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好嗎!」家長日常催促,可能在影響孩子性格形成,你知道嗎

2020-12-22 騰訊網

媽媽的嘮叨,或許是每個孩子成長時所必須經歷的甜蜜負擔。

我們常常聽到家長這樣催促自己的孩子,「你怎麼這麼慢呀?」、「怎麼還沒有收拾好?」、「怎麼還不穿鞋?馬上出門了。」…………

日常就被家長掛在嘴邊的嘮叨,有些家長認為這是在幫助孩子,但他沒有發現,這一句句催促的背後,正在給孩子造成傷害,可能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家長的日常「嘮叨」,反而使孩子變得越來越慢

同事靜靜是個急性子的寶媽,三歲的小傑日常總會表現出慢吞吞的狀態,靜靜為了防止孩子養成這樣的習慣,便時常催促孩子。

幾乎事事都會要求孩子、催促孩子,沒吃飯之前,會催促孩子趕緊洗手。

吃飯時,總會要求孩子快速進食。日常搭玩具時,也會催促孩子搭這個、搭那個,讓孩子更加手忙腳亂。

在靜靜的催促下,寶媽日益發現,孩子的速度反而更加慢了。

一日寶媽翻閱自家監控才察覺,自己一天竟然要對小傑說幾十次的「快點兒!」催促的頻率極高,而小傑也在自己的催促之下,毫無反應能力,做事更加拖拉。

「快點行嗎」,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

其實日常生活中,家長難免會對孩子有「揠苗助長」的現象,這種催促下成長,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很多傷害。

1)造成孩子焦慮感

家長頻繁的催促,會讓孩子瞻前顧後,面對事情時,無從下手。

孩子在家長的「嘮叨」下,總會背負著極大的壓力去完成這件事,完成之後仍然要受到家長的數落。

這樣就會導致孩子在未完成事情前,會擔心自己無法勝任,完成後,又會擔心完成的不夠好,從而畏首畏尾,導致焦慮感倍升。

2)造成孩子做事粗心大意

家長的催促之下,孩子就會想儘快結束眼前的事,以致來不及思慮周全,做事粗枝大葉,應付了事。

導致粗心大意,事情做的虎頭蛇尾,乍一看,是提升了速度,而質量卻永遠得不到保障。

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形成粗心的毛病,做任何事情都無法細心考究,從而更加全面的完成工作。

3)造成孩子容易自我否定

孩子畢竟年幼,有些事情是他這個年齡段,比較艱難才能去完成的,而在家長的催促之下,孩子很容易對自己的做法產生懷疑。

並在下次同樣遇見新的問題時,很難判斷自己該如何應對,既然做與不做都會受到家長的質疑,還不如乾脆放棄。

長此以往,就會容易產生自我否定、自卑等心理。

家長學會這三種小方法,可能比催促更有效

1)以身作則

家長才是孩子成長的最好老師。孩子會在與家長的朝夕相處中,從家長的言行舉止裡,學到該如何解決事情。

因此,家長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更有利於孩子改掉自己拖拉的毛病,而不是靠說教、嘮叨,去催促孩子。

只有家長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才能更有信服力,讓孩子學會如何成長。

2)適當鼓勵

面對孩子的教育,不能一味的催促、說教,也需要採取適當的鼓勵,讓孩子更有積極性去配合家長的教育方式。

可將生活成長小細節的學習,用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學會。

採取一些孩子喜歡的獎勵方式,讓孩子更願意去主動學習。

比如:孩子小願望的實現,小禮物的兌現等等,將催促變為寓教於樂的遊戲,才更適合孩子的成長,不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3)適當放手

孩子總要長大,一些簡單的日常生活,還是需要家長放手,讓孩子獨立學習,孩子的獨立性,才能被培養起來。

雖然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會慢,會沒有那麼完美,但請家長秉承耐心,讓孩子慢慢成長。

一些無傷大雅的小習慣,可以讓孩子在自我改正中,不斷的達到最好,家長只需要在一旁適當引導,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小樹苗總要一點一點才能長大,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懂得發現孩子的每一點進步,看到孩子的努力,適當的意見和幫助,才能讓孩子充滿自信的成長。

