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畦再創《小庭嬰戲圖》,意在筆先,蘊含的童趣使人舍然大喜

2021-01-09 噠客成都

小庭嬰戲圖

年代:宋代

作者:無名氏(一說陳宗訓)

藏於: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

*冊頁、絹本、設色,縱26釐米,橫25釐米

*此圖繪四個活潑可愛的兒童在竹欄環繞的庭院中遊戲,院內右上方湖石點綴、翠竹叢生、小草如茵,畫面具有自然生動之趣。右側地面上散放著小白花、小喇叭、小銅鑼、小球等玩具和一張小方桌,以烘託主題。

*圖中兒童追逐、推拉等細小動作和天真活潑的神態刻畫得惟妙惟肖。筆法柔潤細緻,以粉白沿勾線渲染,使畫面富有一種明麗安逸的效果。

*方凳坐面是棕藤編織物,四腿之下是四隻如意形腳,顯然這是一張上等人家使用的精心製作的方凳。堪稱南宋早期兒童畫精作。

*此畫無款印,也有認為是南宋早期無名氏所作。

*此圖不知原載何冊,亦無作者姓氏。其作風甚類陳宗訓,故列於宗訓所作之後。

在宋代服飾顏色、層次、衣服袖子的寬度等,都十分講究,也是階級層的一個體現,《小庭嬰戲圖》這幅畫裡面兒童的服飾顏色鮮豔,且是長袖,平民服飾色彩相當素淨,還有從旁邊的凳子道具上的藤編織物可以看出品味,顯然幾個兒童的生活水平屬於上等人家。

以下作品為潤畦再創

在宋代其實就非常注重兒童的成長環境。因此在此畫中孩童的嬌憨可愛的模樣、無憂無慮地玩耍,映射人們的心境優裕。

庭竹引風玉質華,

分角稚子戲家家。

賦詩揮筆思鍊句,

閒賞童兒捉柳花。

一潤畦

宋代社會階層劃分雖擴大,但市民的休閒生活卻十分有情趣,文人墨客的品味更是雅致,琴棋書畫是作為他們必不可少的精神文化生活。宋代雖也有戰亂紛爭,從《小庭嬰戲圖》作品可以看出,相對而言國泰民安。

