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澗地處黃河、無定河交匯之地,這裡溝壑縱橫、峁梁交錯,是革命老區縣、國家呂梁扶貧片區貧困縣。全縣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村100個、貧困人口18613戶49037人。這裡盛產紅棗、蘋果、粉條,被譽為「中國紅棗之鄉」「粉條之鄉」「石板之鄉」。尤其是在梁峁溝壑間綠色散養的綠地牛肉、黑毛土豬、紅棗雞蛋,安全放心、健康美味。
但有了好產品不等於有了好收入。近年來,清澗縣高度重視消費扶貧工作,將生產、流通、消費精準對接,採取政府引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政策支持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線上平臺與線下渠道相結合、集中發動與持續推動相結合的方式,探索出推薦展銷、單位購銷、企業代銷、協作幫銷、門店直銷、群眾自銷、結對助銷等多種銷售模式,實現全年銷售額5000餘萬元,讓消費扶貧更加有質量、真正可持續。
一、優化產品質量,打通供應鏈條
綠色、天然、無公害是清澗農產品流通市場的「招牌」。清澗縣堅持瞄準高端、以質取勝,從市場準入抓起,全力打通農產品與市場對接不暢這一堵點。
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嚴格把控標準、加大生產投入、加強生產組織、強化質量監管、擴大生產規模,規範了紅棗、蘋果、畜產品的生產流程,明確了產品標準;整合投入產業發展資金9.02億元,實施產業項目379個,補齊了標準化屠宰場、畜產品周轉站、保鮮冷庫等基礎設施短板;健全了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和滯銷預警機制,建立了種植養殖檔案,農產品生產環節的每一步都記錄在冊,並且能及時有效掌控產品的生產數量,建成1個省級、3個市級、45個縣級養殖示範基地,被評為「中國優質紅棗基地重點縣」「中國百縣(市)優勢特色紅棗生產基地」,正常年景紅棗產量20萬噸、蘋果產量9萬噸,畜禽飼養量達69萬,切實提高了農產品的供給水平。
在產品流通環節,建立起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冷鏈運輸有效防止了農產品不易存放的問題,讓農產品在保持新鮮的狀態下進入市場、及時有效的到達消費者手裡。打造「龍頭企業 主導產業」發展模式,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引進了北國棗業、陝果集團、北京斛盛、中盛牧業等4大龍頭企業,帶動優質棗果、生態養殖產業健康發展。同時,通過創建品牌、取得檢測認證、優化組織機構配置、制定配套政策,逐步形成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條聯動,有力促成了「產品」到「商品」的轉變。
目前,清澗縣已成功創建「塬上清澗」縣域公共品牌,「西部糧倉」「折鎮粉匠」等特色農產品品牌。全縣37家民營企業取得紅棗、蘋果、大棚蔬菜、黑毛土豬等農特產品無公害、綠色有機和良好農業認證;省國資委助力脫貧攻堅榆林合力團出資3.4億元,註冊成立的北國棗業公司,可以從青棗、鮮棗、幹棗錯季採收,優果、殘次果各有所用,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清澗紅棗這一傳統優勢產業的利用率和附加值。
二、搭建各類平臺,拓寬銷售渠道
今年9月5日,在阿里巴巴「2020豐收節公益直播盛典」上,「清澗粉條」「清澗紫晶棗」等農特產品粉墨登場。當紅帶貨主播薇婭通過助農電商公益直播帶貨,熱銷8000多單「清澗粉條」,紫晶棗3分鐘售空,為清澗農產品刷了一波「熱度」。
為打破優質農產品「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困局,及時出臺了《清澗縣2020年助推農畜產品銷售獎補辦法(試行)》,把銷售貧困戶農副產品納入補貼範圍,並對帶動貧困戶銷售紅棗的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分別給予適度資金補貼。
