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特殊群體宦官:他們「大放異彩」的朝代

2021-01-08 史海魅影

宦官,封建王朝皇權統治下的特殊群體,他們在現代宮廷劇中一般都是以反面人物身份出現,身份卑微卻陰險至極,一般人對於歷史上宦官的印象也只是普通賤役,被生活所逼無奈進宮做了宦官。對於宦官的這些認識,放在任何朝代都會準確,但是放在明朝的話就有些偏頗了。

明朝宦官劇照

明朝宦官群體是一個龐大的群體,他們從明初就已經開始幹預明朝政治,朱元璋經常派遣他們作為皇帝代表出使國外辦詔書,亦或是派遣他們去全國各地考察稅收、農業發展等等。明成祖朱棣時期,宦官權力不斷增加,他們手握整個明朝的特務機構,負責監視文武百官與錦衣衛,從此明朝宦官就開啟他們「大放異彩」的時代。

作為皇帝私人秘書,批閱奏摺

明朝中葉,宦官已經成為皇帝寵信的一類人群,他們掌管宮內大小事宜,同時也成為了皇帝的私人秘書。私人秘書,負責幫助皇帝批閱奏摺,他們有一個專門的稱呼:秉筆太監。在明朝,太監這個名詞也不是所有宦官都可以用的,只有高級宦官才能夠稱為太監,身份卑微的只能稱呼宦官。

批閱的奏摺

皇帝批閱奏摺,為什麼需要他們幫助?明朝大臣經過科舉考試層層選拔而出,這樣的選拔讓他們擅長寫長篇大論,而且還是用「之乎者也」的口氣寫的長篇大論,皇帝看這些奏摺往往是看了許久還完全不知道這些大臣想要表達什麼意思,如果這時候奏摺裡面再存在一些隱晦的成語典故或者專有名詞之類的詞語,皇帝非看吐了不可。所以皇帝必須委派幾個秉筆太監仔細研究奏摺內容,然後他們把奏摺內容向皇帝做簡要的口頭匯報。

明朝太監劇照

秉筆太監需要認真閱讀和研究這些奏摺,他們要有很強的耐心和花費很長時間,有時候能夠研究到半夜,只為第二天在皇帝面前做出準確的匯報,這樣一來皇帝只要看其中的重點內容就足夠了。其實,明初朱元璋也對文武大臣的奏摺進行過整治,要求他們精簡內容與形式,以方便皇帝審閱,由於科舉考試都需要寫冗長的文章,朱元璋的治理成效不明顯,大多數奏摺還是繁瑣冗長。

朱元璋卡通形象

內書堂:宦官接受教育專門的學校

最為皇帝的私人秘書,能夠看得懂百官們的奏摺這需要很深的文化修養,所以明朝皇帝從小就對宦官進行培養。一般情況,在十歲左右的宦官內挑選天資聰明之人,送他們進入內書堂(特設的宦官學校)接受良好教育。內書堂的老師則是翰林院的翰林,與外界世家子弟相比,內書堂的教育往往會超過外界。從內書堂畢業的宦官們與外庭官員一樣,需要一步步升遷,才能成為秉筆太監,有些秉筆太監的文學修養有時候都能與內閣大學士文採相比,得到皇帝的寵信與重用也不是僥倖地之。

明朝宦官劇照

當然,皇帝對於秉筆太監的賞賜也是令人羨慕的,有時候會特賜他們飛魚服和蟒袍,對於古人來說這是無上的光榮,他們還可以在皇城內騎馬,威風程度遠超每天來上朝的六部官員。但是這樣威風的「炫耀」只能夠在皇宮內,不能夠出宮炫耀。

高級宦官的生活

與宮內的宮女和低級宦官相比,高級宦官的生活可謂奢侈至極。高級宦官仰仗皇帝的寵愛,巴結他們的人自然不在少數,金錢與美女也會源源不斷地進入「腰包」。也許各位有些疑問了,為什麼太監需要女人呢?我是沒辦法解決他們為什麼需要女人這個問題,但是明朝的高級宦官確實有同居的情婦,這是改變不了的事實。不只是金錢與美女,高級宦官在皇城內還可以建築精美絕倫的住宅,還可以有大批的乾兒子、侄子、外甥等等。高級宦官除了不完整的身體以外,人生也是精彩絕倫,令人羨慕不已。

