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是道坎,家長作用超過教師,輕視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會吃虧

2020-12-21 寒石冷月

很多三年級教師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就是孩子們開始出現學業分化現象,而擺在孩子們面前仿佛有道坎,有部分孩子由於綜合能力有限,邁這道坎時顯得特別吃力,甚至邁不過去。但有些孩子卻反而輕鬆邁過,並且在學業方面反而更出色。

為什麼會出現三年級孩子學業分化現象呢?有不少小學教師也很困惑,但是有經驗的優秀教師卻知道這裡的答案。下面讓我們來聽聽一位有著20多年從教經歷的班主任王老師怎麼說,或許我們能從中得到啟發。

01、三年級,家長的作用遠超教師

王老師教小學數學,她曾經做過《小學生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對比實驗分析》課題,該課題前後經歷了12年,採取多種模塊化授權樣本進行,這些樣本有:

1、教師跟蹤教一、二年級。

2、教師跟蹤教三、四年級。

3、教師跟蹤教五、六年級。

4、教師跟蹤教一、二、三年級。

5、教師跟蹤教四、五、六年級。

6、教師跟蹤教一、二、三、四、五、六年級。

王老師在做這項課題之前,一直教小學五、六年級數學,前後教了10年。每次小循環接手五年級後,她發現班上只有1/3的孩子數學能及格,優秀者只幾個。通過兩年的教學努力,到小學畢業時,及格率能達到80%,優秀率上升到20%。

王老師在針對五、六年級學生成長變化進行總結時,發現一個規律,凡是家長不懂或不重視家庭教育者,完全把責任推給學校教師的,孩子在小學五年級數學不及格的概率已經達到70%,而重視家庭教育並與學校教師做好密切配合的家長,他們的孩子學業能達到優秀的概率則至少在85%以上。

當得出這些數據後,王老師便開始深入研究在小學階段,家長作用和教師作用兩者的平衡關係,提出一個新模型:

1、教師作用>家長作用

2、教師作用<家長作用

通過上述六項授權樣本模型跟蹤統計結果發現,一二年級和五六年級,教師作用>家長作用。三四年級,教師作用<家長作用。

當得出這個結論後,很多教師都特別吃驚,為什麼會出現三年級家長作用超過教師作用呢?為了找到這裡的答案,請繼續看下面的課題實驗進程。

02、三年級存在一個反抗期,普遍被忽略

王老師在課題推進過程中,為了找到家長三年級教師作用<家長作用,她開始和學校申請帶大循環班,即從一年級一直帶到六年級。為了確保課題數據的合理性,她還特別邀請了一位家庭教育專家韓老師做共同研究。

由於王老師教學經驗豐富,並且多年被評為優秀教師,在學校裡有一定的知名度,當家長們得知她帶一年級並當班主任時,都願意主動把孩子送到她的班裡。這也就意味著家長們深信有好老師一定能教出好學生,事實果真是這樣嗎?

在一二年級這兩年時間裡,王老師所帶兩個班數學成績一直是全校前兩名,優秀率達到95%以上。能取得這樣的成績,王老師可謂是下足的功夫,付出的工作量遠比一般教師要多很多。因為她要關注每一名學習能力不足的學生,還要跟蹤和督促家長加強對孩子的管教。

然而,到了三年級時,王老師發現不管怎麼努力,兩個班學生的數學成績兩極分化現象都難以阻止,優秀生比例大幅度下降,良好和及格比例大幅增加,不及格的學生陸續出現,三年級時每個班裡有三四個,到了四年級一度達到七八個。

王老師從學校教育層面進行分析時,發現以下幾個問題:

1、三年級學生開始出現學習惰性,尤其以及格和不及格學生最為嚴重。

2、三年級學生開始在老師面前顯現出學習欺騙性,如撒謊、抄作業、不願列豎式計算等。

3、凡是教師不布置的作業,家長想額外布置,絕大多數孩子都牴觸不願意做。

4、三年級學生開始對學習有報怨,嫌老師布置作業多,不願意訂正作業中的錯誤。

三年級孩子所表現出來的行為特點,經家庭教育專家韓老師分析後,他這樣說:「在兒童期裡有一個反抗期,一般發生在7、8、9歲這三年裡。而三年級恰好是8歲左右,在這一年度裡,兒童反抗心理正好達到峰值。如果從三年級孩子所表現出來的學習惰性和反抗行為來看,恰好印證了教師和家長們大都不知道反抗期的存在,這也就意味著家庭教育被普遍輕視。」

03、習慣養成的結果從三年級開始顯現

從一年級開始,在韓老師的協助之下,王老師開始為兩個班家長普及家庭教育,並且為家長分發了韓老師所著《好習慣家庭養育細則》一書。在後續調查中發現,能夠認真閱讀該書的家長比例不足30%,在進行問卷調查時發現,絕大部分家長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教師的事情,家長只要做好孩子的生活保障即可。

針對家長們普遍忽視家庭教育,尤其是培養孩子們良好的生活、學習和品德習慣,韓老師在三年級學生學業成績和習慣養成對比分析中發現,孩子們之所以在學習上產生很強的惰性,恰反映出家長和孩子親子關係出了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父親教育明顯缺失,90%以上的孩子以母親教育為主。

2、母親由於不懂家庭教育,強迫式管教為主的方式到了孩子三年級效果越來越差。

3、有不少家長到孩子三年級時,已經沒有能力輔導孩子學習,孩子不信服媽媽,管教孩子有難度後,不少家長把孩子送去託管班課外學習。

4、大部分家長不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壞習慣到三年級已經非常頑固,極難改變。

5、孩子在家裡反抗父母,反抗心理也帶到學校裡,不願意按照老師要求去做。

通過王老師和韓老師對兩個班學生家長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的跟蹤、指導和調查情況來看,凡是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家長,都願意主動就孩子出現的成長問題向韓老師或王老師諮詢,而學習成績及格或以下的學生家長,開始反感教師的跟蹤關注。

有些不及格的學生家長竟然直言:「我孩子不是學習那塊料,放在學校裡只為有人照看,老師們不要再從學生上找家長,孩子學啥樣算啥樣,只要會識字,能算數,將來到社會上照樣能生存。」聽到家長說這樣的話,說明僅靠學校教師努力,想讓一個不及格成績的孩子取得進步已經非常困難,因為這些孩子在家長的縱容下,已經不把學習當回事。

04、三年級學生遵守紀律意識明顯變差

由於從三年級開始,學生成績兩極分化開始加速,王老師明顯感覺到課堂紀律管理變得有難度。個別學習成績不及格的孩子,課堂上經常破壞紀律,已經對老師的批評持無所謂態度。儘管對這些孩子進行跟蹤教育和引導,但是根本取不到任何效果。

對於及格和良好成績的學生進行遵守紀律情況觀察情況來看,也體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1、自控力在明顯下降,易受不遵守紀律同學的同化影響。

2、孩子們對學業成績榮譽感開始下降,採取激勵手段效果甚微。

3、班級課堂教學秩序較二年級時明顯亂,普通任課教師上課時更亂。

4、學生完成課外作業主動性下降,不願意交作業,不願意訂正錯誤的現象明顯增多。

5、學生打架或出現矛盾現象增多,部分家庭中的老人開始幹涉學校教學管理,並對老師產生不滿現象。

在家長會上,這些問題擺在家長們面前時,不少家長對王老師講:「孩子大了,我們管不了,只能靠老師來管了。」從家長的話中可以看出,他們幾乎沒有家庭教育育人的意識,更不要說主動學習了。當一個孩子長期得不到家庭教育有效培養時,壞習慣就會越來越多,並且變得非常頑固,而壞習慣的破壞力到三年級已經明顯浮出水面,到了四年級後會加劇。

