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茶器:「百子圖開翠屏底」——膾炙人口的嬰戲題材

2021-03-01 聚寶龍

  中國很早已有繪畫嬰孩的傳統,到了唐宋時期技巧漸趨成熟,宋代更是嬰戲圖的黃金時期,使之成為中國繪畫中極受歡迎的畫類。兒童在嬉戲中表現出的生動活潑的姿態,專注喜悅的表情,稚拙可愛的模樣,不只讓人心生憐愛,更能感受到童稚世界的無憂無慮。古代,這種題材被稱為「嬰戲圖」。名為「嬰」,實際是「孩」。畫面上的兒童或玩耍,或嬉戲,千姿百態,妙趣橫生。還有和生肖圖案、各種吉祥器物、兒童遊戲結合的。象徵著多子多福,生活美滿。百多個幼童濟濟一堂的畫面,則寓意著連生貴子、五子登科、百子千孫的意味。


  宋朝繪畫以寫實為主流﹐北宋末年的劉宗道與杜孩兒(活動於十二世紀初)也因畫嬰戲而名噪一時﹐可惜皆無作品流傳。到了南宋初年,以蘇漢臣(活動於十二世紀)與李嵩(活動於1190-1264)為嬰孩畫的代表性人物﹐其中又以蘇漢臣最受推崇。評者論其嬰戲圖云:「著色鮮潤,體度如生,熟玩之不啻相與言笑者,可謂神矣」正因蘇漢臣在嬰戲畫的傑出成就,倍受推崇,後世託名的作品甚多。


聚寶龍手繪青花【百童碗】

  南宋以後,文人畫發達,不再重視精描細繪的寫實工夫,畫家在描繪孩童時﹐不是將孩童畫得老氣橫秋,便是畫得身小而貌壯,少年老成,無法掌握兒童純稚的神韻﹐故以嬰戲畫知名的畫家銳減。而嬰戲圖中孩童純真可愛的形象,特別能表現節慶歡樂的氣氛,有祈福求安的意義,因此明清時期出現許多具吉祥含意之嬰戲圖,如「長春百子」寓有多男多福之意,這類的畫作,設色穠麗,描寫工細,深受民間喜愛。

聚寶龍手繪青花【九童帯託碗】

  嬰戲圖還與各個時期的社會狀況關係密切。明代嬰戲圖,宣德以前多為「庭園嬰戲」,孩子們在庭園內活動。宣德後,多為郊外嬰戲,孩子們嬉戲在戶外,且嬰孩的形象變化尤為分明,永、宣時期,孩童矮胖,頭大,前腦尤大,圓圓的臉,額上幾根流海,幾個孩子一起玩,又叫群嬰戲。孩童形象折射出社會的安定。嘉靖、萬曆時期,孩子們長袍大褂,顯得頭重腳輕,頭特大,後腦凸出。這些形象表明,明朝社會政治經濟的衰落已經初見端倪。


聚寶龍手繪青花【三十六童碗】

  明清時期是嬰戲圖的鼎盛期,從簡單的一兩個幼童形象發展到百多個幼童,幼童神態各異。嬰戲圖的流行,反映了當時的民眾心理。傳統的封建社會又把傳宗接代的觀念深入人心,因而寓意連生貴子、五子登科、百子千孫的圖案,就成為瓷器常見的裝飾圖案。

聚寶龍手繪青花【童子香爐】

  雍正、乾隆兩朝的官窯瓷器,嬰戲圖畫工嚴謹,多見兒童衣紋清晰,眉清目秀,動作天真爛漫,惹人喜愛。用嬰戲圖描繪了「黃髮垂髫並怡然自得」的桃園美景和太平盛世。當時的官窯瓷器嬰戲中的兒童姿態多樣,動作誇張,畫面多呈熱鬧愉悅的氣氛。

聚寶龍手繪青花【童子香爐】

  聚寶龍童子系列茶器畫風細膩,在茶器上把兒童的摔跤、捉迷藏各種姿態都表現得淋漓盡致,畫面生動、真實,形態有趣。顏色純正典雅,畫意細膩精緻,寓意多子多福,生活美滿。目前,此題材茶器有青花五童杯、十八童杯、三十六童杯、百童杯等,每一隻都具有獨一無二的珍藏價值。

聚寶龍手繪青花【百童花瓶】

  聚寶龍茶器通過對古代最頂級工藝的繼承延續和提煉創新,使瓷器美學之意境和藝術收藏之意念完美融合,充分展現了青花、粉彩等茶器美學的魅力和鑑賞藝術價值。


活動詳情:回復2016查看

查閱與分享

·點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點右上角→查看公眾帳號關注

訂閱聚寶龍

·查找公眾號:聚寶龍

·或搜索微信號:jbltea

☆版權所有·圖文均為原創

掃描二維碼,關注聚寶龍:長按二維碼圖片,將其保存至手機相冊。打開微信「掃一掃」,點擊左下角「相冊選擇」按鈕,選取保存至手機相冊中的二維碼圖片即可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聚寶龍聚寶龍官方淘寶店)


