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了,經濟賠償金N+1是應發工資還是實發工資?看看怎麼算?

2020-12-15 暖心人社

近年來,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勞動力市場也越來越完善,人們就業的流動性也越來越強。在人員就業流動的時候,一個無法迴避的就是經濟補償金,這是一種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補償,什麼情況下才可以領取呢?有幾種發放方式?讓我們來解析一下。

哪些情況可以領取經濟補償?

實際上,經濟補償金在《勞動合同法》中並沒有提出這一概念,《勞動合同法》說的是經濟補償。依據《勞動合同法》第46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該條文羅列了七類情況。主要是:

(1)勞動者依據《勞動合同法》第38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也叫做勞動者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這種情況,一般是指用人單位有違反勞動法的行為,侵害勞動者利益的,讓勞動者不得不解除勞動合同。這也是為了保障勞動者的利益不受侵犯。比如說沒有正常發工資、交保險、提供勞動保護、強制勞動等等。

(2)依據《勞動合同法》第36條規定,用人單位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的。也就是說,協商解除勞動合同也是用人單位要支付經濟補償的,協商不支付經濟補償不算數。當然,除非是民不告、官不究。

(3)用人單位依照《勞動合同法》第40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主要指的是勞動者無過失性辭退。反過來說,勞動者如果有過失性辭退,就不需要支付經濟補償了。

(4)用人單位依照《勞動合同法》第41條第1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指的是經濟性裁員,實際上包含了四類情況,比如說破產重整、生產經營困難、轉產裁員、客觀情形變化等情況。比如說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企業出現了裁員的情況,一般指的就是生產經營困難裁員。

(5)除用人單位維持或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勞動合同法第44條第1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基本原則還是說單位不同意,則單位支付經濟補償;勞動者不同意,則無需支付經濟補償。

(6)依照《勞動合同法》第44條第4項、第5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一般指的是單位破產、解散等情況。

(7)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況。

經濟補償的標準

經濟補償的標準說起來比較簡單,實際上就是按照在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沒有上限。

除非勞動者工資高於300%的上年度社平工資,上限是12個月,標準是300%的社平工資。

月工資的標準,是按照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

職工的工資總額實際上包含了計時工資、計件工資、津貼補貼、獎金、加班加點工資和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六類待遇。而且是沒有扣除社保、公積金個人部分以及個人所得稅等部分的工資總額。所以,遠遠比每月發到手的工資要高。

N+1是指什麼?

每工作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大家又習慣的將其稱為「N倍補償」。但是,有的人說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是N+1,這是什麼情況呢?

實際上,指的是依據《勞動合同法》第40條無過失性辭退的內容,用人單位應當提前30天告知勞動者要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額外支付一個月的工資,立即解除勞動合同。多數情況下,用人單位擔心勞動者思想不穩定,會做出一些損害企業利益的事情,會額外支付一個月工資。

但是,無過失性辭退並不是隨意辭退!無過失性辭退只有三種情況: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如果是說,那用人單位沒有按照《勞動合同法》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支付的就不是經濟補償,而是賠償金了。

賠償金的標準按照經濟補償的二倍計算,也就是傳說中的「2N」。

當然,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可以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只要雙方同意就可以。勞動者可以站在有利地位要求超過N+1的補償,比如說N+2、N+3甚至N+5、N+6。

