有的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這將會促進孩子順利成長,並有可能成就孩子美好的未來。這是我們每一個做父母的最期盼的。

但是,有些家長,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為,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孩子,甚至會使孩子形成懦弱的性格。

一、不和睦的家庭,愛吵架的父母。

家庭氛圍很緊張,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甚至互相動手打架,摔東西,孩子年齡越小,ta的內心越恐懼,孩子沒有安全感,會越來越膽小、怕事、甚至會影響到孩子形成懦弱的性格。

我的閨蜜就是因為兩口子都是暴脾氣的人,兩人可以說三天一小吵兩天一大吵,他的兒子現在沉默寡言,特別不自信,兩口子著急了,帶兒子看心理老師,他聽了心理專家的指導後,兩口子現在後悔莫及,不過還好的是他倆現在都在管理情緒,好好改善家庭「軟環境」。

二、喜歡動手打罵孩子,呵斥孩子。

家長的教育方式粗暴,喜歡對孩子大聲吼叫,家長情緒來了甚至會對孩子動手,孩子見到家長就打哆嗦,時間長了就會形成膽小懦弱的性格。

強勢的媽媽,強勢的奶奶、婆婆只要長期帶孩子,孩子肯定會懦弱的。生活中這樣的案例很多,有的人會調侃說:「這是踏代」(遺傳),實際上是耳濡目染的影響。

有一個幼兒園7年前招收了一個小男孩,長得帥帥的,聰明活潑,但是我為這個小男孩感到不幸,因為他的媽媽和外婆一個比一個強勢,說話對任何人從來沒有商量,只有命令,都是咄咄逼人的語氣,經常有事沒事都要找茬跟老師鬧騰一番,而且揚言說:「就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好讓老師、園領導怕他們,好對孩子更多的特殊關照」。

這個媽媽、外婆隨時都能看到在呵斥孩子,經常聽到的語氣就是她們對孩子說:「只能這樣,不許那樣,聽到了嗎」?

這個孩子原本很活潑的,現在被這兩個強勢的母女帶的有時候飛揚跋扈,但是遇到事情又很膽怯,如老師讓孩子回答問題、上臺表演,孩子就向後躲,退縮。現在小男孩上小學了,特別懦弱,聽說現在這孩子的媽媽和外婆又跟老師槓上了。

父母千萬不要太強勢,大度包容的父母養出的孩子更優秀!

三、包辦太多,百依百順的父母。

孩子從出生開始,父母對孩子的一切要求有求必應,孩子也不動手做任何事情,父母都是擋在孩子前面替孩子掃除一切「障礙」,孩子從不需要過腦子,這樣的孩子沒有機會鍛鍊,無法成長,所以大了自己什麼也不會反而變得自卑、懦弱。

鄰居家的小男孩梓梓,從上幼兒園開始,都是父母給幫著穿衣服,幫著整理小書包,到了小學,寫作業都是媽媽把書本、筆擺好後才寫,削鉛筆都是媽媽代勞,到了中學、高中,梓梓仍然是沒有做一丁點的家務,就是自己的被子也是父母幫著疊,他只管學習。

上了大學,離開了父母,梓梓越來越「恐懼」自己什麼都不會,被子不會疊,衣服不會洗,同學們背後都竊竊私語,他聽到了後心裡有了變化,覺得自己是個廢物,為什麼同學們都是那麼能幹?孩子的自信心受挫,同學們遠離這樣的「媽寶」,梓梓沒有好朋友,內心苦悶,孩子的性格也慢慢孤僻懦弱起來。

四、沒有擔當、遇事就躲的父母。

有的父母給孩子灌輸的理念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時候遇到一個突發事件,感覺把孩子拿走,不僅自己不去理會,還諄諄教導孩子:「遇到這樣的事情不要管,現在你還小,很多事情很複雜,你不懂,你要做的就是:躲得遠遠的」。

孩子不僅沒有是非觀念,反而會學到遇事就躲,沒有同情心,沒有責任感,這樣孩子性格在父母不當的教育下變得懦弱。

五、孩子接收到的鼓勵表揚太少甚至沒有。

孩子的生活中,如果缺乏表揚與鼓勵,孩子會很自卑的。如果長期生活在被打擊的環境中,孩子就如同花兒一樣,沒有陽光雨露的滋潤,孩子也會因不自信而變得懦弱。

結語:孩子的性格有一部分是娘胎裡帶的,但很大一部分是在後天中形成的,最重要的就是朝夕相處的父母帶給孩子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教育場所,原生家庭中的和諧環境,ta最親近,經常接觸人的言行舉止對孩子性格形成影響最大!

