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關於做家務的驚人發現!孩子成長的核心能力,都在這件小事裡

2021-01-09 自主學習自在成長

為了讓孩子更優秀,家長們真是拼盡了全力,窮盡了方略。每天都有不同的學霸、雞娃、牛人在增加父母們的焦慮。但為什麼錢花了,時間和精力付出了,支持到位了,自家孩子的表現還是那麼不盡人意呢?

中國有句古話,「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或許,這個缺失的環節其實就在自己身邊:做家務。

與讀書學習相比,家務的技術和價值含量顯然是處於「低端」的。這從很多家長的態度和觀點就可以看出來。

做什麼家務,浪費時間!還不如用在學習上。做家務不用專門學,長大自然就會了。不糾結於家務這種小事,將來才能做大事。喜歡做家務,能有多少出息?將來請人全包家務,那才叫成功。

實際上,家務的效用是被低估或誤判了。既然大家都信奉「外來的和尚好念經」。那我們就看看聞名的哈佛大學是怎麼說的。哈佛公布了一項長達75年的研究成果,其中做家務這件事足以顛覆常人的認知:從小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學業更有成,職業成功率更高,生活更幸福!

做家務的基礎利益

仔細分析不難看出,所謂家務這種小事,根本就不小。家務這兩個簡單的字,涉及門類和領域之多,事項分類之細,時效性要求之強,已經遠遠超出一般的職業崗位。

善做家務的人都是個全才,能文能武。你需要集清潔工、廚師、園藝師、工程師、會計師、搬運工、插花師、設計師、網管、維修工、採購員於一體,左右開弓,兼容並蓄。

讓孩子做家務,究竟有什麼好處?

l 培養成就感和自信心。

在孩子小的時候,哪怕疊毛巾、遞東西、擦桌子這樣微不足道的「邊角料」都能讓他們開心不已。因為他們感覺到自己「能幫大人做事」,這是對自我能力的一種認同。

l 強化責任擔當。

孩子作為家庭的一分子,做家務能讓他產生當家作主的感覺:每個人都在為家庭做出自己的貢獻,不分年齡大小。他們不能事不關己,置之度外。

l 提高管理與合作能力。

很多時候,家務需要成員配合完成,像烹飪、大掃除、大採購等。這是最接地氣的成員協作形式,讓孩子體會到不能只考慮自己,要考慮整個團隊。

l 鍛鍊精細動作能力。

很多家務活需要耐心細緻,如針線、手工、裁剪等。孩子在高度專注投入的時候,他的大腦發育是被大大促進的。

l 樹立成本控制意識。

家務的投入不僅有時間、精力,也有費用。讓孩子參與生活支出的管理,身體力行,可以培養他的財商。「不當家不知柴米貴」,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l 讓孩子更獨立、勇敢。

做家務的過程中,涉及到水電氣的使用,要用到各種刀具、工具、器械、設備,很多家長怕孩子受傷。實際上教會孩子規則比把他放在罩子裡更安全。因為孩子在實踐中鍛鍊了「趨利避害」、自我保護的能力,這種效果比空洞的規勸說教強一萬倍!

l 有助於系統思維的形成。

做家務並非都是零打碎敲的「補缺」行為,它們常常用到系統思維。比如做一頓全家餐,從採買到備料、洗切,再到烹調、擺桌布盞,吃完飯還要洗刷歸整,這難道不是一個體系化流程嗎?如果沒有系統思維,就會手忙腳亂,佔用時間長,成就感也不高。

升級版的家務價值

【個性化的愛好】

如果孩子做家務不是出於被迫或者無奈,而是發自內心真正的喜歡,把它當作一種研究或愛好,這樣的家務能力是可以與自己的學習能力搭接的。

以前曾聽到一個小故事,說的是一個女孩幸運地接到了哈佛的offer 。毋庸置疑,她的學科成績和個人能力都是令人刮目相看的。但這並不稀奇。因為每個被哈佛錄取的學生都有著傲人的學術表現。

這個女孩最個性的地方在於她的愛好:做蘋果餅。與學生們普遍填寫的科研、競賽、慈善、社工、社團等活動相比,烹飪顯然更為小眾,因為很少有人會把這種俗世技能用於世界高等學府的申請。然而牛如哈佛的名校也並非依照思維慣性來挑選學生,他們更會不走尋常路,善於旁逸斜出!