所以,有些情況下不需要相信企業忽悠,他如果敢故意解除勞動合同,需要支付二倍經濟補償的,勞動者也應當有底氣一些。

相關焦點

  • 經濟補償,工資基數怎麼算?實發or應發
    在給勞動者計算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時,經濟補償計算基數是按照員工稅前工資還是稅後工資確定? 很多HR和勞動者糾結於這個問題,下面我們從法律規定做個分析,看看經濟補償金基數到底是稅前工資還是稅後工資。
  • 應發工資、實發工資、應稅工資的區別在哪裡?賠償按照哪個來計算
    大家好,這裡是幫助企業降低用工風險的「小灰聊職場」,上一章節我們講了這個最低工資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講這個經濟補償跟應發工資、實發工資、應稅工資這些工資之間的聯繫。其實應發、實發,這些工資是我們平常講的最多的,但是這裡不保證大家對這些詞的理解是一致的,所以我們首先來一起講一下這幾個詞的含義。什麼是應發工資?
  • 關於最低工資的一些問題:到底是應發工資還是實發工資
    那麼這些問題也比較集中,比如說這個調崗降薪,拖欠工資要經濟補償,要未籤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等等一些問題。其實本來好不容易一些企業,他撐過了這個疫情期間,現在這些集中爆發的勞動糾紛就有可能成為壓垮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
  • 一個月工資2萬,應發工資和實發工資一般會差多少?看完後明白了!
    一個月工資2萬元,應發工資是2萬元,但是我國繳納個人所得稅是收入達到繳納標準的公民應盡的義務。所以,實發工資=應發工資—五險一金—缺勤遲到早退等罰款—代繳個稅。
  • 員工:工資4500有五險一金,實發3000多,是算錯了還是沒搞懂?
    文章 /超老師分類 /社保學院字數 /2176字閱讀/約3分鐘注意,入職時和公司談的4500元工資包含五險一金,並不是到手工資4500元,所以,到手實發3000多元,對於員工來講是合理合法的。如果你存在類似的疑惑,不妨一起來學習搞懂吧!為什麼工資4500元,到手只有3000多元?
  • 最低工資、應發工資、實發工資等有很大區別!
    很多工作很久的人都對自己的工資條不了解,    什麼應發工資、實發工資、最低工資,    這些到底又有什麼區別?    完全一無所知有沒有?    其實有很大的區別    下面全君就為你說道說道!
  • 2019稅務社保徵收基數是按應發工資算,還是實際工資或者基本工資
    現在社保新政改由稅務機關徵收,稅務機關掌握著企業的工資數據,具有強大的徵繳能力,想要逃避相應的責任是難上加難了。那麼,要如何申報勞動者的社保繳費基數才算是合規呢?小二企服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分析分析。從規定上講,是勞動者上一年度月均工資做為社保申報基數。上一年度月均工資中包括什麼呢?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 工會經費是按應發工資還是實發工資計提?
    1工會經費是按應付工資還是按具體工資計算提取?武漢公司註冊刻印多少錢?你糟糕!我已收到你的詢盤。國有企業的工資、薪金不得超過政府有關部門規定的限額;超出部分不計入企業工資總額,在計算企業應納稅所得額時不得扣除。」武漢的最高納稅申報額是多少?因此,工會經費的基數是企業具體支付的工資總額。武漢招標審計報告在哪裡?感謝您的諮詢!超過回復僅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聯繫12366稅務服務熱線或主管稅務機關。
  • 經濟補償金或賠償金是怎麼算的,十分鐘讓你讀懂什麼是N,2N,N+1?
    ,還有「公司拖欠我工資,我能要求補償金嗎」,補償金到底該怎麼要,是N,2N,還是N+1,有2N+1嗎?下面我來具體說一下什麼是N,2N,以及N+1是怎麼回事!一,什麼情況下是N?在這些情況下,勞動者可以隨時解除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勞動關係,進而要求經濟補償金!很多勞動者都以為,主動離職的情況下,是不能要求經濟補償金的,但是這個也要看你主動辭職的原因是啥?如果是個人原因離職的,那基本上就沒戲了!(三)單位被宣告破產,或者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或者用人單位決定提前解散的。在這樣的情況下也可以要求N倍賠償!
  • 月平均工資、應得工資怎麼算?勞動合同中沒有寫清工資怎麼辦?