明朝宦官劇照

掌管特務機構使其無所不知

說起特務機構,歷朝歷代都會有這樣的機構,但是明朝的特務機構最出名。明朝特務機構分為東西廠與錦衣衛,由於東廠能夠監視錦衣衛,而錦衣衛無權監視東廠,而且宦官的權力滔天,錦衣衛一般都依附於這些宦官掌管的東西廠。如果有能力的皇帝還可以控制這些宦官,比如朱元璋與朱棣,如果能力不足的話,經常會被這些宦官所左右的,比如明朝大太監魏忠賢、王振、劉瑾等等,他們都擅自修改大臣的奏摺,還有什麼他們不敢做的呢?他們掌握特務機構,除了皇帝之外,誰都可以監視,百官甚至連百姓的生活都在其監視範圍內,說他們無所不知也是很準確的。

明朝歷代皇帝畫像

明朝宦官的危害

明朝歷史已經落幕,總結起來明朝也是深受宦官禍害,整個明朝權勢滔天的宦官不少,除了世界著名的鄭和之外,基本都是禍國殃民之輩。由於皇帝對於外庭大臣的不信任,宦官們得以被寵信,不論是特務機構還是宮內二十四監,全國各地都有宦官的身影。宦官們既然有如此之多的任務,人數也是不斷的增長,據記載萬曆年間一次性收錄的新宦官就有6000多人,明末宦官總數更是高達到十萬多人。如此多的人,他們對於明朝社會危害也是史無前例,不僅蓄奴而且建造豪華住宅,迫害百姓、浪費錢財。換句話說,明朝的滅亡與宦官與千絲萬縷的聯繫。

鄭和下西洋郵票

封建王朝對於宦官幹預朝政都有嚴厲的規定,還是出現了唐朝與明朝宦官專政現象,但是明朝的宦官專政更為嚴重,明朝皇帝為了緊握大權,對於外庭官員自然不會多加信任,但是他們也需要有人幫助處理朝廷事務,所以明朝宦官就這樣登上了歷史舞臺,他們粉墨登場,演出了一幕幕歷史「鬧劇」,雖然歷史給他們「大放異彩」的機會,除了鄭和之外,明朝宦官好像都把這次機會用錯地方了。

