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講「五色入五臟」,說說食物顏色與臟腑養生之間的關係

2020-12-13 周周不吃粥

人類的各種食物顏色各不相同,傳統中醫認為「無色入五臟」,是與中醫的「五行」相對應的。也就是說,不同顏色的食物,它的養生保健功效各有偏重,《黃帝內經》中記載:「色味當五藏:白當肺、辛,赤當心、苦,青當肝、酸,黃當脾、甘,黑當腎、鹹。」今天我就來具體說說食物顏色與臟腑養生之間的關係。

一.綠色養肝

中醫認為肝在五行中屬木,青(綠)色和酸味入肝。常見的綠色的養肝的食物有:馬齒莧、菠菜、西蘭花、雞骨草、青瓜、絲瓜、綠茶等。愛發脾氣、情緒容易低落、喜歡嘆氣、常有口乾、口苦的這一類人,應該注意養肝。

二.紅色補心

中醫認為心在五行中屬火,紅色和苦味入心。常見的紅色的補心的食物有:山楂、赤小豆、紅豆、紅棗、櫻桃等。心氣不足的這一類人,常常容易心悸、善驚的,應該注意補心。

三.黃色益脾

中醫認為脾在五行中屬土,黃色和甜味入脾。常見的黃色的益脾的食物有:薏米、南瓜、姜、板慄、紅心番薯、黃豆、玉米等。脾氣虛的這一類人,常常有乏力、大便不成形、脘腹脹滿等,應該注意補脾氣。

四.白色潤肺

中醫認為肺在五行中屬金,白色和辛味入肺。常見的白色的可以潤肺的食物有:雪梨、馬蹄、無花果、冬瓜、白蘿蔔、銀耳、藕、百合、玉竹、茭白等。肺氣或者肺陰不足的這一類人,常常有咳嗽、無痰、容易感冒的,應該注意潤肺、補肺。

五.黑色補腎

中醫認為腎在五行中屬水,黑色和鹹味入腎;常見的黑色的可以補腎的食物有:黑豆、黑米、黑芝麻、黑木耳、巴戟天、肉蓯蓉等。腎虛的這一類人,常常有腰膝酸軟、腳跟疼痛、乏力的,應該注意補腎。

