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很大,特別是父母的言行舉止有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有的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這將會促進孩子順利成長,並有可能成就孩子美好的未來。這是我們每一個做父母的最期盼的。
但是,有些家長,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為,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孩子,甚至會使孩子形成懦弱的性格。
一、不和睦的家庭,愛吵架的父母。
家庭氛圍很緊張,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甚至互相動手打架,摔東西,孩子年齡越小,ta的內心越恐懼,孩子沒有安全感,會越來越膽小、怕事、甚至會影響到孩子形成懦弱的性格。
我的閨蜜就是因為兩口子都是暴脾氣的人,兩人可以說三天一小吵兩天一大吵,他的兒子現在沉默寡言,特別不自信,兩口子著急了,帶兒子看心理老師,他聽了心理專家的指導後,兩口子現在後悔莫及,不過還好的是他倆現在都在管理情緒,好好改善家庭「軟環境」。
二、喜歡動手打罵孩子,呵斥孩子。
家長的教育方式粗暴,喜歡對孩子大聲吼叫,家長情緒來了甚至會對孩子動手,孩子見到家長就打哆嗦,時間長了就會形成膽小懦弱的性格。
強勢的媽媽,強勢的奶奶、婆婆只要長期帶孩子,孩子肯定會懦弱的。生活中這樣的案例很多,有的人會調侃說:「這是踏代」(遺傳),實際上是耳濡目染的影響。
有一個幼兒園7年前招收了一個小男孩,長得帥帥的,聰明活潑,但是我為這個小男孩感到不幸,因為他的媽媽和外婆一個比一個強勢,說話對任何人從來沒有商量,只有命令,都是咄咄逼人的語氣,經常有事沒事都要找茬跟老師鬧騰一番,而且揚言說:「就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好讓老師、園領導怕他們,好對孩子更多的特殊關照」。
這個媽媽、外婆隨時都能看到在呵斥孩子,經常聽到的語氣就是她們對孩子說:「只能這樣,不許那樣,聽到了嗎」?
這個孩子原本很活潑的,現在被這兩個強勢的母女帶的有時候飛揚跋扈,但是遇到事情又很膽怯,如老師讓孩子回答問題、上臺表演,孩子就向後躲,退縮。現在小男孩上小學了,特別懦弱,聽說現在這孩子的媽媽和外婆又跟老師槓上了。
父母千萬不要太強勢,大度包容的父母養出的孩子更優秀!
三、包辦太多,百依百順的父母。
孩子從出生開始,父母對孩子的一切要求有求必應,孩子也不動手做任何事情,父母都是擋在孩子前面替孩子掃除一切「障礙」,孩子從不需要過腦子,這樣的孩子沒有機會鍛鍊,無法成長,所以大了自己什麼也不會反而變得自卑、懦弱。
鄰居家的小男孩梓梓,從上幼兒園開始,都是父母給幫著穿衣服,幫著整理小書包,到了小學,寫作業都是媽媽把書本、筆擺好後才寫,削鉛筆都是媽媽代勞,到了中學、高中,梓梓仍然是沒有做一丁點的家務,就是自己的被子也是父母幫著疊,他只管學習。
上了大學,離開了父母,梓梓越來越「恐懼」自己什麼都不會,被子不會疊,衣服不會洗,同學們背後都竊竊私語,他聽到了後心裡有了變化,覺得自己是個廢物,為什麼同學們都是那麼能幹?孩子的自信心受挫,同學們遠離這樣的「媽寶」,梓梓沒有好朋友,內心苦悶,孩子的性格也慢慢孤僻懦弱起來。
四、沒有擔當、遇事就躲的父母。
有的父母給孩子灌輸的理念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時候遇到一個突發事件,感覺把孩子拿走,不僅自己不去理會,還諄諄教導孩子:「遇到這樣的事情不要管,現在你還小,很多事情很複雜,你不懂,你要做的就是:躲得遠遠的」。
孩子不僅沒有是非觀念,反而會學到遇事就躲,沒有同情心,沒有責任感,這樣孩子性格在父母不當的教育下變得懦弱。
五、孩子接收到的鼓勵表揚太少甚至沒有。
孩子的生活中,如果缺乏表揚與鼓勵,孩子會很自卑的。如果長期生活在被打擊的環境中,孩子就如同花兒一樣,沒有陽光雨露的滋潤,孩子也會因不自信而變得懦弱。
結語:孩子的性格有一部分是娘胎裡帶的,但很大一部分是在後天中形成的,最重要的就是朝夕相處的父母帶給孩子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教育場所,原生家庭中的和諧環境,ta最親近,經常接觸人的言行舉止對孩子性格形成影響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