在中央電視臺15個頻道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3個頻道為清澗紅棗作宣傳。在榆林、西安等地開設36家直銷門店推廣銷售農特產品,確保當下「賣得出」與長遠「賣得好」相統一。以「三專」建設為抓手,積極搭建消費扶貧載體,已建設成消費扶貧專館6個,消費扶貧專區1個,安裝10個消費扶貧專櫃。在832平臺有清澗縣8個企業註冊掛靠,在中國社會扶貧網認定農特產品17個種類。此外,「電商 企業」「電商 貧困戶」「電商 合作社 貧困戶」等多種電商發展模式也在清澗陸續推廣,加速實現了「網銷」農特產品的規模化、專業化、產業化。
三、基層遍地開花,力促走深走實
清澗縣為把消費扶貧做成「人人皆可為、人人皆願為」的自覺行動,將扶貧產品銷售與農村集市結合,在各鄉鎮開展「扶貧大集」活動,集中展銷貧困戶農產品,組織引導全縣幹部職工、社會各界人士趕集採購,通過產品展銷會、扶貧集市、農產品信息發布等多種方式,銷售扶貧產品1500多萬元,拉近貧困群眾與市場的距離,形成長效機制,力促消費扶貧走深走實。
黨員領導幹部帶頭通過網絡新媒體宣傳推薦清澗紅棗,各幫扶單位也紛紛組織幫扶幹部在幫扶村開展消費活動。「純真土公雞」「扶貧喜羊羊」「籤名蘋果樹」「致富黃金米」等各式各樣的消費扶貧活動層出不窮,不僅讓貧困群眾一年的勞作有了回報,也讓消費者買到了綠色放心的農產品。
今年國慶前夕,清澗紅棗面臨陰雨天氣威脅,全縣幹部職工積極響應縣委號召,主動參與搶收並助力消費扶貧,通過「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的方式消除產銷對接障礙。據統計,全縣4827名黨員幹部認購鮮棗14902箱,共計52噸,實現消費幫扶27萬餘元。
從慰問式扶貧到消費扶貧,避免了以往「一問了之」「一送了之pan>
四、統籌各方力量,匯聚消費合力
藉助國家衛健委定點幫扶機遇,不僅在健康扶貧、產業建設、物資保障等方面得到支持,更在農特產品銷售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國家衛健委掛職幹部積極協調淘寶、天貓等網際網路資源,定期安排公益直播,大力宣傳推介清澗紅棗、小米、粉條等農特產品集群品牌;推動實施「清澗蔬菜進北京」行動,整合全縣6個基地、200餘個大棚,種植辣椒、西紅柿、茄子等蔬菜,並與北京新發地蔬菜批發市場籤訂保底銷售訂單。2019年以來,國家衛健委系統直接採購和幫助銷售清澗黑毛土豬、紅棗、蔬菜等農特產品,銷售額達5000多萬元,帶動5900餘戶貧困戶直接受益。
大力開展「清貨入揚」行動,越來越多的清澗農產品進入了揚州市場,受到揚州市民的青睞。揚州掛職幹部在保障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黨政機關、事業單位採購清澗農產品力度不減的情況下,還利用鄉鎮結對幫扶資金,在揚州市寶龍廣場、揚子津農貿市場等地,開辦清澗農產品銷售專櫃。創新推出了「團團農場」模式,對外承包土地1070畝,帶貧益貧200餘戶400多人。
同時,省、市級駐村幫扶單位,社會企業也通過直接購買或幫助銷售等多種渠道,助力清澗貧困群眾打通產銷障礙,累計消費扶貧近百萬元。在揚州市舉辦了「清澗縣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班」和「清澗縣電商直播人才培訓班」,為清澗農產品銷售的市場化之路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當前,在清澗縣「全民總動員」的消費扶貧熱潮中,買!買!買!已成為扶貧新風尚,建立起了密切的產銷銜接鏈條,為全縣精準扶貧、穩定脫貧注入了強勁活力。清澗縣貧困戶人均純收入由2014年的2609元增長至2020年的9505元,年均增速24.04%。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已全部脫貧退出,今年2月27日,省政府宣布清澗退出貧困縣序列。乘著消費扶貧東風,清澗縣將繼續保持脫貧攻堅中的頑強作風和積極的精神狀態,進一步推廣消費扶貧經驗與做法,讓更多的農產品「走出深山溝、賣上好價錢」,全面鞏固脫貧成果。(清澗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