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國空軍的武庫裡,戰略轟炸機絕對是最稀缺的「奢侈品」。在人們印象中,這些傢伙不僅龐大而且昂貴,B-2隱形戰略轟炸機,一架20億美元,不過,法國曾有世界上最袖珍的一種超音速戰略轟炸機,也就是2005年退役的幻影IV(希臘字母「4」),發展思路獨樹一幟,成本也是最低的。
在某基百科上,「戰略轟炸機」(Strategic bomber)這一字條裡,現役的只有美國的B-52、B-1B和B-2,以及俄羅斯的圖-95、圖-22M3和圖-160,都是老中青三代,我國的轟-6家族中,前機身全新設計、換裝渦扇發動機,起飛重量增至近百噸的轟-6K/N/J,也被列入了戰略轟炸機之列,而在噴氣式戰略轟炸機家族中,法國的達索幻影IV,絕對是最袖珍的一個,比「中型轟炸機」底子的轟-6(基本型最大起飛重量76噸)還要小得多。
圖片:幻影IVP
幻影IV是一種雙發三角翼超音速轟炸機,它的最大起飛重量(MTOW)只有33噸。按照今天的標準來看,它最大起飛重量只是和F-15E、蘇-30、殲-16差不多,甚至不比最大起飛重量31噸的F-35A重多少,由此可見,現代戰機的體重是一路飆升,今天的第五代中型隱形戰鬥機,噸位和昔日的輕型轟炸機類似。
圖片:幻影IV和幻影III
當時的法國總統戴高樂將軍,責成達索飛機公司在1957年開發能夠攜帶核武器的超音速轟炸機。由於時間很緊,歐洲的冷戰特別是核戰風險直線上升,達索公司直接「抄近路」,把當時最先進的第二代三角翼單發超音速戰鬥機幻影III放大,換成2臺「阿塔」渦噴發動機,單座變成串列雙座,1959年6年就首飛成功了。
圖片:攜帶一枚ASMP核飛彈、火箭助推起飛
幻影IV的氣動布局和幻影III幾乎是一樣的,只是單發變三發,起飛重量是後者3倍。其飛行速度達到了2.2馬赫,不過2臺「阿塔」9K-50渦噴發動機,加力推力只有70KN,加上飛機實在是偏小,所以幻影IV的最大航程只有4000公裡,作戰半徑僅有1240公裡,甚至不如殲轟-7「飛豹」的1650公裡(98年珠海航展FBC-1公開數據)。
圖片:造原型機之前,達索造了幻影IV-01驗證機
但對於法國來說,幻影IV是「三位一體」核力量空基威懾的平臺,又是夠用的。
60年代,法國核反擊的對象只可能是蘇聯,幻影IV攜帶一枚AN11(原子彈,當量7萬噸)或者AN22(原子彈,當量6萬噸)這樣的核航空炸彈,只需要能飛到莫斯科就行了,航程如果實在不夠,可以由美制KC-135加油機進行加油,幻影IV機頭粗長的不是空速管,而是加油管。
圖片:發射中的ASMP
也正因為用於核打擊任務,1964年服役、一共製造了62架的幻影IV,被認為是戰略轟炸機而不是普通的輕型轟炸機,到了80年代,這些幻影III「PLUS MAX」無法在蘇聯S-300這樣的先進地空飛彈生存下來,因此法國為它研發了採用衝壓發動機、能夠3馬赫飛行的ASMP中程空地核飛彈,射程達到了300公裡,總算可以在防區外執行核打擊任務了。
圖片:幻影2000N,AMSP只有800公斤,很緊湊
這種獨特的袖珍戰略轟炸機,一直在法國空軍執行核警戒值班到1996年,後來主要是幻影IVP執行偵察任務到2005年全部退役。但法國空軍還是保留了空基核力量的,後來換成了比殲-10還小的達索幻影2000N,攜帶一枚ASMP飛彈,而如今,是陣風戰鬥機,使用的是射程增至500公裡的ASMP-A。
圖片:掛載ASMP-A的陣風
法國核威懾的理論專家皮埃爾.加洛瓦面對外界對幻影IV性能的質疑時曾說,「法國不值得用10個俄羅斯城市來交換」,這種基於最低核威懾理論的戰略轟炸機,和那些基於「全面報復」可以把地球輪個10遍的美俄戰略轟炸機相比,差異如此之大,也是有原因的。