05、家長育兒綜合素質對孩子的影響

在進行課題研究過程中,王老師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現在她所帶的兩個班學生家長,不少是當年她教過的學生。而在回憶這些家長當年的學業和整體表現情況時,竟然和現在他們的孩子有那麼多相似之處。也就是說,當年不願意學習的孩子現在成為家長後,他們仍然不重視自身學習,這就造成育兒綜合素質處於較低水平。

韓老師從家庭教育層面對家長群體進行分析時,是這樣做評價的。

1、家庭教育具有較強的傳承性,因為一個家庭如果形成的家風可代代相傳,好的家風可以深刻影響孩子,壞的家風同樣如此。

2、家長們從小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在他們的思想意識裡當然不會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沒有了家庭教育存在,家長當然只是衣食父母罷了。

3、不懂或不重視家庭教育的家長,根本不會做好教師對孩子們的配合教育,如在學校裡老師們對學生進行好習慣培養,根本延伸不到家裡。

4、孩子在家裡養成的不良習慣卻可以帶到學校裡,並且具有漫延性,一個學生能影響一片。

5、當家長們想追求孩子好的學業成績時,只能藉助於外部手段,如希望孩子有好老師,把孩子送去託管或教育機構補課,事實上最終效果有限。對於學習成績優秀的孩子來說,根本就用不著去補課,家長在家裡本身就能結合好習慣養成讓孩子得到輔導。

結束語:在寫這篇文章時,我的內心非常沉重,很多天資聰穎的孩子,就因為在原生家庭裡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小學短短三年時間裡,便在應試教育競爭中敗下陣來。而不少家長卻對學校老師怨聲載道,認為他們沒有把自己孩子教好,有道理嗎?通過上面的分析,相信理性的家長,會陷入深刻的反思,他們會想自己在培養孩子好習慣好品質過程中,還有哪些不足,當找到問題後,會即刻著手去實施。好孩子好習慣好品質便構成了家庭教育的核心,如果家長們深諳此理,在孩子小學三年級重視家庭教育,下功夫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相信你的孩子一定能從學業的下滑中重新振翅高飛。

