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1次,每次20分鐘,陪孩子做3件事,長大後他會感謝你

2020-12-17 龍漁教育

《少年說》裡,有一個男孩站在臺上,說了這麼一段話:「我的父母是一對只生孩子,卻不陪孩子的父母,他們對我是這樣,對我五歲的弟弟也是這樣。」

男孩說自己在讀小學時,就被父母丟在姨媽家後,就去外地工作了,一兩年才回家一次,在這期間,父母很少打電話,即使打電話,還沒來得及與父母通電話,他們草草地和姨媽說兩句便掛了。

在姨媽家的生活並不快樂,經常被姨媽家的兩個哥哥欺負,因為自知寄人籬下,所以不敢反抗。從這以後,男孩便不會在難過或者受欺負的時候找爸媽了。

男孩子說到,他如今已經長大了,不需要父母的陪伴了,但是弟弟還小,希望爸爸能夠把弟弟接到身邊。

這位父親說到,如果不外出工作,就沒有錢供他們讀書,但是最後,答應了男孩,把弟弟帶在身邊。

陪伴,是世間最大的力量;陪伴,不僅僅是吃飯、睡覺、說話那麼簡單,在美國加州大學,科學家們做了一個實驗:讓幾個女孩接受一定幅度的電擊,經過觀察,女孩在電擊時大腦都呈現出十分強烈的恐懼電波。

但是,當她們的戀人站在身邊陪伴時,電擊進行的那一刻,女孩們都緊緊握著戀人的手,這時候奇蹟發生了,這幾位女孩大腦內的恐懼電波瞬間降低,甚至幾乎沒有。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明明知道自己會遭遇恐怖的電擊,但是因為有了你的陪伴而變得勇敢而有力量,有時候,當一個人難過、崩潰時,即使什麼都不做,僅僅默默地陪伴,就很好,我想,這就是陪伴的意義吧。

世間任何職業都會被他人或者機器代替,唯獨父母的角色是獨一無二的,用心陪伴孩子的成長,是為人父母的責任

而孩子對父母的陪伴是極度渴望的,是他們內心深處最需要的滿足,尤其是在年幼的階段,錯過了,孩子也不需要了。

如今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很多父母為了生計四處奔波,無暇照顧和陪伴孩子,把孩子交給長輩或者他人照顧,他們總是以要賺錢、工作忙為藉口。

其實,時間還是有的,只要父母願意,總能擠得出時間,少看一會手機,少看一些娛樂節目,把有限的時間用在陪伴孩子身上,哪怕用十分鐘的時間聽聽孩子的想法也是好的。

繪本《等一會兒,聰聰》裡,說了這麼一個故事:

聰聰對爸爸說:「嘿,老爸。」

爸爸答:「等一會兒,聰聰,老爸現在沒空。」

聰聰對媽媽說:「嗨,媽媽。」

媽媽答:「等一會兒,聰聰,媽媽現在沒空。」

聰聰對媽媽說:「媽媽,花園裡有一隻怪獸要吃我。」

媽媽不耐煩地回答:「等一會兒,聰聰,媽媽現在沒空。」

於是,聰聰一個人來到了花園。看到了一隻怪獸,對怪獸說:「嘿,你好,怪獸。」怪獸把聰聰一口吃掉了。然後進到聰聰的家。怪獸走到聰聰媽媽的背後,大叫一聲。

聰聰媽媽說:「等一會兒,聰聰,媽媽現在沒空。」

怪獸張大嘴巴,咬了聰聰爸爸一口,雖然感覺疼,但是聰聰爸爸只盯著報紙,說了句:「等一會兒,聰聰,爸爸現在沒空。」

故事很短,但是自始至終,聰聰的爸爸媽媽都自顧自地做事情,根本沒有看聰聰一眼。聰聰一直被爸爸媽媽冷落,得不到有效的陪伴。

有時候,忙碌就是對孩子的殘忍,無效的陪伴更是對孩子的一種扼殺,高質量的陪伴,才是孩子成長真正需要的。

對於忙碌的父母,如何才能實現高質量的陪伴呢?

1、父母應當及時回應孩子的需求

現在很多「低頭族」的父母,即使看著孩子,也習慣性地拿著手機,看手機的時間比與孩子交流的時間還長,甚至忽略了孩子在和自己說話。

心理研究證明:不回應孩子的危害比吼孩子更大。如果孩子對父母提出要求,在7秒內父母沒有回應,或者回應的時間超過7秒,孩子的內心就會產生挫敗感,而父母對孩子及時回應,能讓孩子感覺到自己被看到、被認可和被愛。

因此,當孩子呼喚我們時,需要及時回應,即使手上有工作,也要耐心和孩子溝通,得到孩子的理解。

2、與孩子積極互動

良好的溝通對建立積極親子關係極為重要,父母對孩子積極傾聽和互動,表明我們在乎孩子的感受,接納孩子,並且了解孩子的需求,使孩子有安全感。

在臺灣,有一個陪伴孩子的黃金法則:臺灣家庭教育123法則,即每天一次,每次20分鐘,父母陪孩子做3件事,這三件事分別是一起讀書、一起玩遊戲、一起聊天。

事實證明,父母與孩子進行20分鐘全身心的互動,比長時間無效率地待在一起效果好太多。

《奇葩說》裡,如晶說過:「孩子的人生是一部連續劇,從第一集到第二十集,他會慢慢地變。如果你120歲你不看,你就永遠都看不了了。

孩子快樂的童年,你花再多的錢都買不到;錯過了孩子的成長,即使悔恨也換不回。我們最大的幸福就是家庭和諧,最大的成功,就是培養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

作者簡介:池沐,多平臺原創作者,專注親子教育,用溫暖的筆觸,寫深情的文字,做精益父母,關注我,一起攜手成長!