相關焦點

  • 孩子膽小懦弱,與4個因素有關,家長需要幫他改正性格
    但是,孩子懦弱的性格,大多數都是由家長所造的。孩子膽小懦弱,與4個因素有關1. 父母總是讓孩子寬容大量不知道,身為父母的你們,是不是也是這樣教孩子,別人家的孩子來搶東西時,你總會告訴孩子,讓弟弟玩會,弟弟碰你一下沒事的,你要懂得學會原諒別人。
  • 孩子膽小懦弱,不一定全是性格導致,可能是「自然缺失症」作祟
    文丨小熊娃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孩子的性格如何是父母非常在意的一件事情,如果孩子性格是大膽自信,父母自然是開心的,可如果孩子的性格是膽小懦弱的,那麼家長們將會非常的頭疼,因為想要讓一個懦弱膽小的孩子變得自信和大膽,是需要耗費非常大的精力。
  • 培養孩子性格特徵,面對孩子六大消極性格特徵,家長應如何引導?
    雖然說每一位孩子都是特別的,他們有著自己的性格,並且只要家長好好利用孩子的性格特徵,每一個孩子都有可能成才。但現實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很多父母由工作太忙導致疏忽了對孩子的性格培養,這就會使孩子的性格產生偏差,非常不利於他們的人生發展,要知道好的性格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給這個人帶來的只有好處。
  • 孩子膽小懦弱,家長盲目推他前行,只會讓孩子更加膽小怕事!
    每位位家長不希望自孩子遇到事情是勇往直前而不是後退萎縮呢?但與以上情況類似的場景相信多數家長都遇到過,是什麼樣的原因致使自己的孩子遇事膽小懦弱、停滯不前呢?其實,家長們在遇到孩子再次退縮時,不妨關注一下自己的行為,以下列舉了幾種家長的普遍行為,對照一下您是否中招了呢?
  • 孩子在性格形成關鍵期,如果有這些行為舉止,及時糾正很重要
    所以家長在小孩的這個關鍵期,一定要對孩子的行為習慣進行糾正,特別是當孩子出現了一些不好的行為時,家長的引導非常重要。但是很多家長也提出了一些疑問,例如究竟什麼是小孩的性格形成關鍵期?下面就帶各位家長具體的了解一下。
  • 《我是餘歡水》:懦弱是父母給孩子最強力的「毒藥」,代代相傳
    哪種類型的父母容易養出「懦弱」的孩子?1.家長性格「懦弱」性格「懦弱」的人,在遇到不公平事件時,不會站出來為自己辯解,而選擇默默承受;並且他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還會把自己的想法傳遞給孩子,讓孩子和自己一樣。
  • 孩子膽小懦弱,是這三個因素造成的,家長要幫孩子改正
    只要認真觀察,不難發現,現在的社會中,男孩子的脾氣性格變得越來越缺少陽剛氣,顯得有些膽小懦弱。一些女孩子的膽子反而更大一些,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局面呢?孩子膽小懦弱是怎麼形成的呢?家長們一定要找準原因,幫孩子改正這樣的性格。
  • 斯坦福教授:4種行為會導致孩子大腦變笨,甚至抑鬱!家長請警惕
    如果把我們的孩子比喻成這隻猴子,那麼我們家長的某些不當行為和做法,日久也一樣會深入孩子的腦髓中。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指出: 一個孩子能成就哪些特質,將來有著怎樣的性格,家庭起了決定性因素。父母的舉動和言行更是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孩子未來的發展和走向。
  • 《我是餘歡水》:懦弱是給孩子的強力的毒藥,代代相傳
    在電視劇中,餘歡水是一個性格懦弱的人,誰都可以隨意的欺負他,而且他還不會吭聲。在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他為了生計妥協。懦弱是給孩子最強力的毒藥,代代相傳好在一場烏龍徹底改變了餘歡水,他被誤診患上了胰腺癌,以為自己的人生將要結束了,所以才一改以往的性格。之後,兒子在學校打架,被老師叫去辦公室,他再也不是先讓孩子道歉,而是堅決的站在孩子背後給孩子最大的支撐。
  • 家長日常催促,可能在影響孩子性格形成,你知道嗎
    媽媽的嘮叨,或許是每個孩子成長時所必須經歷的甜蜜負擔。 我們常常聽到家長這樣催促自己的孩子,「你怎麼這麼慢呀?」、「怎麼還沒有收拾好?」、「怎麼還不穿鞋?馬上出門了。」
  • 孩子性格樂觀好處多,家長做好三點培養孩子好性格,孩子受益一生
    但是在這些突發情況中,有一位家長的行為引起網友點讚,一家長剛剛送完孩子到考場,意外就發生的,倒下的大樹砸中了車子,還好家長和考生都離開了車子,平安無事。 家長十分樂觀的說,是孩子的運氣太好了,今年必定「高中」,不得不說,這樣的家長真是樂觀開朗,怪不得引起網友點讚。