我是史海魅影,關注我為歷史點讚。

相關焦點

  • 明朝:宦官專權最嚴重的朝代,權利是如何旁落,最終到宦官手裡的
    我國歷史上曾經很長一段時期,都一直是宦官專政,他們的存在嚴重阻礙了社會的發展。後來到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為了避免這一現象的出現,下令嚴格禁止宦官幹預朝政,凡是違反此條命令者,一律以死罪處刑。甚至明朝還成為了我國歷史上宦官亂政最嚴重的朝代,嚴重威脅了皇權。那麼,為什麼明朝初期,幾乎沒有宦官任職,但是到了後來,明朝卻成為了宦官亂政最嚴重的朝代呢?明朝的權力究竟是如何旁落,最終到達宦官手裡的呢?
  • 明朝商業繁榮的原因是什麼,宦官為何是明朝現代文明發展的先驅者
    在這種變化中,明朝宦官首當其衝,他們做事的一些邏輯方式,其實蘊涵著現代文明的曙光,但這種苗頭剛剛起來,就被士大夫階層給無情地壓了下去。本文就來談一談明朝資本主義萌芽,還有宦官的做事方式是如何暗含現代文明的曙光的。
  • 秦朝與明朝都是宦官亡國,兩朝的宦官有什麼不同?
    秦朝與明朝都是宦官亡國,兩朝的宦官有什麼不同?這是一個關於官職演變的問題。一般來說,秦朝的亡國是因為宦官趙高操持國家權柄,濫殺忠良重臣,致使秦朝中央機構幾乎癱瘓,進而導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最後亡國。而明朝,幾乎明朝一代,上朝處理政事的皇帝沒有幾個,大部分是由宦官操持,而宦官沒有什麼文化,只知道斂財,導致明朝國庫空虛,無力處理農民起義以及東北女真少數民族起義,最終亡國。著名的人物就是魏忠賢。
  • 朱元璋明令禁止宦官專政,為何明朝還是出現王振、魏忠賢這樣宦官
    歷史上我們對於宦官的評價大多趨於負面,在歷史影視劇中,常常把宦官刻畫成異類,比如在《新龍門客棧》當中,宦官說話總是陰陽怪氣的,而且他們聚在一起不是殘害忠良,就是貪贓枉法。我們需要拋開道德的角度,重新審視下明朝的這些宦官。宦官是除了文官和武將之外,是第三種國家的治理方式,他們擔負起政治、軍事、經濟、外交等各項的職能。
  • 唐朝太監敢廢帝,明朝太監卻不敢,同是太監差距咋就這麼大呢?
    宦官在我國古代歷史中按照規矩來說只能管理一些生活上的雜事,不過因為太監接觸的大多是一些皇室有權人員,所以長時間下來有可能被高層人員信任,從而獲得權力,所以在我國歷史上宦官當政的朝代並不在少數。而很多時候人們一說起宦官當政立馬就想到的是明朝太監,不過相比較於唐朝太監,明朝太監好像也沒那麼大權力。就拿唐朝太監敢廢帝而明朝太監卻不敢這件事上就是一個疑問。
  • 古代宦官弄權有多嚴重?歷史上這兩個太監,對朝代更迭起關鍵作用
    劉季述是一個野心非常大的太監,這和他的出身有關係。劉季述出身比較低微,一路從平民爬到皇宮權力的頂層,可謂是歷經驚險與坎坷。劉季述是個疑心比較大的人,當時唐昭宗看不慣宮中的宦官弄權,想辦法削弱太監的勢力,這一點宰相崔胤是贊同的。
  • 明代宦官掌權的原因及宦官權力過大產生的影響
    東廠的各級組織都是由武藝高強的宦官組成,這些宦官行事狠辣,不講人情嚴格執行皇帝的命令且只聽命於皇帝,他們執行命令不需要通過司法部門的批准。他們擁有逮捕審訊的權利,對於平民和品級不高的官吏,可以直接逮捕審理,對於一些朝廷要臣,需要皇帝準許之後才能逮捕。同時在刑部、大理寺審判犯人的時,必須要有東廠的人在場旁聽監督。
  • 明朝為什麼有那麼多厲害的太監?是皇帝太昏庸,還是太無能?
    太監群體文化水平的提高,為後期他們走向政治核心層奠定了基礎。明朝很多太監的學問都非常高,像魏忠賢這種目不識丁的非常罕見。比如馮保,其書法造詣極高。 3.朱祁鎮創造宦官專權的範例
  • 武俠小說哪個朝代登場最多?古龍作品多發生在明朝
    在金庸的15部小說中,以先秦為背景的是《越女劍》;以宋朝為背景的有三部——《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以元朝為背景有一部《倚天屠龍記》;以明朝為背景的也只有一部《碧血劍》;以清朝為背景的則有五部——《鹿鼎記》《書劍恩仇錄》《雪山飛狐》《飛狐外傳》《鴛鴦刀》,另外四部沒有朝代背景。  古龍的絕大部分小說沒有朝代背景,但一般認為這些作品的背景是明朝。
  • 中國的「宦官制度」,是中國的潘多拉魔盒,一旦打開便無法關閉
    周王朝的宦官但是由於許多做宦官的男子都是被強迫做太監的,因此宦官對於常人和世間一直有仇視和報復心理,再加上這些群體沒有文化,也沒有操守,他們做起事情來都是極度兇狠,不留情面的,這些宦官的特質可以從後續亂政的事件中就可以看出來。
  • 社會輿論的力量,東漢末年的特殊群體——名士,擁有怎樣的影響力
    在漢末三國時期,有一個看上去沒有什麼用,但是對社會的影響力相當高的群體,就是名士。平心而論,很多名士手中並沒有政治、經濟或者軍事上的權力,也未必有經天緯地之才,但是他們卻能得到其他人的尊崇甚至忌憚,上到曹操這樣的軍閥,下到黃巾軍這樣的流寇。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名士這個特殊群體的社會影響力。
