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刀突刺!貪心又聰明的刀嘴蜂鳥
文/張濤拉罕
請閉上雙眼想像這樣一幅畫面:一個人飛在雲端,雙腿靠攏伸直,時不時朝外胡亂蹬踹;他的雙臂大張,以肉眼無法看清的超高速度上下煽動著;最奇特的是,這人的頭部竟然長著比自己身體還長的,宛如長矛般又細又尖的嘴巴——而他的長嘴,正嚴絲合縫地插進一朵碩大無比的花蕾中。
一個人要是長成這樣,恐怕會引來全世界媒體的爭相報導——當他的奇怪模樣見諸報端、電視和網絡時,又會令多少觀眾老爺們手腳顫抖、大驚失色。
然而,對奇形怪狀的動物有所了解的人一定會心平氣和地發表看法「這不就是刀嘴蜂鳥嘛,只不過恰巧長得和人一模一樣。這有什麼好奇怪的,你們真是圖樣圖森破,少見多怪。」
所以,為了讓觀眾老爺們不再手腳顫抖、大驚失色,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那個怪人變身之前的原型物種——刀嘴蜂鳥。
嘴如長刀向上翹,全身黃綠似青銅
刀嘴蜂鳥為雨燕目蜂鳥科刀嘴蜂鳥屬中的唯一物種,它們原生於南美洲安第斯山脈,棲息在海拔高度2500米上下的密林中;在玻利維亞、秘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和厄瓜多等國家都可見其活躍的身影。
它們平均體長21cm,這是成年人手掌完全伸展開後,拇指至中指尖端的長度,屬於中小型鳥類。除了頭部羽毛和雙翼的飛羽呈棕褐色之外,刀嘴蜂鳥通體銅綠,在陽光的照射下會閃耀出青銅器般美麗又充滿光澤感的金屬色。
它們具有兩性異形特性,但其間差異十分微小,主要體現在羽毛色彩上:雌鳥的銅綠色羽毛色澤閃亮,雄鳥則多黯淡無光。
刀嘴蜂鳥最大的特徵在於它們極長極長的鳥喙,它們的鳥喙長度可超過10.5cm,比身體還長;而且這喙細若鋼繩、筆直延伸,尖端部分略略上彎,如同一把細長鋒利的壽司刀;「刀嘴蜂鳥」之名即是由此而來。
但說實話,就形狀上來看,我覺得叫它們「針嘴蜂鳥」或者「刺嘴蜂鳥」可能更好些,畢竟它們的鳥喙並非扁平如刀,而是細膩圓滑、管狀中空的結構。
值得一提的是,刀嘴蜂鳥是萬千鳥類中唯一一種鳥喙比其身體還長的鳥類;若按身體比例來說,它的鳥喙之長,也冠絕所有其它鳥類。
由於非同尋常的長喙,刀嘴蜂鳥在停靠休息時必須將頭部向上抬起,這樣才能避免長長的鳥喙戳到樹枝樹葉,導致自己立足不穩、摔下樹去。
長喙給它們帶來的另一個麻煩是,只要脖子稍稍一伸,鳥喙的尖端便越過了它們的尾羽——這麼一來,它們便無法使用鳥喙來梳理潔淨羽毛。
這時,位於身體下方的小小的鳥爪就派上了用場;儘管因為長度所限,小爪子有許多清理盲區,而且清理羽毛的姿勢看上去很蹩腳,但刀嘴蜂鳥也只能硬著頭皮一一接受。
光速巧舌,貪得無厭
刀嘴蜂鳥身形單薄,僅重約12克;要知道,一臺iPhone X的重量都是它們的14.5倍(iPhone X重為174克)!儘管如此,小小的身體卻遮蓋不了它們貪得無厭的本性。
和其他所有蜂鳥一樣,刀嘴蜂鳥在進食時如同一架懸停在空的直升機,一邊發出「嗡嗡」的低沉震空聲,一邊以肉眼看不清的速度揮動雙翼。而後將長喙伸入花蕾中盡情吮吸花蜜。
它們鳥喙包裹著的舌頭更加驚人,這些小舌頭甚至比鳥喙還長!平時像大大泡泡糖那樣一圈圈盤踞在刀嘴蜂鳥的頭骨裡,進食時便從鳥喙的中空通道裡出出進進,以每秒13次的閃電速度沾滿花蜜、來回伸縮。
儘管有如此驚人而高效的採食技術,刀嘴蜂鳥還是不得不與腹中的飢餓作鬥爭——由於懸停飛行相當消耗體力,因此它們一天之內要吃下超過自身重量一半的食物才能勉強餬口。
而按刀嘴蜂鳥舌頭和鳥喙的尺寸來計算,要採集這麼多的花蜜,就得全天無休、兢兢業業地採食數萬次以上——這就是為什麼我說它們貪得無厭的理由。
聰明的築巢師
最後要說的是,刀嘴蜂鳥其實很聰明。它們的聰明才智主要表現在築穴營巢上,它們會選擇高大的喬木或者灌木作為築巢地點,這樣可躲避大部分飛禽走獸的侵擾。
建築主體材料方面,刀嘴蜂鳥會用小小的雙爪拾取落葉、細碎樹枝和乾燥的苔蘚地衣等物,一次又一次飛去飛回,孜孜不倦地搭建巢穴的基架。
粘著材料方面,它們會選擇自然界裡上好的原料——蜘蛛絲。它們會懸停在蛛網密布的草從前,用長喙破壞蛛網,並通過長喙和雙爪儘可能多地採拾原料,而後帶回巢穴物盡其用。
刀嘴蜂鳥體型雖小,但在蜘蛛面前可謂龐然大物,可憐兮兮的小蜘蛛們只能飛速逃離,任其為所欲為,對此束手無策。
恩,這就是刀嘴蜂鳥啦,願它們的「刀鋒」永遠鋒利。
本文原創,寫作不易;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2018 張濤拉罕,All Rights Reser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