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不做家務,長大後差別居然這麼大!2歲後,一定帶著孩子做

2020-12-16 十月呵護

今年7月份,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規定中小學生每周勞動至少2至3小時!

這是不是個好消息?小小菌是不是也得被我「強行」安排安排了?

其實,讓不讓孩子做家務,一直都是一件「難事」。

孩子太小了,幹不了!

孩子太小了,幹不好!

孩子幹家務,沒必要!

孩子的雙手與積極性往往都止步在這幾句話上了。

就像很多寶媽說的:

「做完了,二次返工不說,有時候還是災難現場,並且還得時刻擔心出簍子,最後反而增加了媽媽的勞動時間啊。」

不過,這只是一方面。

很多時候家長不想讓孩子做家務,是因為擔心會擠佔孩子的學習時間,影響孩子學習,尤其是學齡期兒童。

其實,這兩者並不衝突。

1

越早開展家務

孩子越容易成功!

哈佛大學曾做過一個歷史上迄今為止最長的人類縱向研究,叫做哈佛格蘭特研究。

這項研究從1938年開始跟蹤,268名哈佛畢業生和456名貧困家庭的男孩。

後來研究又引入了史丹福大學教授劉易斯·特曼對1500名學生的研究記錄,其中有672名女性。

研究發現,職業上的成功,並不是來自多早學了多少單詞、參加多少輔導班,反而是來自於小時候做家務,而且是越早越好。

史丹福大學前新生輔導員朱莉說,這種「捲起袖子踏實肯幹」的心態,會讓他們明白:

工作一定會遇到不是那麼令人滿意的事情,我要做的就是解決它,而不是抱怨或者推卸責任。

而擁有這樣思維模式的人,在職場上更具有主觀能動性。

其實家庭就是職場的雛形,當一個孩子從小做家務,他就能明白,我的參與能推動整個集體的進步,我要用我的努力去成就集體。

這樣的孩子會更具有團隊協作能力,也會更獨立。

我們常擔心孩子做家務會影響學習,給孩子報很多興趣班、培訓班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但這樣的清單式童年,對孩子未必是一件好事。

就像朱莉《清單式童年》這個演講所說:

過度保護與過度介入孩子的生活,只會不斷地告訴孩子:

「嘿,孩子,沒有我你什麼都幹不成」,我們剝奪了孩子建立自我效能的機會。

自我效能是一個人通過看到自己的行動能產生成果而建立起來的,而不是父母代表他們做出的行動。

我們的過度保護,只會讓孩子在自我認知與成長的過程中付出巨大的代價。

所以,捨得放手,才是對孩子成長最好的幫助。

而關於做家務這件事,菌菌不僅很贊同,在時間上我們還可以再往前推推,孩子2、3歲開始,就能做家務了。

2

做家務年齡對照表

寶媽們可以安排了!

文章開頭菌菌也提到了,很多媽媽不想讓孩子做家務,是因為孩子總是幫倒忙。

其實,很多時候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是因為家務與年齡不匹配,或者我們在引導的過程中忽略了年齡上的可執行性。

比如:我們引導孩子穿襪子時,如果說,「這樣,就穿上了。」

孩子根本沒辦法領悟,所以我們在引導孩子時,一定要分步驟拆解。

首先,把襪子拿在手上找到襪子口。

然後,用手撐開,把腳放進去。

最後,用手拉著口順著腳往上拉。

一步一步的指令,會更加明確地讓孩子明白應該如何做,有章可循才能成功。

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定要保持好心態,我們要理解孩子也是在摸索學習。

況且,我們讓孩子做家務並不單單是想讓孩子做的更好,而是讓他們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到實現自我效能的價值。

想清楚這點,或許我們能更輕鬆也更有耐心了。

下面這份清單,大家可得收好了,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安排!

不過,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大家也可以進行調整。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注意很多危險區域:

廚房中的刀具、盛滿開水的盆、正在工作的洗衣機等等,每次家務的開展最好在家長的陪伴下進行。

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

放手讓孩子去體驗,不要因為追求短期內的「成功」而犧牲掉孩子長遠性格的養成。

放手讓孩子們幹吧~

相關焦點

  • 會做家務活的孩子長大後他會更加優秀,如何做好家務活?
    老二沒有主觀意識,做家務往往都是跟他玩些小心機,譬如媽媽不舒服好想休息,就是還有些事情沒做你看你行嗎?這麼一說他做家務的積極性就會很高。所以老二四歲每天能做的事情是衣服收拾、分類,收拾玩具、收拾餐具、機洗衣物等。這裡都是常見的事情,其他不一一介紹。我們的孩子都應該學習做家務,因為家務可以幫助他們培養家庭責任感,長大後更具備社會能力。
  • 做家務也是早教?哈佛大學驚人發現:孩子做不做家務天壤之別!專家說...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個小學生家庭進行的調查也表明,孩子做家務的家庭比不做家務的家庭,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高了27倍。正如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動手能力可以促進孩子智力的開發,也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責任感,自制力和毅力。
  • 愛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更優秀!附各年齡段孩子家務對照單!
    讓孩子自己完成整理玩具、打掃房間這樣的家務活,可以使他們發現,原來爸爸媽媽做的這些事,自己同樣能做到。親自參與到家務活動中來,能使孩子意識到自己也是有自理能力的,離開了父母自己依舊可以生活得很好。當孩子把雜亂的櫥櫃收拾得整整齊齊、油膩的碗筷清洗得乾乾淨淨的時候,他們會產生出一種強烈的自豪感和愉悅心情。
  • 從小幹不幹家務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明顯,愛孩子更要學會用孩子
    現在大部分的孩子可真是捧著蜜罐兒長大的,可以說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要啥有啥。父母們大多認為:孩子只要把學習搞好就行了,家務活是跟孩子無關的事兒,更是捨不得孩子挨一點累,受一點苦。有一部分人認為:這孩子一定家境貧寒,現在這麼小的孩子會做飯,真的太少見了。也有一部分人認為:孩子這麼小,不能讓她做家務,這父母也是夠心大的,萬一碰到了怎麼辦?
  • 會做家務的孩子更幸福,父母如何引導孩子快樂做家務?
    文︳梅子導語: 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與不愛做家務的相比,就業率為15:1,收入高於後者20%,而且婚姻更幸福。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個小學生家庭進行的調查也表明:孩子做家務比不做家務成績優秀的比例高了27倍。01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重視讓孩子參與做家務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在重視讓孩子多多的參與到家務活中來。
  • 美國2歲「小廚神」走紅:如何讓孩子愛上做家務?其實很簡單
    今天想和各位家長說一說,讓孩子做家務這件事。因為在前兩天,我看到了這樣一個美國2歲「小廚神」走紅的視頻,讓我很觸動。一個2歲左右的小女孩Susie正在做煎蛋。一個2歲的孩子能做什麼?絲毫不意外,在煎蛋的過程當中都是意外。
  • 哈佛大學歷時20年研究表明:從小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收入會更高
    哈佛大學學者曾經做過一項長達二十多年的跟蹤研究,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 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2014年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多名家長和2萬名小學生進行的家庭教育狀態調查中表明:在孩子專門負責一兩項家務活的家庭裡,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為86.92%,而認為「只要學習好,做不做家務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僅為3.17%。
  • 每個孩子都要做家務,最好每天半小時
    某個人說自己愛祖國,愛人民,看不見摸不著。他如果不愛自己父母的話,你說他愛人民,都用不著論證。愛父母,掛在嘴邊上說空話,那不是騙人的嗎?人一定要學會,用行動去心疼父母。能承擔的家庭責任,從小承擔。一個孩子從小知道心疼你了,長大了他自然會心疼老百姓,心疼集體。」這段話深以為然,畢竟作為8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也是從做家務、幹農活走過來的。
  • 會做家務的孩子更優秀,父母這樣教省心又省力
    越早培養孩子做家務的能力,效果越好「媽媽,讓我來撮」,大寶最喜歡吃湖南的特產糖油粑粑,超市沒有賣的,寶媽決定自己做,元寶看見媽媽在團糯米,要過來幫忙,「太好了,正愁沒人幫手呢,快來,呆會爸爸就接姐姐回來了,正好可以加快速度嘍」,寶媽開心地說,雖然元寶團的糯米糰大的大,小的小,但他幹的很起勁,姐姐回來後,元寶驕傲的告訴姐姐,糖油粑粑是他團的。
