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是道坎,二年級是個坡,三年級是座峰!這些習慣一定要培養

2020-12-16 福果媽媽

文丨福果媽媽

在小學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一年級是道坎,二年級是個坡,三年級是座峰」。

意思是說,一年級入學的時候,孩子們的成績相對都比較好,考試考一百分的孩子有很多,大家的差別並不明顯。

但是一年級其實有個隱藏的坎,沒有順利度過的孩子,到了二年級,成績會出現一個下滑,一大批孩子順著坡就下來了。

而到了三年級,發現自己的孩子原來學習並不是很好,這時候想幫孩子進入靠前的排名,難度不亞於登一座山。

一年級的孩子,大部分都能考一百分,這不是因為孩子學得有多好,而是因為考得太簡單了,而且很多孩子在上小學之前都上了一些幼小銜接班,或者是在幼兒園有一個基礎,所以他提前接觸了一年級的知識。

而到了二年級,有一部分孩子的成績就會變成93分、94分。別小看這些幾分,這和滿分中間是有一個巨大的鴻溝的。這幾分,說明孩子沒有很好的養成學習習慣,在接觸新知識的時候,沒能輕鬆或者紮實掌握這些知識,甚至培養出了惰性,這個惰性或者說一部分知識點的缺口,就會體現在分數上。

到了二年級三年級,依然維持一個好成績,才是真正的學習好。

特別是在孩子三年級下半學期,他學習的知識點的難度會有一個增加,如果孩子在一二年級的時候把基礎打得很好,那是沒問題的,在三年級再學一些難的知識點的時候,他自己會有一些方法的思考,但是,如果一二年級我們真的沒有給孩子培養這個習慣的話,到三年級的時候,孩子的成績真的就會大幅度的下降。

所以說,一二年級真的就是一個培養學習習慣的階段,家長不能在這一點上馬虎留情面。

可能這些話對很多家長來說是廢話,因為他們也知道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重要性,畢竟很多育兒專家都強調過這一點了。但家長的問題是,究竟要培養孩子哪些習慣,如何培養,很多專家卻沒有說。

那接下來我們就落地的說說,如何培養孩子學習習慣。

講學習習慣,已經有很多文章從如何分配學習時間,如何保持學習效率這些角度來說,我們就不再贅述,而是換個角度來說。

一、理解

理解說白了就是要問問孩子,「懂了嗎」,課本上的知識你能不能看懂,老師課堂上講新課的時候能不能聽懂。

這裡不同的孩子學習方法不一樣,有的是聽覺型學習方式,有的是視覺型。

聽覺型的孩子主要的學習方式是聽講,父母要培養孩子的聽課習慣。

平時父母給孩子講故事,講知識,注意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完整性,聽的過程中不要打斷,結束之後再和孩子探討他好奇的部分,並且讓孩子嘗試複述剛才聽到的內容。

鼓勵孩子在聽的過程中思考,分析,歸納,抓住重點,並且記住自己的疑惑,聽完之後主動積極地探討。

視覺型的孩子更高效的學習方式是看,聽講時候的吸收率可能不是最佳,但是他可以在自己看書的過程中慢慢消化,加以理解吸收。這樣的孩子著重要培養他的閱讀習慣,預習、複習環節不能少。

學習新課程之前,父母帶著孩子預習下一節內容。

比如,不管是語文還是數學,讓孩子從題目到課後小思考,課本上的每個字都讀兩遍,還可以讓孩子把課後的生字提前在課文中找出來,圈上。

另外在孩子寫作業之前,可以讓孩子有一個拿出課本複習的過程,通過再次回顧課本,回憶老師所講的內容,不懂的地方爸爸媽媽再幫孩子講兩遍。

需要提醒一點,雖然一二年級的知識比較簡單,但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就是接受水平比較差,你覺得特別簡單的東西,在孩子看來就是難以理解的,這是正常的,不要上火,最好的辦法就是多次的重複,以及慢慢的侵染。