相關焦點

  • 小學階段陪孩子做好3件事,他會感激你一輩子!
    所以,在「父母」這個角色還有效的時間裡,一定要完成對孩子最重要的教育,給孩子足夠的陪伴和安全感。讓孩子打好人生的基石,將來孩子才能通過自己的力量,走得更快,走得更遠。父母在小學階段陪孩子做好這3件事,他會感激你一輩子!
  • 小時候「逼」孩子做這4件事,長大後孩子會感謝你
    但學習這件事,僅有興趣是不夠的。多多也有不想練琴的時候。 讓孩子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成長,大人省心,孩子省事,但這不是尊重,而是放縱。 學習,從來就是一件很苦的事。 孩子的優秀一定是大人付出了心思、孩子付出了努力。
  • 放學後別催孩子寫作業,先花20分鐘做這件事,比催100次更管用
    閨蜜說:「其實,孩子的作業量也不大,但就是各種和我不對付,瞪眼睛吹鼻子的,完全不配合。」 平時孩子放學回家,閨蜜總是第一時間催孩子做作業,但是完全沒有效果,每次孩子都是從飯前做到飯後,熬到晚上9點結束就算快的了。每天的狀態基本都是:孩子不催不動,一催動一下。
  • 會做家務活的孩子長大後他會更加優秀,如何做好家務活?
    老二沒有主觀意識,做家務往往都是跟他玩些小心機,譬如媽媽不舒服好想休息,就是還有些事情沒做你看你行嗎?這麼一說他做家務的積極性就會很高。所以老二四歲每天能做的事情是衣服收拾、分類,收拾玩具、收拾餐具、機洗衣物等。這裡都是常見的事情,其他不一一介紹。我們的孩子都應該學習做家務,因為家務可以幫助他們培養家庭責任感,長大後更具備社會能力。
  • 孫儷跨界當主編,繪本《陪你長大》給孩子講述生命之歌
    孫儷與流浪動物而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每天和孩子的睡前故事時間,是她珍視的親子時光。親子閱讀、關愛小動物,這兩個生命主題的碰撞和結合,就有了這套《陪你長大》系列繪本。1】五本繪本故事,就像五首生命之歌歷時近一年,這套由孫儷主編、小時候童書出品的《陪你長大》系列繪本,已由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正式出版。這一系列有《長長的旅行》、《1,2,3 咔嚓》、《我有三個名字》、《這裡是動物醫院》,以及《遇見你真好》五個繪本故事。
  • 夜讀丨湖南一場只有父親參加的家長會火了:教育孩子,這3件事必須...
    但其實,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爸爸媽媽扮演是不同的角色。 好媽媽永遠代替不了好爸爸,養育孩子的這3件事,必須爸爸來做。 「在孩子3歲的時候,我就開始發現照顧他時間久了,他反而越來越會拿捏我、反抗我。 就像每次約定好只玩半小時手機,但每次時間一到他就開始哭鬧,最後沒辦法只好妥協。
  • 異性關係裡,願意陪你做這3件事的女人,是愛上你了
    等到長大了,成熟了,可是已經沒有機會了。所以,如果能夠分辨出對方是不是真的喜歡你,這是非常重要的。至少,不會讓自己留下遺憾。在異性的交往當中,如果一個女人願意陪你做這三件事,那麼她是真的愛上你了。一、陪你看電影異性之間看電影,那可不是隨隨便便的。有的人以為是因為彼此志同道合而已,其實不然,女人願意和你去看電影,自然是在心理上願意和你靠近,是想要陪在你身邊的。我就有一個很傻的朋友,在大學的時候女生主動約他去看電影,他也去看了,而且看的還是晚上10點場。
  • 睡前,家長堅持陪孩子做這「3件事」,不到2年孩子的變化明顯
    但是有時候父母講完故事了,孩子還不想睡還想接著聽;也有的孩子聽著聽著就睡著了,第二天就忘了講了什麼。寶媽群裡,有位寶媽分享了她的經驗,每天睡前一小時,堅持陪孩子閱讀、回顧一天的事情以及玩益智遊戲。從孩子6歲開始做起,不到2年,孩子的變化明顯。
  • 孩子從磨蹭到自覺,這位媽媽只做了1件事!
    整理留言的時候看到有一位媽媽說,孩子做事磨磨蹭蹭,作業明明不多,可每天都要拖到十點多才能寫完!我每天各種催他,嗓子都破音了他還是慢悠悠,這可怎麼辦呢?跟她一番詳談之後才知道她家每天是這樣式的:早晨催起床:叫第1遍不起,叫第2遍哼哼唧唧回你一聲,叫第3遍才不情願地起來,眯著眼磨磨蹭蹭穿衣服。
  • 會讓孩子記一輩子的小事,你做了幾件?