家長也要學會擁有發現的眼睛,不要急功近利,努力配合孩子成長的步伐,讓孩子更加茁壯成長。

相關焦點

  • 家長的哪些行為可能導致孩子形成懦弱的性格?我們一起來看看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很大,特別是父母的言行舉止有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有的會使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這將會促進孩子順利成長,並有可能成就孩子美好的未來。這是我們每一個做父母的最期盼的。但是,有些家長,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為,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孩子,甚至會使孩子形成懦弱的性格。一、不和睦的家庭,愛吵架的父母。
  • 經常被催促的孩子容易出現這四個缺點,你知道嗎?
    是上帝叫一種蝸牛牽著我在散步」經常被催促的孩子容易出現這四個缺點第一:容易出現做事沒有耐心不得不說為人父母的我也是一個急脾氣,在孩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總是催促孩子要快點的,就要遲到了!快點,快點,不停地在催促他,可孩子給我的反應就是該幹啥幹啥,根本不理你這茬!有的時候就會摟不住自己的脾氣,衝孩子大聲地喊起來,後來我發現催促他並沒有用。
  • 家長要知道:比起物質條件,兒童的成長環境更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每一個孩子的身上都承載著父母無限的愛,很多父母拼了命地想要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條件,卻忽略了對孩子來說,兒童的成長環境對兒童的成長發育更為重要。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過程中,性格和行為會被環境所影響。良好的成長環境,不僅會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會讓孩子有一個好的性格。
  • 孩子磨磨蹭蹭不是病,愛「催促」的家長才是拖累!
    「快點!」「怎麼這麼慢?」「再磨蹭就遲到了!」「我讓你快點你聽到沒?」從起床開始,就陷入了一場和娃「爭分奪秒」的大戰。兒子昨天睡得有點晚,今天早上費了好大一番功夫,我才把他從床上拖起來。緊接著,就開始了「我催他後退」的慣常模式——"快快快,去洗臉,一會遲到了。」
  • 家長的情緒影響孩子性格,李玫瑾:好的教育,是家長學會控制情緒
    孩子在父母的陪伴和教養中逐漸成長,享受著父母的關愛,同時也接受著父母所帶來的影響。尤其是對於幼兒來說,缺乏對事物的判斷能力,父母的行為和情緒將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性格養成。如果父母比較暴躁易怒,很可能會讓孩子的性格出現問題。
  • 了解人際溝通理論嗎?一個好家長,有益於孩子兒童自狀態形成
    誠然,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在與人交往的時候就展現出非常不願意與人合作的傾向,並且暴躁易怒,更可怕的是這些孩子並沒有覺有什麼不妥,早已經習以為常,歸其原因,很有可能是父母的影響,都說孩子是父母的鏡子,這句話不無道理,父母的言行就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和他們的一生。說到底,探討人際溝通的形成就是要找尋兒童自狀態的形成的根本原因。
  • 孩子拖拉磨蹭幾個原因,除了催促還有更好的辦法。從小養成是根本
    孩子越催越磨蹭,幾個方法讓他們主動積極做事不拖拉上學之後家長一天之中感覺時間最緊張的就是孩子上學前和放學後,早晨起床到出門,可能要催好多遍。放學回家從吃飯開始,就恨不得孩子能有個一鍵加速的按鈕,這樣就能快點吃,快點寫作業早點睡覺。
  • 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在這5個方面「下功夫」,孩子將來更出色
    剛步入幼兒園內,孩子會結識到很多同齡的朋友,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有的性格會表現得很好,有的確卻表現得令人擔憂,如膽小、愛說謊、不懂得尊重人等,無論是先天形成或者後天影響,負面的性格特點,都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3-6歲是性格形成關鍵期,在這5個方面「下功夫」,孩子將來更出色!
  • 8成小學生曾被爹媽催促 有人夢見爸爸臉上全是嘴
    昨日,記者在沈城的幾所小學進行調查「你有被父母催促的經歷嗎」,在受訪學生中,80%以上的小學生表示有,而且集中體現在起床出門、寫作業、睡覺的時候。記者調查八成受訪小學生有被催促經歷「磨蹭」幾乎是大多數孩子的天性,「催促」也幾乎是父母慣用的辦法。「你被父母催促過嗎?」昨日記者調查發現,班級裡80%的孩子舉手表示有。而在一個小學6年級的班級裡,無一例外地全部舉手。