    希望本文能夠幫助讀者正確計算「月平均工資」這一重要基數。月平均工資月平均工資按照規定,如果是用來計算社保基數,月平均工資應是上年該職工所有能夠納入工資總額範圍內的的收入總和。「應得工資」用人單位依據國家有關規定和雙方勞動合同的約定,根據上述所有工資組成部分計算應支付給員工提供了正常勞動情況下的工資即為法律意義上的「應得工資」,但由於存在以下工資扣減的情形導致員工實際到手工資(以下稱「實發工資」)一般會少於應得工資:1.
  • 工資個人所得稅稅率表最新 工資超過5000個稅怎麼扣?
    個人所得稅對於大家來說最熟悉不過了,因為工資達到納稅標準就要交個稅了,所以許多人是非常關心的問題之一。不過,大家應該知道在2019年個稅迎來調整了,從原本的3500元提升到5000元一個月。可是,新版個人所得稅稅率表是如何計算的呢?
  • 培訓期每天給50元,離職後公司不發工資
    由於培訓期間的工資很低,有些公司開業的時間又比較晚,比如從事教育機構方面的公司,在其餘行業都已經復工的情況下,有些員工就無法堅持到開業,從而提前離職到別處上班,這樣的情況下,工資到底該不該發放就成了爭執點。在貴州就發生了一起類似的欠薪事件,公司堅持不給工資,現場情況讓人氣憤,我們一起來看看。
  • 工資待遇是老師的經濟來源,工資收入高低與各地的經濟發展相關
    每月到帳工資是2830元(包含鄉鎮補貼400元),績效工資也就是工資的30%,每半年4700左右,但是發放不準時。增量獎金1萬,但分兩次發放,發放也不準時,2018年的拖到2020年1月才發。數據看起來好像還行,只不過當年進自己帳的錢沒有那麼多,因為都是拖著,不按時發放。
  • 計算經濟補償金的月平均工資包括年底績效嗎?要注意什麼?
    在開始討論核心問題之前,我們先來溫習一下經濟補償金計算標準以及注意事項。一、經濟補償金的計算規則是什麼根據勞動合同法以及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的相關規定,經濟補償金按照如下方法計算:工作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按半個月算。
  • 員工離職,公司應該在什麼時候為員工結算工資?
    員工離職,一般公司不會為一個員工直接結算工資,都是等著下個月一起結算。那麼,公司的做法是不是合法的,離職時對於員工的工資結算時間,法律是如何規定的?一、公司應該在什麼時候結算工資?(一)按照法律規定,員工離職時,公司應該在員工離職時就結算員工的全部的工資。
  • 那些一聲不吭離職的人會得到工資嗎?
    離職在職場中非常普遍,一般我們離職都需要提前打申請,交接好自己的工作後,才能領到薪水,成功離職,但是有這樣一部分人,突然想離職了,乾脆連公司都不去了,也不向公司說明情況。那麼那些一聲不吭離職的人會得到工資嗎?
  • 離職經濟補償金計算方式一覽表(2020年版)
    來源:民商法律網為了保護勞動者的正當權益,《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以及其他的法律法規對員工的離職補償金進行了相關的規定,匯總如下表:《員工離職補償匯總計算表在勞動者要求支付賠償金,或者勞動者要求恢復勞動關係但實踐中難以恢復時,用人單位要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即2N。經濟補償金經濟補償是指企業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或勞動合同約定,以貨幣形式直接支付給職工的勞動報酬。
  • 教授曬出工資單,網友:不如公務員?
    可是,最近有復旦教授公布了自己的工資單,從這個薪酬當中,很多網友發現,大學教授的工資,其實也不高,還不如有些公務員的工資高。現在,就讓我們來看一下,這張工資單中,我們到底可以看出什麼數據?從這位復旦大學公布的工資單來看,如果我們僅僅看應發工資一欄,這位大學教授的應發工資,絕對額度還是非常高的。每月的應發工資,是15335元。
  • 2020年春節工資怎樣發放?春節加班、提前放假,工資怎麼算
    摘要:過了臘八就是年,春節期間也是全民的消費的高峰期,那麼春節期間工資什麼時候能發?如果要加班,春節的加班工資怎麼算?過了臘八就是年,春節期間也是全民的消費的高峰期,那麼春節期間工資什麼時候能發?如果要加班,春節的加班工資怎麼算?發工資的時間遇到休假怎麼發?
  • 嘉興一空調店老闆用60000個1角硬幣發工資!特地噁心人?
    市民小李和同事從一家公司辭職了,工資和賠償問題談不好,就申請了勞動仲裁,裁決結果出來了,老闆是應該給錢的,但是沒想到老闆竟然拿一百多斤硬幣發給他們。幹了幾個月後,兩人在8月31號和9月1號先後離職,盛女士是口頭辭的,小李是書面辭的。離職後,盛女士和小李都沒拿到八月份的工資和相關的提成。 離職員工 盛女士:8月31號的時候,老闆就說我的工資是不會發的。8月份的工資一分都拿不到,他就是說,我沒有寫辭職報告。8月份一分錢都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