潤畦再創《小庭嬰戲圖》精工細緻、意在筆先,蘊含的童趣使人舍然大喜。他以享受的方式去創作,此畫就有了奇妙的「生命力」。

相關焦點

  • 紅茶壺 ‖ 漫話嬰戲圖
    唐  周昉  《戲嬰圖》從晉代開始,兒童形象就已被畫家納入繪畫題材中。而嬰戲圖的真正成熟則是在風俗畫大興的宋代。五代   周文矩 《狸奴嬰戲圖》作為嬰戲題材風俗畫的代表,蘇漢臣的《秋庭嬰戲圖》雖具宮廷院畫的風格,卻有別於一般宮廷畫或傳統文人畫。
  • 美術史上開嬰戲題材先河之作:唐銀鎏金嬰戲圖小銀瓶
    兒童或玩耍,或嬉戲,千姿百態,妙趣橫生,充滿歡樂與祥和的畫面,被大量使用在古代金銀器、瓷器、玉雕、木刻和刺繡上作裝飾圖案,謂之嬰戲紋或嬰戲圖。我國嬰戲圖萌芽於戰國,發展於魏晉,成熟於唐五代,盛行於兩宋,衰落於元明清,是風俗畫、人物畫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傳統繪畫中佔有重要地位。
  • 從嬰戲到百子,穿越千年的童子秘語
    藝術家們將這份情感蘊含在設計構思和審美欣賞中,創作了一系列嬰戲圖案、百子圖案等,廣泛運用於繪畫、陶瓷、玉器、刺繡等諸多領域。以孩童形象為主體,以表現童真為目的,以形式之美啟真、引善,反映人類天性的純真和善良,表達人們對吉祥福瑞生活的祝願。嬰戲圖是最為常見表現孩童題材的藝術形式,宋代時期發展最為成熟,人物表現、代表畫家以及作品數量都達到相當的高度。
  • 嬰戲圖上的「潮童髮型」
    「髫」在古畫中出鏡率很高,除《秋庭戲嬰圖》外,諸如《灌佛嬰戲圖》《長春百子圖》《市擔嬰戲圖》《骷髏幻戲圖》《小亭嬰戲圖》等名作中也有反映。 壹 夏天,不少家長為寶寶理髮的事苦惱:頭髮留太多容易捂出痱子,全剃光又不是很好看,真是左右為難。
  • 嬰戲圖,品茗杯上的稚趣童真!
    嬰戲紋是描繪兒童遊戲、玩耍的畫面,又稱嬰戲圖,或耍娃娃,古代瓷器裝飾紋樣,也常見於古典家具。表現方法有刻花、印花和繪畫,圖案有嬰戲花、嬰戲球、嬰戲鴨、嬰戲鹿,還有蕩船、騎竹馬、釣魚、放爆竹、抽陀螺、蹴鞠等,以嬰戲花畫面居多。
  • 經典茶器:「百子圖開翠屏底」——膾炙人口的嬰戲題材
    中國很早已有繪畫嬰孩的傳統,到了唐宋時期技巧漸趨成熟,宋代更是嬰戲圖的黃金時期,使之成為中國繪畫中極受歡迎的畫類。聚寶龍手繪青花【百童碗】  南宋以後,文人畫發達,不再重視精描細繪的寫實工夫,畫家在描繪孩童時﹐不是將孩童畫得老氣橫秋,便是畫得身小而貌壯,少年老成,無法掌握兒童純稚的神韻﹐故以嬰戲畫知名的畫家銳減
  • 北宋時期的一幅《嬰戲圖》,戴面具的孩子讓人害怕,坐床上抹口紅
    嬰戲圖的主題就是要表達小孩子們玩耍,簡單一點來理解就是小孩子們一起玩樂的一張繪畫。這一種繪畫主題其實最重要的體現還是在宋朝時期,尤其是北宋到明初的這一時間段裡最多。但聊到下面這一張《嬰戲圖》,可能與大家以往見過的宋畫不太一樣,我們把這一張作品放大畫觀看,發現一個戴面具的孩子讓人害怕,尤其是坐在床上抹口紅的那3個孩子,讓人猜測不出他們究竟是要做什麼!這一張作品是北宋蘇漢臣的《嬰戲圖》,作品並不大但卻是被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著。
  • 百般模樣自純真,明代瓷器上各個時期的嬰戲圖特點!
    #古玩鑑定#明代的嬰戲紋既豐富又富有特色常見的嬰戲圖案有戲蓮圖、蹴鞠圖、放風箏圖、捉迷藏圖、鬥蛐蛐圖、玩花燈圖、習武圖、對弈圖等。明宣德以前為所謂「庭園嬰戲」,畫面描繪的是孩童們在庭院內的活動寫實,如捉迷藏、放鞭炮、騎木馬等,繪畫工整,畫風疏朗;宣德後,多表現為郊外嬰戲,人物畫得比較抽象,近乎簡筆畫風格,這一時期的孩童矮胖,頭大,前腦尤大,圓圓的臉,額上幾根流海,幾個孩子一起玩,又「群嬰戲」,形象折射出了社會的安定。
  • 《成化彩鑑賞-五彩篇》之十九​ 五彩嬰戲圖小鳳尾瓶
    《成化彩鑑賞-五彩篇》之十九 五彩嬰戲圖小鳳尾瓶明代憲宗成化朝是我國瓷器燒造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時期,堪稱中國瓷器史上的一個裡程碑 五彩嬰戲圖小鳳尾瓶         五彩嬰戲圖小鳳尾瓶胎體薄厚適中。
  • 新年獻辭:2019,軟裝人,舍然與你繼續同行!