    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那麼長,互相的接觸那麼深,但是孩子長大後不可能像錄像帶一樣記住和父母相處的所有細節,不過有幾件事,確實孩子們最難忘記的。1.父母打孩子的事件在孩子心裡,爸爸媽媽就是自己的守護神避風港,如果這個避風港在某個時刻變得特別嚇人,可想而知孩子是什麼感受?
  • 每天早起花10分鐘堅持陪孩子做這1件事,3年後變化驚人!
    ,收錄了多省市重點學校詩詞真題,你包含小學、中學試題各10套,輔助孩子進行實戰訓練。 比如,下面這幅美景,給出的提示字是「回、綠、開」,你會聯想到哪些詩句?
  • 家長每天和孩子共做一件事,孩子就會優秀起來
    開始的幾天,女兒並不能每天六點前起床,但是經過幾天的督促,女兒也就習慣了,對於每次老師布置的任務和需要列印的東西,我每次都會積極地去響應,並第一時間去列印,這會讓孩子明白你對他學習的重視程度。你有多重視,孩子就會有多積極。其次,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培養學習和閱讀的興趣。
  • 日本醫生:每次1分鐘,每天3次,7天後血管年輕9歲!
    效果驚人日本健康專家的絕招每次一分鐘
  • 寶媽經驗分享:3個提升孩子專注力的方法,每天15分鐘,親測有效
    關於孩子專注力這一方面,我還是非常有研究的,因為我家孩子小的時候,就很不專注,做什麼事情都不能堅持下去,甚至看書的時候最多也就能堅持五、六分鐘,當時我想了很多辦法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在我的努力之下,終於找到了4個提升孩子專注力的方法,每天陪孩子玩15分鐘,孩子的專注力就會有所提升。
  • 孩子三歲後,父母再做這件事就晚了
    如果你也不希望讓悲劇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的話,不妨花3分鐘接著看,讓我們努力將孩子培養成「天使」。他把曾經偷東西、逃學、抽菸的孩子培養成了耶魯、斯坦福、加州等名校學子你好,我是黑幼龍。很多人找我請教帶娃方法,是因為我有4個特別優秀的孩子。
  • 孫儷跨界推出系列繪本 《陪你長大》給孩子講述生命之歌
    親子閱讀、關愛小動物,這兩個生命主題的碰撞和結合,於是有了這套《陪你長大》系列繪本。歷時近一年,這套由孫儷主編、小時候童書出品的《陪你長大》系列繪本,在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正式出版。其中包含《長長的旅行》《1,2,3 咔嚓》《我有三個名字》《這裡是動物醫院》,以及《遇見你真好》共計五個繪本故事。
  • 這5個好習慣,父母要狠心「逼」孩子養成,娃長大會感謝你一生
    因此父母要注意從小監督好孩子,並做好帶頭作用。孩子缺乏定力和耐心,做事難免會因為辛苦萌生放棄的念頭,家長要做好監督鼓勵工作。這5個好習慣一定要狠心「逼」孩子養成,過程雖然很艱難痛苦,但一旦養成便會受益終生,未來娃長大會感謝你一輩子。
  • 有兩件事≠沒教養,父母鼓勵孩子勇敢做,娃長大後可能會給你驚喜
    而這天,有親戚帶著一個跟女兒看起來差不多大的孩子來看望婆婆,結果一來就相中了女兒手裡的玩偶,因此哭著鬧著要,而女兒卻依舊緊緊地護著自己的玩偶。見狀,婆婆一把拽走女兒手中的玩具,並說道:「小孩要學會分享。」楠楠看著女兒眼裡噙著淚水,站在那不說話,楠楠正準備開口說話,婆婆小聲說道:「別讓孩子不懂分享,做一些沒教養的事,再說人家是客人。」
  • 孫儷主編兒童繪本《陪你長大》發售:這件事一定要提早告訴孩子!
    近日,由孫儷主編的新書《陪你長大》正式和大家見面了。這次,同樣是關於流浪動物的書,是專門給小孩子看的繪本。 孫儷說,出這套書的起因是來自每晚她和孩子們的睡前故事時間。
  • 每天深蹲8分鐘,一個月後你會變成這樣!
    而深蹲恰好是最需要大肺活量和強健心臟的動作,另外堅持深蹲做還會起到減肥的作用。深蹲是一種可以隨處練習,想練就練的運動姿勢。那麼,如果每天深蹲8分鐘,一個月後你會變成咋樣呢?8分鐘深蹲,分為2次,早晚各一次,每次4分鐘;4分鐘深蹲過程中,我們分為8組,每組深蹲20秒,休息10秒,共30秒一組,重複8次即可;剛入門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