相關焦點

  • 五色、五味、五臟、五官與五行對應關係
    所以要說中醫養生就不得不說五臟之間內在的聯繫和相互滋生的關係。在中醫的五色和五臟的配屬裡,肝主青色。這個青色並不是我們平時所見的青草、樹葉的綠色,而是蒼色。肝是從腎水裡面生發出來的,蒼這個顏色是黑色與青色的一個過渡之色。順便談一個問題:如果人在冬季沒有養好身體,到了春天氣機就生發不起來,就會生病。所以,了解顏色和臟腑的對應關係對養生保健是有裨益的,我們平時可以通過觀察臉色的變化對身體的狀況作出判斷。
  • 五行、五臟、五味、五色、五官、五情、五季、五液之間的關係解讀
    所以要說中醫養生就不得不說五臟之間內在的聯繫和相互滋生的關係。              木→ 火→ 土→ 金→ 水      肝→ 心→ 脾→ 肺→ 腎   如木生火,即肝木濟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脈,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於心主血脈功能正常發揮。
  • 五色、五味、五臟、五官、五行對應表
    2、苦生心:古有良藥苦口之說,中醫認為苦味食物能洩、能燥、能堅陰,具有除溼和利尿的作用。像橘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常吃能防止毒素的積累,防治各種瘡症。3、甘入脾:性甘的食物可以補養氣血、補充熱量、解除疲勞、調胃解毒,還具有緩解痙攣等作用。如紅糖、桂圓肉、蜂蜜、米麵食品等,都是補甘食物的不錯選選擇。4、辛入肺:中醫認為辛味食物有發汗、理氣之功效。
  • 五行、五臟、五味、五色、五官、五情、五季
    二、五行與五臟中醫學認為,人的有機整體是以五臟為核心構成的一個極為複雜的統一體,它以五臟為主,配合六腑,以經絡作為網絡,聯繫軀體組織器官,形成五大系統。這是中醫學系統論的一部分。所以要說中醫養生就不得不說五臟之間內在的聯繫和相互滋生的關係。
  • 五色對五臟的滋養
  • 五行、五臟、五味、五色、五官、五情、五季、五液的關係【珍藏】
    3、甘入脾:性甘的食物可以補養氣血、補充熱量、解除疲勞、調胃解毒,還具有緩解痙攣等作用。如紅糖、桂圓肉、蜂蜜、米麵食品等,都是補甘食物的不錯選選擇。     4、辛入肺:中醫認為辛味食物有發汗、理氣之功效。
  • 『五行、五臟、五味、五色、五官、五情、五季、五液的關係』
    二、五行與五臟中醫學認為,人的有機整體是以五臟為核心構成的一個極為複雜的統一體,它以五臟為主,配合六腑,以經絡作為網絡,聯繫軀體組織器官,形成五大系統。這是中醫學系統論的一部分。所以要說中醫養生就不得不說五臟之間內在的聯繫和相互滋生的關係。
  • 中醫淺談五臟五行……
    4、辛入肺:中醫認為辛味食物有發汗、理氣之功效。人們常吃的蔥、姜、蒜、辣椒、胡椒,均是以辛味為主的食物,這些食物既能保護血管,有可調理氣血、疏通經絡的作用,經常食用,可預防風寒感冒,但患有痔瘡便秘、腎經衰弱者不可食用。5、鹹入腎:鹹為五味之冠,百吃不厭。中醫認為鹹味食物有調節人體細胞和血液滲透、保持正常代謝的功效。鹹味有洩下、軟堅、散結和補益陰血等作用。
  • 五行、五臟、五味、五色、五官、五情、五季、五液
    人們常吃的蔥、姜、蒜、辣椒、胡椒,均是以辛味為主的食物,這些食物既能保護血管,有可調理氣血、疏通經絡的作用,經常食用,可預防風寒感冒,但患有痔瘡便秘、腎經衰弱者不可食用。 5、鹹入腎:鹹為五味之冠,百吃不厭。中醫認為鹹味食物有調節人體細胞和血液滲透、保持正常代謝的功效。鹹味有洩下、軟堅、散結和補益陰血等作用。
  • 五色入五味——養肝
    我們的傳統養生自古就重視顏色、口味、粗細、生熟以及葷素的搭配,自然界五色五味的食物各入不同臟腑,對五臟的養護保健功效也各有不同。將軍之官——肝之養護中醫認為肝是解毒器官,主疏洩、藏血,能調暢全身氣機,與膽、眼睛、筋脈、七情等有密切關係,所以《黃帝內經》將肝比作「將軍之官」。
  • 五色五味入五臟
    早在《黃帝內經》當中就有記載「五色入五臟」。古人認為,自然的各種事物都可以和五行聯繫起來,一般來說五行當中的金、木、水、火、土分別和白、綠、黑、紅、黃五種顏色像呼應,所以也出現了酸味、綠色入肝;苦味、紅色入心;甘味、黃色入脾;辛味、白色入肺;鹹味、黑色入腎的說法。
  • 五行之間相生相剋的關係