  • 孩子頭頂有「2個旋」代表什麼?和性格、智商有關嗎?家長要清楚
    03發旋和孩子的智商、性格有關係嗎?04家長如何讓孩子擁有好性格?在面對孩子過分的要求時,要態度堅決地和孩子說「不」並進行教育,否則會讓其養成壞習慣。2.讓孩子學會分享在家中,孩子習慣了所有東西都是自己的,家長通常也不會向孩子索要什麼。但是到了學校中會有很多同齡的小朋友,如果未能讓其擁有分享的意識,很可能與其他同學發生衝突,影響今後的正常交往。
  • lily英語:別再催促磨蹭的孩子了!
    我當時一股火噌就上來了,大吼一句『能不能好好吃?不想吃就下來』!你說,我這個『閃電媽』怎麼養出了個『磨蹭龜』呢!」我們都知道,一個媽媽的「失控咆哮」,肯定是經過無數次深思熟慮+好言好語+自我反省+反覆溝通+努力無果的情緒積累。
  • 孩子磨蹭是有原因的,99%的家長不知道的秘密!
    她在《孩子,你慢慢來》一書中寫道:「我,坐在斜陽淺照的臺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5歲的手指。孩子,慢慢來,慢慢來……」因為孩子磨蹭是有原因的。
  • 培養孩子性格特徵,面對孩子六大消極性格特徵,家長應如何引導?
    雖然說每一位孩子都是特別的,他們有著自己的性格,並且只要家長好好利用孩子的性格特徵,每一個孩子都有可能成才。但現實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很多父母由工作太忙導致疏忽了對孩子的性格培養,這就會使孩子的性格產生偏差,非常不利於他們的人生發展,要知道好的性格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給這個人帶來的只有好處。
  • 原生家庭的出生順序,可能決定了孩子的性格脾性,你家是這樣嗎
    「大佬傻老二精」「;「老大自信穩重,老二調皮輕浮」這種話相信不少人都聽說過,這也是民間常常用出生排序,來形容孩子性格差異的話,也間接證明了,孩子的性格形成本身,會受到出生順序影響。當家中有了弟弟妹妹之後,原本父母的愛會被剝奪走一部分,前期孩子性格會出現一絲不滿,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年齡的增長,這種不滿會轉化為責任感,在家長「照顧弟妹」思想的灌輸下,孩子會對自己更為嚴格,希望事事做到完美,擅長贏得父母的誇獎。
  • 日本媽媽的10條「育兒禁句」,每一句都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教育作家藤崎達宏認為,斥責是「傳達人生不可缺少的價值觀」的行為,父母應該用這種方式幫助孩子改正錯誤,而不是溺愛和放任。但訓斥也要講究技巧和方法:一、認真,不允許逃跑和轉移話題,讓孩子形成認真談話的判斷標準;二、簡短,不要喋喋不休,問孩子明白與否後快速切換回日常生活。
  • 性格影響命運,原生家庭對孩子性格的養成不可忽視,家長應知曉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常常按照自己的想法,打著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而做一些逼迫孩子不願意不喜歡的事情,在無意中傷害了孩子。就好比給孩子報興趣班的時候,孩子可能對畫畫比較感興趣,但是父母會直接幫你報鋼琴,然後對你說「畫畫沒什麼用,你現在還小,不懂,要畫畫自家在家沒事就可以畫,爸媽幫你選的鋼琴多好,以後還可以做一個鋼琴家,爸媽都是為了你好」。
  • 不要給孩子「亂扣帽子」,家長應該知道,貼標籤會影響孩子性格
    隨著孩子長大,他們有自己的想法。他們學會了把很多話藏在心裡,不跟父母說話。如果大人想知道孩子們的煩惱,他們就得繞圈子把孩子的心聲問出來!其實有時候大人的話很有殺傷力的時候,雖然我心裡知道是為了孩子好,孩子還是會有選擇地屏蔽一些內容。
  • 孩子性格冷漠怎麼辦?內心有愛的孩子,離不開家長「愛」的澆灌
    有一次,波波全家一起看電影,關於一隻蘇格蘭牧羊犬跨越多個國家,最終找到小主人的感人故事,波波媽媽哭得稀裡譁啦,孩子看完卻毫無感動之情,說劇情很無趣。波波的父母這才發現孩子對感情很冷漠,她最擔心的是孩子一旦形成這種冷漠的性格,很難與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際關係,還會影響到日後的就業和生活。
  • 夫妻性格不合適合離婚嗎 給孩子的影響
    夫妻性格不合適合離婚嗎,相信有很多的姐妹會感覺到談戀愛的時候他什麼都好,但是易結婚了你們。這些性格不合的地方。就暴露出來。那麼我們這個時候就會想我們應該離婚嗎?適合離婚嗎?如果你打不定主意,就讓我們來看看這篇文章。
  • 孩子寫作業,家長在一旁玩手機,會對孩子產生什麼影響你知道嗎?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孩子在做作業,家長在一旁拿著手機或刷視頻,或聊天,或處理工作,時不時的對著孩子喊一句快點寫!家長用這樣的方式陪同孩子學習,有沒有想過會對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會對孩子產生什麼的心理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