如果一個人從小就著手做蘋果餅,不斷探索和改良配方,不斷推出新品,她需要多大的精神動力?這裡面的不懈、細緻、堅持和深究能力,無論遷移在當前的學習上,還是未來的工作上,都是必需的基礎能力。

任何事情,只要做到了極致,它就具備了專業的價值。哪怕再低端的家務,也將呈現出高端的能量。

【鍛鍊計算思維】

如果說做家務還能鍛鍊計算思維,可能很多人要笑了。但這是一個嚴肅的話題。前面提到家務活裡涉及到多環節的任務統籌,需要系統思維。但系統觀念只是一個基礎,我們要想優化,還必須落實到具體數據上。

孩子們在數學中經常遇到以做家務為內容的統籌題:

給客人沏茶。每項事情所需時間如下:洗開水壺1分鐘,燒水15分鐘,洗茶壺1分鐘,洗茶杯1分鐘,拿茶葉2分鐘,依照最合理的安排,幾分鐘就能沏好茶?平底鍋煎餅。煎一面要2分鐘另一面1分鐘,一次可以同時煎4張餅,小紅煎了6張餅只用了5分鐘,她是怎麼做到的?水龍頭接水。四個小朋友各拿一隻水桶同時到一個水龍頭前,他們只能依次接水,每個人用時分別為5分鐘、3分鐘、7分鐘、2分鐘。要使他們等候時間(包括接水時間)的總和最少,應該怎樣安排接水順序?這個總和最少是多少分鐘?

計算思維最初是由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系主任周以真(Jeannette M. Wing)教授提出並定義的。它的實質是通過人與電腦合作來解決現實或未來的問題,包括如何進行問題拆解、把問題抽象出來、進行模式識別、設計算法等。

怎樣節省時間、提高效率是社會各個層面的追求。無論是學習,還是做家務,如果不花點心思積累數據,進行科學計算分析,光憑經驗或感覺,就會停留在低質勞動上,體會不到思維升級的妙處。

用傳統的手工計算方法解決統籌問題,簡單的尚可應對,複雜的就勉為其難了。但如果引入算法模式,藉助於電腦程式,則要省勁的多,事半功倍。

有些學習編程的孩子,已經在幫爸爸媽媽設計家務流程,給自己精細化時間安排,這就是把計算思維融入到實際生活中,活學活用。

【知識輸出的載體】

做家務的至高境界除了在一個細分項目內進行垂直的深入研究,或者把它與AI時代的數據處理相結合,還可以把自己的知識分享出來,讓更多的人受益。

我認識一個小男孩,把家務做出了新創意。疫情長假期間,他每天負責刷鍋洗碗。按說「洗刷刷」這種工作很多小孩都討厭做。他卻樂在其中,邊洗碗邊背英語課文,一舉兩得。

她媽媽錄製了很多「洗碗英語」的視頻,發到朋友圈裡,得到很多人的點讚。後來小男孩不滿足於背課文,就在每次洗碗時向小朋友介紹學習和生活經驗,介紹他看過的英文讀物以及他的閱讀心得,經過這樣的鍛鍊,他原本就很棒的口語更上層樓。

還有一個女孩,從小就特別擅長收納整理,所有的東西物品都有條不紊。這種分類能力映射到學習上,也體現出了令人驚嘆的效果。她做的筆記永遠是條清縷晰,有章有法;她的閱讀速度也極快,一本書隨手一翻,就能提取出其中的框架要點。

這樣的學習能力不造就學霸就怪了。女孩也很喜歡分享作為「整理達人」的經驗,很多同學、朋友跟著她學,不僅房間變整潔了,生活習慣變好了,更重要的是,學習成績提高了!

孩子應該從什麼時候練習做家務?哈佛的專家建議是越早越好。從3-4歲開始是比較可行的做法。當然有的家長比較心急,甚至在孩子剛會走路,約1歲半的時候就開始鍛鍊他的家務技能。這時候的做家務,對孩子來說,他的感覺與玩遊戲是等同的。無論如何,這是一項有益終生的技能。