  • 孩子8歲了,還要餵飯?自理能力差是大問題!明智的家長這麼做,你學會...
    孩子8歲了,還要餵飯?自理能力差是大問題!明智的家長這麼做,你學會了嗎 我們小區有這樣一個案例,一個已經上了小學的小女孩,家裡從小就對她寵溺有加,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很少讓孩子自己去練習生活自理能力,以至於孩子7、8歲了,吃飯還一定要喂,不餵就不吃,上了小學後,中午是在學校食堂吃飯的,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 如果孩子睡醒後有這2個動作,長大後情商會很高,你家孩子有嗎?
    #「閃光時刻」主題徵文 二期##育兒有招#文丨合格父母導語老人們總是說,孩子三歲的時候,就能看到他長大的樣子,其實就是說,孩子小時候的一些言行與性格,即使長大了,改變也不會很多,所以,我們認真觀察一個孩子小時候的樣子,就能基本判斷出來他將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 朱丹曬3歲女兒洗碗、掃地:從小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娃,有何區別
    以前家裡的孩子從小就要學會做家務,為了的是幫父母減輕壓力,同時也可以鍛鍊自己的技能。而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很多家務都能由機器替代。例如洗碗有洗碗機,掃地有掃地機器人,就連炒菜都有自動翻炒的機器了。因此從小做家務的孩子是越來越少。
  • 「不就那點錢麼,我才不要做家務呢!」--孩子零花錢這樣給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由壓歲錢引出的孩子零花錢的問題。零花錢要不要給?要給。正確引導後還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娃到了5歲的時候,開始對金錢有了概念。知道10塊錢可以買到他喜歡的玩具。兩個半月後,娃上交了他攢下的100元錢,我按約定給娃買了他想要的車。 很多人都會教家長提前培養孩子的財商什麼的,其實零花錢對於財商的培養我倒是不覺得有多麼大的幫助。但是肉眼可見的是,娃對自我管理和目標管理的進步。
  • 男人做不做家務,竟然決定了壽命的長短
    而做家務,能夠有效幫助提高記憶力。隨著人的年紀越來越大,記憶力也會逐漸減退,但女性由於做家務較多,所以記憶力較強,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預防老年痴呆。而不愛做家務的男性,大腦記憶中樞很容易萎縮,得老年痴呆的機率也就更大。
  • 人民日報發布做家務年齡對照表,捨不得用孩子,才是在害他
    演講中,他不談孩子的成績,以及升學率,他只要求盤錦市的孩子們回家做一件事——家務勞動。 還強調「有時間多做,沒時間少做,但不能停下來,孩子的頭等大事是是承擔家庭責任。」 給這位局長點讚。 現在孩子什麼都不缺,吃喝玩,但缺乏勞動意識。
  • 孩子該做哪些家務?富春七小給出小學生家務勞動建議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  (記者 陳顯婷)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從小學做點家務,以助於長大後獨立自主。但是總有些疑問,孩子該做哪些家務?不同年齡段是否有所不同?對此,最有發言權的富春七小給出了答案。  記者了解到,自2012年起,富春七小主張實施「新勞動教育」,而一直在實踐的「新勞動教育」美好課程也被評為中國十大美好課程。
  • 孩子三歲後,父母再做這件事就晚了
    當然,這些事件背後都有個共同點,那就是這些「惡魔」的父母總是心存僥倖:「孩子還小,不懂事,長大了就沒問題了。」殊不知,0-18歲是孩子價值觀樹立的關鍵時期,不注重合理的養育方式,很容易把孩子培養成惡性事件的「施暴者」,或者是另一個極端——「受害者」:用各種強制性命令和手段逼迫孩子好好學習,孩子要麼叛逆心強,要麼不敢反抗、膽小怕事;不懂得合理對待孩子犯的錯誤,孩子要麼
  • 「我只是個孩子,能不再逼我做家務了嗎?」 媽媽霸氣回復
    在她的逼迫下,我學會了做燜飯、煮粥、拌涼菜,我只是個十幾歲的孩子,你能不再逼迫我做家務了嗎?」  媽媽霸氣回覆:「你作為一個男孩子,你長得很帥,但是你將來如果能泡得了書房、下得了廚房,能擔當有責任,那麼你的未來一定很幸福。跟你在一起的人,也一定會很幸福。  「媽媽那時候身體不好,一直到你10歲那年,媽媽都沒有擦過地,為什麼?
  • 離婚後,自己帶著孩子生活的男人,後來會變成這樣子,別不信
    用前半生的坎坷,換後半生的安穩。畢竟我們都還年輕,這個時候的苦都不算苦,年老時的苦才是真的苦。好事多磨。任何事情發展最後,一定是好的結果,如果你感覺不好,那一定是還沒發展到最後,多點耐心,再等一等。事已至此,張凱還是要繼續生活,哪怕不考慮自己,也要考慮孩子。那些年,日子過得是真苦,別看孩子才4歲,好像什麼都知道,一夜之間變得出奇的懂事,那種懂事,是讓人心疼的懂事。最讓張凱愧疚的,是他被逼無奈只能帶著孩子去工地。
  • 哈佛關於做家務的驚人發現!孩子成長的核心能力,都在這件小事裡
    做什麼家務,浪費時間!還不如用在學習上。做家務不用專門學,長大自然就會了。不糾結於家務這種小事,將來才能做大事。喜歡做家務,能有多少出息?將來請人全包家務,那才叫成功。實際上,家務的效用是被低估或誤判了。既然大家都信奉「外來的和尚好念經」。那我們就看看聞名的哈佛大學是怎麼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