孩子有哪一部分沒徹底理解,不要緊,先跟著老師的進度走,抽時間再回過頭來複習前幾節課,利用漫灌澆地效應,讓孩子逐漸理解。

二、記憶

一二年級有很多知識是需要記憶的。

記憶能力的高低,經常會被人們誤會成為智商的高低,就是因為在學習和考試中,有大量需要記憶的內容。

這部分依然要根據孩子自身的特點來形成學習習慣。

家長如果有時間,可以幫孩子把每節課學習的知識總結成幾句簡單的話,一般老師或者教材上都會有這類的總結,讓孩子多念幾遍再去做題,每次做錯的時候,就念一遍知識點。

遇到背課文這樣的作業,父母要做的不僅是監督孩子背完這篇課文,而是利用這篇課文,讓孩子學習背誦技巧。

最好能養成這樣的習慣:

首先熟讀課文或古詩,並理解其中的主要內容;

其次合上課本,通過回憶課文主要內容,簡述自己能記住的關鍵詞、片段、開頭、結尾;

然後打開課本,查看剛剛記住的這些東西是否正確,把記住的這些當成線索,再去記這些句子前一句是什麼,後一句是什麼,合上書再次複述;

經過多次的確認和補充,課文基本上就可以完整記住了;

最後再讓孩子完整地背幾遍,要求他要一遍比一遍流暢。

三、運用

除了學習知識,孩子的成績很大程度上和做題能力掛鈎。

考察孩子的學習效果,目前學校最常用的方式就是試卷,把課本中的知識出成考題,讓孩子回答,考察的是孩子的記憶能力,以及對知識的運用能力。

這就會牽扯到很多具體的能力。

比如考察拼音,考試會考給字詞注音,也會考根據注音寫單詞,還有其他種類的變形;考察十以上的加減法,會出應用題讓孩子回答。

所以做題一定要有一個揣測出題人意圖的習慣。這樣孩子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傻話:「吃掉三個蘋果?為什麼要吃掉三個蘋果,我不想吃蘋果。」

其次要培養孩子發散的解題思路。

一定要有這樣的一個過程:孩子思考不下去了,提醒孩子換個思路。

很多孩子思路不會拐彎,遇到難題想不通了就一直在苦惱,然後放棄,等著爸媽或者老師給他講。這就是一種惰性,是不好的學習習慣。看見孩子不會做了,可以幫著他再把題目讀一遍,一道題從」條件「那裡想不出來思路來,就換到」問題「那裡去。