  • 孩子得了抑鬱症,家長以為是性格內向,家長如何分辨?
    家長們總是認為孩子不愛說話、不交朋友是因為性格內向。性格不是可以隨意改變的,所以家長也不是很在意,並且覺得內向也不是壞事。但孩子的一些行為可能是在提醒父母孩子正站在抑鬱症的邊緣,可在我們看來抑鬱症似乎離我們的孩子很遠,家長的警惕性不高造成了孩子離抑鬱症越來越近。家長們對抑鬱症了解嗎?
  • 遇上「易怒」的父母,孩子容易形成這3種性格,不妨自查一下
    文丨艾媽育兒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孩子性格養成和他父母的教育是有著必然聯繫的,所以我們經常會說在孩子身上總是很容一看到他們父母的縮影。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家長的言行舉止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性格的三觀和習慣。
  • 李玫瑾:家長打孩子時,孩子出現這兩種行為,多數心理出現了問題
    她曾在一次講座中表示:孩子出現這兩種行為,多數是心理上出現了問題,這比任何情況都要嚴重,嚴重的話可能毀了孩子的一生,甚至是讓孩子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家長要引起重視,注意自己的行為。第一種行為:當家長在打孩子時,孩子在不斷的反抗,而且還會表露出怨恨的表情。
  • 孩子不愛說話,自卑,您認為是什麼原因導致
    天下的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天下父母都在為孩子好!可為什麼孩子還是,自卑、沒有自信、懦弱、脾氣暴躁、不愛說話呢?這些都是孩子的性格缺陷,而導致了這樣的性格缺陷的主要原因就是各位父母的為孩子好!愛孩子不懂分寸,形成溺愛我們都知道溺愛是不好的行為,但卻不清楚什麼程度算溺愛。實際上這是父母的一種錯誤觀念導致的「再苦不能苦孩子」。
  • 家長的情緒影響孩子性格,李玫瑾:好的教育,是家長學會控制情緒
    孩子在父母的陪伴和教養中逐漸成長,享受著父母的關愛,同時也接受著父母所帶來的影響。尤其是對於幼兒來說,缺乏對事物的判斷能力,父母的行為和情緒將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性格養成。如果父母比較暴躁易怒,很可能會讓孩子的性格出現問題。
  • 孩子性格怯懦沒自信,家長朋友犯了難,怎樣才能改變孩子的性格
    五歲以前的小明其實還是一個比較活潑開朗的孩子,但是他的母親卻常常拿小明跟別的孩子作比較,逐漸的,小明開始變得自卑起來。因為失去了原本的自信和開朗變得沉默寡言起來。他的母親經常會對小明說,你看別人家的孩子考試能考100分,憑什麼你就只能考95。別人家的孩子能夠自己幫助家長做這麼多的家務活,你就只能給我們添堵。
  • 這4種「為你好」的行為,可能會讓孩子「變笨」,家長要知道
    我們都知道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所作所為無時無刻不影響著孩子。一個家長的習慣和處事方式,都會無意間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影響,因為孩子是一張白紙,孩子的性格習慣是什麼樣子都靠父母去一點一點描繪。但是家長很多行為對於孩子來說其實並不好的,很有可能也會害了孩子,就是家長的好心辦了壞事。其實我們認為的很多孩子為了好的事情,反而會讓孩子越來越笨。總結了一下,大概有這4點,請各位家長對照一下。
  • 缺少父親陪伴的孩子,上學後易被欺負,幾種性格缺陷可能伴隨一生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受「男主外女主內」思想的影響,諸多父親將教育孩子的任務全部推給妻子,或者因工作、性格等原因很少參與孩子的成長,甚至理所當然地逃避育兒責任,用當今網絡熱詞形容就是「喪偶式育兒」,沒有父親陪伴的孩子,可能難逃如下幾種性格「缺陷」。
  • 孩子生病初愈,為什麼脾氣越來越大?家長要重視「退行行為」
    其實,孩子的這個行為,就是「退行行為」,這是孩子生病後最常見的一種表現,很多家長卻將之認為是無理取鬧,導致孩子的內心受到嚴重的傷害和負面影響。什麼是「退行行為」?性格囂張跋扈如果家長面對孩子的「退行行為」有求必應,孩子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怎麼樣就怎麼樣,這就會導致他們的性格變得更加任性自私,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只考慮自己,不考慮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