相關焦點

  • 從嬰戲到百子,穿越千年的童子秘語
    這類題材中孩童的數量不斷增加,從簡單的單個幼童形象發展到多個、百個。嬰戲母題之下的百子圖案成為集各種美好寓意於一體,展現傳統審美哲學和極富意趣的經典圖案樣式。同時,嬰戲和百子圖案並不僅僅只是描繪孩童的遊戲和展現童真情趣,多是以象徵、諧音寄予嬰孩形象更多的「意」,承載人們對傳承香火、多子多福的美好願望。
  • 嬰戲圖,品茗杯上的稚趣童真!
    ▊ 嬰戲紋的發展演變在中國古代繪畫中,人物題材相比山水、花鳥題材使用較少,而在較少的人物畫中,表現兒童遊戲主題的嬰戲圖卻佔相當大的比例,而且生動活潑,形象生動,為人們所喜愛。▲ 明成化 青花十六子嬰戲圖盌宋代的瓷器裝飾中嬰戲題材應用逐漸廣泛,繪畫技法有刻、劃、印等,構圖有疏有密,題材有嬰兒戲蓮、戲鳥、逐梅竹、蕩鞦韆、騎竹馬等,生活氣息濃厚。
  • 紅茶壺 ‖ 漫話嬰戲圖
    唐  周昉  《戲嬰圖》從晉代開始,兒童形象就已被畫家納入繪畫題材中。而嬰戲圖的真正成熟則是在風俗畫大興的宋代。五代   周文矩 《狸奴嬰戲圖》作為嬰戲題材風俗畫的代表,蘇漢臣的《秋庭嬰戲圖》雖具宮廷院畫的風格,卻有別於一般宮廷畫或傳統文人畫。
  • 美術史上開嬰戲題材先河之作:唐銀鎏金嬰戲圖小銀瓶
    兒童或玩耍,或嬉戲,千姿百態,妙趣橫生,充滿歡樂與祥和的畫面,被大量使用在古代金銀器、瓷器、玉雕、木刻和刺繡上作裝飾圖案,謂之嬰戲紋或嬰戲圖。我國嬰戲圖萌芽於戰國,發展於魏晉,成熟於唐五代,盛行於兩宋,衰落於元明清,是風俗畫、人物畫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傳統繪畫中佔有重要地位。
  • 嬰戲圖上的「潮童髮型」
    「髫」在古畫中出鏡率很高,除《秋庭戲嬰圖》外,諸如《灌佛嬰戲圖》《長春百子圖》《市擔嬰戲圖》《骷髏幻戲圖》《小亭嬰戲圖》等名作中也有反映。 壹 夏天,不少家長為寶寶理髮的事苦惱:頭髮留太多容易捂出痱子,全剃光又不是很好看,真是左右為難。
  • 《成化彩鑑賞-五彩篇》之十九​ 五彩嬰戲圖小鳳尾瓶
    蓮託梵文、蓮託八吉祥等題材;     有「火珠雲龍、翼龍、螭龍、香草龍、海獸海怪、天馬飛象」等祈福避邪的紋樣。         五彩嬰戲圖小鳳尾瓶胎體薄厚適中。《成化彩鑑賞-五彩篇》之三   五彩嬰戲圖小盞4.《成化彩鑑賞-五彩篇》之四   五彩嬰戲圖臥足杯5.《成化彩鑑賞-五彩篇》之五   歲寒三友臥足杯6.《成化彩鑑賞-五彩篇》之六   人物圖高足杯7.《成化彩鑑賞-五彩篇》之七   司馬光砸缸紋小碗8.
  • 美術研究|娛樂、驅邪與佑子:宋金嬰戲圖中的傀儡圖像及含義探析
    [5]圖4 南宋 佚名《蕉石嬰戲圖》 故宮博物院藏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的《百子嬉春圖》,據畫面風格判斷,應是南宋作品。畫中有一百名兒童在高臺殿閣嬉戲,玩耍內容亦五花八門,如撫琴、下棋、攀樹折桂、採蓮、童子禮佛等[6]。
  • 大明瓷器揚我國風 | 1500萬明成化青花嬰戲圖碗領銜巔峰時代肇始之...
    專場佳器多承自日本、美國、歐洲等地早年搜儲,本場首推玫茵堂舊藏明成化青花嬰戲圖碗和明宣德外青花內模印鳳穿纏枝蓮紋碗,以及一件來源傳承極佳的明宣德青花纏枝花卉紋大盤,皆是明清瓷器巔峰時代肇始之佳制。其中,明成化青花嬰戲圖碗傳承自美國總統赫博特 · 胡佛(1874-1964)舊藏,後遞藏至家族後人,經紐約藝廊Ralph · M · Chait經手後入藏瑞士玫茵堂,2012年由香港蘇富比釋出,來源顯赫,傳承有序,品相完好,乃明代成化頂級佳制。
  • 百般模樣自純真,明代瓷器上各個時期的嬰戲圖特點!