相關焦點

  • 青島出臺家庭教育指導綱要 家長「考評上崗」
    「《綱要》給出了從幼兒到高中各學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具體指導實施建議,學段跨度大,覆蓋面廣,解決了教師在家庭教育指導中『如何做』的重要問題,讓學校在各學段家教指導上有章可循。」青島平安路第二小學德育主任袁鳳說,比如在6~12歲兒童期,可讓孩子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使其初步認知未成年人能夠理解和常見的違法犯罪行為及其危害和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建立對校園欺凌行為的認知和防範意識。
  • 「三年級效應」要重視,家長不管,可能影響孩子整個小學階段
    當然如果最基礎的都沒學好,可以說後期很難補上來,就即使成績上來了,也會跟同齡人有一定的差距。其實,一直都有一個「三年級效應」的說法,很多小朋友在一二年級的時候班級排名非常優秀,各科成績名列前茅,等到三年級的時候,忽然成績倒退,家長如何挽救都效果甚微,那麼,三年級效應到底是什麼呢?
  • 一年級是道坎,二年級是個坡,三年級是座峰!這些習慣一定要培養
    文丨福果媽媽在小學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一年級是道坎,二年級是個坡,三年級是座峰」。意思是說,一年級入學的時候,孩子們的成績相對都比較好,考試考一百分的孩子有很多,大家的差別並不明顯。但是一年級其實有個隱藏的坎,沒有順利度過的孩子,到了二年級,成績會出現一個下滑,一大批孩子順著坡就下來了。而到了三年級,發現自己的孩子原來學習並不是很好,這時候想幫孩子進入靠前的排名,難度不亞於登一座山。
  • 小學三年級是道分水嶺,孩子成績下降,家長需重視這些能力的培養
    原來孩子進入小學三年級後,已經進入兒童成長的一個新階段,如果家長不了解孩子的成長特點,恐怕你根本無力扭轉家庭教是的被動局面。怎麼辦呢?下面請跟著寒石冷月老師的節奏走,我們來共同進入三年級孩子的世界去做深入探究。一、小學三年級為何會出現一道分水嶺?家長需要清楚這裡的原因。
  • 老師和家長都應正確使用「家長微信群」
    微信群、QQ群作為家校溝通的一種工具,不能一刀切,直接取締,老師要適當地利用微信群、QQ群,可以在群裡發布通知、家庭教育知識,還可以推薦優秀的家庭教育類文章供家長學習、參考,發布學生活動的相關文字、圖片和視頻等,便於家長掌握孩子的在校情況,利於家校合作,提高家校教育效率和教育效果。
  • 畫荻教育聯合創始人艾德:家庭教育是一個不斷建設的過程
    艾德老師: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既是搖籃教育,也是終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響,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中國家庭中,往往是由一位焦慮的母親加上一位缺失的父親和一位失控的孩子的組成。
  • 幸福雙翼:中國家庭教育的深圳先行實踐
    在《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2018)》中,有90%以上參與調查的班主任表示,家校之間的溝通存在問題,其中四、八年級的班主任佔比分別為95.6%和97.4%。排名前三位的問題包括「家長認為教育孩子主要是學校和老師的責任」、「家長參與溝通的積極性不高」和「與家長教育理念不一致」。 同樣,親子關係矛盾導致的問題,也在社會上引發不少討論。
  • 新都區香城小學召開三年級家長會
    為了促進家校聯繫,更好地實現家校共育,2020年10月15日,新都香城小學三年級以班級為單位召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家長會。為了使家長會開得卓有成效,各班教師高度重視,精心設計主題,認真準備會議課件。在與家長的交流中,針對自己班級的情況,介紹學生在校表現,並就針對如何正確引導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習慣與家長進行了互動交流。
  • 樂天小學開展「泉家共成長」家庭教育項目種子教師培訓會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瑋 通訊員 王珊珊 濟南報導  近日,樂天小學開展「泉家共成長」家庭教育項目種子教師培訓會。,也為了提升教師在家庭教育方面對家長的指導專業水平,學校邀請了「泉家共成長」項目的專家為學校全體班主任以及聯盟校的骨幹教師做為期三天的家庭教育培訓,使得教師能在科學的理論支撐下更好地促進學校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工作。
  • 班主任:應該建立一個怎樣的家長微信群
    因為配套家長微信群,班主任一般還會建立一個班級學生群。二、家長微信群主要有哪些功能有些家長反映家長微信群裡,主要是班主任在裡面發布一些通知,布置一些工作,家長在群裡交流一些問題。在2020年新冠肺炎防控期間,家長微信群發揮了重要作用。那麼,班級家長微信群主要功能有哪些?
  • 數學教師:家有三年級學生,吃透這100道奧數題,邏輯思維蹭蹭漲