  • 明朝宦官蕭敬究竟有何高明之處,能獲得五位皇帝的信任?
    宦官相信大家都知道,在現在我們通常指的都是太監。不過在明朝,宦官可不僅僅是伺候人的太監那麼簡單,明朝的宦官也是有品銜的!其中,蕭敬也是算是一個傳奇人物,他雖然身為宦官,但他竟然能連獲五位皇帝的信任。蕭敬究竟有什麼通天本事,可以「俘獲」接連五位皇帝之心呢?
  • 明朝的爵位制度是怎樣的?
    王和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制度分離,這是明朝封爵制度區別於過去的重大特點。 並且勳爵只有爵號和俸祿,不再有其他朝代的封地,不過皇帝將賜予「丹書鐵券」來彰顯功勳,以示皇恩。「丹書鐵券」除了象徵以外還享有免罪特權。
  • 為何古裝劇裡的太監們,無論是哪個朝代,都會拿著一個帶毛的棍子
    就是無論哪個朝代哪種品階,甚至是架空歷史的古裝劇裡,都會出現那種太監或宦官手拿一根帶毛的棍子走來走去,而且還經常在行禮或接東西的時候往胳膊上一架,給人一種好笑又難堪的感覺。相信不止一次的有朋友好奇過,難道那些高高在上的皇帝不覺得奇怪麼?太監們每天拿著這個伺候他們,萬一哪天不小心撩撥到皇帝身上,或者是打翻了某個貴重的物品,豈不是害人害己?
  • 誰該為明朝滅亡負責?萬曆不背這個鍋!
    萬曆帝首先,一個朝代的崩潰往往伴隨著財政的崩潰,但是萬曆年間的財政狀況根本就沒有崩潰的樣子。特別是在萬曆年間,理財大師張居正搞了「一條鞭法」後,明朝的財政迅速轉好,甚至國庫的糧食可以保證四到六年的使用,張居正還大力興修水利,保證了農業生產。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山東大旱,明朝投入了23萬兩白銀,成功救災。所以,如果說萬曆年間明朝就不行了恐怕有些牽強。
  • 元朝和明朝之間,其實還有一個朝代,史學家:不想承認但真實存在
    我國朝代特別多,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唐朝、宋朝、元朝、明朝,然後再到清朝。其實,在元朝和明朝之間還有一個朝代,這個朝代就是大夏國。雖然大夏國確實真實的存在國,但是在歷史上面,還是屬於不被承認的那一個。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個朝代不被人認同呢?這還要從大夏國的建朝之人明玉珍說起,當時元朝末年的時候,有很多的政權都已經蠢蠢欲動了。
  • 宮廷性錯亂:宦官的性需求
    從生理的角度講,宦官的陽具雖被閹割,但性腺猶在,性激素仍有分泌,這就可能導致性要求的存在;從心理的角度講,宮廷中皇帝與后妃之間的性事因宦官的特殊身份而並不避諱,這也可能對其形成刺激,進而誘發性的欲望。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心理的畸形發展反而會使其產生較常人更強烈的性慾望。 歷代史籍對宦官生活方面的記載都較為罕見,但見於史載的宮廷性錯亂行為,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都與宦官有關。
  • 歷史上明朝皇帝列表年號
    明朝皇帝列表(含畫像)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承元朝、下啟清朝的朝代 1368年朱元璋滅元稱帝,國號大明,歷十二世,傳十六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樂)、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統/天順)、明代宗(景泰)明憲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慶)、明神宗(萬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啟)、
  • 明朝成化的傳奉官
    最初任命的傳奉官大多都是為皇室服務的匠人、藝人等,也就是在各領域有一技之長的人,如擅長書法字畫的士子、製作精美器物的工匠、精於醫術通曉藥理的醫生、擅長詞曲的藝人、驅神捉鬼的術士以及其他有特殊技能的各色人等。他們用自己的特長為皇室服務,作為回報,皇室直接授予他們官職,使他們可以更好的為宮廷服務。
  • 為什麼強大的明朝開始沒能滅掉努爾哈赤,還讓他越做越大呢?
    親率20萬大軍遠徵瓦剌,帳下狗頭軍師為太監大總管王振,直接結果就是土木堡之役被殺得片甲不留,20萬人葬身沙漠,就連自己也做了俘虜。明朝第7位皇帝:明代宗朱祁鈺,瓦剌直接殺到北京城下,包圍了明朝國都。如果沒有于謙,大明恐怕就亡國了。平庸之輩,後來朱祁鎮被放回來這個人就莫名其妙死了,然後朱祁鎮接著當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