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前言
皇朝歷史上的太監專權的事情屢見不鮮,像是唐朝的劉季述,明朝的魏忠賢,秦朝的趙高。這三個人可以說是整個歷史上最出名的三個太監了。劉季述廢掉了唐昭宗,立了傀儡皇帝,魏忠賢卻被崇禎皇帝賜死,而趙高通過沙丘之變擁立了自己的金主秦二世。
不同的命運,是因為不同的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造成的。主觀原因就是個人能力的大小和心態了,客觀原因和當時的制度有關,我們挑兩個對比明顯的太監看下。
02劉季述
劉季述者,本微單,稍顯於僖、昭間,擢累樞密使。楊復恭之斥,帝以西門重遂為右神策軍中尉、觀軍容使。
劉季述是一個野心非常大的太監,這和他的出身有關係。劉季述出身比較低微,一路從平民爬到皇宮權力的頂層,可謂是歷經驚險與坎坷。劉季述是個疑心比較大的人,當時唐昭宗看不慣宮中的宦官弄權,想辦法削弱太監的勢力,這一點宰相崔胤是贊同的。
本來要是不犯錯,皇帝也是找不到藉口謀害太監的,這只是皇帝平衡各方權力的一貫做法。但是劉季述就害怕了,他懷疑終究有一天,自己會被皇帝和宰相一方害死,於是就先下手為強了。
他這個人能力很強,很善於交際,也很善於看清局勢,締結同盟。他當時是尋找了外部勢力來幫助自己的,於是找了藩鎮中勢力最大的朱全忠勾結,利用昭宗醉後沉睡的機會,發動宮廷改變,在宮中盡殺親昭宗分子,然後借用太皇太后的名義,假傳懿旨,盡數唐昭宗的失職行為,囚禁唐昭宗,立傀儡太子,自己在幕後掌權。
這一波操作簡直是迅雷不及掩耳,步步驚心,步步為營,還真讓他贏了。這是劉季述成功的個人原因。還有一個客觀原因,就是當時的朝廷制度。
在唐朝,推行的是節度使制度,皇帝在各個地方設立節度使,賜予藩鎮的權力,並且有兵權,所以說皇權是比較分散的。各個節度使心懷鬼胎,一個不服一個,甚至把皇帝拉下馬都是敢的,不然也不會有後來的安史之亂。而在皇庭內部,太監也有自己的軍力,太監集團掌握著一支神策軍,直接保護京城治安和皇帝的安危。說是保護皇帝,在關鍵時刻,也可以挾持皇帝就是了。
那麼劉季述為什麼沒有直接用神策軍發動政變呢?這就是他聰明的地方,按照當時的情況,如果用神策軍舉事成功,必然引來藩鎮清君側的反對勢力,他怕內火引發外火,於是就聯合了藩鎮實力,一舉拿下了唐昭宗,這下大家都是同一條繩上的螞蚱,誰也不能挑誰的理。所以說劉季述的成功上位,是個人能力和客觀歷史制度的使然。
03魏忠賢
再來說說魏忠賢。難道魏忠賢的失敗,是因為能力不夠嗎?也不是。魏忠賢一度權傾朝野,被稱為九千歲。但是他的心態比較好,不像劉季述那麼疑神疑鬼、患得患失。當然也可以說,他沒有長久的發展目光,他安於現狀,並對未來存有美好的幻想。
魏忠賢出身於市井的流浪兒,他雖然出身低微,但是性格上卻是比較歡脫和圓滑,所以在他迫於生計閹割了自己成為太監後,他使勁渾身解數結交宮中要員。
通過自己的性格魅力他結交了當時的東宮太子,並一舉上位,成為東廠的重要掌權者。在天啟皇帝在位的時候,很多國家大事都交給魏忠賢去做,位高權重的他,當時是最有權力廢掉皇帝的。但是他沒有這麼做,他也不願意沒事找事。你可以說他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但是因為出身的性格關係,註定了安於現狀的樂觀心態。
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到了崇禎皇帝繼位的時候,皇帝已經有心要收服日漸強大的宦官集團了。這時候魏忠賢才覺得大事不妙,可是已經晚了。1627年崇禎帝朱由檢登位以後,魏忠賢遭到政敵黨派東林黨的彈劾,被流放鳳陽,在途中畏罪自殺。
這只能說,魏忠賢有點太相信皇族了,他相信皇帝,甚至皇帝的兒子會一直信賴他。但是他不知道,皇帝的心是最難琢磨的,伴君如伴虎。另一點他做錯了的就是,他的勢力範圍已經超乎了他的想像,他的勢力已經威脅到皇權了,所以皇帝才想要收拾他,魏忠賢沒有好好控制自己手中的權力。
從客觀的歷史制度上來說,是因為明朝的皇權比較集中,不像唐朝那麼開放、那麼分散。
首先,太監是沒有軍權的,他們手中沒有神策軍這樣的軍事力量,供自己調度。再次,明朝時候的武將是聽命於皇帝的,不像唐朝時候的各地節度使,擁有兵權,各懷鬼胎。第三,明朝時候,文官的勢力開始崛起,東林黨派非常討厭太監集團的諂媚和專權,所以太監集團是有外部敵人的。最後,太監集團內部也有紛爭,當時就分為東廠和西廠兩方勢力。
在這種局勢下,一旦出了事情,一來你不會有兵力保護自己和反抗。二來不同政見的異黨太多,一旦出事,就會因為樹大招風而牆倒眾人推。所以魏忠賢的失敗,大都不是因為個人能力的不夠,而是因為他的心態太樂觀,以及當時皇權太集中所致。
#魏忠賢把持朝政#
04結語
太監這個特殊的群體,因為生理原因不能淫亂宮闈,大多數都是在權力上大動幹戈。太監弄權,是一件很容易理解的現象,一來他們離皇帝最近,靠近權力的中心,容易得到權力。二來他們沒有子嗣,通過權力的鬥爭,換取功名利祿,留下個養老的資本。只是因為天時地利人和不同,所以導致了不同的結局。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嗎?
參考文獻:《大唐新語》、《史記》、 《明史新編》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由布蘇安的感嘆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