    #古玩鑑定#明代的嬰戲紋既豐富又富有特色常見的嬰戲圖案有戲蓮圖、蹴鞠圖、放風箏圖、捉迷藏圖、鬥蛐蛐圖、玩花燈圖、習武圖、對弈圖等。明宣德以前為所謂「庭園嬰戲」,畫面描繪的是孩童們在庭院內的活動寫實,如捉迷藏、放鞭炮、騎木馬等,繪畫工整,畫風疏朗;宣德後,多表現為郊外嬰戲,人物畫得比較抽象,近乎簡筆畫風格,這一時期的孩童矮胖,頭大,前腦尤大,圓圓的臉,額上幾根流海,幾個孩子一起玩,又「群嬰戲」,形象折射出了社會的安定。
  • 藏友寶物:宋代磁州窯嬰戲梅瓶
    海林市收藏協會會長張金明先生告訴筆者:這是一件宋代磁州窯嬰戲梅瓶,有很高的收藏價值。這件宋代磁州窯嬰戲梅瓶底足直徑8公分。這件宋代磁州窯嬰戲梅瓶上口直徑8公分。宋代磁州窯嬰戲梅瓶身高30公分。筆者剛剛上網查了一下得知:磁州窯是中國宋代北方重要瓷窯之一。窯址在河北磁縣境內,以觀臺鎮、彭城鎮為中心。因磁縣宋屬磁州,故名磁州窯。
  • 北宋時期的一幅《嬰戲圖》,戴面具的孩子讓人害怕,坐床上抹口紅
    嬰戲圖的主題就是要表達小孩子們玩耍,簡單一點來理解就是小孩子們一起玩樂的一張繪畫。這一種繪畫主題其實最重要的體現還是在宋朝時期,尤其是北宋到明初的這一時間段裡最多。但聊到下面這一張《嬰戲圖》,可能與大家以往見過的宋畫不太一樣,我們把這一張作品放大畫觀看,發現一個戴面具的孩子讓人害怕,尤其是坐在床上抹口紅的那3個孩子,讓人猜測不出他們究竟是要做什麼!這一張作品是北宋蘇漢臣的《嬰戲圖》,作品並不大但卻是被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著。
  • 潤畦再創《小庭嬰戲圖》,意在筆先,蘊含的童趣使人舍然大喜
    小庭嬰戲圖年代:宋代作者:無名氏(一說陳宗訓)藏於: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冊頁、絹本、設色,縱26釐米,橫25釐米*此圖繪四個活潑可愛的兒童在竹欄環繞的庭院中遊戲,院內右上方湖石點綴、翠竹叢生、小草如茵,畫面具有自然生動之趣。
  • 日用陶瓷茶器造型設計的現狀
    日用陶瓷茶器沿襲了手工制瓷72道工序,茶器器形各異,體現不同時代特徵。陶瓷茶器的製作過程中,造型的設計最為體現匠心,一般會根據仿生形、幾何形、藝術形、特種形進行設計,銀銀瓷器茶器造型各異,有鬥笠杯、壺、公道杯、蓋碗、僧帽壺、盞、溫碗等普通或特殊的造型,可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銀銀瓷器茶器的神韻,陶瓷茶器的裝飾圖案紋飾講究的是禪茶一味。
  • 罕見的《成化奼紫鬥彩嬰戲紋不倒翁杯》珍賞
    餘不多言,今日賞瓷,再將愚帳中所藏的這隻也是未見未聞的成化奼紫鬥彩嬰戲紋不倒翁杯擇出,拍照亮相,遣之於博客公展鑑賞,以饗藏好。    賞識器形。可見其器形乃圓凸底無廓,口徑約為8.5釐米,將其置於桌上,搖晃而不倒,極為有趣,故俗稱「不倒翁」杯。
  • 古典家具之重器,大紅酸枝,百子嬉春架子床
    百子嬉春 大紅酸枝滿圍架子床規格:250 *225 *197cm架子床是中國古老的漢式臥具,器型碩大,式樣頗多,結構精巧,床體精美的雕工和圍欄上精巧的結構給人極富藝術的視覺享受裝飾多以歷史故事、民間傳說、花馬山水等為題材,含和諧、平安、吉祥、多福、多子等寓意。風格或古樸大方,或堂皇富麗。架子床的出現,延續了幾百年,已然不僅僅只是睡眠的工具,歷史的沉澱使得其在科學與藝術空間領域得到了升華,散透著十足的古韻。
  • 百子圖絲巾、霸王別姬潮服 這些川版文創斬獲潮創大獎
    無論是故宮博物院的「朝珠耳機」、「朕知道了」膠帶,還是霸王別姬系列潮服、百子圖絲巾,這些川版文創在不同年齡段的觀眾中都俘獲了大批擁躉。這些國潮經典的背後都有濃鬱的文化底蘊,獲獎設計師們腦洞大開,從生活中獲得靈感,從而設計出了妙趣橫生的文創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