考題千變萬化,但是套路就那麼幾個,見得多了,思考得多了,孩子的思路就打開了,也就不會畏難了。

最後,做題不要馬虎,不要急躁,要給孩子示範一個穩紮穩打、踏實的做題節奏。節奏和狀態,也是習慣的重要部分。

學習說到底其實就三個詞,理解,記憶,運用,這才是學習需要掌握的規律,掌握了規律就會發現,雖然學無定法,卻殊途同歸。

相關焦點

  • 二年級小學生周記,質量參差不齊,老師急眼:不要敷衍好嗎?
    那麼為什麼我們要在二年級就要學會脫離看圖寫話,去寫一些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呢?為什麼要提高對孩子們的寫作要求? 這是因為我們要幫助孩子完成二年級「看圖寫話」到三年級「寫作文」的一種過渡。在三年級的作文寫作中單純的寫幾句話是遠遠不夠的。
  • 三年級是道坎,家長作用超過教師,輕視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會吃虧
    很多三年級教師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就是孩子們開始出現學業分化現象,而擺在孩子們面前仿佛有道坎,有部分孩子由於綜合能力有限,邁這道坎時顯得特別吃力,甚至邁不過去。但有些孩子卻反而輕鬆邁過,並且在學業方面反而更出色。為什麼會出現三年級孩子學業分化現象呢?有不少小學教師也很困惑,但是有經驗的優秀教師卻知道這裡的答案。
  • 「三年級效應」要重視,家長不管,可能影響孩子整個小學階段
    例如,在幼兒園以及一年級的時候,每個小孩子需要掌握的是拼音的讀和寫,知道英文字母有26個就可以了,也能學一學最簡單的數學算法。當然如果最基礎的都沒學好,可以說後期很難補上來,就即使成績上來了,也會跟同齡人有一定的差距。
  • 小學三年級是道分水嶺,孩子成績下降,家長需重視這些能力的培養
    沒錯,小學三年級數學難度確實要比二年級時增大不少,如果平時忽視對孩子進行數學空間立體感和邏輯思維的培養,孩子很容易在學習數學時吃不透知識點,在做題時花費時間較多。而對於家長來說,在輔導孩子數學時也會感覺到有壓力。當孩子數學學習出現困難時,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孩子學習自信心下降,如果家長這時再不能採取針對性策略去幫助孩子度過這道難關,很容易喪失孩子對你的信任,即便你花不少時間去輔導孩子,孩子也不願意聽。
  • 小學二年級升三年級需要做好哪些準備
    小學階段的學習雖然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至三年級是低年段,四至六年級是高年段,但在二年級向三年級過度的時候有個坎,過好了,小朋友就能健康快樂的成長。二年級的課堂二年級升三年級是一個坎的具體表現:⑴課程明顯加深加難,而且還多加一門英語。
  • 警惕三年級現象:孩子應對三年級滑坡的能力,從3歲起就該培養
    第三、孩子身心發育的特點所致說法:也有專家認為,「身心轉折期」才是「三年級現象」的根本原因。三年級是個坎,是兒童到少年的過渡期。當三年級學習的知識變多難度加大,孩子會學得越來越吃力。年級越高,家長的外力作用越來越弱,孩子自己跟不上,就掉隊了。所以想讓孩子學習好,一定要喚醒他們自我學習的意識,把學習的責任還給孩子。
  • 對比二年級和一年級語文課本寫字表,家長們如夢方醒:練字要趁早
    二年級語文課本上冊寫字表3和一年級的寫字表一對比,差異更是明顯!都是第一課,一年級練習的是【一二三上】,二年級練習的是【兩哪寬頂眼睛】(第一課「小蝌蚪找媽媽」裡面的部分生字)。小學語文六年下來,孩子要掌握3500個字的規範書寫,而生字表的安排是有玄機的。一年級語文課本上冊的100個生字中,有84個都是獨體字,也就是全部由基本筆畫組成的,不能拆分的字,包括一些象形字和指事字。比如「目」就是象形字,「天」就是指事字,要注意,「天」無論是從造字還是規範字書寫的角度,都不可以用「一大」或者「二人」來拆解。
  • 一二年級相差不大,三四年級兩極分化,如何讓孩子贏在起點?
    在生活中很多家長們都只關心孩子的中考和高考,認為這些都是孩子人生最重要的節點。但事實上,孩子們在這些大考中的表現,是在小學兩個階段形成的,也就是小學四年級和五年級。教育界有句諺語:一年級和二年級相差不大,三年級和四年級兩極分化,五年級和六年級天壤之別!
  • 如何跨越三年級語文分水嶺?
    原因二:學習內容的變化進入三年級之後,在語文學習上對於孩子提出的要求開始變得更多更複雜。1、以識字為主向讀寫結合一二年級要求孩子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達到會寫的程度。
  • 【板泉中小·家校聯盟】一二年級不努力,三四年級拉開差距!新學期...
    1 小學六年,其實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一二年級: 孩子極其依賴父母的時期,也是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能夠讓家長的努力產生事半功倍效果的也就是一二年級這個階段了,孩子對於學習的態度、在課堂上的表現、在學校老師心目中的形象,都將直接影響到孩子性格特點的形成。 三四年級: 孩子由依賴父母到自立能力增強的轉型時期,會開始主動積極地接收知識,很多機智的表現,會不時地讓父母驚嘆。俗話說三年級是道坎!
