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發布的一則通知衝上了熱搜!引發百萬人討論!
通知要求:
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每學年設立勞動周;小學一二年級每周不少於2小時,其他年級不少於3小時。
既然教育部都發文了,勞動教育到底有多重要呢?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個小學生家庭進行的調查也表明,孩子做家務的家庭比不做家務的家庭,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高了27倍。
正如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動手能力可以促進孩子智力的開發,也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責任感,自制力和毅力。
Photo by Jessica Lewis on Unsplash
哈佛大學曾經做過這麼一個研究,他們花了76年去跟拍700個孩子,結果發現:
「在一定程度上,成功人士,並不是因為孩童時期比同齡人早學了多少知識,而是從小做了更多細小瑣碎的家務活,甚至沒有用的事情,重要的在於動手能力。動手能力越強的孩子,長大後更容易出色,生活也過得更幸福。」
他們還公布了一組數據:從小做家務跟不做家務的孩子相比,就業率為15:1,犯罪率1:10,收入比後者高20%。
沒想到吧,做家務的好處竟這麼多!
那麼,我們要怎樣通過勞動教育方面來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呢?本期我們從早教談起。
專家:做家務也是早教
龍明慧
長沙師範學院副教授、早期教育專業方向負責人,湖南省學前教育學會0-3歲早期教育專委會副主任,早教指導師,高級育嬰師
1.培養孩子動手能力的重要性
「家長太重視成績、智力開發,忽視生活中的教育,易造成孩子從小缺乏動手能力,進而也會影響孩子將來在學習上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
龍明慧表示,1~3歲是培養孩子動手能力的啟蒙階段,也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的關鍵時期。「動手能力強的孩子,獨立性更強,更有自信,也更容易獲得幸福感。」
龍明慧介紹,孩子從1歲左右就有了自我意識的萌芽,很多事情他們會想自己去做、去嘗試。
「首先就是想自己拿勺吃飯,儘管會吃得比較慢或吃得不夠好,往往這個時候,很多家長就會認為,不如自己喂。
久而久之,孩子本可以通過獨立完成某件事而獲得的成就感會消失,慢慢地會變得依賴,產生惰性。」
因此,龍明慧認為,動手能力要從小開始培養,尤其要重視生活中的教育,比如教會孩子做家務就是生活早教的一種。
2.帶孩子做家務勞動的好處
家務勞動看似都是小事,但它涉及到獨立自主,規劃能力,責任意識等.
比如每項家務都有一定空間秩序和時間順序,像洗衣服,要先泡衣服、搓泡泡,漂乾淨,擰乾,晾起來……
這些孩子都可以通過親身體驗來樹立時間觀念、建立秩序感以及培養統籌思考的能力;
另外,從實實在在的家務培養中,可以讓孩子學會如何為父母、老人著想,培養責任感。
龍明慧還介紹,在培養1-3歲孩子動手能力時,可以從生活自理能力開始再過渡到做家務.
比如從吃飯、喝水、穿衣、上廁所、刷牙到整理衣服、收拾玩具、幫忙摘菜、澆花、洗水果等方面進行。
「在教孩子做家務時,家長不能包辦,要少替代,多鼓勵、多信任,並為孩子提供適當的引導和幫助。」龍明慧提醒。
早教師:孩子做家務得匹配年齡和能力「每個孩子的發展不一樣,分配給孩子的家務必須匹配他的能力,不能過於簡單而讓孩子沒有成就感,也不能太過困難使孩子產生挫敗感,最好根據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來。」
啟蒙時光·蒙特梭利早教指導師王瑩穎向記者介紹了1-3歲嬰幼兒心理動力發展階段:
1-2歲
第12-15個月(走路)
成長特點:學會走路,有強烈的好奇心,能夠簡單交流;
家務訓練:會彎腰撿東西,如將玩具放進玩具箱,或把垃圾扔進垃圾桶等。
第15-18個月(洗手)
成長特點:能夠自如蹲下,能說簡單句子,喜歡玩水洗刷;
家務訓練:嘗試自己洗手、洗臉等。
第18-21個月(搬東西)
成長特點:身體平衡力發展較好,開始嘗試自己解決問題,能夠表達一些意願和要求;
家務訓練:搬動小物品,比如擺放小椅子等。
第21-24個月(澆花)
成長特點:已經能夠獨立做一些事情,如洗手、上廁所等,手眼協調能力可進一步加強;
家務訓練:可以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如澆花等。
2-3歲
第24-30個月(穿衣服)
成長特點:語言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可以跟別人展開對話;
家務訓練:獨立穿衣服,擦桌子、擦鞋等。
第30-36個月
成長特點:可以獨立做切、洗、種植等工作,可以用各種詞彙來表達自己的情緒,開始主動和小夥伴們玩耍了。
家務訓練:洗碗、掃地、擇菜等。
孩子對家務沒興趣?可以正確引導如何引導孩子參與到家務勞動中來呢?
1、用遊戲的方式邀請孩子參與
王瑩穎介紹,可以用邀請的方式吸引孩子一起來做,同時選擇他目前可以做的事情,比如讓孩子擦桌子,如果孩子手部力量不夠,家長可以幫忙擰好毛巾,讓孩子來擦桌子,平時也可以多練習擰毛巾、晾毛巾等。
同時,還可以將做家務升級為親子遊戲來激發孩子的興趣,比如設一個鬧鐘,和孩子比賽收納玩具等。
2、多做示範,讓寶寶來模仿
此外,對於懵懂的小寶寶來說,大人很多的語言他們根本無法理解,比如說我們口中常說的,「你去洗碗吧」,這句話在孩子耳朵裡是聽不明白的,怎麼洗?步驟是什麼?
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首先就是告訴孩子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是什麼,然後再給孩子做示範,讓孩子從觀察中記住操作步驟,再嘗試著做。
對於孩子記不住的步驟,家長可以在一旁做提示,反覆多次的練習後,孩子自然會記住。
3、寶寶完成家務後,給予具體的鼓勵
最後,就是當孩子完成某一項家務後,要記得給予鼓勵。家長鼓勵的點要具體,要強調孩子具體做得好的地方。
比如:「寶寶,我發現你在使用抹布洗碗的時候會自己思考和觀察怎麼樣才能把碗洗乾淨,這個做的很好喲!」
具體的誇獎,會讓孩子知道自己哪裡做得好,也能進一步提高孩子動手做家務的興趣。
【來源:今日女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