相關焦點

  • 做家務也是早教?哈佛大學驚人發現:孩子做不做家務天壤之別!專家說...
    既然教育部都發文了,勞動教育到底有多重要呢?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個小學生家庭進行的調查也表明,孩子做家務的家庭比不做家務的家庭,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高了27倍。Photo by Jessica Lewis on Unsplash哈佛大學曾經做過這麼一個研究,他們花了76年去跟拍700個孩子,結果發現:「在一定程度上,成功人士,並不是因為孩童時期比同齡人早學了多少知識,而是從小做了更多細小瑣碎的家務活,甚至沒有用的事情
  • 哈佛大學歷時20年研究表明:從小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收入會更高
    哈佛大學學者曾經做過一項長達二十多年的跟蹤研究,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 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為什麼做家務這件事和孩子的優秀與否扯上了關係呢?孩子從出生開始,就進入到了一個漫長的成長階段。如何判斷這個孩子是一個優秀的孩子?其實就是從他的行為習慣和思維方式上去判斷的。
  • 孩子做不做家務,長大後差別居然這麼大!2歲後,一定帶著孩子做
    這是不是個好消息?小小菌是不是也得被我「強行」安排安排了?其實,讓不讓孩子做家務,一直都是一件「難事」。孩子太小了,幹不了!孩子太小了,幹不好!孩子幹家務,沒必要!很多時候家長不想讓孩子做家務,是因為擔心會擠佔孩子的學習時間,影響孩子學習,尤其是學齡期兒童。其實,這兩者並不衝突。
  • 會做家務的孩子更幸福,父母如何引導孩子快樂做家務?
    文︳梅子導語: 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與不愛做家務的相比,就業率為15:1,收入高於後者20%,而且婚姻更幸福。當孩子長大到能夠開始一個人生活時,他是手足無措還是享受人生掌控在自己手裡的喜悅呢?這與他從小是否鍛鍊起來了做家務的能力有很大聯繫。安排、管理自己的小家,不僅讓他擁有了更多的責任感、感受到了更多的成就感,更讓他在這個過程中真正的成長,進而增加了許多自信。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成功人士的童年時期,大多數都有這4個特徵
    一般孩子2歲後就會有獨立自主意識,如果這時孩子想要自己選擇、自己做決定,父母儘量不要插手。02:很小就會做家務1938年,哈佛大學有學者針對456名少年進行了長達75年的追蹤調查,結果得出:做家務的孩子,將來更容易成功。
  • 《做家務的男人》刺痛千萬家庭:多少婚姻,都敗在這件小事上
    聽完這一大串話,他已經有些動搖了,卻還在嘴硬,「我媽也是這麼過來的……」 我知道他還有很多理由可以把這件事合理化,也就不與他爭論了。 只有親身體驗過的人,才知道做家務到底有多累。 她是一位全職太太,不僅要獨自完成所有家務,還要照顧兩個孩子。每天都很辛苦,卻得不到丈夫的理解。 羅伊斯常常數落妻子用麥片代替「家常飯」,把大部分精力分給了孩子,甚至身材也開始走樣。來源 |《一周性愛改善實驗》 他決定同時做飯帶孩子,示範給妻子看做家務是多麼簡單一件事。
  • 不讓做家務才是害了孩子,4本繪本不僅培養意識,還教具體怎麼做
    但是也會有不少父母和提出問題的這位家長一樣,做家務的好處大家都知曉,並且在實踐中也很注重培養孩子的做家務能力、動手能力,而是很苦惱於每次孩子做的這個結果差強人意,是怎樣嗎?其實,這也是涉及到了如何建立起孩子做家務的主動性、積極性的一個關鍵問題。
  • 從小幹不幹家務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明顯,愛孩子更要學會用孩子
    也有一些人感到很羨慕這位媽媽,有如此懂事的孩子,自己家的孩子也能這樣該多好。其實,小女孩也是家中的小公主,父母都是某中醫院的醫生,女孩也是獨生子女,懂事的她,每天看到父母早出晚歸的,她就主動把做飯這件事包攬下來。
  • 人民日報發布做家務年齡對照表,捨不得用孩子,才是在害他
    結果是,有的孩子直接繞道而行,有的孩子看見這一幕,先愣了一下,後來還是走開了。只有一個小男孩,主動把掃帚和簸箕撿起來,放在了門後。 後來,她私聊了這位男孩的媽媽,她說,平時孩子在家裡也會做家務,所以這件事對於他來說很簡單。 很多孩子看見了地上的掃帚和簸箕,為什麼沒有去撿?
  • 關於做家務——家庭裡的香蕉共和國
    關於《東京女子圖鑑》,想說的太多了,這次先按下不表。這次主要是想探討一下做家務的話題。《逃避》裡的女主角森山美慄小姐,很善於做家務和做飯,但是在職場屢屢受挫。她找到了一份家政的工作,打掃衛生,僱主很滿意。僱主平匡是個35歲的IT宅男,生活樸素但講究品質。後來恰逢一些變故,僱主就和她籤訂了包吃包住的假結婚契約。每天打掃衛生,煮飯,維持家的運轉。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成功的人士的童年時期,大多數具備這5個特徵