    舍親們好,今天是公曆2019年1月1日,在這裡,小然攜舍然全體同事祝大家新年快樂~回首2018年,滿滿的都是珍貴的回憶,過去的這一年裡,舍然與舍親們共同努力,取得了不小的成績。舍然全局策略班&軟裝年度盛會舍然大事記過去這一年裡,舍然作為軟裝教育行業碩果纍纍、成績斐然:共開辦了24場軟裝課程,有近萬人參加,組織了16場企業內訓,有近六千人參加
  • 舍然老師的辦公桌竟然是這樣
    提示:點擊上方"舍然設計"↑關注我們舍然家人為期半個月的辦公桌文化準備小比賽
  • 蓬頭稚子騎竹馬,無賴小兒撲蝴蝶:「孩子王」董浩畫出舊京童趣
    這本《復歸嬰兒》以傳統的「嬰戲圖」為藍本,但在繪製過程中,董浩擷取自己的童年點滴,站在「孩子」的視角,將「好玩兒」的人與事融入畫中,信筆勾勒出一幅幅簡潔明快、令人回味無窮的童年側影,間接折射出一個時代人們的記憶。
  • 美術研究|娛樂、驅邪與佑子:宋金嬰戲圖中的傀儡圖像及含義探析
    圖1北宋 李公麟《孝經圖》第七幅局部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骷髏幻戲圖》(圖2)是南宋畫家李嵩傳世作品,畫左側繪一戴幞頭身穿長衫紗衣的大骷髏正在操縱一小骷髏,小骷髏身子彎曲,似在舞蹈。一嬰兒被表演深深吸引,一婦女緊追嬰童伸手勸阻。大傀儡身後一婦女抱小兒乳之。其旁放置貨郎擔,有各色出行用具。
  • 藏友寶物:宋代磁州窯嬰戲梅瓶
    海林市收藏協會會長張金明先生告訴筆者:這是一件宋代磁州窯嬰戲梅瓶,有很高的收藏價值。這件宋代磁州窯嬰戲梅瓶底足直徑8公分。這件宋代磁州窯嬰戲梅瓶上口直徑8公分。宋代磁州窯嬰戲梅瓶身高30公分。筆者剛剛上網查了一下得知:磁州窯是中國宋代北方重要瓷窯之一。窯址在河北磁縣境內,以觀臺鎮、彭城鎮為中心。因磁縣宋屬磁州,故名磁州窯。
  • 舍然教育首屆設計商業表達大賽決賽·年終盛典隆重召開
    元舍然教育消費券,6名入圍獎:500元舍然教育消費券,20名幸運大抽獎:一等獎:華為p40(8+256)4988元+2000元舍然教育消費券,價值6888元,1名二等獎:霍尼韋爾空氣淨化器2999元+1800元舍然教育消費券
  • 舍然教育武雲霞:表達設計 賦能行業
    舍然教育主辦的首屆舍然設計商業表達大賽決賽於12月16日下午14點正式啟動,十位選手共聚決賽,數位行業大咖現場點評,給予行業一場視覺盛宴。新浪家居窗簾頻道作為垂直於窗簾領域的專業首席媒體,全程跟蹤並帶來現場報導。
  • 金晨為什麼叫金大喜?
    綜藝節目《女兒們的戀愛》金晨陳一鳴這一對原本被大家所看好,可是,當金晨釋放出另一個人格「灑脫派金大喜」,陳一鳴卻顯得越來越拘謹了!彬彬有禮的陳一鳴之所以會突然遭到金晨的嫌棄,也正是因為太有紳士風度了,金晨跟他相處舒適,卻更難進一步。
  • 罕見的《成化奼紫鬥彩嬰戲紋不倒翁杯》珍賞
    期間,尤其是各彩種的杯器更可謂洋洋大觀,而我們至今能夠在各宮館洋博公開看到的成化瓷器,不過只是小一部分而已。    在愚的博客上,之前已經展賞過數十種不同器形和紋飾的成化瓷器,不少就是從未見過披露的器形、彩種和紋飾。這些東西以愚之瓷識和收藏實踐經驗來說,皆可斷定其開門無疑。當然,除了那滿大街可見於店攤的仿作成化鬥彩雞缸杯外,不少東西無論真仿也都是從未見過的。
  • 以物證史:介紹一個鮮見的雍正琺瑯彩紅藍料嬰戲圖不倒杯
    無意中收藏了一個雍正青花款紅藍料嬰戲圖紋不倒杯 。此類器皿遍查了一下網上,除去現代製作的不倒杯,其她不見報導。以至於第一次見到這個「雍正青花款紅藍料嬰戲圖紋不倒杯」,還莫名驚詫了一通,認為見了「鬼」,因為,玩了幾十年瓷器,也沒有聽說過或者見到過清代曾經燒造過「不倒杯」。
  • 大明瓷器揚我國風 | 1500萬明成化青花嬰戲圖碗領銜巔峰時代肇始之...
    專場佳器多承自日本、美國、歐洲等地早年搜儲,本場首推玫茵堂舊藏明成化青花嬰戲圖碗和明宣德外青花內模印鳳穿纏枝蓮紋碗,以及一件來源傳承極佳的明宣德青花纏枝花卉紋大盤,皆是明清瓷器巔峰時代肇始之佳制。其中,明成化青花嬰戲圖碗傳承自美國總統赫博特 · 胡佛(1874-1964)舊藏,後遞藏至家族後人,經紐約藝廊Ralph · M · Chait經手後入藏瑞士玫茵堂,2012年由香港蘇富比釋出,來源顯赫,傳承有序,品相完好,乃明代成化頂級佳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