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很早已有繪畫嬰孩的傳統,到了唐宋時期技巧漸趨成熟,宋代更是嬰戲圖的黃金時期,使之成為中國繪畫中極受歡迎的畫類。兒童在嬉戲中表現出的生動活潑的姿態,專注喜悅的表情,稚拙可愛的模樣,不只讓人心生憐愛,更能感受到童稚世界的無憂無慮。古代,這種題材被稱為「嬰戲圖」。名為「嬰」,實際是「孩」。畫面上的兒童或玩耍,或嬉戲,千姿百態,妙趣橫生。還有和生肖圖案、各種吉祥器物、兒童遊戲結合的。象徵著多子多福,生活美滿。百多個幼童濟濟一堂的畫面,則寓意著連生貴子、五子登科、百子千孫的意味。
宋朝繪畫以寫實為主流﹐北宋末年的劉宗道與杜孩兒(活動於十二世紀初)也因畫嬰戲而名噪一時﹐可惜皆無作品流傳。到了南宋初年,以蘇漢臣(活動於十二世紀)與李嵩(活動於1190-1264)為嬰孩畫的代表性人物﹐其中又以蘇漢臣最受推崇。評者論其嬰戲圖云:「著色鮮潤,體度如生,熟玩之不啻相與言笑者,可謂神矣」正因蘇漢臣在嬰戲畫的傑出成就,倍受推崇,後世託名的作品甚多。
聚寶龍手繪青花【百童碗】
南宋以後,文人畫發達,不再重視精描細繪的寫實工夫,畫家在描繪孩童時﹐不是將孩童畫得老氣橫秋,便是畫得身小而貌壯,少年老成,無法掌握兒童純稚的神韻﹐故以嬰戲畫知名的畫家銳減。而嬰戲圖中孩童純真可愛的形象,特別能表現節慶歡樂的氣氛,有祈福求安的意義,因此明清時期出現許多具吉祥含意之嬰戲圖,如「長春百子」寓有多男多福之意,這類的畫作,設色穠麗,描寫工細,深受民間喜愛。
聚寶龍手繪青花【九童帯託碗】
嬰戲圖還與各個時期的社會狀況關係密切。明代嬰戲圖,宣德以前多為「庭園嬰戲」,孩子們在庭園內活動。宣德後,多為郊外嬰戲,孩子們嬉戲在戶外,且嬰孩的形象變化尤為分明,永、宣時期,孩童矮胖,頭大,前腦尤大,圓圓的臉,額上幾根流海,幾個孩子一起玩,又叫群嬰戲。孩童形象折射出社會的安定。嘉靖、萬曆時期,孩子們長袍大褂,顯得頭重腳輕,頭特大,後腦凸出。這些形象表明,明朝社會政治經濟的衰落已經初見端倪。
聚寶龍手繪青花【三十六童碗】
明清時期是嬰戲圖的鼎盛期,從簡單的一兩個幼童形象發展到百多個幼童,幼童神態各異。嬰戲圖的流行,反映了當時的民眾心理。傳統的封建社會又把傳宗接代的觀念深入人心,因而寓意連生貴子、五子登科、百子千孫的圖案,就成為瓷器常見的裝飾圖案。
聚寶龍手繪青花【童子香爐】
雍正、乾隆兩朝的官窯瓷器,嬰戲圖畫工嚴謹,多見兒童衣紋清晰,眉清目秀,動作天真爛漫,惹人喜愛。用嬰戲圖描繪了「黃髮垂髫並怡然自得」的桃園美景和太平盛世。當時的官窯瓷器嬰戲中的兒童姿態多樣,動作誇張,畫面多呈熱鬧愉悅的氣氛。
聚寶龍手繪青花【童子香爐】
聚寶龍童子系列茶器畫風細膩,在茶器上把兒童的摔跤、捉迷藏各種姿態都表現得淋漓盡致,畫面生動、真實,形態有趣。顏色純正典雅,畫意細膩精緻,寓意多子多福,生活美滿。目前,此題材茶器有青花五童杯、十八童杯、三十六童杯、百童杯等,每一隻都具有獨一無二的珍藏價值。
聚寶龍手繪青花【百童花瓶】
聚寶龍茶器通過對古代最頂級工藝的繼承延續和提煉創新,使瓷器美學之意境和藝術收藏之意念完美融合,充分展現了青花、粉彩等茶器美學的魅力和鑑賞藝術價值。
活動詳情:回復2016查看
查閱與分享
·點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點右上角→查看公眾帳號→關注
訂閱聚寶龍
·查找公眾號:聚寶龍
·或搜索微信號:jbltea
☆版權所有·圖文均為原創
掃描二維碼,關注聚寶龍:長按二維碼圖片,將其保存至手機相冊。打開微信「掃一掃」,點擊左下角「相冊選擇」按鈕,選取保存至手機相冊中的二維碼圖片即可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聚寶龍聚寶龍官方淘寶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