    1、孩子較早表現出獨立人格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詳細地研究過成功人士,對愛因斯坦、貝多芬、林肯、歌德、斯賓羅莎等人都進行過調查研究,發現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會表現出獨立的人格。相比較於依賴他人,他們會更喜歡獨立解決問題,而且有獨處的需要,需要獨立的空間和時間處理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這就是他們的愛好。
  • 【成長小事】以終為始,在生活中育兒
    拖地洗衣還好,但這猛地一日三餐都要負責,頭上還真冒冷汗,因為這些年我都不咋下廚做菜(很慚愧),雖然也做做麵包烤烤蛋糕,但終究是些錦上添花的事,填飽肚子不能靠這些。但意識到孩子成長中的問題,意識到這麼多年家務外包後雖然我們這方面輕鬆了,其他方面卻因此找補回去,所以,哪怕咬牙也得堅持,何況可能根本不至於呢!
  • 哈佛大學推薦:20件能讓你快樂的小事,一切都值得做
    我讀了一篇名為《哈佛大學推薦:讓自己變幸福的20件小事》的文章文章。文章非常簡單易懂。什麼是幸福?我想一百個人可能有一套答案。很多人覺得他們不快樂,或者幸福感不夠。事實上我很擔心也挺,而且我已經很久沒有吃過「幸福感」,我們就來看看這20件能讓我們快樂的小事吧?
  • 每個孩子都要做家務,最好每天半小時
    老太太一邊把襪子扔水池裡,一邊嘟囔著:「這麼髒,孩子哪洗得乾淨。」從天哥幼兒園開始,我們就嘗試讓他自己洗小內褲、小襪子,一直到現在這件事還沒執行下去。原因之一就是家裡有個看不得外孫子受累的姥姥,偷摸地就把他能自己幹,該自己幹的活,都給幹了!這樣的結果是,天哥不僅不感恩,還理直氣壯:「我又沒讓你們給洗,是你們要洗的。」
  • 看完哈佛學霸的一天,我才發現:學習這件事,光靠聰明是不夠的
    在我看完一位哈佛學霸的一天,我才發現學習這件事,光靠聰明是遠遠不夠的。這個帥氣的小夥是來自哈佛的學霸,名叫John Fish,他曾在網上分享過自己的一天是如何度過的,讓我很感興趣。在我看視頻之前我和大多數人想的一樣,學霸的生活肯定都是在學習中度過的。但是John Fish的一天並不是如此。
  • 從農村孩子到「哈佛畢業演講中國第一人」:這種人生逆襲底層能力...
    01他是哈佛演講中國第一人,登上福布斯出身農村,卻能逆襲翻盤2016年5月,一則「哈佛畢業演講中國第一人」的視頻,引起了國內外的關注,連《人民日報》也報導了這件事。02農村出身,環境局限眼界曾經的他,是名副其實的「三無」少年何江出生在湖南農村,父母都是農民。他成長的環境和城裡孩子比起來,簡直是天壤之別。
  • 男孩刷什麼碗,女孩才幹家務!別做「毀孩子」的「包辦」父母
    麗麗當時就回了一句:如果男孩子連這點小事兒都幹不好,將來如何做大事兒?結果婆婆就不樂意聽了,開始生氣,大聲喊起來:我為了什麼呀?我不是為你兒子好嗎?真是掏心掏肺的為你們,反過來還遭埋怨。那麼,如果您是麗麗,您覺得讓孩子刷碗是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面對如此這般的婆婆,您有該如何解決呢?02: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做家務,看似是小事兒,但是對於孩子成長來說真的非常重要。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成功人士在童年時期,一般具備這5個特點
    明明前程似錦,卻因為獨立自理能力太差被中科院退學,失去了大好前程,不得不從頭再來。 幾乎所有成功人士身上獨立的特徵都非常明顯,不只是在生活上獨立,思考、社交、工作、做決定等方面,他們都能從容地掌握一切。有的孩子在2歲自主意識出現後,表現得就非常獨立,不喜歡父母插手自己的事情,總想著靠自己完成一件事。
  • 愛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後更優秀!附各年齡段孩子家務對照單!
    讓孩子自己完成整理玩具、打掃房間這樣的家務活,可以使他們發現,原來爸爸媽媽做的這些事,自己同樣能做到。親自參與到家務活動中來,能使孩子意識到自己也是有自理能力的,離開了父母自己依舊可以生活得很好。當孩子把雜亂的櫥櫃收拾得整整齊齊、油膩的碗筷清洗得乾乾淨淨的時候,他們會產生出一種強烈的自豪感和愉悅心情。
  • 哈佛大學研究:成功人士在童年階段,一般都具備5個共同點
    每一位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期望都各不相同,有的渴望孩子有個平平淡淡的一生,而有的家長則希望孩子長大後可以有一些成就。即使達不到王健林、馬雲那種級別,也可以有所成功,這也是培養孩子的一種方向。3、喜歡做家務1938年,哈佛大學曾經針對456名兒童進行了長達60年的跟蹤走訪,結果得出:小時候喜歡做家務的孩子,未來更容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