    數學教師:家有三年級學生,吃透這100道奧數題,邏輯思維蹭蹭漲大家都知道,數學是一門思維較強、並且注重基礎能力的學科,所以唯有在小學時期就將基礎和思維掌握好,高年級的學習才會輕鬆。在小學三四年級,學生們學習的內容主要就是奧數,但這也恰好是學生們學習上的一個難點,很多家長都反映,孩子對奧數方面可以說是「一竅不通」,也給孩子報了提升的補習班,但效果始終是甚微。其實在老師看來,學好奧數知識的關鍵還是在於基礎知識上的提升,唯有將基礎學紮實了,然後再逐個去突破這些難點知識,才能舉一反三。
  • 北京「三寬」家長教育專家來鄖陽區傳經送寶
    >月16日至17日,北京「三寬」家長教育科學研究院專家蒞臨鄖陽區開展系列教育培訓,教給教師、家長做好家校社共育的方法,爭做「三寬」教師、家長。》的文件精神,積極推進社區家長學校建設,創新家校社共建模式,落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任務,助力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區教育局邀請北京「三寬」家長教育科學研究院專家走進社區、學校,開展「家校社共育與文明城市建設」實踐活動。
  • 「三年級現象」是道坎兒,家長定要重視,莫讓它毀了整個小學階段
    要問學生時期最重要的是哪一年,很多家長都會認為是「小升初、初升高」的關鍵階段,但實際上,最重要的是小學三年級。三年級是道「坎」三年級孩子的家長和老師都常說:「三年級是道坎兒」,因為孩子在進入三年級後,會發生小學階段很重要的轉折期。進入三年級後,孩子從一名兒童成為一名少年,逐漸從無條件聽從變得有自己的主見,性格上也開始不自覺地內控起來。
  • 「祖輩家長」適合參加嗎?聽聽老師和專家怎麼說
    在我看來,父愛更須「滴水穿石」,父母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同樣重要。人們在歌頌母愛事無巨細的同時,卻往往忽略了父愛應有的細膩,從而讓爸爸們心安理得「退居二線」,這實在不應該。爸爸「被缺失」,會讓孩子失去安全感,導致家庭教育失衡。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母愛和父愛就像鳥兒起飛的兩個翅膀,都是孩子健康成長所必須的條件。
  • 小初高,三個階段家庭教育的側重點,您知道嗎?
    讓我們來一起探討孩子在各個階段,家長除了關心孩子的學習習慣,學習成績,還要關心的家庭教育的側重點。三年級到四年級在這個階段對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還有生活習慣的養成也非重要,好的生活習慣會遷移到學習習慣上。為什麼有的孩子總是丟三落四,就是生活習慣沒有養成,家長越俎代庖,代替孩子做了很多的事情,剝奪了孩子的成長能力。
  • 濟南四個「家庭教育工作坊」獲省級表彰、歷城區家庭教育研究中心...
    舜網訊 11月11日,由山東省教科院組織召開的「山東省網上家長學校建設應用試點暨鄉村學校家校共育種子教師萬人培育計劃」總結大會在泰安召開。  2018年,山東省教育廳印發《關於實施「鄉村學校家校共育種子教師萬人培育計劃」的通知》(魯教基字【2018】13),兩年來,省教科院按照省教育廳的要求,認真推動落實培育計劃,共為553名指導教師建立「1+20」工作坊,
  • 嚴禁教師讓家長代批改作業!貴州一地發布通知
    作業批改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無聲的對話,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對自己的思維、品質、態度、行為不斷反思,並自覺地進行自我調整不可或缺的步驟。也是教師檢查教與學的效果,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的重要手段。精心設計、布置作業,及時、認真批改作業是廣大教師的本職工作。
  • 家長婉拒家訪怎麼辦?這冊家訪「寶典」在手,讓老師家長的見面「不...
    對於小學、初中、高中起始年級新生來說,與班主任的初次線下面對面,很可能就在家訪時。第一次走進新生家庭,老師開口的第一句話怎麼講?家訪中想對學生有更多了解,老師除了提問還有哪些「捷徑」? 個別家長多次婉拒家訪,老師又該如何進一步溝通? 這些問題的答案,在市教委近日下發的《上海市中小學(中職校)教師家訪指導手冊》裡都能找到。
  • 共情力,孩子閱讀理解的「金鑰匙」,家長的作用比老師更重要
    孩子讀不懂文章的意思,體會不到文章的好壞,把握不準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孩子的生活經驗和閱歷有限,對作者設定的場景,賦予的情感,沒有感同身受,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不能與用者達到「共鳴」。
  • 佛系家長的育兒之道就是「不作為」
    雖然提前寫字認字有弊端,但是,已經是既定事實,家長是無法改變的。這對於男孩和女孩來說,本來也是公平的。為什麼這個看似公平的起點會讓女孩佔了先發優勢呢?這還要回歸到我們文章開頭的腦科學研究,男孩的左腦發育明顯比女孩慢,而左腦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信息處理,包括語言,文字,數字,符號等的處理。所以,男孩在語言,文字等方面的敏感度是要遠遠低於女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