    二、五行與五臟 中醫學認為,人的有機整體是以五臟為核心構成的一個極為複雜的統一體,它以五臟為主,配合六腑,以經絡作為網絡,聯繫軀體組織器官,形成五大系統。這是中醫學系統論的一部分。所以要說中醫養生就不得不說五臟之間內在的聯繫和相互滋生的關係。
  • 五行、 五臟、五腑、 五官、 五華、 五味、五色、 五情、五液和身體的調養全在這兒!
    所以要說中醫養生就不得不說五臟之間內在的聯繫和相互滋生的關係。肝是從腎水裡面生發出來的,蒼這個顏色是黑色與青色的一個過渡之色。順便談一個問題:如果人在冬季沒有養好身體,到了春天氣機就生發不起來,就會生病。所以,了解顏色和臟腑的對應關係對養生保健是有裨益的,我們平時可以通過觀察臉色的變化對身體的狀況作出判斷。3、口唇為脾之官脾開竅於口,口唇是脾之官。
  • 靈芝與中醫五行、五臟、五腑、 五官、 五華、 五味、五色、 五情、五液和身體的調養全在這兒!
    靈芝的功效是〔入五臟、平陰陽、穩態調節〕,意義是整體全面調理身體機能。靈芝與五行、五臟、五腑、 五官、 五華、 五味、五色、 五情、五液和身體的關係。傳統中醫中「脾腎雙補,五臟同調,六腑共修」理念,是現代所有養生理念的基礎,這也造就了有「滋補五經」功效的靈芝,成為人體保健食材之首。中醫陰陽五行理論認為,人體的各個器官、系統之間密切關聯,相互協作,完成各種正常的生理功能,並非孤立存在。五臟對應五行,心對應火,肺對應金,脾胃對應土,肝對應木,腎對應水。
  • 「五色入五臟」,5種食物顏色可以養護五臟,注意這樣吃
    不同的食物入不同的臟腑,給身體帶來的營養價值和作用也有很大的差別。5種顏色的食物對應五臟的滋養,不妨來了解一下。五臟喜歡不同顏色的食物,帶你一一揭秘五臟的喜好!1、紅色入心臟常見的紅色食物有櫻桃紅棗和山楂,能入心臟,刺激了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強了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神經系統處於興奮狀態,從而達到了保心護心的功效。推薦喝赤小豆山楂湯,把適量的金銀花和山楂放在鍋裡面加入適量水煮30分鐘之後過濾渣取出汁,然後和赤小豆一起放在鍋裡面煮熟爛為止,最後加入冰糖攪拌均勻。
  • 五行、五臟、五味、五色、五官、五情、五季、五液的關係
    2、苦生心:古有良藥苦口之說,中醫認為苦味食物能洩、能燥、能堅陰,具有除溼和利尿的作用。像橘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常吃能防止毒素的積累,防治各種瘡症。3、甘入脾:性甘的食物可以補養氣血、補充熱量、解除疲勞、調胃解毒,還具有緩解痙攣等作用。如紅糖、桂圓肉、蜂蜜、米麵食品等,都是補甘食物的不錯選擇。4、辛入肺:中醫認為辛味食物有發汗、理氣之功效。
  • 五臟五腑,五色五味
    上次給大家介紹了五行相關的基礎,下面繼續講講五臟、五腑、五色、五味,並了解一下他們之間的相互關係。
  • [炳中易學專家委員會] 五色五行飲食與養生
    前段時間在廈航的飛機上吃到了一份「五行五色養生餐」。可以說,廈航一直在關注旅客需求,提高餐食質量,均衡營養結構。「五色五行養生餐」以「健康、養生」為主題,結合「五色配五臟」的中醫食療養生理論,通過選用「五色」食材,在餐前水果和冷盤補充紅色養心果蔬、融合多種黃色養脾元素、在主食和粗糧中添加白色養肺成分、在熱食中搭配綠色蔬菜和黑色食品利於養肝益腎,達到「陰陽五行、調和平衡」的食療效果。
  • 臟腑之間的關係——髒與髒,腑與腑,髒與腑,五臟與奇恆之腑
    臟腑之間的關係主要有:髒與髒之間的關係,腑與腑之間的關係,髒與腑之間的關係,髒與奇恆之腑之間的關係。髒與髒之間的關係   心、肺、脾、肝、腎五臟,既各司其職,又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對五臟之間關係的理解,應注重五臟生理功能之間的相互資生、相互制約與相互協調,以及五臟在調節精神、氣血、津液等方面的相互關係。(一)心與肺   心肺同居上焦,心主血,肺主氣,心與肺的關係主要體現為氣與血的關係。
  • 【西安秋林】五色蔬菜養五臟,秋林食街為你推出五色養生面點~
    紅色入心:西紅柿、紅蘿蔔、枸杞、紅棗、紅肉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