  • 什麼是可怕的「三年級現象」?家長應該怎麼做?這些關鍵點要牢記
    當然珍珍看到了,孩子自從報這些學習班之後,成績還是有所提升的,即使費用很高,珍珍覺得很值得,尤其是小學一、二年級課程比較浮淺,興趣班裡面已經學習了,孩子到了三、四年級的時候成績越來越難。三年級是學生小孩學習的關鍵時刻,在小學生教育當中一直存在著這樣的現象,一、二年級可能學生的差距並不是很大,但是到了三、四年級之後,學生出現了兩極分化,五六年級之後學生的成績出現了天壤之別。什麼叫做三年級現象呢?
  • 小學生二年級升三年級應注意的問題?
    鑑於這些, 我開始考慮怎樣教育三年級的孩子, 我們都知道在小學階段三年級、 四年級是孩子的轉型期,所以這個時期是很重要的, 如果這個時期順利通過了, 孩子在高年級就比較好教育, 否則孩子就不好教育了,所以我們要非常重視三、四年級對孩子的引導與教育。
  • 語文老師說,三年級學生只要這樣培養閱讀習慣,寫作文就不再困難
    孩子升到三年級,對語文的學習也會提高到一定的難度。三年級增加了閱讀與作文的訓練,部分一、二年級語文成績看起來還不錯的學生,成績會突然大幅下滑。家長就很著急,我的孩子到底怎麼了?其實只要基礎打好,三年級的語文學習注意方式方法,成績不會下降只會提高。語文老師往往說,要想寫好作文,一定要多閱讀。可是閱讀也是有技巧的,閱讀什麼內容?怎麼讀?讀哪些?我有一些建議。
  • 「三年級現象」是道坎兒,家長定要重視,莫讓它毀了整個小學階段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感受:孩子在一、二年級的時候,很容易得到高分,90分都是家常便飯,但進入到三年級後,成績突然就下降很多甚至都達不到優秀的分數線,著實是讓人著急。其實,這樣的現象並非是一兩個孩子存在,而是一個普遍現象。
  • 小學6年對孩子至關重要,尤其是三四年級,是成績的「分水嶺」
    3.盲目跟風「跟風教育」是多數家長都踩過的坑,這些家長看到別的孩子報了畫畫班,就跟風給孩子報畫畫班,下次又看到別的孩子報了英語班,就又給孩子報英語班……我曾認識一位媽媽,竟然給上小學一年級的兒子報了6個培訓班,結果她兒子不僅什麼都沒學好,學習成績還下降了,作為家長要記住: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孩子也一樣,
  • 《二年級的小豆豆》和《二年級的小朵朵》
    名人推薦閱讀對孩子的成長十分重要。好的作品可以使孩子發現閱讀的快樂,從而愛上閱讀。這本書就是一本可愛、有趣的書,它會使人發現閱讀是件非常美妙的事。——劉洪強我上二年級了,小豆豆也上二年級了。小豆豆還是那麼好玩!——俞天這本書真是太好玩了。我非常想跟小豆豆同桌,因為我的小名也叫小豆豆,那樣兩個小豆豆就能一起學習,一起玩了,多好啊!
  • 警惕語文成績「假象」,為何贏在一二年級,卻輸在了三年級
    2.科目增多 三年級以後英語科學等科目加入,孩子要分散的精力多了,需要顧全的學科也多了,所以孩子開始覺得力不從心,並且需要適應。 閱讀量大,理解能力,思考能力都會更強,所以對三年級後,應用題的出現有很大的幫助。詞彙量豐富,語言句式等結構,表達方式等都會全面提升,刻在腦袋裡一樣,寫作文不再發愁。 閱讀習慣越早培養越好 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 小學生三年級開始分化,始於學習習慣,差在學習思維
    教育圈流傳著一句話:「一二年級差別不大,三四年級兩極分化,五六年級天上地下。」一二年級知識點少,家長和老師的監督和輔導非常有效,學生平均分在95分以上也是常事;到了三、四年級學生之間開始分化,很多老師把三年級比作一道坎,四年級比作一道坡,三四年級順利度過,以後孩子基本不用太愁了。
  • 二年級上冊數學段考81分,在班級能排第幾?
    二年級上冊數學段考81分,在班級能排第幾,其實排名外,要做事還這是一張二年級上冊數學的段考卷,考得不是很好,只考得81分,家長很著急,在段考後,就問老師自己的孩子考了多少分?其實這個孩子除了有知識性缺漏外,更多的是學習行為習慣引起的錯誤,比如漏題,比如基本概念「鈍角、直角和銳角」這些難道老師不講嗎?不可能,所以一年級學習習慣沒有養成,二年級開始為自己的行為習慣買單。其實一二年級最重要的不是成績,而是學習習慣的養成。俗話說: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 小學幾年級,學生開始拉開差距,幾年級成績定型?聽聽老師怎麼說
    從小學的角度看,我覺得三年級和六年級是一道坎,能來看孩子之間的差距!為什麼這麼說?聽我來解釋。 二、小學三年級、六年級,天上地下 孩子真正拉開差距的第一個分水嶺是三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